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不同灌水量对枸杞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防雨棚下测坑中种植的枸杞进行不同灌水量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枸杞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对枸杞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枸杞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荧光参数(Fm、Fv、Fv/Fm、Fv/Fo和Fm/Fo)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枸杞叶绿素含量较对照相比均上升,且处理间差异显著;水分利用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根据不同灌水处理下经济效益和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原则,最佳灌水量为675mm。  相似文献   

2.
水肥耦合对温室番茄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水肥供应对番茄植株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通过日光温室试验,设置3个灌水量:1.00E(W1),0.75E(W2),0.50E(W3)和3个施肥水平N-P2O5-K2O(F):320-160-320 kg/hm2(F1)、240-120-240 kg/hm2(F2)、160-80-160 kg/hm2(F3),当地灌水施肥为对照CK.结果表明:番茄株高受灌水和施肥影响显著(除58 d外),随灌水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水肥交互作用仅对28,38 d株高产生显著影响.茎粗在48 d后受施肥影响显著,在W1水平下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大.低肥低水利于番茄根冠比提高.灌水对植株Fv/Fm和ΦPSⅡ影响显著,施肥对Fv/Fm(除56 d外)及79 d后的ΦPSⅡ影响极显著,而水肥交互仅对93 d Fv/Fm影响显著;植株Fv/Fm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大,在79 d时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ΦPSⅡ在79 d后随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除处理W3F2).综合分析,番茄株高、茎粗及植株Fv/Fm与ΦPSⅡ在处理W1F1下总体较好,利于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3.
对喷灌条件下冬小麦水肥耦合效应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灌水施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耗水规律以及对土壤中全氮、硝态氮含量等的影响,建立反映冬小麦产量与施肥量、灌水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提出喷灌条件下冬小麦适宜的灌水定额、施肥量  相似文献   

4.
喷灌水肥一体化是提高中国东北半湿润区作物养分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为探索圆形喷灌机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施氮肥对马铃薯产量、氮素积累以及土壤硝态氮分布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施氮量水平:115,165,215 kg/hm2(分别以F1,F2,F3表示);3个施氮频次:2,4,6次(分别以C2,C4,C6表示);选择传统沟施追肥作为对照区.结果表明:处理F2C6的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商品薯率均最高;相同施氮量条件下,马铃薯块茎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频次增加而增加;相同施氮频次下,随施氮量增加,块茎氮素积累量先增加后减少;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20~40 cm土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频次增加而减小.综合比较,建议黑龙江半湿润地区马铃薯种植采用中肥(165 kg/hm2)、高频次(追施氮肥6次)的喷灌水肥一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指标协同的草莓水肥耦合综合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寻草莓最优水肥组合,设置灌水和施肥二因素三水平共9个处理,分析不同水肥耦合对草莓产量、果实品质、水肥利用效率多个指标的影响。引入AHP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3类因素9个指标进行多层赋权,运用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获得各单一指标最终权重,基于TOPSIS法构建草莓综合生长评价体系,并以高产、高品质、高效为目标建立草莓水肥耦合响应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水肥耦合作用对草莓的单果质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极显著,对品质无显著影响。中水、高肥灌溉下草莓的单果质量最大,中水、中肥灌溉下草莓的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最优,中水、低肥灌溉下草莓的糖酸比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表现最优,低水、中肥灌溉下草莓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效率最优,低水低肥灌溉下草莓的维生素C含量最大。综合协调各指标,赋权值最高为产量(0. 264 1),最低为可溶性蛋白质含量(0. 059 5);多指标综合评价最优水肥处理为中水中肥(T5)。解析草莓综合生长对水肥耦合的响应模型,灌水量及施肥量的单因素效应均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当灌水量编码值为-0. 23(2 375. 1 m~3/hm~2)、施肥量编码值为-0. 02(1 825. 88 kg/hm2~)时,草莓综合评分最高。以综合评分最大值的90%划分水肥耦合闭合区域,得到最佳灌水和施肥区间分别为灌水量2 268~2 520 m~3/hm~2、施肥量1 759. 88~1 869. 87 kg/hm~2。  相似文献   

6.
喷灌条件下冬小麦水肥耦合效应的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喷灌条件下冬小麦水肥耦合效应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灌水施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耗水规律以及对土壤中全氮,硝态氮含量等的影响,建立反映冬小麦产量与施肥量,灌水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提出喷灌条件下冬小麦适宜的灌水定额,施肥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南疆沙区水肥耦合对红枣光合特性及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以大田“8a成龄骏枣树”为供试材料,在滴灌条件下进行水肥二因素三水平完全处理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红枣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气孔导度(Gs)日变化呈“双峰型”,蒸腾速率(Tr)日变化呈 “单峰型”,细胞间隙CO2浓度(Ci)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呈 “单谷型”;W2F1处理的Pn,Tr,Gs第一次峰值的最大值比常规漫灌(CK)分别提高34.8%, 10.74%,7.14%; W2F3处理Ci和WUE谷值比常规漫灌分别提高29.04%和8.33%,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氮含量均在W3F3处理获得最大值,比常规漫灌分别提高6.00%,9.49%;W3F3处理与W2F1处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枣叶片Pn与Tr,Gs之间密切相关,Pn与叶绿素相对含量及氮含量有一定相关关系,但不密切,叶绿素相对含量与氮含量之间密切相关,与WUE之间相关性较低.根据试验结果,初步认定灌水量820 mm、施肥量450 kg/hm2(W2F1处理)为南疆沙区节水节肥的最佳水肥供应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滨海盐碱地不同灌溉方式及氮肥施用量对水肥盐迁移过程及作物生长的影响,基于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及灌水量(F:漫灌,360 mm;D1:滴灌,360 mm;D2:滴灌,288 mm;D3:滴灌,216 mm)、氮肥处理(N1:280 kg/hm2;N2:196 kg/hm2;N3:112 kg/hm2)对盐碱地土壤水肥盐分布含量及对春玉米各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滴灌模式下,同一灌水量,N1的剖面平均含水量最低,D1,D2出现洗盐点,存在适合作物生长的浅盐区;灌水后D1N1的硝态氮含量增加最显著且含量最高,滴灌处理对应的低氮处理无明显硝态氮积累点,相同灌水量下,漫灌的有效氮含量均高于滴灌,但其有效氮利用率低于滴灌处理;不同施氮对春玉米干物质的差异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各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与肥料偏生产力之间产生明显差异,高水低氮肥料偏生产力明显提高,但其水分利用效率低下,D1N1产量最高;在考虑作物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时,采用滴灌方式,则灌水量288~360 mm、施氮量196 kg/hm2为推荐水肥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滴灌施肥条件下,开展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灌水量与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二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在灌水量为1 800 m~3/hm~2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日照充足时最小值和最大值出现的时间点分别为当天下午18∶00和上午10∶00;在灌水量为900 m~3/hm~2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两次峰值都出现在上午10∶00和下午16∶00。在灌水量为900 m~3/hm~2和1 350 m~3/hm~2时,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总体呈增加趋势;在施氮量为120 kg/hm~2和180 kg/hm~2时,产量随灌水量的增加总体呈增加趋势;不同水氮处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CK(不灌水不施氮),高出9%~43%。试验条件下处理T6(中水高氮)最有利于马铃薯光合能力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水肥耦合效应对设施豇豆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设施豇豆对不同水肥耦合效应的响应,在滴灌施肥条件下试验研究了水肥耦合对温室豇豆生长、生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从而制定出高产、优质、高效的滴灌施肥制度.试验采用二因素三水平完全组合设计3个灌水水平、3个施肥水平,共9个处理,分析了水肥耦合对豇豆光合特性、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对豇豆株高和茎粗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适宜水肥配比有利于植株生长,高水高肥则引起“徒长”,进而影响后期产量与品质的形成;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都呈双峰曲线型变化趋势:苗期温度低,光合作用较弱,增加水肥有利于光合指标的提高,伸蔓期光合强度增强,中水高肥处理效果最佳但与中水中肥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荚期豇豆光合能力达到最大,并随着水肥梯度增大而先增后减,趋势变化平缓,水肥需求量最大;豇豆产量与水分利用率均随着灌水施肥定额增加而先增后减,中水中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临界值为28 598 kg/hm2,水分利用率高达95.33 kg/m3,并且水分利用率对水分的敏感度高于肥料,水肥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品质指标分析,中水中肥处理各指标效果表现最好,并且能够控制硝酸盐含量增加,维生素C、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的质量比分别达到285.3 mg/kg,90.48 g/kg,52.82 mg/g.  相似文献   

11.
以新玉9号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膜下滴灌试验,设置不同的水分下限,研究不同水分下限对复播玉米生长指标、干物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播玉米的生长指标与水分胁迫的程度密切相关,轻度水分胁迫处理具有较高的株高和叶面积;随着水分胁迫的进一步加剧,生育后期干物质累积变慢;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田持的50%时,水分胁迫对复播玉米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较大影响,后期复水后也不会出现补偿效应。通过对产量和耗水量分析,得出土壤含水量控制在田持的60%左右,为复播玉米生育期适宜的土壤水分控制下限,在该条件下可以达到节水增产的效果。试验结果可为新疆地区复播玉米膜下滴灌节水增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德信 《湖南农机》2011,38(3):201+208
17世纪学院派出现中3位著名美术理论家提出的美术批评的评价体系,分析当时绘画类别中素描与色彩的地位关系,从而发现评价体系的演变过程以及其后对于文学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棉花膜下滴灌两种布管方式下的土壤水盐运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昕馨  董新光  刘磊 《节水灌溉》2011,(2):40-42,45
从土壤水分分布、盐分迁移两个方面分析了膜下滴灌两种毛管布置方式下的土壤水盐运移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棉花主根层土壤水分分布方面,1管2行的水分均匀度明显优于1管4行,灌水前后,1管2行内行与外行的土壤含水量差值小于1%;在盐分运移方面,1管2行在棉花主根层形成两个淡化脱盐区,更有利于抑制盐分对作物生长的胁迫.  相似文献   

14.
在大田种植膜下滴灌条件下,以不同土壤水分水平为试验因素,采用对比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对旱作水稻稻谷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稻谷的出糙率和不完善粒呈负相关关系;稻谷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都受水分的影响,稻谷水分越少,整精米率越低;适当的水分亏缺是利于水稻稻谷垩白度降低,并对稻谷的理化品质不产生大的影响;水稻生长过程中水分条件降低到较低水平后,对米饭感官评分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冬小麦水肥利用效率,旨在探索滴灌冬小麦最佳水肥运筹模式,为滴灌条件下冬小麦优质高产的水肥高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择两块不同土壤基础肥力的田块,进行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水氮组合处理对比试验研究,通过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的测定,分析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不同水氮运筹方案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基础肥力对滴灌冬小麦株高的影响显著,再适当增加返青-拔节期灌水量,对滴灌冬小麦株高有更好的调控效应;增施基肥能提高冬小麦光合产物从而提高冬小麦产量。土壤基础肥力提高对滴灌冬小麦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维生素B1、氨基酸含量和吸水率具有负效应。推荐高肥力田滴灌冬小麦水肥运筹方式为W2N2即灌浆期水分调控和氮肥后移的组合方式,低肥力田滴灌冬小麦水肥运筹方式为W1N3即返青-拔节期水肥调控的组合方式为宜。  相似文献   

16.
新疆气候干旱与土壤盐碱化并存,是制约新疆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开沟覆膜滴灌技术综合了膜下滴灌技术与开沟技术的优点,理论上可有效治理盐碱地。在开沟覆膜滴灌技术下,设置不同灌水定额与灌水次数,利用试验土槽模拟盐分调控规律,结果表明:1第1次合适灌水定额对盐分的淋洗起主要作用,可使土体盐分达到较稳定的状态,盐分也随水分侧向运移,并在土埂表层聚集;2灌水定额的增加促进盐分随水分向远离滴头和向深层方向运移,使得覆膜间、覆膜边盐分淋洗的深度增加,脱盐区增加;3在灌水定额为300m3/hm2时,可以在滴灌带横向0~23cm,下部58cm处迅速形成一个含盐量小于1.5%的达标脱盐区,满足当地作物正常出苗,故建议当地可选择300m3/hm2作为第1次灌水洗盐定额。  相似文献   

17.
膜下滴灌条件下温度影响盐分离子运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非充分供水条件下的3种流量和4种灌水温度对SO4^2-、Na^ 、Cl^-和Ca^2 的运移试验,分析了温度对盐分离子运移的影响。认为4种盐分离子在湿润土体中均受到灌水温度的影响,该研究将为膜下滴灌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探索盐碱地的改良措施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中国农科院商丘试区实施低压管喷 ,结合麦棉套种作物需水特点、农田小气候相互关系进行了农业高效用水研究与实践 ,揭示出低压管喷麦田较连续畦灌节水 4 5%~ 4 7%,棉田较连续沟灌节水 4 3 %,小麦和棉花水分生产效率达 1 .88~ 1 .95kg/ m3和 0 .3 2 kg/ m3较高水平的节水高产机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分析,揭示了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和表现形式,提出了网络环境下,信息收集的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e movement of underlying saline water inresponse to freshwater abstraction infresh-saline aquifers is dependent uponaquifer properties, well design andoperational plans. The responses of thesefactors under various well configurationsand pumping modes are important forsustainable freshwater abstraction. In thepresent study, three shallow skimming wellswith different well configurations weremonitored under different pumping modes inthe Indus basin of Pakistan. The field datawere used to calibrate MODFLOW and MT3Dmodels for each well system. The resultsshowed that the selected models have thecapability to simulate both the continuousand intermittent pumping operations inskimming wells. The calibrated models wereused to evaluate the sensitivity of variousaquifers, well design, and operationalparameters. Hydrosalinity of the pumpedwater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vertical hydraulic conductivity,longitudinal dispersivity, well abstractionrate, well penetration ratio, and pumpingduration; while increase in horizontalhydraulic conductivity, effective porosity,specific yield, freshwater recharge,transverse dispersivity, and number ofboreholes in multi-borehole skimming wellsdecreased the salinity of the pumped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