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选取冬眠前、冬眠中、冬眠后3个时期平均体质量为(1000±50) g的中华鳖各6只(雌雄各半)为材料,研究冬眠对中华鳖肌肉和裙边氨基酸组分的影响,并综合评价其氨基酸营养价值。结果表明:3个时期,中华鳖肌肉和裙边均含有17种常见氨基酸,其中肌肉中谷氨酸质量分数最高,裙边中则是甘氨酸质量分数最高;冬眠前肌肉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冬眠中和冬眠后的(P<0.05),冬眠前和冬眠中裙边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冬眠后的(P<0.05);肌肉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质量分数最高,中华鳖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EAA/TAA)和必需氨基酸总量与非必需氨基酸总量的比值(EAA/NEAA)均显著高于裙边的(P<0.05),肌肉中EAA/TAA与EAA/NEAA均高于FAO/WHO理想蛋白质推荐标准(40%和60%);肌肉的鲜味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与17种氨基酸总量的比值均显著低于裙边的(P<0.05);在评价的9种必需氨基酸中,除冬眠中肌肉缬氨酸的氨基酸评分(AAS)和氨基酸比值系数(RC)最低外,其余处理均是蛋氨酸+胱氨酸(Met+Cys)总和的AAS、RC最低,且肌肉与裙边的AAS、RC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处理的Met+Cys总和的氨基酸化学评分均最低,说明中华鳖冬眠中肌肉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组分为缬氨酸,其余时期肌肉和裙边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组分均为Met+Cys,且肌肉中氨基酸平衡性要优于裙边;肌肉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大于70,为优质蛋白源;肌肉EAAI、生物价和营养指数均显著高于裙边的(P<0.05);中华鳖肌肉氨基酸灰色关联度(GC)是冬眠中的最低,而裙边GC则是冬眠中的最高,且肌肉的GC显著高于裙边的(P<0.05),说明冬眠中中华鳖肌肉氨基酸的平衡性不如冬眠前和冬眠后的,且裙边氨基酸的平衡性不如肌肉的;氨基酸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中华鳖肌肉氨基酸配比比裙边氨基酸更为合理,其品质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中华鳖、黄沙鳖及黄沙鳖F1代群体的生长性状,以期获得黄沙鳖的性状评价指标,为黄沙鳖优良生长性状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中华鳖、黄沙鳖和黄沙鳖F1代种群在相同条件下饲养,养殖1年和2年时分别测量3个鳖群的体重、体长、体宽、裙边长和裙边宽,并进行各性状指标的优劣分析.[结果]中华鳖、黄沙鳖和黄沙鳖F1代种群在相同条件下饲养1年后,3个鳖群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体长、体宽、裙边长和裙边宽指标方面,黄沙鳖F1代极显著优于中华鳖(P<0.01);饲养2年后,黄沙鳖F1代比中华鳖更具生长优势,黄沙鳖F1代与黄沙鳖的生长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但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所提高.[结论]对黄沙鳖的后代不断进行筛选,可获得性状优良的黄沙鳖群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中华鳖、黄沙鳖及黄沙鳖F1代群体的生长性状,以期获得黄沙鳖的性状评价指标,为黄沙鳖优良生长性状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中华鳖、黄沙鳖和黄沙鳖F1代种群在相同条件下饲养,养殖1年和2年时分别测量3个鳖群的体重、体长、体宽、裙边长和裙边宽,并进行各性状指标的优劣分析。【结果】中华鳖、黄沙鳖和黄沙鳖F1代种群在相同条件下饲养1年后,3个鳖群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体长、体宽、裙边长和裙边宽指标方面,黄沙鳖F1代极显著优于中华鳖(P〈0.01);饲养2年后,黄沙鳖F1代比中华鳖更具生长优势,黄沙鳖F1代与黄沙鳖的生长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但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所提高。【结论】对黄沙鳖的后代不断进行筛选,可获得性状优良的黄沙鳖群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中华鳖、黄沙鳖及黄沙鳖F1代群体的生长性状,以期获得黄沙鳖的性状评价指标,为黄沙鳖优良生长性状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中华鳖、黄沙鳖和黄沙鳖F1代种群在相同条件下饲养,养殖1年和2年时分别测量3个鳖群的体重、体长、体宽、裙边长和裙边宽,并进行各性状指标的优劣分析。【结果】中华鳖、黄沙鳖和黄沙鳖F1代种群在相同条件下饲养1年后,3个鳖群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体长、体宽、裙边长和裙边宽指标方面,黄沙鳖F1代极显著优于中华鳖(P<0.01);饲养2年后,黄沙鳖F1代比中华鳖更具生长优势,黄沙鳖F1代与黄沙鳖的生长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但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所提高。【结论】对黄沙鳖的后代不断进行筛选,可获得性状优良的黄沙鳖群体。  相似文献   

5.
对稻田和池塘养殖的2组中华鳖日本品系的形体指数以及肌肉和裙边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氨基酸组成和质构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稻田鳖与池塘鳖的肝体指数、裙体比和体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2)稻田鳖与池塘鳖的肌肉、裙边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池塘鳖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高于稻田鳖,稻田鳖裙边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高于池塘鳖,两者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3)池塘鳖肌肉的硬度、粘性和胶黏性显著高于稻田鳖(P0.05),裙边的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稻田鳖(P0.05),稻田鳖肌肉和裙边的口感优于池塘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鳖肌肉与裙边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现有的国家标准测定蛋白质、脂肪、氨基酸、脂肪酸等含量。[结果]肌肉与裙边中蛋白质分别为20.34%和28.11%(质量分数,鲜样);肌肉与裙边中脂肪含量分别为0.62%和0.31%(质量分数,鲜样)。肌肉与裙边均检出18种氨基酸(含8种必需氨基酸)。肌肉(鲜样)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鲜味氨基酸总量(DAA)分别为16.33%、5.38%、6.90%;异亮氨酸(Ile)与缬氨酸(Val)为肌肉的第1、第2限制性氨基酸;肌肉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45.29。小鳖肌肉与裙边中分别检出14、8种脂肪酸,其中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与饱和脂肪酸(SFA)种类分别为6、4、4种。肌肉脂肪酸中SFA、MUFA与PUFA的含量分别为40.02%、24.65%、35.85%。裙边脂肪酸中PUFA、MUFA与PUFA的比率与肌肉接近。[结论]小鳖肌肉与裙边口味鲜美,食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野生黄沙鳖、养殖黄沙鳖以及养殖中华鳖肝脏、肌肉、裙边等不同组织中铁、锌、硒的含量。[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检测铁和锌含量,并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检测硒的含量。[结果]铁、锌、硒在野生黄沙鳖、养殖黄沙鳖以及养殖中华鳖不同组织中含量差异较大,铁的含量顺序三者均为肝脏〉蛋〉肉〉裙边,锌的含量顺序三者均为肌肉〉蛋〉肝脏〉裙边,硒的含量不同组织因品种不同有所差别。不同品种间铁、锌、硒的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总体来说,黄沙鳖中铁、锌、硒的含量均大于中华鳖,野生黄沙鳖中铁、锌、硒的含量高于养殖黄沙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中华鳖(Trionyz sinensis)营养品质的影响,为深入探讨提高原生态养殖鳖营养、保健功能的途径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原生态、池塘和温室养殖模式下中华鳖肌肉和裙边的基本营养成分及肌肉氨基酸、脂肪酸组成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相比,原生态养殖鳖的肌肉蛋白质、脂肪和胶原蛋白含量最高,水分含量最低;裙边水分、蛋白和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P<0.05,下同),但脂肪含量最低.从3种鳖的肌肉中能检测出16种氨基酸,且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以原生态养殖鳖最高.从中华鳖肌肉中共检测到21种脂肪酸,包括7种饱和脂肪酸、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原生态养殖鳖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温室养殖鳖的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最高,但除C18∶2n-6外,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以原生态养殖鳖最高.[结论]原生态养殖鳖的品质优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  相似文献   

9.
测定分析了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幼鳖的肌肉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中华鳖幼鳖脏体比和含肉率分别为10.31%和14.65%。中华鳖幼鳖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脂肪、粗灰分、粗蛋白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9.11%、0.81%、1.08%、19.18%。肌肉中共检测出16种氨基酸,总量为67.77%(质量分数,干样),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EAA)总量是26.93%,占氨基酸总量的37.74%;其中EAA的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中华鳖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2.47%,4种鲜味氨基酸(DAA)为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总量为27.92%(干样),其中特征性的鲜味氨基酸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占干物质含量的18.89%。表明中华鳖幼鳖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丰富平衡的氨基酸,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研究结果为开发中华鳖幼鳖配合饲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中华鳖"浙新花鳖"该品种以中华鳖日本品系为母本,以清溪乌鳖为父本,杂交获得F1代,即为中华鳖"浙新花鳖",腹部有大块黑色花斑。在相同养殖条件下,同等规格的幼鳖经16个月养殖,生长速度比母本提高14%以上。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相似文献   

11.
采用日立L-8800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4个中籼稻不育系、8个中籼稻恢复系及由此配制的10个杂交稻F1代糙米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杂交稻F1稻米各组合间氨基酸含量有一定差异,10个F1中,以明两优6号、绿敏S/4HZ021和绿敏S/凤恢35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绿敏S/4HZ021赖氨酸含量最高,明两优6号亮氨酸含量最高;F1代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色氨酸未测)均高于双亲含量;母本中以绿敏S为好,用此母本选配的杂交组合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绿102S为母本的组合在所有组合中最低;父本对F1代氨基酸含量影响受母本所控制,需考虑配合力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采集6头不同杂交品种的马鹿的鹿茸,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等分析了天祝马鹿亚种间杂交后代鹿茸营养成分。结果表明:100 g二元杂交马鹿茸中蛋白质含量25.42 g,Se含量6.07μg,TAA 81.25%,EAA28.92%,EAA/TAA为35.59%,EAA/NEAA为55.26%。二元杂交马鹿茸具有高蛋白、富含硒质等特点,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丰富,是一种优质营养资源。  相似文献   

13.
对同一舍饲条件下宁夏滩羊、黑山羊和杜滩寒杂交羊背最长肌的氨基酸进行检测分析,旨在为3种羊肉评价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3种羊肉中氨基酸种类丰富,17种氨基酸质量比均在17 g/100 g以上,其中黑山羊肉氨基酸质量比高于宁夏滩羊和杜滩寒杂交羊,7种必须氨基酸质量比以宁夏滩羊最高,占氨基酸总量的41.44%,而蛋氨酸质量比在3种肉品中普遍较低,是限制性氨基酸;3种羊肉的EAA/TAA和EAA/NEAA比值均超过了40%和60%,其中杜滩寒杂交羊EAA/NEAA和EAA/TAA均最高,达71.64%和41.74%,其肉品营养价值高于宁夏滩羊、黑山羊;3种羊肉中呈味氨基酸质量比高,苦味、甜味和鲜味氨基酸总和占总氨基酸的比例达到96.5%以上;3种羊肉中蛋氨酸+胱氨酸(MET+CYS)的质量比均超过理想蛋白质的93%以上且接近理想状态,它们中的苏氨酸(THR)、缬氨酸(VAL)、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苯丙氨酸+酪氨(PHE+TYR)、赖氨酸(LYS)质量比分别超过理想蛋白质中相应的氨基酸。  相似文献   

14.
采用Biochrom3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评价了海北牦牛肉和大通牦牛肉的氨基酸组成及其含量。结果表明,从海北牦牛肉和大通牦牛肉中测出了17种氨基酸,总量为19.4 g/100 g和18.6 g/100 g;海北牦牛肉EAA/TAA为44.3%,EAA/NEAA为79.6%;大通牦牛肉EAA/TAA为41.4%,EAA/NEAA为70.6%,可见二者均氨基酸比例合理,营养较全面,是优质蛋白质来源。二者相比较,大通牦牛肉更为上乘。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来凤酉水鸡种质资源特性,研究了生态养殖模式下来凤酉水鸡资源肌肉氨基酸含量与风味,并比较分析了其与江汉鸡等3个地方鸡品种肌肉营养及风味差异。结果表明,来凤酉水鸡公鸡、母鸡肌肉中均检测到17种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氨基酸是谷氨酸,分别为3.88 g/100 g、3.84 g/100 g,EAA/TAA分别为43.07%、44.86%,EAA/NEAA分别为75.60%、81.36%,达到FAO/WHO规定的理想氨基酸标准。来凤酉水鸡公鸡、母鸡肌肉中谷氨酸的TAV最大,分别为12.93、12.80,呈味最强。湖北省4个地方鸡品种资源公鸡肌肉中EAA含量差异不显著,母鸡肌肉中EAA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公鸡肌肉中,洪山鸡TAA最高,为(23.70±1.91)g/100 g,然后依次是来凤酉水鸡[(22.8±2.25)g/100 g]、江汉鸡[(19.01±0.75)g/100 g]、双莲鸡[(18.87±1.56)g/100 g],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母鸡肌肉中,来凤酉水鸡的TAA最高,为22.67 g/100 g,显著高于江汉鸡等3个品种,随后依次为洪山鸡(20.05 g/100 g)、江...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饲养方式差异对黑水色湾藏猪肌肉氨基酸的影响,以放牧、半舍饲、舍饲养殖出栏的黑水色湾藏猪五花肉为材料,测定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舍饲组TAA含量和EAA含量最高,分别为99.41%和36.36%;放牧组EAA/TAA和EAA/NEAA值高于其余两组,分别为39.56%和65.50%;半舍饲组SRC最高为73.77,为半舍饲组>放牧组>舍饲组;3 组藏猪肉赖氨酸RC值远大于1,赖氨酸含量丰富;苯丙氨酸RC值远小于1,为3种藏猪肉共同限制氨基酸。综上所述,3种模式出栏的藏猪肉含有丰富赖氨酸,但缺乏苯丙氨酸;舍饲出栏的猪肉EAA和TAA含量更高,放牧出栏的猪肉氨基酸组成则更优,而半舍饲出栏的藏猪肉蛋白质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杂交兰亲本及F1代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叶绿素的含量。[方法]测定了杂交兰亲本及其杂交F1代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结果]母本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均低于父本;F1代株系中,三者含量与父本相近的均约占10%,与母本相近的分别约占20%、30%和20%,介于亲本范围之间的分别占50%、50%和90%,低于亲本的分别占35%、40%和10%。[结论]为通过远缘杂交选育出具有较强抗逆性的兰花新种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量中华鳖黄沙鳖品系、鄱阳湖鳖品系及其杂交后代的体质量、背甲长、腹甲长、体高等10项性状参数,得到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同时,采用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算出不同品系以表型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质量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和复相关系数,定量剖析各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查明影响各品系中华鳖体质量的外部形态性,为中华鳖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理想测度指标。结果表明,杂交后代表现出杂种优势,除鄱阳湖鳖的两侧裙边与其他表型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品系的各性状两两间相关性均达显著(P<0.05)。通径分析显示,黄沙鳖对体质量影响显著的性状分别为背甲长、腹甲长和两侧裙边,鄱阳湖鳖、杂交鳖对体质量直接作用显著的性状均为腹甲长、体高和背甲宽。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所表现的结果一致,所选择的外部性状与体质量的复相关指数(R2)分别为0.971、0.899、0.928,说明所选性状正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的3品系回归方程分别为黄沙鳖:Y=51.457X1+84.748X3+87.937X7  相似文献   

19.
中华鳖杂交后代生长与营养性状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鳖、日本鳖子代及其杂交F1代为材料,采用常规分析法对12个样品的体重、裙边宽等生长性状与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和脂肪含量等营养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以明确F1杂种的优势程度.结果表明,尽管杂种F1代个体在多数生长性状上介于双亲之间,但在体重、体高、裙边宽等重要经济性状上都明显优于双亲.营养品质测定结果发现,杂种F1代个体的鲜味氨基酸、脂肪酸含量都比亲代高,这表明杂交后代在营养品质及口感上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为检测不同饲养方式对藏猪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选择舍饲和放牧饲养的300日龄藏猪18头,取背最长肌测定其氨基酸、脂肪酸及微量矿物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舍饲组藏猪谷氨酸含量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甘氨酸、丙氨酸及鲜味氨基酸总量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1),且两组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M_(EAA)/M_(TAA))都在40%左右,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M_(EAA)/M_(NEAA))都高于60%,都达理想蛋白要求;舍饲组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必需脂肪酸总量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1),膳食推荐M_(PUFA)/M_(SFA)最好高于0.4,放牧组藏猪高于0.45,达理想值。通过微量矿物元素含量检测发现舍饲组锌和铬含量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1),硒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综上,放牧饲养藏猪脂肪酸组成好,肉质风味优于舍饲饲养藏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