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学家们常说“地球上99%的物种最终都是要灭绝的”,物种绝灭是进化的自然过程。然而由于人的干扰,现在地球正经历着继650万年前恐龙灭绝后遇到的最大的一场生物多样性危机。全世界每分钟有一种植物灭绝,每天有一种动物灭绝。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人类与环境领域的中心议题。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对粮食、水和健康有益”。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家们常说“地球上99%的物种最终都是要灭绝的”,物种绝灭是进化的自然过程。然而由于人的干扰,现在地球正经历着继650万年前恐龙灭绝后遇到的最大的一场生物多样性危机,全世界每分钟有一种植物灭绝,每天有一种动物灭绝。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人类与环境领域的中心议题。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对粮食、水和健康有益”。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新战略和新模式。实质是尽快发展经济,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基本需要。经济发展要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或先污染后治理,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协调发展。显而易见植物园作为具有丰富科学内涵和美丽园林外貌的科研、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基地,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一、植物园是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中心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生物多样性在全部层次上急剧丧失,最严重的是物种灭绝。如今,物种灭绝的速度比自然灭绝高1000倍,而一种物种的灭绝常导致10种一30种…  相似文献   

4.
外来有害生物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被引入新生态环境,并对新生态系统、物种及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物种。它威胁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引起物种的消失和灭绝,破坏生态系统功能。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外来有害生物的侵害。如何对外来有害生物进行有效控制,使我国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生活不至于造成巨大破坏以及能保持林业建设的健康发展,已成当务之急。外来物种能在陌生的地方取得巨大成功而形成“物种侵略”,一是因为在新的栖息地,外来物种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原有天敌的危害,从而异常繁荣起来;…  相似文献   

5.
西藏林芝县林芝云杉幼林更新与物种多样性指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10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 000倍!很多物种未被命名即已灭绝,大量的基因丧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对内陆的各种不同森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大多已作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但对于边远地区尤其是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还缺乏了解.  相似文献   

6.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原理概述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热点地区的分析,为我们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和优先等级提供了依据;由于人类的剧烈干扰,现在地球上有许多物种和生态系统都处于濒危的境地,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丧失最为严重;热点地区虽然在地球上所占的面积很小,但却拥有大量的物种,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应特别引起我们注意;每个物种灭绝的难易程度不同,稀有种和长寿命种特别易于灭绝,而关键种一旦受到威胁,依赖于其生存的许多物种也会有灭绝的危险。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也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方面,种群内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主要来源于奠基者效应、统计瓶颈效应、遗传漂变和近亲交配4种因素。物种的概念影响到对物种的保护,物种保护应包括物种内遗传多样性的保护;种群的动态调节机制和源—汇种群动态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种群生存力分析是了解物种濒危机制的崭新手段。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和自然干扰体系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应考虑的重要方面。人为的生境破碎与自然景观的异质性不同,生境破碎会造成边缘效应和拥挤效应等一系列的生物学后果。  相似文献   

7.
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目标就是要保护物种多样性和遗传潜力。 随着全球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工业化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生态失调等,导致了物种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致使全球大量物种受到非正常灭绝的威胁。据估计,目前全世界有50%的植物物种已受到灭绝的威胁,有专家估计,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到本世纪末...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Rainforest Portal”4月11日消息:刊登在《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上的一篇报告称,到2050年世界上1/4的植物和脊椎动物种将面临灭绝的危险。这是科学家利用生境变化、各物种迁移能力及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hotspots)物种灭绝情况等因子进行模拟预测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正>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国家重点保护(一级、二级)、地方重点保护、珍稀濒危保护以及红色名录保护等等名词,根据等级我们大概也能知道它们的濒危程度。不过近年来“极小种群”的概念频频出现,并往往与“抢救性保护”联系在一起。大熊猫、滇金丝猴、麋鹿,这些我们耳熟能详,但说起天星蕨、仙湖苏铁、德宝苏铁、百山祖冷杉……很多人感到陌生。这些物种种群数量少、生境退化面临极高灭绝风险,用“命悬一线”形容都不为过。虽然它们名头不响,名气不大,很多却是我国独有,它们同样不可缺少,对于物种交流,维护生物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它们“绝处逢生”的传奇铸就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座座丰碑。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大青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阴山山脉中部,是阴山山脉的主体组成部分,区内地势复杂,物种丰富,栖息着大量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具有生物的自然性、多样性、典型性。文章通过对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自然生态质量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评价,从而达到全面保护该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拯救濒危灭绝的生物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内物种的多样性化,主要是从分类学、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角度对一定地区内物种的多样性的现状、威胁状况、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演化及维持机制以及物种濒危灭绝的速率及原因、生物区系的特有性、如何对物种进行有效的保护与持续利用等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的森林面积超过30%,且森林在分布上比较均匀,森林内的物种比较丰富,并保持较高的质量,就能维护良好的生态系统,而物种多样性的高低是评价生态系统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以昆嵛山为样本,在水平指标上从物种丰富度和植被覆盖度两个角度对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将两者综合之后得出昆嵛山物种水平指标分级图,对今后昆嵛山自然保护区物种调查和日常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据《观察者》2007年9月9日报道,世界保护联盟年度报告称,由于栖息地减少、狩猎、食肉动物和气候变化的威胁,许多动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世界保护联盟在年度红色目录中,将1/4的哺乳动物和1/8的鸟类标记为“受威胁”等级,尽管一些物种在保护项目成功实施后有望列入“安全”的类别,但更多的物种面临着生存危机。现在物种的灭绝速度要比正常情况下加快100-1000倍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建立的野生动物细胞库,是我国的第一个“冷冻动物园”。这个“冷冻动物园”收藏的动物细胞,已从建库时的近30种,增加到60多种,预计到1990年可增加到200种。由于人类活动及生物进化内在因素的影响,许多野生动物已经灭绝,或濒于灭绝。一个物种的灭绝,意味着一个遗传基因的消亡。  相似文献   

14.
生物多样性.即地球上生命形式的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总和.包括不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含的基因和形成的生态系统。生物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是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大家都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谚语.地球上的生命群落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食物链组成的生态网。网与网纵横交错.各个物种及其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就像网丝及其交叉关系.网丝越多.说明生物多样性越大.网的结构就越稳定.如果其中某一根网丝被破坏.即一个物种灭绝.整个网还能支撑.如果物种灭绝到一定程度.整个网则必然毁灭。人类也是这张网上的一根丝.与其他物种有着共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森林是东北陆地生态环境的主体,及早建设寒温带植物园拯救濒危生态和物种的多样性是一项审时度势的重大科学决策。寒温带森林植物园建立是以就地保护为主,辅以异地保护的园区栽培途径,可分为异地保护区、就地保护区和人景观区3个保护区。  相似文献   

16.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学问题,以往的观念是,人类活动是导致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所以全球范围内都加快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但目前很多的森林、草地及自然资源出现了过度保护现象,导致生物多样性并没有随着环境保护的加强而增多。为了研究干扰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本文设计了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人为干扰实验,运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nmpson指数、Shannon-Win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了无人为干扰和中度干扰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对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并以此为生态服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和光照强度对物种的数量特征和分布特征产生了影响,有人为干扰样方中的物种多样性比无人为干扰样方中的高,中度干扰样方中物种数量多于轻度干扰样方。有光照的样方中物种数量比荫蔽样方中的物种数量要高。光照强度和人为干扰对地面现存生物量有影响,并且光照强度的影响要大于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主要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与防除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危害 外来入侵植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来入侵植物本身形成优势种群,使本地种的生存受到影响,并最终导致本地物种灭绝,破坏了物种多样性,使物种单一化。二是通过压迫和排斥本地物种,使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国际上已经把外来入侵植物列为除栖息地破坏以外,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第二大因素。  相似文献   

18.
日前,据有关媒体报道,世界保护联盟年度报告称,由于栖息地减少、狩猎、食肉动物和气候变化的威胁,许多动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世界保护联盟在年度红色目录中,将1/4的哺乳动物和1/8的鸟类标记为“受威胁”等级。尽管一些物种在保护项目成功实施后有望列入“安全”的类别,但更多的物种面临着生存危机。现在物种的灭绝速度要比正常情况下加快100~1000倍左右。  相似文献   

19.
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工作作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据世界物种保护协会和世界野生生命基金等组织发表报告说,现在地球上每8种已知植物物种中至少有一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这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十多个生物保护组织及其他研究机构共同进行的第一次国际植物多样性调查后得出的结论,这项调查长达2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