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武威市油菜"一菜多用"技术模式应用情况的调研,分析了油菜发展现状、以油用为主的油菜生产存在的问题以及油菜"一菜多用"技术模式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油菜"一菜多用"技术模式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江苏油菜科学技术发展50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江苏省近50年(1959~2009)油菜品种改良、栽培技术发展进行了总结。江苏油菜栽培技术发展,从总结群众经验起步,逐步研究建立了以"看苗诊断(施肥、管理实践)"为核心的"油菜‘三发’栽培技术"、以"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为路线的"油菜群体质量栽培技术"和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目标的"油菜保优、轻型、简化、高效栽培技术"等技术体系,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江苏油菜品种改良经历了"甘蓝型油菜品种替代白菜型油菜品种"、"优质品种替代非优质品种"和"杂交油菜替代常规油菜"3个阶段。每一次品种更替的结果都是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是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发展引导油菜从"小作物"走向"大作物",推动了油菜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郊优质油菜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油菜高效栽培即"一菜两用"技术,是指利用双低优质油菜品种,其菜薹作蔬菜食用,然后通过再生分枝开花结实的特点,在基本不影响油菜子产量的前提下,实现油菜"一种双收",大幅度提高油菜生产效益的一项技术。该技术特别适合于城郊或交通便捷的地区推广,可较好地将优质油菜生产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延长和壮大优质油菜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油菜新品种“沪油17”全程机械化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来对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配套农艺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笔者筛选出适宜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油菜新品种"沪油17",形成了"沪油17"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农机、农艺配套的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双低"油菜的基本特点结合实际出发,对油菜种植提出了培育壮苗,规范种植、合理施肥、合理灌水等方面技术要求,阐述了高产"双低"油菜—"花油3号"栽培技术措施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双低油菜品种浔油8号为材料,研究油菜在抽苔时摘收一季食用菜苔后进行技术管理,这一过程对油菜生育期及菜籽产量的影响,探索提高长江流域油菜种植667m2产值效益。结果表明选用"双低"品种、适时播种、适度水肥管理等一系综合技术措施,能提高油菜种植的667m2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对4种防治技术模式研究,发现油菜花期既喷药又摘除病、黄、老叶和主茎分枝以下长柄叶、短柄叶和无柄叶防病效果好,按照经济有效的原则,以油菜初花期(主茎开花株率10%时)喷一次,油菜盛花末期打"三叶"一次的防控模式综合效果最好,即"一喷一打"油菜菌核病防控技术模式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休宁县油菜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开展了油菜"333"与"345"技术示范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45"技术集成模式增收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油菜生产综合效益,对于促进油菜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如皋市油菜产业进一步发展,特进行了稻板茬油菜免耕覆草"一穴双株"简化栽培技术研究。实践表明,该技术可简化油菜移栽栽培,具有省工节本、增产增收等优势。该技术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双低"油菜的基本特点结合实际出发,对油菜种植提出了培育壮苗,规范种植、合理施肥、合理灌水等方面技术要求,阐述了高产"双低"油菜—"花油3号"栽培技术措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油菜"一菜两用"技术,是指在基本不影响油菜籽产量的前提下,既收一茬优质油菜薹作为菜用,又收一季油菜籽,实现油菜"一种双收",是大幅度提高油菜生产效益的一项技术.该技术特别适合于城郊或交通便捷的地区推广,可较好地将优质油菜生产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延长和壮大优质油菜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2.
何谓"移栽油菜稻草全量还田技术"?简而言之,就是油菜盖着被子种!"移栽油菜稻草全量还田技术"是溧阳市首创的一项新式栽种技术,它在节本省工的基础上,兼顾了生态效益。每年10月下旬水稻收割油菜苗移栽后,农户们将田里剩下的稻草覆盖在油菜苗根部,这样做有多种益处: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油菜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夏花生、油菜轮作"双油"种植模式的技术优势、产量效益优势,及油菜、花生高产高效种植配套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应对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生产形势的严峻挑战,提高油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与国内同季作物的竞争力,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提出了油菜产业发展"机械化、轻简化、集成化、规模化、标准化"(简称"五化")的新举措。总结了湖北省襄阳市开展油菜产业"五化"研究及示范推广的进展情况,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早春季节是种植油菜的大好时机,适宜的气候环境正好符合油菜生长的条件。但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除了利用早春季节的"天时"之外,还要注重"地利"与"人和"关系,即选择适宜生长的土壤环境,结合科学、合理的油菜种植技术,这样才能保证油菜的茁壮成长,丰产丰收,从而提高农户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6.
大通县是青海省杂交油菜的主要产区之一。近年来,大通县农机管理站大力推进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油菜机械化朝着"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方向发展,2018年大通县获得农业农村部"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示范县"称号。本人通过基层实践,对大通县杂交油菜生产机械化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今后发展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7.
应用CHA配制油菜杂交种比CMS、GMS快速、安全和高效。李殿荣等筛选研制的SX-1是一种优良的CHA,已成功应用于油菜化学杂交的诸多方面。通过对SX-1诱导技术、机械化喷洒制种技术以及配制和改良杂种的方法进行论述,认为"高油种质+化学诱导雄性不育"油菜杂优利用模式将高油和杂优有效结合起来,可促进油菜杂优育种的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甘肃油菜“一菜多用”技术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油菜是甘肃省最大的油料作物,也是油脂加工企业的主要原料,同时,也是甘肃省重要的旅游观光资源。因此,油菜是"一二三"产业结合的最佳农作物。本文在对甘肃省油菜主产区"一菜多用"技术应用情况和近年来甘肃省实施的油菜项目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指出该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长阳县贺家坪镇紫台村利用农村经营主体,结合当地中山区油菜、玉米、养殖生产,通过"油菜-玉米"周年青贮饲料种植示范,为改变中山地带的传统产业结构和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一种"油菜-玉米"周年青贮饲料种植模式技术。  相似文献   

20.
农业信息     
《农村科学实验》2012,(5):46-48
我国首个"油菜基因资源超市"落户武汉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创办的我国首个"油菜基因资源超市"在湖北省武汉市油料所阳逻基地开业。这个特殊超市提供的"货品"是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油菜优异基因资源,参加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会议的百多名专家成为了超市的首批客人。近年来,由于我国油菜育种中采用的亲本遗传背景狭窄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