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干旱胁迫是影响草坪草生长最主要的环境胁迫因子之一。草坪草根系发育、根群分布是影响作物对干旱胁迫适应能力大小的因子。本文综述干旱胁迫条件下,草坪草的根系形态,构型建成、生理生化指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草坪草根系抗旱性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以山龙眼科木本切花植物帕洛特王1 a生扦插苗为材料,研究其对土壤干旱和盐胁迫的生长、形态及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及盐胁迫对帕洛特王幼苗的生长及各器官的生物量积累无显著影响.干旱条件下,根/冠比显著增加,说明该植物可以通过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来积极地适应干旱.盐胁迫下,帕洛特王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下降,叶绿素a含量显著上升,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渗透调节物质也显著增加,说明该植物可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特性的改变来积极抵抗盐胁迫.在该研究中,干旱处理及盐处理对帕洛特王植株影响较小,说明帕洛特王对于土壤干旱及盐分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马铃薯性喜冷凉,为浅根系作物,高温、干旱是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非生物胁迫,马铃薯生长发育与生理代谢直接受到其影响。笔者讨论了当前高温和干旱耐受性的鉴定方法,从马铃薯植株形态特征、细胞生理生化变化、分子水平响应等方面系统概述了马铃薯对高温和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从选育耐热抗旱新品种、应对高温干旱的栽培调控技术及基因工程等方面论述了提高马铃薯耐热抗旱的途径和措施,为马铃薯高温干旱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并对未来马铃薯耐高温和干旱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以佛甲草为材料,通过记录佛甲草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干旱胁迫后的形态特征变化,以及叶片中电导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等指标的测定,研究其干旱胁迫下的形态特征变化及生理响应。结果表明:自然露天生长时,外部形态受降水影响较大;干旱胁迫结束20 d后,佛甲草能恢复正常生长;电导率随着胁迫的加剧而增加,质膜受干旱胁迫的伤害较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先增加后减少,脯氨酸含量波动较大,叶绿素含量整体表现降低;丙二醛含量变化较稳定;佛甲草能忍受25 d的高温干旱。  相似文献   

5.
选用大花萱草的两个品种‘吉星'和‘紫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干旱胁迫方式使植物体快速失水,用以研究大花萱草在干旱条件下植株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等,从而探讨其抗旱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以盆栽考来木幼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高温环境的方法,研究了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考来木保护性酶系统生理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考来木的栽培与推广、园林植物的抗逆育种等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为植物生理生态研究贡献微薄的力量。结果表明:干旱或高温单一胁迫下,考来木幼苗的H_2O_2、O_2~·等活性氧代谢物含量及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性酶活性亦同步显著增高。在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活性氧代谢物含量及抗氧化性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单一胁迫,SOD活性近乎叠加增长;较之单一胁迫,复合胁迫下MDA含量并无显著升高。随胁迫时间延长或胁迫程度增加,抗氧化性酶活性持续增强;当胁迫增加到一定程度或持续一定时间后,抗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干旱胁迫对考来木的伤害大于高温胁迫。结果表明,考来木可通过大幅提高抗氧化性酶系统的活性来抵御高温干旱胁迫所产生的活性氧伤害,因而具有较强的耐高温干旱能力。但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是有限的,高强度或长时间胁迫下活性氧大量积累,抗氧化性酶被破坏而活性下降,则作物受害。  相似文献   

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下中国石蒜(Lycoris chinensis)叶片的形态特征和部分生理指标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叶片生长速度减慢;表皮细胞变小;气孔长宽比变大;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降低;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膜透性、POD和CAT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除CAT活性外,上述指标在干旱胁迫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分析表明中国石蒜叶片对干旱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干旱已成为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干旱胁迫对马铃薯植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产量品质、根际微生物群落等方面的影响,并对马铃薯抗旱性评价、抗旱相关基因挖掘、抗旱技术措施等进行了总结,以期为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沙伟  师帅  罗新义  荣姝 《北方园艺》2007,(11):59-60
以东方山羊豆及敖汉苜蓿为材料,研究低温胁迫对东方山羊豆和敖汉苜蓿可溶性蛋白含量、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东方山羊豆及敖汉苜蓿脯氨酸含量、SOD、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经对几项生理指标的综合分析,认为东方山羊豆比敖汉苜蓿具较强的抗低温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干旱胁迫对蓝莓生长的影响,于2010~2012年在贵州省麻江县宣威镇试验地开展大田抗旱调查和盆栽控水条件下抗旱生理指标测定,研究6个不同抗旱性的蓝莓品种在干旱胁迫下一系列形态以及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能较好地体现各品种抗旱性的强弱,可初步作为蓝莓的抗旱性评价代表指标,在蓝莓抗旱性鉴定中加以应用;抗胁迫系数与抗旱性之间的相关性好,在今后的抗旱性鉴定中,可以使用抗胁迫系数作为鉴定的方法指标,在生产实践中可以应用这一指标进行抗旱品种的筛选。  相似文献   

11.
王立山  丁兵  李玉花  张旸 《园艺学报》2018,45(9):1831-1843
植物表皮蜡质在植物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表皮蜡质的组成、结构、转运调控机制和分子机理的研究,探索增加植物的抗旱性已成热点思路。综述了植物在抵御干旱胁迫过程中表皮蜡质的分子、进化和生理机制,为增加农作物的抗干旱能力,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干旱及复水处理对野生苦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野生苦瓜的抗旱机制,为其栽培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野生苦瓜‘JH01’为试验材料,对干旱胁迫4、8、12、16 d和复水处理2、5 d野生苦瓜幼苗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植株长势变弱,叶片萎蔫程度加重,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超氧阴离子含量、过氧化氢含量和脯氨酸含量逐渐上升,叶绿素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复水后,各指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复水5 d时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过氧化氢含量均恢复到接近对照水平;此外,脯氨酸的可塑性指数达0.98,明显大于其他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的可塑性指数最小为0.29。综上表明,野生苦瓜幼苗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复水对干旱胁迫具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下葡萄根系的生理生化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盆栽不同抗旱类型葡萄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干旱胁迫下,葡萄根系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葡萄根系的生理生化指标与抗旱性有密切的相关性。葡萄根系的相对电导率值,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大,抗旱性强的品种其膜结构破坏相对要轻,其相对电导率变化小,因此其相对电导率值维持较低的水平;随干旱胁迫加强,不同葡萄品种根系组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呈现上升趋势,抗旱的葡萄品种,其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明显大于不抗旱品种;干旱胁迫下,葡萄根系丙二醛含量增加,抗旱性弱品种增幅大,抗旱性强的品种增幅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抗旱性强的葡萄品种,其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光质和光敏色素在植物逆境响应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光敏色素是植物感受外界光环境变化最重要的光受体之一,不仅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还介导植物对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已有研究表明,光敏色素缺失会导致植物对病原菌、害虫等生物胁迫以及低温、高温、干旱、盐等非生物胁迫的抗性发生改变;改变光质(如调节红光远红光比率)可提高植物对上述逆境胁迫的抗性,并且通过水杨酸、茉莉酸和脱落酸等激素信号途径诱导植物的抗性。在系统综述近年来光敏色素在逆境响应中的作用以及防御机制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讨论了在园艺植物生产中通过利用光质和对光敏色素信号途径相关基因进行遗传改良,提高作物抗性,促进作物增产和改善作物品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对转基因( PSAG12-ipt) 非洲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转基因( PSAG12-ipt) 非洲菊为材料, 研究干旱胁迫对叶绿素荧光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 随着干旱胁迫加剧, 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 、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捕获激发能效率( Fv’/Fm’) 、光化学猝灭系数( qP) 、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 ETR) 都表现出降低的趋势, 光化学反应的能量( P) 在叶片所吸收的光能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减少, 净光合速率( Pn) 、气孔导度(Gs) 也出现同样下降的趋势。随着干旱胁迫的解除, ΦPSⅡ、Fv’/Fm’、qP、ETR、Pn、Gs都显著上升, 缓慢恢复。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 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作用参数的变化幅度较小, 在干旱胁迫下各项参数下降较慢, 干旱胁迫结束后各项参数恢复较快。在干旱胁迫和恢复过程中, P在光能分配中所占的比例,转基因植株大于对照。反应中心由非光化学反应耗散的能量( E) 在干旱胁迫过程和恢复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杨树转抗旱、耐盐、抗寒基因及转基因在植物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转抗非生物胁迫基因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以湘研5号辣椒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正常灌水(对照)3个水分梯度,研究干旱胁迫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和VC含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干旱胁迫后植株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开花后60d,轻度干旱处理能显著提高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63.36%和63.03%。在开花后40d和50d,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均能显著提高辣椒果实中的VC含量。在开花后60d,轻度干旱处理使辣椒果实中的VC含量达到最高,而中度干旱胁迫下辣椒果实中的V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处理后,辣椒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8.
以实生苗榆叶梅幼苗为材料,在遮雨棚中盆栽进行干旱胁迫试验,在分别干旱处理3d、6d、9d、12d后采样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观察,系统研究干旱胁迫下榆叶梅幼苗体内多项生理生化指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及程度的加重,榆叶梅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细胞膜透性、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榆叶梅幼苗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含量均降低,叶绿素b含量变化不规律。  相似文献   

19.
 采用黄瓜盆栽试验,定量浇水模拟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并结合根际施用水杨酸(SA),分析了外源SA对干旱胁迫下幼苗含氮化合物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下降,无机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并且随干旱胁迫强度增加以及时间延长表现更明显。外源施用0.1 mmol · L-1 SA显著提高了胁迫植株NR和GS活性,总氮、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胁迫前期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了无机氮的积累,其中NR和GS活性分别比不施SA的轻度和重度胁迫植株最多提高了19.63%、12.62%和21.92%、12.72%。表明外源SA提高了干旱胁迫条件下黄瓜幼苗的氮还原和同化能力,这可能是其提高植株抗旱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