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7年在西昌地区,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教导,在西昌防护林场各工区对云南松飞播幼林主要病虫害调查结果,云南松叶(虫甲)(即山跳蚤)在一个土壤样方内(50公分×50公分)多达110头,一般3—5头;梢蛀虫为害,顶梢受害平均达67.7%,侧梢受害平均达  相似文献   

2.
昆明市云南松梢木蠹象危害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松梢木蠹象(Pissodes sp.)主要危害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树,目前仅在昆明市嵩明县大哨乡海拔2 200~2 600m范围内的云南松纯林以及混交林幼林中发生.通过3年的调查,基本掌握了该虫的危害程度及危害特点.调查结果表明大哨乡云南松梢木蠹象危害严重时期松林受害面积达351hm2,其补充营养株率、枝干受害株率、危害指数分别为90.5%、37.1%、42.1%;枝干受害株率和危害指数与该虫补充营养株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全样本调查方法,对近年云南松种质资源保存库内云南松的松梢斑螟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对云南松受害率、株受害枝梢、受害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松种质资源保存库内云南松上松梢斑螟平均受害株率为5.08%,平均每株受害梢数量为0.28个;云南松种质资源的21个分布区来源地中受害最严重的前5位依次为腾冲、天峨(广西)、弥渡、施甸、隆林县,后5位是昌宁、德钦、梁河、麒麟、峨山县(区);不同分布区来源的云南松抗虫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峨山、麒麟、梁河等县区来源的云南松对松梢斑螟的抗虫性较好,而腾冲、天峨(广西)、弥渡等县来源的云南松抗虫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云南松梢木蠹象(Pissodes sP)是云南松枝梢的主要害虫。危害云南松健康林木的主、侧枝(梢)造成受害枝枯死;5年生以下幼树,多在根颈部位被害,导致整枝枯死。对幼林为害严重,而且发展蔓延快。如盐源县棉丫飞播林,1969年开始仅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云南切梢小蠹危害下的云南松枝梢高光谱特征,建立其危害程度监测模型和判定规则。[方法]使用便携式地面成像光谱仪采集云南切梢小蠹蛀梢期的云南松中、幼龄林枝梢光谱反射率数据,分析光谱特征并提取特征参数,以此构建云南松受云南切梢小蠹危害程度的监测模型和判定规则。[结果]随危害程度加重,在绿波段(510560 nm)和近红外波段(7201 036 nm),光谱反射率逐渐降低;一阶微分曲线在红边(680760nm)的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云南切梢小蠹危害程度与光谱反射率及其一阶微分在509539、549564、595677、687692、702807、838875、8911 031 nm显著相关;以高光谱特征参数S_(Dr)、D_y、(D-H)/(D+H)、S_(Dnir)、(S_(Dnir)-S_(Dr))/(S_(Dnir)+S_(Dr))构建的4个监测模型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线性拟合关系较好(R~20.9),可准确估算云南切梢小蠹危害程度;根据4个监测模型建立的判定规则准确率高(≥80%),其中,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7.720x_1+1.275x_2+1.251x_3-4.835x_4+1.135x_5+6.632的判定规则准确率最高(健康(1.589)、轻度受害[1.589,2.465)、中度受害[2.465,3.381)、重度受害(≥3.381)),达93.333%。[结论]根据云南松高光谱特征参数,建立的监测模型和判定规则可有效监测云南切梢小蠹危害程度,研究结果可用于云南切梢小蠹危害发生发展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云南松梢小卷蛾(Rhyacionia insulariana Liu)近年来在四川、云南松林区普遍发生,为害严重。我们先后在四川西昌、凉山等地的云南松飞播林区,对其生物学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分布云南松梢小卷蛾在四川分布广泛,几乎遍及川西南整个云南松林区,在云南分布于巧家、丽江等县。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以来,云南松遭受纵坑切梢小蠹的猖獗危害,造成大量死亡。1992年在昆明市现有的云南松与栎类、云南松与华山松、云南松与滇油杉混交林及云南松纯林中设置11块定位观察样地,经过四年的观察,结果混交林平均每株受害率为10.9%,纯林均株受害率为48.9%。混交林比纯林的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率降低38.0%。由于混交林内乔、灌、草种类的多样性,带来纵坑切梢小蠹天敌种类的多样性,有效地抑制了纵坑切梢小蠹的发生与发展,形成有虫不成灾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混交林抑制纵坑切梢小蠹危害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云南全省云南松林区遭受纵坑切梢小蠹的猖獗危害,造成大量林木死亡。1992年在昆明市现有的云南松与栎类,云南松与华山松,云南松与滇油杉混交林及云南松纯林中,设置11块定位观察样地,观察云南松混交林蠹害发生情况,1992 ̄1995年经过4年的观察,混交林平均株受害率10.9%,纯林平均株受害率48.9%,混交林比纯林降低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率38.0%,混交林内由于乔,灌,草种类的多样性,带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以来,云南全省云南松林区遭受纵坑切梢小蠹的猖獗危害,造成大量林木死亡。1992年在昆明市现有的云南松与栎类、云南松与华山松、云南松与滇油杉混交林及云南松纯林中,设置11块定位观察样地,观察云南松混交林蠹害发生情况,1992~1995年经过4年的观察,混交林平均株受害率10.9%,纯林平均株受害率48.9%。混交林比纯林降低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率38.0%。混交林内由于乔、灌、草种类的多样性,带来纵坑切梢小蠹天敌种类的多样性,有效地抑制纵坑切梢小蠹的发生与发展,形成有虫不成灾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云南松遭受纵坑切梢小蠹的猖獗危害,造大量死亡。1992年在昆明市现有的云南松与栎类、云南松与华山松、云南松与滇油杉混交林及云南松纯林中设置11块定位观察样地,经过四年的观察,结果混交林平均每株受害率为10.9%,纯林均株受害率为48.95,混交林比纯林的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率降低38.0%,由于混交林内乔、灌、草种类的多样性,带来纵坑切梢小蠹天敌种类的多样性,有效地抑制了纵坑切梢小蠹的发生与发展,形成有虫不成灾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松梢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松梢螟(Dioryctria sp)是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 F·)华山松(Pinus armandiF·)的一种主要害虫。云南分布地区相当广泛,为害也严重.已知昆明部份地区受害的幼树占65%;永胜林场占70%;蒙自黑山新村两地占60—70%。一般一株幼树有一个嫩梢受害,少数则有2—5个。受害的嫩梢顶端枯死,针叶桔黄,不能向上生长,只能在接近受害处的下部丛生侧枝,将来不能长成材,只能做薪炭材。松梢螟除为害嫩梢外,同时也为害球果,特别是七、八月间地盘松的  相似文献   

12.
对粉拟青霉菌菌株的毒力复壮技术和其复壮菌的应用效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经不断的探索获得了粉拟青霉菌复壮用的Pf-Ⅱ号培养基,对其复壮菌株作室内及林间的毒力测试,结果显示:(1)经复壮后的粉拟青霉菌菌株对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感病死亡率为88.5 %,比未经复壮的菌株感病死亡率48.8 %提高了39.7 %.(2)林间温度对粉拟青霉菌使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感病死亡的影响不明显,但林间使用该菌防治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适宜温度为15℃~20℃;粉拟青霉菌致使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感病的死亡率与林间相对湿度成正相关,最适相对湿度为90 %~95 %,下限不能低于80 %;1月中旬、6月下旬至10月下旬是应用粉拟青霉菌防治松纵坑切梢小蠹的最佳时期.用复壮后的粉拟青霉菌菌粉在云南省沾益县西平镇文家坟、火石梁子的150 hm2蠹害林区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进行防治.其林分的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受害株率由防治前的32.9 %降至4.6 %,受害株减退率为86.1 %,进一步表明:用毒力复壮后的粉拟青霉菌,防治松纵坑切梢小蠹虫虫害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辽宁章古台地区,通过野外观测松沫蝉Aphrophora flavipes Uhler若虫的耗水量、虫口密度及不同松树树种受害情况,研究松沫蝉的耗水及其危害。结果表明:06:00—18:00松沫蝉2~4龄若虫的耗水量最大,平均为每千头耗水800~1000 g,1龄若虫次之,5龄若虫最小。松沫蝉在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和赤松P.densiflora上的虫口密度没有显著差异,显著大于在油松P.tabulaeformis上的虫口密度。赤松和油松承受松沫蝉危害的能力较强,没有发生枝梢枯黄的现象,樟子松承受松沫蝉危害的能力弱,且林龄越大受害越重,36年生和44年生的新生梢枯死率分别为25.2%和42.7%。樟子松受害轻时,枯黄的嫩梢在树冠上呈斑点状分布;受害重时,从顶梢逐渐向下枯黄,有的整株死亡,且林缘比林内受害重。樟子松受害严重的原因应该是松沫蝉和松枯梢病(Sphaeropsis sapinea)的双重危害。  相似文献   

14.
云南松叶甲Cleoporas variabilis(Baly)在国内的分布区域较广,主要危害云南松,其次是华山松、马尾松。1991年桂林地区永福、平乐和荔浦3个县的湿地松幼林受该虫危害,受害面积430公顷。同年在黄冕林场也相继暴发成灾。危害马尾松幼林30多公顷,虫口密度株6头,最高达45头,有虫株率75%,造成大约1.5公顷的松树枯死。1992年发生面积上升为50公顷,松树幼林受到严重威胁。该虫在区内主要危害湿地松和马尾松,也见少数杉树被害。危害虫期是成虫期。  相似文献   

15.
我省毛竹林面积600多万亩,近7亿株。但遭受雪压、风倒现象严重,给毛竹生产带来了很大威胁,对竹林资源利用造成重大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每年平均损失在1,000万株以上。全省典型调查,上饶地区在雪压、冰挂、风倒危害的年份,毛竹受害率平均达18.5%,受害最严重的双圳林场达65%;武夷山垦殖场西坑分场每年损失约10万株。宜春地区1972年春被雪压、倒、断、爆裂的毛竹平均达21%,多的42%,轻的也有5.6%,受害严重的宜丰县花桥林场达64.3%,年损失达20余万株。赣州地区毛竹受害的年份平均损失6.5%,较严重的兴国县均福山林场达36.6%;去年全南、定南、龙南等县受雪压达25%。为了防止雪压的危害,宜春地区林科所、丰城“五·七”林场、宜丰花桥、奉新甘坊等林场,从1972年以来先后进行斩梢、钩梢、熏烟、摇梢等试验,初步摸索出适合于我省竹林面积大、劳动力少、山陡、竹子高大等特点的幼竹摇梢防止雪压的方法。现将试验情况简介  相似文献   

16.
<正> 檫树长足象鼻虫Alcidodes sp. 是檫树的主要害虫,主要危害檫树的主梢和侧梢。连年受害的檫树,主干弯曲,生长受到严重影响。1979年6月至1981年9月,我们在江西省万载县官元山林场和仙源公社设固定观察点,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一、分布与危害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湖南、江西两省已有分布。据江西省近年病虫普查和专门调查,目前该虫仅分布宜春地区,以万载县分布较多,且受害较重。该虫主要危害檫树、樟树,其次危害猪脚楠、红枝柴。幼虫、成虫均可危害梢内髓心和木质部;成虫还可取食皮层、叶子和嫩梢。连年受害的主梢多头、丛生,主干弯曲。我们在不同的条件下,对22块标准地550株檫树进行了测定,平均受害率为71.7%,最高达100%。其中,主梢被害率平均为59.6%,最高达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云南切梢小蠹对寄主植物和非寄主植物的行为反应,在实验室内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和旱冬瓜乙醇提取物的行为反应;录制了云南切梢小蠹在云南松和旱冬瓜乙醇提取物气味影响下的运动视频,并利用Ethovision XT动物行为分析软件对视频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云南切梢小蠹的运动轨迹和运动数据。Y型嗅觉仪测试结果表明:云南松提取物气味能够引诱云南切梢小蠹,而旱冬瓜提取物气味则对试虫有明显的趋避作用。由运动视频分析所得的运动轨迹和运动数据可知,云南切梢小蠹在寄主植物云南松区域的平均停留时间为1133.7±59.7s,在旱冬瓜区域的平均停留时间为652.0±58.0s,且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T=5.7883,P0.01)。  相似文献   

18.
《林业科学》2021,57(6)
【目的】掌握横坑切梢小蠹危害与细叶云南松应激响应规律,探讨其与抗性有关的代谢挥发物关系,以期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以广西乐业县雅长林场不同危害程度细叶云南松嫩梢为对象,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细叶云南松诱导抗性挥发物质。SPME萃取优化条件为:在75℃固相萃取仪上平衡15 min,用75μm萃取头(DVB/CAR/PDMS)萃取15 min。【结果】重度危害检测出最多挥发组分,主要为萜烯类、醇类。细叶云南松主要代谢挥发产物与其受危害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受害程度的增加,α-蒎烯、3-蒈烯、β-石竹烯、β-毕澄茄烯的含量随之增加,β-蒎烯含量逐渐减少,且仅对照含有少量长叶烯成分。重度危害类型中β-蒎烯含量最低仅为对照的47.85%,而3-蒈烯升高幅度最大,高于对照62.83%。单萜类及倍半萜类含氧衍生物总量随受害程度增加而增加,表明含氧化合物增多其抗虫性减弱。【结论】3-蒈烯、β-蒎烯、β-榄香烯、β-石竹烯和β-毕澄茄烯含量差异是导致细叶云南松诱导横坑切梢小蠹虫抗性的主要原因。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适用于松针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并为细叶云南松小蠹诱导抗性物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俞琳 《绿色科技》2020,(3):112-113,115
于春季采用毛杜鹃木质化枝条为插穗,进行了不同基质(细河沙、黄心土、黄心土50%+细河沙50%)、插穗不同长度(3~4cm、4~6cm、6~8cm)的容器苗扦插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黄心土50%+细河沙50%作为基质的生根效果最好,平均生根率、≥5cmⅠ级侧根平均条数、平均抽梢率分别达96.0%、6.2条、95.9%;插穗长度4~6cm的生根效果最好,平均生根率、≥5cmⅠ级侧根平均条数、平均抽梢率分别达96.4%、6.3条、96.3%。  相似文献   

20.
以弥勒县的新哨和石林县的长湖受蠹害严重的林区的1000株云南松为定期观察样树,分别不同树木长势级别和受害木等级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纵坑切梢小蠹在云南1年发生1代,且存在姐妹代现象,姐代种群占79.3%.妹代种群占18.6%.纵坑切梢小蠹对云南松的攻击有很强的选择性,优先攻击长势差的衰弱木.蠹害的危害从零星和簇状分布开始向大片状发展,待树木衰弱后进行蛀干危害.对蠹害木数量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树木受害越重,转化为枯死木的比例越高,当树木受害等级达4级以上时,树木很难再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