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兴华 《河北农机》2023,(23):142-144
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日益增长,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为重要议题。特别是在粮食主产区,处理大量秸秆成为关键问题。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是一种环保且有效的农业实践,玉米秸秆还田不仅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优化土壤结构,还有助于实现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降低环境污染。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应用于小麦栽培,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问题。本文以山东菏泽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玉米秸秆还田后小麦栽培存在玉米秸秆还田数量与时间控制不到位、整地、播种质量较差、土壤养分利用率低、病虫害严重等技术问题,并从合理配置秸秆数量,提升秸秆粉碎质量、提高整地质量,加强土壤肥分管理、增加土壤养分,优化土壤结构、构建小麦播种与生长期间全过程病虫害防治等角度提出改进措施,希望对实现农业生态平衡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正>许多研究报道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明显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减缓地力衰竭,增加微生物的含量,增加作物产量。但相对于旱作区秸秆还田的研究来说,稻麦两熟制地区秸秆还田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耕作方式、产量及土壤的营养平衡,其中针对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秸秆还田量、施肥调控方面的研究更少。本试验研究水稻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冬小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温室大棚蔬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机械化作业程度也得到快速提高,育苗、耕整地、植保等环节实现了机械化,但在收获、移栽等环节还有待突破提升。青州市农业机械管理局针对大棚农作物收获后的秸秆还田和土壤处理技术,进行先试、先行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现状和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储玉米、地储玉米、临储玉米政策的实施,玉米的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玉米秸秆的产量也随之增多。玉米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粗纤维、有机质和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镁、钾、钙等营养元素,实施秸秆还田能有效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推进黑土地保护,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秸秆还田方式主要有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对于还田方式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根据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还田方式能够有效保护耕地环境。本文从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的特性进行详细介绍,从秸秆还田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因地制宜选择秸秆还田方式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途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寻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形式对黑土区稻田N2O排放与产量的影响,于2023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常规灌溉(F)与控制灌溉(C)两种灌溉模式,同时设置秸秆还田(S)、秸秆炭化为生物炭还田(B)、秸秆过牛腹为有机肥还田(O)3种还田形式,以及秸秆不还田(N)作为对照组,共计8个处理。分析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形式对稻田N2O排放通量与水稻产量的影响,测定了水稻各生育期稻田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微生物氮含量、pH值,并分析了N2O排放总量和水稻产量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返青期外,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微生物氮含量均表现为增加。相同秸秆还田形式下,控制灌溉模式下各处理生育期内土壤平均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较常规灌溉模式高36.23%~60.82%、14.16%~19.61%。同时,秸秆还田与生物炭还田能提高稻田土壤pH值。相同灌溉模式下,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较,秸秆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处理N2O排放总量分别增加14.44%~24.09%、8.22%~14.44%,生物炭还田处理N2O排放总量降低14.31%~23.90%。生物炭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各处理水稻产量提高3.28%~13.07%,其中控制灌溉模式下生物炭还田处理产量最高。综上所述,控制灌溉下生物炭还田可以实现节水、增产、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韩杰 《农业工程》2015,5(4):71-72
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不仅有效地解决秸秆禁烧问题,而且秸秆还田后,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有利于土壤蓄水和保肥保墒,有力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推广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其健康发展,确保粮食增产丰收。   相似文献   

7.
<正>秸秆还田作为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方式,提高秸秆还田利用效果,积极化解秸秆还田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提高广大农民对秸秆还田积极性,已成为各级农机部门的当务之急。当前秸秆还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经过多年的夏秋作物秸秆连年还田,特别是在小麦、玉米轮作区,造成表层土壤生物质富集化,加大了虫害和表层土壤通透性,形成面包田,从而增加了小麦保苗保产的难度,为保苗不得不加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麦秸秆还田应用秸秆腐熟剂试验、麦秸秆还田数量对比试验的结果分析,明确了应用快腐剂能加快麦秸秆腐烂,且对水稻有一定增产效果,麦秸秆全量还田水稻田成熟期土壤速效钾和碱解氮明显高于秸秆未还田块,土壤理化性状均有较大改善,容重有所降低,各种营养元素及有机质均有所提高,秸秆腐熟过程中会与植株争夺氮素养分,以保障水稻正常发育,秸秆还田不仅可以实现当季增产,而且可以实现持续增产。  相似文献   

9.
随着小麦高留茬玉米免耕覆盖技术的普及推广及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小麦机械收获高留茬还田与玉米鲜秆机械直接还田已得到普遍应用。2008~2011年,陕西省扶风县农机与农技部门联合,连续3年结合小麦、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推广与实施,进行了有机无机肥料定位示范试验,对作物秸秆机械还田后的增产效应、培肥土壤效果、改善土壤环境等方面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就是利用机械、人工将农作物的秸秆粉碎加工,直接或间接的转化为肥料,实现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利用。秸秆还田一般指小麦和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就是将已经摘穗的玉米秸秆(含水量65%~75%)在田间用机械直接粉碎并均匀撒于地面,然后机械耙切耕翻。秸秆还田减少了焚烧秸秆的现象,避免了环境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经研究部门多点测定:连续还田2年~3年,一般能增加土壤有机质0.06%~0.1%,速效磷含量提高33%~45%,速效钾含量提高25%~30%,含氮量增  相似文献   

11.
水稻秸秆全量深埋还田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稻秸秆全量深埋还田机作业时刀辊前方壅土问题,结合水稻秸秆全量深埋还田机作业过程,分析作业过程中刀辊前方壅土原因,通过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建立在加速阶段及抛运阶段土壤颗粒与还田刀间相对位移模型及在空转阶段土壤颗粒运动模型,利用Matlab对已建立模型求解,确定还田刀的弯折线角为55°、刀辊转速为190 r/min、还田刀弯折角为77°、还田刀宽度为80 mm,并对整机进行配置。以前进速度、留茬高度、离地间隙作为影响因素,以还田率、碎土率、地面平整度及耕深作为响应指标,设计田间试验,并在相对潮湿、粘重的土壤环境下进行适应性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秸秆全量深埋还田机可在牵引功率66 k W、留茬高度不大于260 mm、作业速度不大于3 km/h的作业条件下完成作业,还田率达到85%,碎土率与地面平整度均达到95%,前方壅土现象得到明显减轻,且能在相对潮湿、粘重的土壤环境下进行作业,各项指标均优于农艺要求,证明了机具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粉碎还田技术的推进,秸秆腐烂病虫害增加、粮食苗期长势不旺、产量减少现象日渐突出,就秸秆粉碎还田的利弊与对策建议分析如下:一、优势1.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物理与生物性状。秸秆还田有利于新鲜腐殖质在土地内形成,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土壤容重降低,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另外提供微生物所需的能源,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养分循环,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2.返还土壤养分,节省肥料用量。秸秆中含有的氮、磷、钾、镁、钙、硫等元素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秸秆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左右,而且含有氮、磷、钾等,还能补充其它多种营养元素,因此可以减少肥料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3.
秸秆生物反应堆革新技术是在设施蔬菜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基础上,针对技术劳动强度大、人工投入成本较高的推广"瓶颈",对原有技术进行改革创新而成。通过秸秆生物反应堆革新技术在黄瓜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该技术在预防土传病害和改良温室土壤环境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玉米秸秆还田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现阶段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存在的还田量大、粉碎效果差、病原菌多等问题,提出适量还田、预防病虫害、配合施肥等改良措施,为切实提高我国玉米秸秆还田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秸秆腐化还田环境下"土壤—秸秆—环境"关系复杂,环境干扰因素导致土壤信息时空变异大,在线实时检测效率低、不准确、过程繁琐等问题,为满足准确高效采集土壤质量信息的需求,文章提出了通过基于光电和波谱特性的光谱仪器与相应田间作业装备分析不同秸秆腐化还田土壤参数下的光谱特征变化,实时准确获取秸秆腐化深还田土壤pH值、湿度与...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农作物秸秆处理成本高、处理效率低、秸秆焚烧和弃置带来的资源浪费等问题,对温室农业秸秆还田过程进行了系统化研究,设计了一种高效秸秆还田装置。该装置整体由底盘架、行走轮、收集机构、粉碎箱、粉碎刀组、喷雾泵及药箱连接组成,通过捡拾收集、三级粉碎、喷洒腐解剂和杀虫剂等步骤对秸秆进行处理。该装置结构紧凑,运行效率高,能够在狭小的温室空间工作,具有良好的工作稳定性和均匀性,提高了秸秆还田的处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秸秆沟埋还田技术是集一项农田秸秆还田和土壤耕作相结合的新型技术体系。为此,结合相关文献,从秸秆沟埋还田的技术特点、效应、配套机具及其存在的问题入手,对秸秆沟埋还田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秸秆沟埋还田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以期为秸秆沟埋还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保护性耕作是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达到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一)玉米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均匀行种植技术模式。前茬玉米收后秸秆全量均匀覆盖地表,当年春季均匀行免耕播种,下年保持原行距,秸秆全量覆盖条件下,在前茬的行间进行播种,这样年际轮换。技术流程:机收+秸秆全部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  相似文献   

19.
<正>小麦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是解决禁烧后小麦秸秆出路问题的最好办法。并且,小麦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可补充土壤养分,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秸秆翻埋还田除增加土壤营养成分外,更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维持碳平衡、改善土壤结构以及土壤疏松、透气所必需的。秸秆翻埋还田是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分为碎秸秆翻埋还田、整秸轩翻埋还田和根茬翻埋还田。1技术流程1)碎秸秆翻埋还田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