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涛 《云南林业》2003,24(1):23-23
假如你认为只有人类才是地球上唯一有道德感的动物,那你也许是错的,因为很多动物也能区分是非,特别是群居动物通常具有按规则游戏的观念,这种观念有助于巩固它们的社会关系,因为自然界也并不总是喜好残忍和自私的竞争。共 情动物具有作为道德基础的共情和情感能力吗?我们知道,在人类中,这些情感的神经基础存在于脑厌质颞叶前部的扁桃核和丘脑下部,为它们充当介质的是多巴胺、复合胺和催产素等神经传递素。而很多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具有和人类相同的神经结构和脑化学物质。虽然,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们和我们具有相同的情感,但…  相似文献   

2.
在动物世界中,那些身体庞大的动物往往生活在更加遥远和空旷的地带。这不仅因为食物和习性的原因,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需要和人的生活区域分割开来。它们是森林或草原上的王者,需要自己的领地.但是在平原和人类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它们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地盘,只能向更远更高的地方迁徙。  相似文献   

3.
梭松 《森林与人类》2002,22(7):46-47
在奇妙的植物世界中,植物学家研究发现,有些植物会专门结交一些固定的动物朋友,它们生活在一起,相处很融洽,团结互助,共同对敌,相得益彰。它们之间的友谊是永恒的,非常持久,从不会因为某种利益而闹翻脸,互相背叛,分道扬镳。在南美洲的原始森林中,有一种名叫蚁栖树的植物,就是动植物相依为命的典范。蚁栖树长得又高又大,一片片叶子像一个个巨大的手掌,又很像蓖麻的叶片。在森林中经常能见到一种特殊的蚂蚁———啮叶蚁,这种蚂蚁特别爱啃吃植物的叶子,奇怪的是,它却不敢找蚁栖树的麻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另外有一种益蚁的…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看来,动物只不过是供人、玩耍,受人摆布,甚至是刀下的食物。其实,有许多动物的头脑并非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愚钝,有许多动物很聪明,甚至成为数学“天才”,它们懂得计算、计量或数数等等。丹顶鹤飞时队形神奇莫测,它们在迁徙飞行时总是成群结伙飞行,并排成“人”字形,角度保持在110°,再精确测算,“人”字形夹的一半是54°14'8″。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也是这样大,两者居然“不谋而合”。这是大自然的巧合,还是一种“默契”。动物的生活习性中也蕴含着相当程度的数学原理。比如,蛇在爬行时,走的是一个数字正弦函…  相似文献   

5.
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宝贵资源。它们在生活过程中,绝大多数捕食害虫、害鼠及其他有害动物,并能吃掉大量草籽和腐败动物尸体,对维护生态平衡、发展农林生产、防除人畜疫病,美化自然环境、丰富化艺术生活等,都起着积极作用。鸟类的保护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自然保护、科学化和社会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祖述宪 《中国林业》2012,(22):38-41
以提倡动物福利为主导的关怀动物运动已经传遍全球.成为一种现代文明。人们所关心的动物已不仅仅是那些对维护生态系统有价值的野生动物或可爱的伴侣动物(宠物),也包括农场动物和实验室动物,乃至所有的动物。为家养动物提供适合它们习性的生活条件,保障它们的福利.在工业化国家已经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7.
在光怪陆离的城市中,人类与动物被钢筋水泥割裂开来。出了家养宠物,我们无缘与其他动物亲近,只能在动物圊的笼子里远远看上它们一眼。渐渐地,作为地球主宰的人类几乎遗忘了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疏远了曾经的动物朋友们。而一位丛林女孩的画册日记则唤起了人们对自然、对动物的亲近之感,原来丛林中的生活可以这般天真烂漫、快乐无限。  相似文献   

8.
动物音乐家     
神秘的动物王国是一个美妙动人的音乐世界。那么,动物“音乐家”是怎样发出种种动听多变的声音呢?鸟儿的发声器叫“鸣管”,也是长在喉咙里头。鸣管里有像薄膜一样的韧带,当它们啼叫的时候,气流通过鸣管振动韧带,歌儿就唱出来了。  相似文献   

9.
千百年来,动物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村里,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动物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表达对动物的喜爱感激之情,更为了提高人们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动物资源的意识,世界各地的人们规定了形形色色的动物节。爱猪节198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格林维尔市成立了一个“短鼻社”,也就是爱猪俱乐部,其宗旨是宣传猪的聪明可爱,并每年都要隆重举办“短鼻节”(即“爱猪节”)。节日期间,人们戴着各式各样的猪面具,举办化装舞会,还进行妙趣横生的吻猪比赛。平时,美国的一些电视台也经常应…  相似文献   

10.
人类穿裤子的这几千年间,从保留火种、饲养动物、开垦农业、发明蒸气机、发射卫星,生物工程,一直到建设信息网络,这是一个高歌猛进、十分壮丽的历史流程。这一切.好像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但与此同时.正如人类在努力驯化动物、植物乃至世界一样.也在努力驯化自己,使自己生活在自己制造的牢笼之中,被一种永恒的无法解脱的矛盾困锁着,甚至陷入到一种可怕的景象:人类本身正在构成人类灾难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广西林业》2020,(4):43-45
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比超过50%,它们几乎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21世纪初,人类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昆虫对农林业和人类健康影响重大,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良好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2.
正蛙是世界上奇妙多变的古老物种,它们体表滑嫩柔软,没有强有力的牙齿,很容易成为各类捕食者的盘中餐。为了生存,它们进化出多样的生存手段和奇特的生活习性。但如今,人们很难在野外听到连片的蛙声了。蛙是两栖纲、无尾目的动物,在地球生活超过2亿5000万年,是世界上奇妙多变的物种。无尾目也叫蛙形目,这个目的动物可以泛称"蛙类"。而狭义的蛙,则指的是无尾目蛙科中的动物,如常见的黑斑蛙、虎纹蛙等。它们种类繁多,全球蛙的种类有6000多种,如池塘中最为常见的爱鸣叫的黑斑蛙、体型巨  相似文献   

13.
木头 《广西林业》2009,(1):42-43
人类有权利,而其他动物没有——无论它们与人类多么相似。是否应该赋予人类近亲类人猿合法权利,一场争论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14.
惠斌 《湖南林业》2004,(6):26-26
病了找医生.这是人生存的基本常识。可是你千万别以为惟有人类才有医生,其实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也能妙手回春,治疗人类疾病。  相似文献   

15.
林夕 《河南林业》2000,(1):28-29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进行科学探索时,它们总是走在人类的前面,充当人类科学探索的“侦察兵”。在人类的航天史上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人类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梦中度过,常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动物们是否也会和人一样,拥有七彩梦世界呢?科学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地震与动物     
灾难的降临是突发性的,令人类手足无措,某些动物却能及时避难,预先迈上逃难之路,而我们却往往浑然不知。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动物的价值,它们岂止是一张皮、一块肉、一副骨架。它们还更应该是我们学习趋利避害的榜样和老师。在地球上,人类不能以万物之灵自傲,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重温一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相似文献   

18.
动物世界处于一种“群婚制”状态,即便如此,它们总还是有办法避免近亲交配,以免削弱种群优势。可是如果说它们也奉行“一夫一妻制”就不那么好理解了,其实“一夫一妻制”的例子在动物世界中确实不在少数,豺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这种体形瘦小、毛皮不整的大科动物凶残无比,历来为人类所不齿。不过,它们的“夫妻”感情既专一且笃实,别看它们身材小,捕食时却从来不惧个体大得多的瞪羚、野猪,偏偏以它们的幼仔为目标。每当“夫妻”盯准一只幼仔,一场默契的配合准会让人由衷折服。与狮子共事食物非洲的哺乳动物中,豺是夫妻结伴的典型…  相似文献   

19.
赵祥 《湖南林业》2004,(12):27-28
在人类社会的许多地方。我们部习惯于仅凭掌握知识的多少来判断人,比如头脑里能容纳多少信息,储存多少数字等等。不但对人如此,我们还倾向于用这种方法来判断动物。比方说.看动物是不是聪明,有没有智力等等,都要取决于它们能记住多少把戏。但事实上这是不公正的。因为动物所做的一切,只要保留在它们头脑中为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周升山 《湖南林业》2001,(11):27-27
在地球这个生物圈里,生活着两个重要的生物有机物形式,它们是植物和动物,而植物比动物更重要。因为植物可以没有动物而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就绿色植物来说,森林是人类的发源地。进化论认为类人猿是从树上下到地上的。这是由于原始大森林的相继破坏,迫使当时的灵长类动物的生活由树上来到地上,但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具体情况,只有让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去考证了。 随着森林面积的逐渐减少,瘟疫和用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未知原体的漫延,每开垦一片森林,一些病原微生物就会渗发出来。例如艾滋病,就是由于非洲的原始森林被砍伐过度,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