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依据国内外有关水产养殖水质处理的相关研究以及实际生产中的健康养殖模式,提出了对虾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尾水处理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相关处理技术,如重力沉降、物理过滤、生物净化、人工湿地以及工厂化循环水等技术.  相似文献   

2.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因其高度集约化,水质相对容易控制等优势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由于工厂化车间前期建设设备、设施造价高,养殖技术难度大,国内利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鲟鱼的厂家不多,但也有一些养殖企业尝试利用循环水工厂化模式养殖鲟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本文针对鲟鱼工厂化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其为今后工厂化养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现代对虾海水养殖模式的特点,分析制约现代对虾海水养殖经济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从出台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推广工厂化生产、创新保险机制、打造产品品牌、拓展上下游产业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现代对虾海水养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的对虾养殖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传统的养殖模式存在自身污染严重、易发生病害以及尾水未经处理而引发的区域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了推动对虾养殖业的持续发展,需要迫切研发养殖新模式,并且对尾水实施无害化处理,消除粗放型养殖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5.
工厂化对虾养殖通过处理和调控养殖用水能维持良好而稳定的生态环境,是解决我国对虾养殖污染环境、病害频发、资源锐减的可行途径,但目前还没有达到智能化应用水平。国外设施化对虾养殖已经将信息感知、模型构建、自动化装备结合起来,智能化水平较高。我国可通过构建智能化工厂化对虾养殖系统,串联各养殖环节,自动监控养殖参数,进一步实现节水节地、降低人工投入、精准自动控制、提前预警病害、绿色高效养殖。  相似文献   

6.
日本囊对虾是我国沿海一种重要经济对虾品种,也是我国沿海主要的养殖品种,采用工厂化养殖车间内水泥池铺沙养殖,一年养殖两茬。本文介绍了日本囊对虾工厂化一年两茬养殖技术,包括养殖设施、放苗前准备、放苗、饲养管理、疾病防治,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推动产业发展升级、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我国水产养殖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总结国内外工厂化养殖发展状况、分析国外工厂化养殖值得借鉴的优势和我国目前工厂化养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上海市水产工厂化养殖整体状况、必然性、优势等进行分析,提出适合上海市水产工厂化养殖的发展对策,为整个渔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利用抽水泵、过滤棉、毛刷、牡蛎壳、水葫芦等组成的全封闭循环水处理系统开展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的水体因子分析。养殖初始虾池经暴晒,用水经曝气、消毒、培水等处理。试验期间,按4~5 d间隔,以水处理系统循环处理养殖水24 h,以去除氨氮、亚硝基氮、有机物、悬浮物与细菌等。养殖过程中,视水质监测结果增加循环次数,并辅以利生菌调节循环水质。在112d全程养殖中全封闭式水处理系统有效控制养殖水质指标在虾生长合适范围内,试验池各指标稳定在院浑浊度1.6 NTU,pH 8.1、NH3-N 0.018 mg/L,NO2-N 0.045 mg/L 以下。同时获得良好的养殖效果:收获虾平均体重10.96 g,单位水体产量3.87 kg/m3。据试验结果与凡纳滨对虾养殖特点,提出了凡纳宾对虾全封闭式循环养殖模式可作为潜在的替代传统换水模式养殖凡纳滨对虾。  相似文献   

9.
朱世明  冯云  张振兴  张雷 《北京农业》2012,(12):140-142
简易工厂化养殖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工厂化集约型养殖方式,这种模式具有投资成本低、养殖管理简便、可操作性强等优势,适合于中小投资者升级改造老旧池塘发展节水、节地、节能、高端、高效的现代渔业养殖模式。2009年5月-2011年10月,在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的利康万茂种养殖有限公司进行了简易工厂化鲟鱼养殖技术研究。采用温室调温技术、循环水处理技术以及纳米管充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虾繁殖习性及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中国对虾的繁殖习性,并对中国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中国对虾工厂化育苗和人工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市场对虾的需求量在不断地增加,虾养殖具有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很高的 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节约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则必须要调整养殖结构。虾稻共生便是最佳 的选择,虾稻连作是一种结合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生产方式,可以达到提高稻田的利用率,同时 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本文就主要介绍了虾稻共生养殖技术,阐述了虾稻共生生态高效养殖的 难点并针对难题及问题提出了措施,希望可以帮助更好地实现虾稻共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笔者主要简述了江苏如东地区的水产养殖现状。归纳了该地区主要养殖的虾蟹品种南美白对虾、中华绒螯蟹、脊尾白虾和三疣梳子蟹的不同养殖模式和养殖方法。分析了如东地区虾蟹养殖品种现所存处的发展现状,以及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苗种、病害等相关问题。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加强科学养殖管理和网络信息的有效传播相应的健康、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强化科技服务、坚持生态节水养殖模式,发展绿色虾蟹养殖业、打造品牌效应,促进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凡纳滨对虾塑料地膜高位池养成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国强 《农技服务》2009,26(7):91-92,107
2年来,用0.54 hm2的试验池,进行了4茬凡纳滨对虾塑料地膜高位池养成试验,通过池塘建设、基础饵料培养、苗种选择放养、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等措施,试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第1茬布苗密度105万尾/hm2,经74~76 d饲养,成活率89.2%,饵料系数0.895,商品虾规格76~82尾/kg。第2茬布苗密度150万尾/hm2,经116~122 d饲养,成活率89.3%,饵料系数1.21,商品虾规格50~78尾/kg,4茬养殖共获商品虾35 400 kg,平均每茬单位面积产量16 389 kg/hm2,盈利(未扣除固定资产)510 900元,每茬利润达236 528元/hm2。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虾养殖的快速发展,对精养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虾健康养殖的观念广泛被人们所认同。结合实践,对虾高位池精养技术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15.
凡纳滨对虾早期因其具有生长快、病害少、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在全球大部分国家均有养殖,并且成为世界上养殖量最高、产量最高的对虾。随着凡纳滨对虾集约化养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过程中所发生的病害也日趋增多和日益严重,其中尤其是以病毒性疾病所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也最难以治理。每年对虾养殖业因疾病而造成的损失中有60%是由病毒性疾病所引起的,故而本文选取了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三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病毒,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的概述,为对虾养殖从业者提供一个科学的认识,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橡胶园(简称“胶园”)林下经济产业逐渐成为近几年发展的热门,多种胶园林下间种和养殖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目前林下经济主要以林下种植为主,种植获得的原材料经济效益不高,农产品加工方面还远远跟不上需求,导致胶园林下经济产业效益不佳,林下经济相关模式难于推广。林下种养虽然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存在风险大、技术要求高等问题。随着畜禽养殖中抗生素的使用被逐渐摒弃,中草药作为饲料或其提取物逐渐替代了抗生素。发展胶园林下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既可以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又能获得好的畜禽肉质,提高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广阔。笔者总结了目前我国胶园林下种植、养殖模式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并对胶园林下经济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我国胶园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脊尾白虾在我国黄渤海产量最多,营养丰富,是加工海米的上等原料。作为我国3种常见的经济虾类之一,白虾具有繁殖能力强、病害少、养殖周期短、适应性强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本文综述了脊尾白虾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低盐和低温养殖条件下的生理学特征,以期为脊尾白虾高效健康养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中药农业是一个全新的农业开发领域和方向,具有经济性、生态性、观赏性和资源可再生性的特征。建设中药农业具有强劲的人类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能够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山西省具有建设中药农业的独特资源优势和技术条件,大力推进中药农业的建设和开发,对于优化山西省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转型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家禽养殖正在向精准养殖、自动化养殖、绿色养殖等方向逐步迈进。工厂化家禽养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协同研发和应用是促进家禽养殖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提升家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整体产量与经济效益,促进现代化家禽养殖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围绕家禽养殖智能装备、智能算法和管控平台3个技术领域,分析了智能养殖舍、环境监测调控、智能饲喂、防疫、巡检以及无害化粪污处理等装备,家禽行为检测、盘点技术、体质量预估和健康状态评估算法,工厂化家禽养殖管控平台的最新研究应用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家禽养殖技术的薄弱环节与发展趋势,并对工厂化家禽养殖的发展和改进提出了建议,为我国现代家禽养殖业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凡纳滨对虾室内封闭式养殖水质变化与氮收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模式Ⅰ(臭氧机、增氧机、净水网与复合微生物制剂等)与模式Ⅱ(增氧机、净水网、复合微生物制剂与漂白粉精等)开展室内凡纳滨对虾封闭式养殖试验,探讨了养殖池水质变化规律及氮收支状况.结果表明,在80d养殖过程中,两模式所调控的养殖试验池主要水质指标均控制在对虾生长的安全范围.其中以模式Ⅰ与模式Ⅱ分别调控水质的1号与3号试验池主要水质指标平均值为:pH分别为7.92与7.96,DO分别为6.43与6.37 mg·L-1,TAN分别为0.517与0.558 mg·L-1,NO2-N分别为0.396与0.318 mg·L-1,异养菌总数6 863与19 cfu·mL-1,弧菌数分别为13 456与25 cfu·mL-1.两池单位水体产量分别为1.18和1.02 kg·m-3.两试验池氮收支估算结果为:投入饲料氮分别占氮总输入94.6%与95.3%,水层与虾苗含氮共占5.4%与4.7%;水层氮(含排污水)占氮总输出50.7%与58.3%,其近似于通常泥底养虾塘水层与底泥含氮之和占氮总输出的比例,其次是收获对虾占氮总输出31.9%与25.3%,池水渗漏等损失输出氮量占氮总输出17.4%与1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