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诗词里看冬,我的心就和暖起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冬》,我品味无尽。"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拓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我尤爱这首古诗,诗人白居易拿起温暖的笔,道出了冬不只是冷漠和萧瑟,还有美好和生机,安然和恬适,让人在路的尽头有了希望和向往。诗人借景抒发情感,给人心灵的碰撞和启迪。《早冬》里说,早冬天气虽已冷寒,但仍像春天一  相似文献   

2.
爱您没商量     
爱您没商量作为《中国林业》的忠实读者、通讯员,曾在贵刊1982年3月号发过一首小诗《照像》。这些年来虽投稿多篇,却屡屡不中,但鄙人并不气馁,因为自己深知贵刊品位高、容量大、精品多,一个大别山区基层林业干部的拙文实在难有分量、力度,我体谅编辑们的苦衷。...  相似文献   

3.
笑林     
《林业与生态》2013,(2):46-46
训狗有方 A:我想训我的狗,让它想吃东西时就叫。 B:这应该是很容易的事嘛! A:我已经教了它很长时间了。 B:怎么样,它会叫了吗? A:不叫,现在是如果我不学狗叫,它就不吃东西。  相似文献   

4.
正秋季,百花凋零,百草渐枯,难免使人有些悲愁。然而对于那些喜欢花花草草的朋友们来说,大可不必过于感伤。因为,在这"百花凋谢"的秋季里,如果你仔细留意,还是可以找到很多顽强盛开的野花的。至少在古代最具豪情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兼诗人——黄巢的眼中,就不乏秋花。一首荡气回肠的《不第后赋菊》道出了他的雄心壮志,同时也将秋天最美丽的菊花描写的淋漓尽致。"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  相似文献   

5.
颂菊的诗文很多:“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正绿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处,犹向陶翁觅宠光。”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野菊》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首是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诗。清代诗人丘逢甲还有一首《野菊》诗云:“入眼惊看秋气新,孤芳难掩出丛榛。英华岂复关培植,烂熳依然见本真。淡极名心宜在野,生成傲骨不依人。陶潜死后无知己,沦落天涯为怆神。”  相似文献   

6.
植物,远去兮汪政再一次打开《诗经》时,我十分惊讶地发现自己在以往岁月里对它里面那么多蓬蓬勃勃的植物竟然视而不见。单《国风》160篇,涉及到的植物就达百种,“诗经”时代的诗人们大都从植物开始他们的抒情:“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陟彼周行。”“南有...  相似文献   

7.
漫话栗树     
在远古时代,流传着很多板栗的趣事。 据《诗经》记述,在原始社会里,人们在采集和渔猎之暇,常常聚集在果林树荫下,围火炙食,或歌或舞。年青的姑娘以成熟的栗果投掷心上的人儿,凡击中者即赠予佩玉,旋即相约结为夫妻。《郑凤·东门之 》有一段以栗树为题叙述青年男友爱情的诗篇。原文是:“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恩,予不我即”。把这首古诗译成白话文,意思就是:“东门外的栗树弯又弯,那里树下住着一户人家,不是我不想你呀!只是你哟,对我不答腔。” 这首诗把理想中的美丽姑娘隐喻为甘甜香糯但却棘手的栗果,既不敢冒然去采…  相似文献   

8.
《云南林业》———我的良师益友□董光荣1980年,《云南林业》沐浴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复刊了,到本期为止,历时18个寒暑、整整出刊100期,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6935天,我与《云南林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云南林业》成了我的良师益友。18年...  相似文献   

9.
自然的诗绿色的梦翻开《欧阳智花鸟画选集》,就像在读一首诗———大自然的诗;仿佛重温童年的梦———绿色的梦。丛林、野花、溪流、幽谷、山雀、松鼠、黄鹂、翠鸟……这一切对于我是那么熟悉而又新鲜。许多境界似乎经历过、想像过或正在追寻。透过画面我更体察到了作者...  相似文献   

10.
绿叶上的小诗易复华写一首小诗在绿叶上,鲜花朵朵喷香我的诗行。诗里有春风,诗里有阳光,诗里有壮志未酬的激昂!诗里有火,诗里有血,诗里有灵与肉结合的理想。啊!我打开绿叶扇扇的小窗,我看见了小康人家锦绣天堂!写一首小诗在绿叶上,硕果累累喷香我的诗行。诗里有...  相似文献   

11.
乡村的收藏     
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我至今还收藏着一本上世纪70年代的小学生语文课本,翻开第一课,题目是《我爱北京天安门》,题目下先是一幅图画,画的是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方是阳光闪烁的线条。图画下面的文字是一首歌词:  相似文献   

12.
车向西宁,想起一首民歌:黄河、长江是两条辫子,青海湖是照人的镜子……想起诗人阳飏的《青海湖长短句》,短的一句是青海,长的一句是西藏。长长短短的句子通向天堂,“天堂的路好走吗?”  相似文献   

13.
殷殷红豆情     
殷殷红豆情田柳记得念小学的时候,跟随国文老师诵读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一诗,觉得琅琅上口,易记易背,很喜欢读。但对“春来发几枝”的南国名树却不甚了了。待到上了中学再吟咏这首五绝,从“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诗句中,隐约知道是描写青年男女情思的。那时...  相似文献   

14.
名人说食物     
陆游:荠菜 荠菜是野菜中的上品,正所谓“三月三,荠菜赛金丹”。它性凉、昧甘,若做菜吃带有一股清香味。宋代大诗人陆游就喜欢吃荠菜,为此他还特地写过一首《食荠诗》:“小着盐醯滋美味,微加姜桂发精神,风炉饮钵穷家话,妙绝何曾肯受人。”诗人一碗荠菜配以佐料,吃起来也趣味盎然。  相似文献   

15.
仰头数着儿时数过的星星,感觉已不像儿时的那般清亮;那些少年时种下的树,除城市扩建而毁了的,也已长得十分高大。好像是茫茫岁月长河中的邂逅,或是一种无法说清的渊源,我被树打动而与其有缘,甚至做梦也常常将自己梦成树,一棵棵有抱负而将天空打扫干净的树。承负树的在无人知处努力的秉性,爱树写树,为绿色呼吁呐喊,以树见爱见美,以树的品格见人性却成了我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一种本能。仿佛是树点燃了我生活的激情,我的心已和树拴在一起和大自然的生态拴在了一起。我知道,树和人类的生存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或者说,生态的优劣直接关系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6.
1999年2月26日9点多钟,站领导突然让我连到其办公室。到办公室看到两个陌生入,经介绍后才知道是《广西生活时报》的后记者及同伴,一份举报材料摆在我眼前,附着的几幅“黑精灵”彩照跃入我眼睑中,一双带有几分哀愁的大眼睛正瞧着我。这是一个两颊长白毛而全身毛色胺黑、没有尾巴的家伙——高人类血缘最亲近的白须长臂猿。一个小朋友举报说:大同泽鸡饭店有一个“黑精灵”被链锁在饭店里,将要成为某个大款的盘中餐,好可怜,请叔叔们救救它!我为之震撼,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我区已灭绝的野生动物岂能滥杀?国法不容!拯救“黑精灵”紧急…  相似文献   

17.
橄榄杂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橄榄杂谈邢湘臣“饷郎橄榄两头尖,上口些些涩莫嫌;好处由来过后见,待郎回昧自知甜。”这是清代诗人、小说《花月痕》作者魏秀仁赞美橄榄的诗。橄榄,属常绿乔木,羽状复叶,花白色,果实两端尖而呈长椭圆形,青绿色。橄榄在世界上流传着不少动人的传说。我国的橄榄树和...  相似文献   

18.
说梅     
说梅张艳芳南宋爱国大诗人陆游一首有名的咏物言志之作《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吟叹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以梅花为象征,吐诉自己在逆境中的孤独愁苦而又不畏挫折的劲节。这首词也是中学的传统教材。梅花为中国的传统名花,...  相似文献   

19.
山海关寻山     
我是七十年代在山海关脚下的古城———昌黎求学时首游山海关的。此后的20年内曾几次领略山海关风光。每一次,在饱览奇景名胜之余,潜意识中,似乎总感到一种缺憾。在一次登上“天下第一关”城楼极目远眺时,我随口说:“山、海、关,有威名远播的关———‘天下第一关...  相似文献   

20.
宋代诗人杨万里(公元1127~1206年),字廷秀,号城斋,江西吉水人,以诗著称,据记载一生中曾写下了2万多首,如今存世的约有4200多首。其中颇受园艺界专家学者重视称道的要推《千叶水仙花》诗了,其序曰:“世以水仙为金盏银台,盖单叶者,其中有一酒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