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在广东湛江地区发现榕木虱(Macrohomotoma gladiatum Kuwayama)局部危害黄金榕(Ficusmicrocarpa cv.Golden Leaves)及其他榕树。榕木虱隐蔽性强,目前用于该虫的药剂防控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为有效防治榕木虱,筛选出高效杀虫剂,采用6种常见农药1 000倍稀释液通过喷雾法对榕木虱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喷药7 d后,40%毒死蜱EC和20%吡虫啉WP防效分别为93.5%和90.6%,5%啶虫脒EC防效为66.3%,而3.2%阿维菌素EC、22.4%螺虫乙酯SC、4.5%高效氯氰菊酯EC防效均不超过34.7%。40%毒死蜱EC 400 mg/L、20%吡虫啉WP 200 mg/L对黄金榕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可为喷雾法防治黄金榕上榕木虱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三种新型杀虫剂对中国梨木虱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为试虫,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研究了3种新型杀虫剂对中国梨木虱的田间防效,以期确定防治梨木虱的理想药剂及最佳时期。结果表明:在2次试验中螺虫乙酯悬浮剂对梨木虱药后7~21d防效均达90%以上,是防控梨木虱首选药剂;其它药剂防效较差,其中氟啶虫胺腈与乙基多杀菌素混用防效优于单剂;在卵孵化末期施药的防效优于若虫期。建议在梨木虱一代卵孵化末期选用240g·L~(-1)螺虫乙酯悬浮剂3 000倍液进行防治,注意与其它药剂轮换使用,避免梨木虱对该药剂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3.
2012年用10%苯醚甲环唑WG等7种药剂进行了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400 g/L氟硅唑EC、40%腈菌唑WP、430 g/L戊唑醇SC、5%己唑醇ME等5种药剂对梨黑星病有显著防治效果,50%醚菌酯WG和80%代森锰锌WP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4.
田间试验表明,5%苯氧·高氯乳油1 500倍(33.3 mg/kg)、2 500倍(20 mg/kg)、3 500倍(14.3 mg/kg)能有效防除梨树梨木虱,药后5~15 d,其平均防效在73.41%~96.52%之间.且在此剂量下,对梨树生长安全,是目前防治梨树梨木虱的较好药剂.  相似文献   

5.
以5年生黄冠梨为试材,研究了3种药剂对梨木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乳油、2.5%溴氯氰菊酯和亩旺特对梨木虱均有防治效果,1.8%阿维菌素乳油、2.5%溴氯氰菊酯2000倍液防治梨木虱初期见效快,随着时间的延长防效降低。亩旺特防治梨木虱初期见效缓慢,7 d后防治效果最佳,28 d防治效果仍在93%以上,以亩旺特5000倍液防治梨木虱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阿维菌素与蚜虱净混配防治中国梨木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清  徐关印 《北方园艺》2011,(12):125-126
为克服梨木虱对单一药剂长期使用产生抗性以及高毒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研究阿维菌素与蚜虱净的混配药剂对梨木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蚜虱净混配防治梨木虱,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1 d的防治效果为87.1%,高于各单剂和对照药剂;药后15 d的防治效果为93.2%,显著高于单剂10%吡虫啉WP 1 000倍和对照药剂40%水胺硫磷EC1 000,与1.8%阿维菌素EC 2 000倍差异不显著,但阿维菌素与蚜虱净混配扩大了杀虫谱。  相似文献   

7.
梨木虱的发生与防治近年来,梨木虱对传统药剂的抗性越来越强,为筛选出一个对梨木虱防效较好的药剂,我们自1995—1996年在职校农场锦丰梨园对梨木虱的生活史和习性进行了观察,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现总结如下。1生活史及习性梨木虱一年发生3—4代(第4代...  相似文献   

8.
亩旺特农药防治梨木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安徽砀山果园场进行了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防治梨木虱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较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速效性略差,但防效较好,药后5d防治梨木虱效果达96%以上,且持效期达14d,建议使用浓度为5 000倍液。  相似文献   

9.
不同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致毒的温度效应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杀虫剂为供试药剂,以韭菜迟眼蕈蚊为供试虫源,采用定量滴加法,在8、16、24℃条件下测定了5种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毒力的温度效应,并进行了盆栽和田间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均表现为正温度效应,其中吡虫啉的正温度效应最明显,24℃时的毒力是8℃时的4.66倍;其次为辛硫磷、噻虫胺和噻虫嗪,三者温度效应基本一致;而甲维盐温度效应最小;盆栽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50mg/L的处理剂量下,噻虫胺处理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75.2%,防效最高,分别比同剂量处理的辛硫磷、吡虫啉和噻虫嗪处理高14.5%、24.8%和28.2%;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噻虫胺以100mg/L和50mg/L灌根处理最好,处理25d后的防效达100%和95.2%,显著优于200mg/L辛硫磷的防效(84.2%);吡虫啉100mg/L、噻虫嗪100mg/L的处理,防效分别达93.7%和96.9%,均优于辛硫磷200mg/L和100mg/L的处理;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韭蛆防效高,其中以噻虫胺表现优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幼虫持续控制作用大,环境友好,十分适合田间防治韭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继代饲养观察和田间调查研究木毒蛾在广西荔枝上的发生为害规律,并采用喷雾法对木毒蛾进行室内毒效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木毒蛾在广西一年发生1代,幼虫7龄,幼虫期50~60d,以卵越冬。施药24h后,20%甲氰菊酯乳油、2.5%敌杀死乳油、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对木毒蛾的防效大于90%,100g/L联苯菊酯乳油、10%虫螨腈悬浮剂的防效大于80%,40%辛硫磷乳油、480g/L毒死蜱乳油和60g/L乙基多杀霉素悬浮剂防效小于80%。因此20%甲氰菊酯乳油、2.5%敌杀死乳油、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可作为荔枝木毒蛾暴发时防治的首选药剂,40%辛硫磷乳油、480g/L毒死蜱乳油和10%虫螨腈悬浮剂可作为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11.
对10%虫螨腈SC进行防治柑桔木虱、潜叶蛾等四种柑桔害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虫螨腈SC对柑桔木虱、潜叶蛾防效好;对柑桔粉虱速效性较好,但持效性差;对柑桔红蜘蛛的防效一般,特别是速效性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梨花期前后霜冻(俗称“倒春寒”)给果农带来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以翠玉梨幼果(盛花后12 d)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自然界的霜降过程,研究了10种防冻剂——必博PBO、天达2116、调环酸钙、水杨酸(SA)、维生素E+丙三醇、脱落酸、6-苄氨基腺嘌呤(6-BA)、甜菜碱、脯氨酸、γ-氨基丁酸和壳聚糖对减轻梨幼果冻害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幼果膜脂过氧化程度逐渐增加。霜冻前采用0.5 mg/L 6-BA或3.62 mmol/L SA处理均可有效抑制丙二醛(MDA)的积累,减轻膜脂过氧化伤害,减轻幼果冻害。对筛选出来的抗冻剂进行组合和验证,发现0.5 mg/L 6-BA+3.62 mmol/L SA处理对减轻翠玉梨幼果冻害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氨苄青霉素(Amp)、羧苄青霉素(Carb)、头孢霉素(Cef)和卡那霉素(Km)对梨叶片愈伤组织和不定梢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Amp对巴梨叶片分化影响较小,当浓度达500mg/L时,其出愈率和不定梢再生率分别为96.48%和56.17%,与对照差异不显著;Cef浓度在50-300mg/L时对巴梨和身不知叶片再生均无显著影响,只有当Cef浓度高于400mg/L时,巴梨的不定梢再生率才受到显著抑制;巴梨和身不知叶片对Carb的反应不相同,低浓度(≤200mg/L)的Carb对巴梨的出愈率和不定梢再生率影响较小,却显著抑制身不知的不定梢再生率,高浓度(≥300mg/L)的Carb不仅极显著抑制巴梨和身不知的出愈率,而且完全抑制了2者的不定梢再生;Km浓度大于10mg/L时,明显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死亡率逐渐增大,当Km浓度达100mg/L时,巴梨和身不知叶片死亡率达100%和96.30%。  相似文献   

14.
采用5种杀菌剂对苦瓜白粉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6%硝苯菌酯乳油效果最好,防效在85%以上;33%寡糖·戊唑醇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效次之,防效在79%以上;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效较差,防效为70.76%;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6%硝苯菌酯乳油处理后的苦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为2.83 mg/g、2.54 mg/g;产量比清水对照分别增产16.53%、12.61%。因此,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6%硝苯菌酯乳油为目前防治苦瓜白粉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哈尔滨梨木虱的有效防治技术,于2006~2007年进行了该试验,通过生活史的观察,梨木虱的有效防治时期为越冬成虫出蛰盛期,即4月末5月初(花芽膨大期);其次为第1代卵孵化期,5月上、中旬(谢花后),可结合梨大转果进行防治.防治效果以1.8%阿维菌素乳油2 500倍液、10%吡虫琳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和20%灭扫利乳油2 000倍液较好,田间防效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16.
杨凤丽  宓盛  沈瑛瑛 《蔬菜》2020,(10):49-52
为有效控制茭白胡麻叶斑病,筛选出安全高效药剂,利用市场上7种主流药剂对胡麻叶斑病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连续用药2次14 d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治效果达85.85%,且持效期较长;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和50%异菌脲悬浮剂防治效果稍好,平均防治效果均在73%以上,其中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平均防治效果接近80%,且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50%异菌脲悬浮剂药后14 d内发挥稳定,表现出较长的持效性。在生产上,建议在未发病或发病初期,首选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或其复配制剂,异菌脲可作为轮换药剂备用。  相似文献   

17.
开展了20%多杀霉素悬浮剂、20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32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等生物药剂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幼虫大田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7、14 d,以20%多杀霉素悬浮剂20 mL/667 m2防效最佳,分别为91%和80.77%。药后7 d,20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50 mL/667 m2、32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300 g/667 m2、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100 mL/667 m2,防效分别为74.78%、50.93%、32.72%;药后14 d,20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50 mL/667 m2、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100 mL/667 m2、32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300 g/667 m2,防效分别为53.45%、53.22%、52.81%。综合来看,20%多杀霉素悬浮剂20 mL/667 m2防治草地贪夜蛾幼虫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不同杀菌剂对万寿菊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杀菌剂对万寿菊灰霉病菌做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单剂对灰霉病菌的EG50由低到高依次为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WP)、20%甲基立枯磷乳油(EC)、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WP)、50%扑海因悬浮剂(SC)、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VIP),以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WP)的抑制作用最好,其EG50为5.17 mg/L.  相似文献   

19.
10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与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WP)、50%烯酰吗啉(安克)WP、25%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SC)、64%恶霜·锰锌(杀毒矾)WP、68%精甲霜灵·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WG)、70%丙森锌(安泰生)WP、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银法利)SC、18.7%烯酰·吡唑酯(凯特)WG、25%双炔酰菌胺(瑞凡)SC和50%多菌灵WP等10种药剂进行了田间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除50%多菌灵WP之外,其他9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防效均达90%以上,增产10.90%~20.30%,净收入增加500~1000元·(667m2)-1。根据药剂的防效和增产效果,提出广东省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参考药剂,首先是72%霜脲·锰锌WP和50%烯酰吗啉WP,其次是68%精甲霜灵·锰锌WG、18.7%烯酰·吡唑酯WG、25%嘧菌酯SC、70%丙森锌WP和64%恶霜·锰锌W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