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用菌接种有时出现“不吃料”现象。所谓菌丝“不吃料”,就是接入菌种瓶内的一级菌种或二级菌种块的菌丝不生长;有些菌种块上的菌丝虽然生长,但不往料内生长,以后逐渐萎缩变黄。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是:1 培养料过干,菌丝不能长进料内。防止的办法是:补加水分。2 接种箱内消毒时,熏蒸药量过多或温度过高,致使菌丝因药害而死亡。要求消毒用药必须按规定量使用,防止过量;接种箱在连续接种中,必须有一个通风冷却的间歇时间,防止箱内温度过高和氧气缺乏。3 高压灭菌以后,菌种瓶内温度尚未冷却即接种,致使菌种块菌丝遇高温而死亡。防…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接种有时出现“不吃料”现象。所谓菌丝“不吃料”.就足接入菌种瓶内的一级菌种或二级菌种块的菌丝不生长;有些菌种块上的菌丝虽然生长,但不往料内生长,以后逐渐萎缩变黄。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是: 1.培养料过干,菌丝不向料内生长。防止的办法是:补加水分。 2.接种箱内消毒时,熏蒸药量过多或温度过高,致使菌丝因药害而死亡。要求消毒用药必须按规定量使用,防止过量:接种箱在连续接种中,必须有一个通风冷却的间歇时间,防止箱内温度过高和氧气缺乏。 3.高压灭菌以后,菌种瓶内温度尚未冷却即接种,致使菌种…  相似文献   

3.
平菇制种时,培养料中添加适当比例的草炭,不仅可取加速菌丝的生长,而且还可提高菌种质量,降低菌种生产成本。研究结果表明:配方中草炭含量以20—40%为最佳,在该含量条件下,菌丝生长快且洁白、浓密、粗状、结块性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梅再胜  陈惠  张蜜  王清 《长江蔬菜》2015,(19):47-49
双孢蘑菇生产过程中,除了杂菌感染和害虫为害之外,还存在菌种不萌发、菌种萌发后不吃料、菌丝消失、死菇等12种常见问题,现将其原因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菌种不萌发 1.1 症状 菌种块接种到培养料上,未见菌种萌发. 1.2 原因 ①播种时连续2~3天温度高于33℃,使菌种菌丝灼伤;②培养料内氨气浓度过大,导致菌种菌丝中毒;③菌种老化;④有螨虫为害.  相似文献   

5.
蘑菇菌种有气生型、贴生型(匍匐型)和线状型等,不同型菌种的产量也有差异。多数人认为,贴生型的产量最高,但在培养斜面母种时,菌丝生长缓慢,接入粪草料或麦粒培养基后,菌丝恢复生长也不快,甚至还会死亡。本试验以四种培养基,观察了贴生型蘑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菌落特征,结果以玉米粉-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快,色白,粗壮而均匀。接入粪草料后,菌丝只需2天就能长入培养料。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2004,26(3):16-16
答:平菇栽培时,如温度适宜,而菌袋菌丝色泽呈暗淡,则有三种情况:一是培养料养分不足,菌丝生长活力差,色泽呈暗淡;二是母种没有复壮好,种性活力弱而引起;三是平菇菌种混杂,菌丝之间产生拮抗,导致菌丝纤弱。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检查培养料配方,所用原材料是否新鲜,配比是否合理;其次要检查所用菌种的活力,如中温型平菇菌株,温度控制在2 5~32℃,则菌丝PDA上的生长速度应在0 .2 2~0 .2 9cm 天,如生长速度小于0 .2 2cm 天,则母种(一级种)需复壮后才能做二级种;三要检查菌种是否有混杂,制种时要将不同的平菇菌种严格分离。以上三方面工作制种…  相似文献   

7.
李正飞 《食用菌》2009,(6):45-45
蘑菇发菌阶段因管理不当,常出现不发菌,菌丝不向下扎等现象。菌种播后不发菌、原因有以下四种。①菌种老化、菌丝活力不强。②培养料变没腐熟或水分过大,而菌丝不吃料。③培养料中氨有害物质多影响菌丝生长。④螨虫为害严重,菌丝萎缩不发。  相似文献   

8.
平菇是食用菌栽培中适应性强、产量高、生活力旺盛的低温品种,很适宜于农村春秋栽培。具体步骤如下: 一、选择优良菌种菌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栽培的成败。优良的菌种菌丝浓密、洁白、粗壮,在适温光亮的地方培养,长不到半瓶就出现了子实体原基,菌丝结块紧密,菌块潮湿,有杏仁清香味。如用棉子壳作培养基,棉子壳呈深咖啡色。如冬天播种,要选择耐低温的品种、如P-801、北京农大11号、佛罗里达平菇等。二、选好培养料培养料的好坏,带菌多少,关系很大。培养平菇多采用生料栽  相似文献   

9.
《吉林蔬菜》2012,(2):62-62
根霉是菌种生产和栽培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污染杂菌,发生普遍,危害也相当严重。由于没有气生菌丝,污染后,扩散速度较毛霉慢,范围也较小。培养基或培养料受根霉侵染后,初期在表现出现匍匐菌丝向四周蔓延。后期在基物表面形成许多圆球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ZM - 1棕蘑菌丝和 333白蘑菌丝做了大量的相关环境条件适应性的对比试验 ,得出结论 :适宜ZM - 1棕蘑菌丝生长的棉壳培养料中尿素用量为 2 %左右 ;培养料含水量 5 5 %~ 6 0 % ;菌丝培养最适温度 2 1~2 8℃ ,菌种缺氧冷藏 (4℃ )一年对菌丝无明显影响 ,这为棕蘑菌种生产、培养、保存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2021,(3)
为了筛选适宜贵州省草菇菌种的最适培养料,以传统棉籽壳为对照,稻草、甘蔗渣、麦粒、玉米芯为供试培养料培养草菇菌种,并比较其对草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料培养草菇菌种的菌丝生长差异较大,以棉籽壳(对照)培养的菌丝平均长速最快,其次为稻草、甘蔗渣、麦粒,玉米芯最慢。以稻草为培养料培养的菌种接种栽培料获得的产量最高,为3.79 kg/m~2,其次是玉米芯,为3.67 kg/m~2,以甘蔗渣为培养料培养的菌种产量较低,仅为2.37 kg,以麦粒培养料培养的菌种不出菇。  相似文献   

12.
1菌种搅拌由于银耳菌种瓶内银耳菌丝多在菌瓶上部,香灰菌丝多在菌瓶下部,而底部还有部分未长到菌的培养料,所以银耳菌种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拌种。混合均匀的菌种可提高菌袋出耳率,使出耳快。未混合均匀的菌种可能导致接入料袋内的种块没有菌丝(培养料),或只有一种菌丝,或两种菌丝的量不均衡。若接入的菌种块没有菌丝,则菌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通过对竹荪野生生态环境的考察、制种和速生高产栽培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一)菌种选择及制备优良的竹荪菌种,要求菌丝粗壮,呈束状,气生菌丝浓密.原种和栽培种以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半个月左右使用效果为好.具体制作方法是:1.母种制作培养基为麸皮50g(煮汁),葡萄糖20g,蛋白胨5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g,琼脂18~20g,水1000ml,pH5.5~6,按常规方法配成.要求培养基配制后立即移接,并保持斜面湿润,接种后菌丝萌发快,生长健壮、迅速.  相似文献   

14.
为摸索蘑菇气生与匍匐两种菌丝型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我们于一九八七年秋进行了两种菌丝型的对比试验。现简报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菌株。闽一号、8213、86-2(引自福建轻工所蘑菇推广站)、101-1、176(引自上海食用菌所)、“浙农一号”(引自浙农大)。前三个为气生型,后三个为匍匐型。所有栽培种均为麦粒菌种。 (二>培养料配方和堆制。按26m~2,粪草比1:1计,干稻草650公斤,干牛粪650公斤,花生麸粉13公斤,过磷酸钙13公斤,复合肥(N:P:K=10:10:10)19.5公斤,碳酸钙8公斤,石膏粉19.5公斤,氯化钾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保藏期及传代次数菌种为试验组,以优质母株为对照组,研究比较了各菌种培养性状与出草结果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鉴别优质蛹虫草菌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菌种保藏1月或传代1次,固体平板培养菌丝洁白健壮、气生菌丝少匍匐状、长势好、转色快、转色深,液体培养菌丝球细密、粘稠、生物量高,出草形态好、产量最高;菌种保藏超过6月或传代超过3次,则菌丝色泽变暗、气生菌丝多呈棉絮状、转色迟、转色淡,液体培养菌丝球数量少、粗大、生物量低,产量显著较低.  相似文献   

16.
三型颗粒混合型制作平菇菌种及其与常规配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一种比木屑菌种菌丝强、生长时间短;比颗粒菌种成本低、不容易结块老化;比液体菌种制作容易的一种菌种。以玉米40%,小麦30%,木屑24%(或细小玉米芯),麸皮3%,石灰1%,石膏2%制作的三型颗粒混合菌种,菌种菌丝生长旺盛,满袋时间短,萌发能力强,菌种结块和吐黄水现象轻,耐存放能力强,消耗粮食比纯小麦颗粒菌种少。  相似文献   

17.
炭角菌分子鉴定及培养基配方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野外分离得到的一个菌株进行ITS鉴定及母种和栽培培养料配方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经ITS鉴定与痂状炭角菌的相似度为99%;该菌株的母种培养基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菌丝在培养基上表现粗壮、浓密、颜色纯正,菌落整齐;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菌丝表现粗壮、浓密,气生菌丝发达;栽培菌核最佳培养料配方为杂木屑14%,腐殖土84%,石膏1%,糖1%,含水量适中,pH 6.5。  相似文献   

18.
史刚荣 《食用菌》1994,16(4):27-27
平菇栽培的成败关键在于发菌期,菌丝长满了培养料,则表明栽培成功有了一定的把握。而菌丝体发育质量的优劣、栽培料的配方是否科学等,又直接影响着产量的高低.如何加速菌丝生长、提高菌丝发育质量,以达到进一步提高平菇产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是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综合各地经验总结出的一套平菇快速发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一)选用优质菌种 根据气候条件选用适温菌种。苗龄以苗丝长满瓶10~15天左右为宜,要求菌丝粗壮,生长均匀,色泽洁白,无污染,无菌索,无异味,但有菇香味。为确保菌种质量,应从设备好,技术高,讲信誉的科研和专业供菌种单位购买菌种。 (二)改善培养料配方 变传统培养料配方为复合培养料,并加一定量的微量元素、维生素、生长素、增氧剂,以促进菌丝萌发,加速菌丝生长,缩短发菌期。例如:以玉米芯为主的培养料配方:玉米芯50%,棉子壳30%,糠(秸秆粉碎物)15%,草木灰2%,石膏1%,尿素0.13%,过磷酸钙0.2%,并在每100kg料中加硫酸  相似文献   

19.
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杏鲍菇2号菌株进行工厂化袋栽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杏鲍菇栽培袋装料量,可提高其相对产量;杏鲍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主要靠培养基自身的含水量,一定的含水量是确保其高产、优质的先决条件;麦粒菌种具有菌丝萌发速度快,菌丝强壮,接种方便的特点,可缩短生长周期节约成本;杏鲍菇菌种长满培养料时,经一定后熟期,促使培养料养分充分分解和积累,可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求;后熟后,采用牛苔藓草覆盖,既能保湿、防止杂菌污染,又能有效控制空气交换,有利于杏鲍菇子实体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20.
栽培平菇,培养料含水量是一重要指标.含水量过高,通气性差,菌丝生长缓慢,易造成杂菌感染,甚至发酵腐烂;含水量过低,菌丝生长稀疏.菇蕾形成迟缓,甚至菌种块不萌发.如何确定理想的含水量,根据笔者的经验,应从三方面来分析考虑.一看料基:培养料的组成、粗细、干湿程度及处理方式等,均对料基内水分的贮存或蒸发产生影响.玉米芯、稻草等孔隙大,通气性好,水分不易存留,含水量可增高至65%~68%,也就是料水比在1:1.5~1.6;若用棉子壳等颗粒较细的培养料,则必须控制较低的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