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丁海霞 《沙棘》2005,18(1):13-15
1999年“三北”地区沙棘工作会议以来,甘肃的沙棘生态建设得到迅速发展,成效显著,沙棘已成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先锋树种。主要工作经验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统一规划,严格施工;科学造林,注重实效;扩大宣传,加强管护。为了更好的发挥沙棘的“神奇”功效,今后的沙棘生态建设工作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的机遇,加大沙棘资源建设力度,加强科学研究与推广,促进沙棘产业化进程,深化改革,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沙棘事业的积极性,推动沙棘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沙棘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功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韦宇  李秀寨  高海银  陈文宏 《沙棘》2005,18(4):20-23
沙棘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优良的多用途树种,在“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全面认识沙棘的生态价值,基于多年来的研究成果,简要分析了沙棘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3.
沙棘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葛葆蔚,李立(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110032)沙棘(Hipppol;.aerlla。,;noid。s)是我国“三北”地区绿化的先锋树种、优良的水土保持树种和薪炭林树种。沙棘果实内含有极丰富的营养成分,近年来随着沙棘果实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狠抓沙棘基地建设改善环境致富人民(摘要)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人民政府敖汉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从70年代起旗委旗政府根据本地风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条件,把沙棘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先锋树种,以基地建设形成全力发展,截至1995年,...  相似文献   

5.
我省的沙棘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经历了分散种植(1980年以前)、规模种植(1981~1990年)、种植萎缩(1991~1999年)和快速发展(2000年以后)等四个阶段。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沙棘资源的建设与开发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群众的认可和参与,特别是伴随着退耕还林、“三北”四期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全面实施和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改变与提高,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沙棘不仅是生态建设的先锋树种,而且还是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经济树种,各地沙棘种植热情高涨,沙棘人工林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6.
发展沙棘产业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傅建熙  孔东宁 《沙棘》2005,18(1):7-9
论述了沙棘产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及农业结构调整的相互依存关系。生态环境建设兴起了沙棘产业,沙棘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生态环境建设。同时,沙棘产业是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之间联系的纽带。生态环境建设通过沙棘产业可以使“三北”“边、老、偏、少”等贫困山区的农业结构得到合理地调整,可以使这些区的农、林、牧、副、渔得到全面发展,可以为这些地区的农民提供一条自力更生建设小康生活的、切实可行的道路。“三北”“边、老、偏、少”等贫困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通过沙棘产业的发展又可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傅建熙  田鹏  陈建 《沙棘》2006,19(4):32-34
从我国“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沙棘资源的实际出发,论述了发展沙棘产业是振兴“三北”贫困山区农村经济的希望。我国“三北”地区干旱少雨、植被稀少、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所以长期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很低,而沙棘是“三北”地区最有希望的经济林,只有发展沙棘产业才能使沙棘真正成为发展“三北”农村经济和贫困山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巨大财富。大力发展沙棘产业才能使“三北”贫困山区形成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农牧民收入增加和生态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灌木林的利用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灌木林在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地位我国防护林体系建设自1978年国务院批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兴建以来,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并已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一开始就提出,在树种选择上,要遵循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草,带、片、网相结合的原则。这就表明,灌木林在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就陕西榆林毛乌素沙地和黄土丘陵区而言,以踏郎、花棒、柠条、紫穗槐、沙柳、沙棘为主的灌木林在防护林建设中占有相当比重。榆林沙区有林地面积93万hm2,其中灌木林66.7万hm2,占有林…  相似文献   

9.
沙棘作为沙荒地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先锋树种,早巳被人们所认识并引起重视,而作为经济树种是从近年来发现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才开始的。为使沙棘资源得以持续利用,必须对野生资源的保护、管理、改造、利用进行研究,同时加紧沙棘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从野生到人工栽培是沙棘利用发展的必然趋势。沙棘在国外的栽培历史已有二十多年,主要产量来自人工种植园。人  相似文献   

10.
沙棘硬枝扦插育苗技术张文臣(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沙棘是三北地区水土保持林和防风固沙林的先锋树种,其根系与短杆状固氮菌共生,固氮能力较强,改善土壤作用明显。沙棘果实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其维生素C的含量每百克达300~2000mg,几乎占居一切...  相似文献   

11.
对延安地区发展沙棘产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延安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尤其是北部地区,森林植被不足15%,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近年来,通过加大三北防护林建设治理力度,根治水土流失,兼顾治理区农民依靠荒山荒坡发展林业产业,就必须选择适生、适用的防护经济兼用树种,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实践证明,沙棘是营造防护经济兼用林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12.
沙棘—晋西北生态工程建设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玉 《中国林业》1997,(12):27-27
沙棘———晋西北生态工程建设的战略选择文/王德玉沙棘遍布山西全省,特别在晋西北植被稀少的地区,是主要造林先锋树种和致富经济树种。林业部曾于1985年、1995年先后在山西的五台、右玉召开沙棘研讨会和工作会,对山西沙棘的开发利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目...  相似文献   

13.
林区砂金废弃矿区生态复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倜  贡爱军 《林业科技》1996,21(4):13-14
本文采用沙棘树种,对砂金矿废弃矿区大面积种植培育。通过实践证明,采金破坏了不毛林地,经种植沙棘这一先锋树种,可在3~5年内郁闭成林,达到保土防冲,逐渐恢复森林原本生态环境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指示精神 ,总结交流沙棘生态建设的经验 ,更好地发挥沙棘在三北 (西北、华北、东北 )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水利部于 1 999年 1 1月 1 2~ 1 3日在内蒙古东胜市召开了“三北地区沙棘生态建设工作会议”,我国著名的水利水保专家、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 ,国家水利部副部长张基尧等参加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水利部在会上命名了 1 1个全国沙棘生态建设示范县。砒砂岩典型地貌和沙棘治理样板工程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 ,大家对沙棘治理水土流失 ,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  相似文献   

15.
“九五”三北地区沙棘发展问题探讨文/俞益民沙棘是我国北方分布很广的一种灌木,其果、种子和叶片中含有100余种生物活性物质,营养成分异常丰富;沙棘又是优良的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树种,也是优良的经济林、薪炭林和饲料林树种,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  相似文献   

16.
20 0 3年 2月 2 2日在山西省临汾市政府招待所 ,召开了山西省临汾市沙棘产业发展研讨会 ,并举行了北京同创天源沙棘科学研究院临汾发展研究基地授牌仪式。参加会议的有国家计委国土所、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三北”防护林管理局、中国绿化基金会、北京同创天源沙棘科学研究院以及山西省临汾市各县计委、林业、农业部门的负责人。临汾市各关沙棘开发企事业单位代表也参加了这次活动。这次会议就我国沙棘资源建设与产业发展政策 ;我国沙棘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现状 ;沙棘在山西绿色事业中的战略地位 ;山西临汾沙棘资源与产业发展以及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7.
<正>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是胡颓子科灌木,我国“三北”地区约有1,000万亩沙棘天然林,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沙棘果实已逐步加工成饮料、食品和医药等产品,使“三北”地区的山区农民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门路,并且准备大量发展这一树种。为使新建的沙棘林采用优良种源进行育苗造林,避免盲目调种,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研所主持,于1986年春,在全国11个省区13个试验点进行了19个种源的沙棘育苗试验(见表1)。  相似文献   

18.
《山西林业科技》2009,38(3):32-32
2009年9月6日从国家林业局在沈阳召开的全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樟子松成为“三北”防护林工程今后发展的重点树种,工程涉及的13个省(区、市)应大力发展樟子松防风固沙林、农防林和牧防林,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樟子松用材林。  相似文献   

19.
韩利荣  韩金莲  武二喜 《沙棘》2006,19(4):28-31
对沙棘在砒砂岩地区从资源建设到产业形成的发展进行了探索和总结,结果表明,沙棘是适应砒砂岩地区的先锋树种,是该地区生态建设的主力军,是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徐永昶 《沙棘》2006,19(3):39-40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台子乡大菜子沟村,自20世纪50年代选择沙棘作为先锋树种造林,至今近50年,森林覆盖率达32.7%,有效地控制了当地的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改善了群众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