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梨采后细胞壁成分及果胶酶活性与果肉质地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以果实质地有明显差异的‘黄花’和‘湘南’梨为试材, 研究了细胞壁组分、钙含量、果实硬度以及果胶代谢酶类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两品种上述指标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但还存在以下差异: 1) 贮藏性差的黄花梨纤维素含量、原果胶含量、果实硬度相对较低, 而果实钙含量、水溶性果胶含量较高; 2) 黄花梨木质素含量较高, 且生成木质素的速率较快; 3) 黄花梨果实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 活性在贮藏前期极显著高于湘南梨果实, 末期两品种差异较小, 而果胶甲酯酶(PME) 活性极显著高于湘南梨。  相似文献   

2.
苹果品种果实果胶含量及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兴城苹果圃182个苹果品种果实果胶含量进行了测定,克龙谢尔透明、包曼等45个品种果实果胶含量≥1.00%,为富含果胶品种;研究提出,苹果品种果实果胶含量可分为5级,即极高(≥1.30%)、高(1.00%~1.29%)、中(0.70%~0.99%)、低(0.40%~0.69%)和极低(<0.40%)。该标准可作为苹果品种资源和商品果果胶含量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果胶裂解酶基因在蓝莓硬肉品种和软肉品种果实硬度差异中的作用,为选育高硬度蓝莓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蓝莓硬肉品种Star和软肉品种O’Neal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材料,测定果实硬度、细胞壁物质含量和果胶裂解酶活力,分析比较果肉细胞解剖结构,克隆果胶裂解酶基因并研究其表达模式,转化番茄验证VcPL的功能。【结果】S4(膨大期)到S6(红果期)时期是果实硬度快速下降关键时期,果肉细胞在发育初期细胞壁轮廓清晰,Star果肉细胞出现结构破损的时期晚于O’Neal,果实硬度与可溶性果胶含量、果胶裂解酶活力均呈极显著负相关,VcPL41和VcPL65编码区序列长度分别为1230 bp和1209 bp,Star和O’Neal中VcPL65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VcPL41的序列在品种间有4个氨基酸差异。2个基因在Star中快速上调表达的时期晚于O’Neal。超表达VcPL41和VcPL65的番茄果实硬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可溶性果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蓝莓硬肉品种Star和软肉品种O’Neal果实硬度差异受果胶裂解酶活力和可溶性果胶含量影响,VcPL41和VcPL65能够加速果实成熟软...  相似文献   

4.
以中熟品种‘黄冠’和晚熟品种‘雪花’‘鸭梨’和‘迎霜’的果实为试材,测定其不同采收期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淀粉含量,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并观察不同采收期果实切面I-KI溶液染色变化,综合评判各品种的成熟期及适宜采收期,以期了解梨果实成熟过程中淀粉的变化规律,探究利用碘-淀粉染色图判断梨果实成熟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随着采收期的延长,梨果实硬度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升高,淀粉含量逐渐下降。2)淀粉含量的变化与其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存在较强的相关性;3)果实横切面的染色程度随成熟度的提高逐渐变浅。‘黄冠’和‘雪花’梨果实的淀粉水解先发生在果心周围,逐渐向外扩散,染色图呈现出较明显的区域和颜色变化。而‘鸭梨’和‘迎霜’梨果实染色区域变化不明显,呈现出整体颜色逐渐变浅的变化。根据梨果实染色情况将其划分为6个等级,染色等级为3时,适宜作为冷库长期贮藏,染色等级4~5时,适宜作为鲜食或加工。综上,果实淀粉含量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果实成熟度及内在品质,但不同品种淀粉水解特性不同,利用淀粉染色图谱判断果实成熟期需依品种而定。  相似文献   

5.
以国内具有代表性的5个胡萝卜品种为试材, 研究其肉质根发育期(播种后60~100 d) 果胶的组成及变化规律, 为胡萝卜品质育种和综合利用果胶含量较高的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 5个胡萝卜品种的水溶性果胶(WSP) 、草酸溶性果胶(OSP) 、总果胶( TP) 含量均随肉质根的发育呈上升趋势, 酸溶性果胶(ASP) 含量因品种不同呈上升趋势或无显著性变化。在肉质根发育期间, 5个品种的果胶均以ASP为主, 占TP的75.2%~91.3%; 其次是OSP, 占TP 5.8% ~17.9%; 再次是WSP, 占2.9%~8.9%。至收获时, 橘红一号的TP含量最高, 达到12.585 mg/g, 其它4个品种的TP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5个品种在果胶组成与含量和硬度的关系方面均未表现出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梨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细胞壁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耐贮性不同的梨在贮藏过程中细胞壁成分的变化,以苹果梨和新高为试材,利用乙醇不溶性物质(alcoholinsolublesolids,AIS)分析了梨果实细胞壁组成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2品种在贮藏过程中AIS含量差异和变化不明显;耐贮性强的苹果梨的AIS中总果胶含量和碱溶性果胶含量高,水溶性果胶含量极显著低,而EDTA可溶性果胶含量在贮藏过程中均很少,且在整个过程中无多大变化;纤维素在梨贮藏中变化不大,而半纤维素含量有较大变化,但似乎与梨的耐贮性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以苹果梨和新高梨为试材,测定了梨贮藏过程中果胶分解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2品种果实在软化过程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均增加且在贮藏后期新高梨的PG活性极显著(p<0.01)高于苹果梨;贮藏性强的苹果梨的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很低且在贮藏中减少,但贮藏性相对较弱的新高梨的β-Gal活性极显著(p<0.01)高于苹果梨且在可溶性果胶增加的时期达活性高峰;苹果梨的果胶甲基酯酶(PME)活性在贮藏后期有所增加,但新高梨减少.可见,在贮藏过程中PG和β-Gal酶均是梨果实软化的重要酶,但β-Gal的作用比PG酶更重要;PME的活性变化因品种而异,与耐贮性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8.
梨果实发育中果肉及种子钙和果胶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以果实耐贮性和质地有明显差异的‘黄花’和‘湘南’梨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与种子中Ca2 、总钙含量和果肉果胶含量的动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两品种果肉细胞中总钙和Ca2 含量在幼果发育前期较高,以后呈下降趋势,采收时黄花梨果肉中的总钙含量明显高于湘南梨;2)种子中总钙含量远高于果肉,随果实发育而逐渐上升,且黄花梨在7月中旬果实膨大期后上升加快直至采收,而湘南梨则在7月中旬后停止上升;种子中的Ca2 含量在后期均有一个迅速上升峰;3)原果胶含量在果实发育前期上升,中后期下降,后期黄花梨远低于湘南梨;而水溶性果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两品种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9.
以"富士"苹果为试材,采用0%、2%、3%、4%4种不同浓度的CaCl2浸泡果实,研究了苹果采后不同浓度钙处理对贮藏期间苹果果实硬度和不同种类果胶含量的影响,以期探明莱西地区"富士"苹果采后钙处理的最适应浓度。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苹果果实的硬度下降,水溶性果胶(WSP)含量增加,共价结合果胶(CSP)含量减少,离子型果胶(ISP)含量变化不大;苹果果实硬度与WS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CS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离子型果胶(ISP)无显著相关性;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的钙处理都能改善贮藏期间苹果果实的硬度,能减缓WSP含量的增加和CSP含量的减少;4种浓度的钙处理中以2%CaCl2处理的效果最好;采后钙处理能有效保持苹果在贮藏期间的硬度,有效减缓WSP含量的增加和CSP含量的减少,从而延缓了果实的软化,延长了苹果的货架寿命。  相似文献   

10.
以绿熟番茄果实为试材,贮藏前用-200kV/m和200kV/m的高压静电场处理2h,在(13±1)℃,湿度85%~90%试验冷库中贮藏24d,定期测定果实的硬度、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以及果肉原果胶和可溶性果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静电场(200kV/m或-200kV/m)对番茄果实预处理2h可显著抑制果实羧甲基纤维素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有效延缓果实原果胶水解,表明高压静电场预处理有利于保持番茄果实硬度。  相似文献   

11.
经过3a时间,对库尔勒地区香梨果实商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梨果实商品性状不稳定,不同年份有差异,主要表现在商品果率、特级果率、"公梨"和"母梨"的发生比例、可溶性固形物、硬度等方面;单果重表现为,初果园的盛果园的老果园的;可溶性固形物表现为,老果园和初果园的高,盛果园的低;"公梨"和"母梨"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的差异在不同年份表现不同,"母梨"的品质优于"公梨"的说法不科学;3a"公梨"的单果重都显著大于"母梨"的。研究指出,目前香梨果实分级存在弊端,特级果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并不优于其它级别果实。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地区库尔勒香梨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库尔勒、阿克苏2个地区的香梨为试材,研究比较了不同地区库尔勒香梨果实的内外部品质。结果表明:库尔勒地区香梨的含水量为82.98%、可溶性固形物16.40%、可溶性糖1.98%、维生素C 16.10mg/100g、可溶性蛋白质0.29mg/g、游离氨基酸0.40mg/g、总酸含量0.034%、石细胞含量0.44g/kg、淀粉7.76%、硬度8.20kg/cm2;阿克苏地区香梨含水量为84.67%、可溶性固形物14.40%、可溶性糖1.52%、维生素C 9.17mg/100g、可溶性蛋白质0.28mg/g、游离氨基酸0.26mg/g、总酸含量0.067%、石细胞含量0.65g/kg、淀粉含量5.83%、硬度8.23kg/cm2。由此可知,库尔勒地区的香梨比阿克苏地区的较好。  相似文献   

13.
苏南地区主要落叶果树的需冷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连续2年对苏南地区主要落叶果树的需冷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梨的需冷量最低,油桃次之,杏较高,葡萄最高。有些品种(如美人酥梨、华光油桃等)年际间有差异,不同地区间差异更大。用犹他模型统计的落叶果树需冷量年际间差异较小,地区间也较稳定,可作为苏南地区落叶果树需冷量的主要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河北省不同生产基地鸭梨的产量、果实品质因子和外界因素进行了调查,用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统计,以探讨鸭梨产量和果实品质与外界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含量和灌水量对形成产量有较大的正效应;叶果比对产量有较小的负效应。生长季的降雨量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较大的负效应;叶果比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正效应。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果实单果重有较大的正效应。各项因子与鸭梨产量、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相关系数均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在保证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0%以上,667m2产量在3 500kg左右的水平,壤土类型、有机质含量在4.6g/kg以上的果园,生长季降水量在530.9~554.9mm的情况下,全年灌水量在150mm左右,即可满足梨树对水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果袋套袋处理的黄金梨和丰水梨为试材,对其套袋后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套袋越早黄金梨和丰水梨果实光洁度和果点等外观品质改善作用越明显,其单果重和可食部分减少的越多。套袋越早黄金梨和丰水梨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以及果实石细胞含量下降的越多;而套袋时间越早,2种梨还原型VC和硬度增加的越多,但不同时期套袋对2种梨的可滴定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综合比较不同时期套袋对黄金梨和丰水梨果实品质的影响,认为黄金梨最佳套袋时期为盛花后21~28 d,丰水梨最佳套袋时期为盛花后28~35 d。  相似文献   

16.
30个猕猴桃品种(单株)主要果实品质特征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开展猕猴桃品种(单株)果实品质特征的综合评价,为本地野生猕猴桃资源开发利用、品种选择和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0个猕猴桃品种(单株)果实为材料,测定单果质量、果形指数,以及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糖、总酸含量等主要果实品质性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序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不同猕猴桃品种(单株)果实品质性状差异明显,变异系数为10.95%~53.89%,其中维生素C含量变异程度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异程度最小。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75.675%,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计算各品种(单株)综合得分并排序。聚类分析将30个猕猴桃品种(单株)分为5个类群,且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红阳、翠玉、晚红、金红50、金桃、米良1号、东红、桂海4号、SZ-07、金艳的综合分值排名靠前,果实品质综合表现较好。【结论】30个猕猴桃品种(单株)的果实品质存在差异,此结果为宜昌猕猴桃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褪黑素处理对采后常温货架期梨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梨7号果实为试材,设置50、100、150、200、250μmol·L-15个褪黑素浓度梯度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测定了常温货架期果实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乙烯释放速率、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等指标。【结果】从处理后5、10、15和20 d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褪黑素处理减少了梨果实内水分的消耗,果实的失重率升高的幅度小,果实硬度较高,150μmol·L-1褪黑素处理失重率和果实硬度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褪黑素处理能够使新梨7号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稳定,处理20 d时,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褪黑素处理新梨7号果实的乙烯释放速率均低于对照,以150μmol·L-1褪黑素处理最低,较对照减少了87.05%,差异显著;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对新梨7号果实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褪黑素处理能调节果实香气种类和含量。【结论】外源褪黑素处理可延缓新梨7号梨果实失水,保持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少乙烯释放。适宜浓度褪黑素处理可调节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保证常温货架期贮藏品质,综合认为,150μmol·L-1浓度褪黑素处理能够有效延缓梨果实的衰老,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溶菌酶对丰水梨果实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成熟的丰水梨果实为材料,研究了常温条件下0.01%、0.05%和0.15%溶菌酶涂膜处理对丰水梨果实采后生理及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20d后,溶菌酶处理能显著降低果实的失重率、烂果率和呼吸强度,平均比对照分别降低了35%、19.8%和12.2%;溶菌酶处理能有效维持丰水梨果实的内在品质,经溶菌酶处理的丰水梨果实硬度、抗坏血酸(VC)含量平均比对照分别高出0.47kg/cm2和3.5mg/kg,可滴定酸和还原糖含量平均比对照分别高6.6%和9.8%;溶菌酶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果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显著抑制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降低,贮藏20d后,SOD、CAT活性平均比对照分别高57.1%、37.1%。在3种溶菌酶浓度中,以0.05%浓度溶菌酶涂膜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套袋对翠冠梨果皮特征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翠冠为南方主栽梨品种之一,自然生长状况下果面极易形成锈斑,严重影响其外观品质。通过对翠冠梨进行不同类型果袋的套袋处理,系统定量研究了套袋条件下果皮的形态特征、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套袋处理显著提高了无绣果和少绣果的比率,增加了果面亮度,改善了果实外观色泽,减小了果点直径,减淡了果点色泽。在电子显微镜下可清晰看到套袋使果面光洁平滑,龟裂程度远小于未套袋果面。套袋处理普遍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透光袋显著提高了果肉石细胞含量。在外观品质改善上以双层透光蜡纸袋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今后对翠冠梨果实袋的正确选择和使用。  相似文献   

20.
翠冠与玉冠梨果实发育过程中色素、糖、酸累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皮色梨品种果实色素、内在品质成分的变化特性,以褐皮梨新品系玉冠与绿皮梨品种翠冠为试材,测定了果实发育进程中纵横径、果皮与果肉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在成熟至采收期间,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糖含量的变化特性。结果显示,2品种果实发育均呈"S"型曲线动态变化,果皮与果肉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在测定期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亦无显著差异。在成熟前14d至采收,果实生长趋缓,糖、酸含量急剧变化,2品种表现出各自特点,生产上应针对不同品种的内在品质形成特性,适期采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