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东北对开蕨(Phyllitis japonica Kom.)的孢子叶为繁殖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繁殖和常规人工播种繁殖。结果表明:不同的繁殖方法对东北对开蕨孢子的萌发和原叶体的增殖有明显影响,组织培养繁殖的孢子成活率较低但原叶体增殖率为45%;人工播种繁殖的孢子萌发情况很好但原叶体的增殖率为34%。从东北对开蕨完整植株形成来看,组织培养技术更适宜其生长。  相似文献   

2.
东亚对开蕨离体快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东亚对开蕨(Phyllitis japonica Kom.)孢子叶为外植体,进行了组培快繁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接种方式、不同的培养方法对东亚对开蕨孢子萌发和原叶体生长有明显影响,破碎孢子囊后的孢子以及液体培养中的孢子萌发较快;原叶体在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中以5倍的速率增殖;喷施0.1% KH2PO4溶液的试管外培养更适于原叶体向孢子体植株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以三年生对开蕨组培苗为试材,设置不同空气湿度(RH)(65±2)%、(75±2)%、(85±2)%处理,研究了不同空气湿度对对开蕨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湿度越大,植株生长越快,叶面积越大,新萌发叶数越多,叶片越平展光亮,但叶色浅淡;低空气湿度下叶面积较小,叶片褶皱,叶色深浓。综合得出在RH(75±2)%条件下对开蕨组培苗生长状况最佳,观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蕨类植物又称羊齿植物,是地球上现存最早的维管植物,许多蕨类植物的形态优美,是著名的观叶植物,如铁线蕨、巢蕨属、鹿角蕨属、荚果蕨等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蕨类植物,除了正常的孢子生殖外,蕨类植物的根、根状茎和叶,都能依靠产生的无性孢芽和顶端分生组织产生新的植株,但对不同类型的观赏蕨类植物应采取不同的无性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5.
沙棘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棘(H ippophae R ham noides L.)为胡颓子科(Elaeagnaceae)植物,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高山区,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是沙棘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四川大学张泽荣教授将我国沙棘属植物分为4个种5个变种[1]。由于沙棘属植物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并  相似文献   

6.
革叶蕨(Rumohra adiantiformis)是三叉蕨科(Aspidiaceae)革叶蕨属(Rumohra)多年生植物,叶深绿.羽状分裂,革质。近年来已成为世界性新兴的切叶植物。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7.
蕨类植物孢子的生命力是有性繁殖成败的关键之一,经试验明确了孢子生命力(萌发力)与孢子成熟度、采集时期和保存方法的关系:荚果蕨孢子的采集期长约5个月;而同一地点蕨菜、东北蹄盖蕨和亚洲分株紫萁孢子成熟至脱落一般为7-10d时间,具有极强的时间限制。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限对孢子萌发力比较结果:冷冻最佳,冷藏居中,室温保存孢子生命力较弱;4种孢子的生命力强弱排序:蕨菜﹥东北蹄盖蕨﹥荚果蕨﹥亚洲分株紫萁。  相似文献   

8.
对开蕨对遮荫处理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桦  岳晓晶 《园艺学报》2010,37(9):1517-1522
研究了全光和遮光30%、50%、70%、90%处理对对开蕨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光强度的增大,对开蕨叶片面积、单位叶面积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有光合"午休"现象;日平均净光合速率以遮光50%~70%处理为最佳;光补偿点逐渐降低;光饱和点在遮光50%处理下最高,遮光70%和90%处理下较低。综合考虑,对开蕨适宜的光环境为遮光50%~70%。  相似文献   

9.
正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是山茶科山茶属中唯一开黄色花的物种,有"茶族皇后"、"植物大熊猫"之美誉,属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植物,也是世界珍稀濒危植物,金花茶于20世纪60年代在广西被发现,曾引起世界植物界轰动,备受关注。金花茶花瓣金黄、蜡质、晶莹剔透,具有极高观赏价值;据相关研究显示,金花茶的叶和花还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2010年金花茶被国家卫生部列入新资源食品,2015年被国家林业局列入林药植物进行重点发展。  相似文献   

10.
肾蕨和镰叶肾蕨配子体发育及孢子繁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保东  檀龙颜 《园艺学报》2009,36(4):545-552
 用无菌培养和常规繁殖方法培养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 和镰叶肾蕨(N. falcata) 的孢子, 对其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形态学观察, 研究不同培养基中孢子的萌发率及成苗情况。结果表明, 两种肾蕨均具有孢子单裂缝、成熟配子体为对称的心形或阔心形、毛状体单细胞、性器较小等共同特征。培养基中无机盐的浓度对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状况影响较大。分析了3种含盐量不同的改良Knopps固体培养基及基质培养基的优缺点, 以及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和蔗糖浓度对这两种植物配子体产生的影响, 表明蔗糖浓度低于2%利于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