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山地雨林采伐迹地更新的13年生西南桦人工林有维管束植物109种,分属59科92属,其科属及其区系成分的数量组成已超过山地雨林(维管束植物有83种,48科76属).西南桦人工群落科、属的分布区类型组成均以热带分布为主,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57.63%~60.61%和80.43%~82.15%,科、属分布区类型的温带成分分别占9.09%~11.87%和10.87%~14.28%,说明普文西南桦人工群落植物区系热带性质显著,具有明显的热带北缘性质.研究同时表明,随着森林恢复,西南桦人工群落热带分布成分具有增加趋势,人工林植物区系的丰富度与原生植被和次生植被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雅砻江上游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区西北地带,在中国植物区系划分中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中的横断山脉植物地区.该流域种子植物有81科,共有8个分布型6个变型,世界分布有35科,占雅砻江上游地区总科数的43.2%;热带分布有23科,占该流域总科教的28.4%,其中以泛热带分布科为主,有14科(含有3科分属两变型),占该流域热带总科数的60.9%;温带分布共有23科,占该流域总科数的28.4%.其中以北温带分布占绝对优势,有20科(含有13科分属两变型),占该流域温带总科数的87.0%.种子植物属可划分出15个类型,18个变型,分别占中国15个分布区类型和31个分布区变型的100%和58.1%,体现出了该流域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地理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温带分布有298属,占该流域总属数71.1%,其中以北温带分布占绝对优势,有141属;排第二位的是东亚分布,共有52属,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就占了33属;排第三位的是旧世界温带分布,有50属;中国特有属有15个,占该流域总属教的3.6%.统计结果显示:热带成分的科和温带成分的科相当;种子植物属的区系以温带成分为绝对优势,并与热带区系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其东亚成分以中国-喜马拉雅区系为主,具有显著的特有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样地调查法对中泰南五味子伴生群落的植物组成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中泰南五味子伴生群落的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泰南五味子伴生群落共出现维管束植物40科61属71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3种,种子植物37科58属68种,种子植物中具有3个种以上的优势科有9个,单种科和单种属所占比例较大;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在科的组成上有5个分布区类型和3个变型,以泛热带分布为主,所占比例高达94.59%;属的组成中有7个分布区类型和5个变型,热带成分类型及其变型占绝对优势,共计56属,占种子植物总属数的96.55%,表现出较强的热带性质;中泰南五味子伴生群落区系起源古老。  相似文献   

4.
贵州三种黄色山茶花群落的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对贵州三种黄色的山茶花的群落进行样地调查,分析种子植物的区系,结果为:小黄花茶的群落中出现了46科64属78种种子植物,热带分布的科占43.5%,属占62.4%;贵州金花茶的群落中出现了34科55属72种植物,热带分布的科占50.0%,属占72.6%;离蕊金花茶的群落中出现了24科32属42种植物,热带分布的科占45.8%,属占75.0%。三种黄色山茶花的区系成分都是以热带成分为主,贵州金花茶和离蕊金花茶的群落的区系成分的相似性较高,热带成分明显大于小黄花茶的热带成分。  相似文献   

5.
海南滨海砂地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滨海砂地植物区系共有野生状态的种子植物714种(含变种、亚种)、383属、103科。该区系热带性质明显,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除去世界属和外来属)的93.04%,热带分布种超过总种数(除去广布种和外来种)的80%。热带分布属中又以泛热带分布、古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为主体,分别占总属数的46.52%,16.46%和12.03%;热带分布种中则以热带亚洲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泛热带分布为主体,分别占总种数的35.52%,15.88%和13.42%。该区系特有成分极贫乏,只有32个海南特有种,仅占总种数的5.24%。文章还探讨了该区系与周边地区、各大洲热带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在对四川省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详细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格西沟保护区野生草本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1.四川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本植物多样性较高,类型丰富,保护区内有草本植物56科,305属,794种;2.格西沟自然保护区内草本植物地理分布类型较为丰富,涉及种子植物所有属的分布类型(15个),其中温带分布类型所占比例最大,占总属数的64.91%,其次为世界成分和热带成分,分别占16.72%和11.80%;从科的分布类型来看,本保护区草本植物涉及种子植物12个科的分布类型,其中温带分布和世界广布占比最大,各占总科数的14.29%,其次为泛热带分布和东亚及北美间断分布型,各占总科数的12.50%和10.71%,体现了该保护区草本植物较为明显的温带性质;3.保护区内草本植物除所含单种科属较多外,还含有大量的特有种和特色草本资源。  相似文献   

7.
对甘肃省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整理出保护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51种,隶属30科44属,占甘肃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总种数54种的94.44%,总科数的94%,总属数的92%。区系成分以北温带为主,占27.45%,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占13.73%;东亚分布占11.76%;各类热带分布占9.80%;中国特有成分占21.57%。根据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于2017年在福建省尤溪县对发生中华鹅膏菌(Amanita sinensis)的马尾松人工林植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华鹅膏菌生境的植物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43科80属119种,优势科为蔷薇科、茜草科、山茶科、壳斗科、禾本科和杜鹃花科,分属19种分布区类型。其中具有热带、亚热带性质的属51个、种73个,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63. 8%、61. 3%;温带性质的属21个、种32个,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26. 3%、26. 9%。群落的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兼有温带成分,具有从热带过渡到温带以及中亚热带森林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药用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家仕  黄敏  高清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2):62-65,71
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共分布有野生药用种子植物147科561属1003种(包括种以下分类单位),是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表明:保护区药用种子植物区系的优势科明显,15种以上的科有15科,共含209属423种,虽然只占总科数的10.20%,但占总属数的37.25%和总种数的42.17%。属的组成复杂,含1~5种的属共542属,占总属数的96.61%。分布区类型多样,与世界各地联系广泛,科的分布区类型可划分为11类,其中热带分布85科,占总科数的70.83%,温带分布34科,占28.33%,中国特有分布1科,占0.83%;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划分为15类,其中热带分布362属,占总属数的69.34%,温带分布153属,占29.31%,中国特有分布7属,占1.34%。同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非常相似,以热带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10.
对武陵山区女儿寨侵蚀小流域植被恢复群落科属组成及属的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维管植物种类较为丰富,隶属于89科178属221种,群落优势科趋于明显,含5种以上的科虽只占总科数的16.85%(15科),却占总属、种数的44.57%、52.04%,属内种数的变化范围为1~4,以单种属最多(148属,82.29%);蕨类植物具有明显的热带成分(15属,占65.22%),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丰富的热带性质(65属,42.75%)和明显的温带成分(73属,48.04%),在区系分区上处于从亚热带至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研究结果可为小流域及区域性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