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淡水混养鱼塘水质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淡水混养鱼塘养殖水质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于2012年5~10月对广西武鸣县淡水鱼类主养区的3口池塘进行水质监测.测定养殖周期内TN、TP、高锰酸钾指数(CODMn、NH4+-N、DO、NO2--N含量,分别以地表水环境功能标准和淡水养殖废水排放标准对养殖池塘以及排水口水质进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武鸣县混养鱼塘养殖周期内池塘水质地表水环境Ⅲ类水达标率为72.1%,出水口水质达到我国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中的一级标准.说明武鸣县淡水混养鱼塘水环境综合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要求,池塘废水排放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2.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生态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生态及经济效益,开展了大宗淡水鱼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研究。对试验过程中水质理化指标、养殖结果和养殖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期间通过有效的水质调控技术手段,能保证养殖期间水质总磷(TP)、总氮(TN)、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重铬酸钾指数(CODCr)等理化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及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宗淡水鱼类每667 m2平均产量达1 668 kg,产值21 859元,利润5 418元。结果表明,通过对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采取有效的水质调控手段,能较好的改善养殖水质,提升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中华绒螯蟹生长关键期池塘水质状况,于2018年8月至11月对洪湖区域内4口池塘和梁子湖区域内6口池塘水质进行了监测和分析,选取温度(T)、pH值、非离子氨(UIA)、NH4+-N、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共8项作为监测水质指标.参照《渔业水质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采用标准指数和超标率对区域内监测指标进行单项水质指标分析,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池塘综合水质进行分析和整体评价.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生长关键期内,主要超标因子为CODMn和TN,其次为DO、UIA、NH4+-N、TP,超标率排序为CODMn(100%)>TN(73%)>DO(30%)>UIA(19.2%)>NH4+-N(10%)和TP(10%);根据综合污染指数判定,池塘综合水质在8-9月达到"轻污染"等级,10-11月达到"中污染"等级,污染水平为超出警戒线水平;根据区域内超标率和综合污染指数判定,整体上梁子湖区域中华绒螯蟹池塘水质优于洪湖区域.  相似文献   

4.
朱荣胜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114-116
在芜湖龙窝湖选择6个样点,采集表层水样,测定水体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以及化学需氧量(CODCr)指标,评价了龙窝湖水体水质状况。结果表明:龙窝湖春季水体中TN的含量为1.50~7.42mg/L,NH3-N含量为2.58~6.67 mg/L,TP含量为0.029~0.288 mg/L,CODCr浓度为16~46mg/L。样点水质指标达标率和各指标的样点达标率均低于50%。龙窝湖水质氮、磷指标未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水域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人类密集旅游活动对五台山水环境的影响,对五台山景区内清水河流域5个连续水样点及北台顶与栖贤阁内湖2个独立地表水样点的p H值,CODCr,BOD5,NH3-N和重金属等12项水质指标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景区清水河流域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与NH3-N,且银河宾馆与栖贤阁北桥处水质最差,部分采样点水质低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Ⅴ类水标准限值。北台顶及栖贤阁内湖主要污染物为BOD5,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劣Ⅴ类水质。与1983年景区水环境质量相比较,采样各点CODCr质量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银河宾馆处河流断面水质的CODCr质量浓度是1983年的109.03倍。另外,清水河水体中重金属含量较1990年增加了1.06~16.40倍。研究结果可为五台山景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控制与改善提供一定的参数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三江源星星海水体中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为揭示隆宝湖湿地的潜在富营养化进程提供依据。【方法】在星星海设置3个采样点采集水样,研究水体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的含量,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超标率和超标倍数对水质进行了评价,分析了TOC与TN、TN与TP的相关性。【结果】星星海水体中TN含量为0.326 mg/L,NH4+-N含量为0.100 mg/L,NO3--N含量为0.109 mg/L,TP含量为0.014 mg/L,TOC含量为0.406 mg/L。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TOC、TN、TP超过Ⅰ类水质标准,TN、TP超标倍数分别为0.63、0.4,超标率分别为66.7%、33.3%。相关性分析表明,TOC与TN、TN与T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2﹦0.930 5,R22﹦0.693 2,说明碳、氮含量变化趋势相关性较好,氮、磷含量变化趋势相关性较差,水体中TN、TP来源不同。研究表明,C/N约为1.263,N/P约为23.28,表明有机质来源具有单一性,磷是星星海潜在营养化的限制因子。【结论】TN、TP的含量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类水质标准,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II类水质标准。星星海水体未达到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7.
随机选择的4个罗氏沼虾养殖池塘水质总体变化规律为:pH值比较平稳,均在罗氏沼虾耐受范围内;铵态氮浓度呈现出随时间积累的趋势,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二类标准;总磷浓度超过地表水五类标准;CODcr随时间呈增加趋势,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五类标准;总氮浓度随时间呈增加趋势,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五类标准;8月,4个养殖池塘都有蓝、绿藻繁殖,但都没有形成“水华”;养殖池塘蓝、绿藻繁殖数量与各池塘的CODcr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养殖池塘氮磷含量超标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团头鲂养殖区水质的季节变化规律,为构建其健康养殖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团头鲂养殖区水源地、补水池及精养池塘3个养殖相关水体全年的水质变化进行监测,测定指标包括温度(T)、pH、溶氧(DO)、透明度(SD)、总磷(TP)、总氮(TN)、氨氮(NHrN)、亚硝态氮(NO2--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叶绿素a(Chla).[结果]水源地的SD和NH3-N在四季里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而其他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季节差异(P<0.05,下同),水质优劣排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补水池各水质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季节差异,水质优劣排序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精养池塘的pH、DO、SD、CODMn和Chla在四季里无显著差异,TP、TN、NH3-N和NOi-N在冬季和夏季存在显著差异,水质优劣排序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团头鲂养殖区的水体已呈富营养化,其中精养池塘全年的营养状态均为重度富营养化.[结论]团头鲂养殖区的水质大部分在Ⅳ~Ⅴ类,且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尤其在冬季要注意对水质的管理,可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对水源进行净化.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生态拦截系统对洱海流域农田尾水氮(N)、磷(P)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应,提高生态拦截系统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研究了生态沟渠、表流库塘、潜流库塘、生态沟渠+表流库塘4种改建的生态拦截系统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进水口污染物浓度相比,经生态拦截系统净化后,各系统出水口污染物浓度均有所下降。4种生态拦截系统中生态沟渠+表流库塘系统对污染物总氮(TN)、总磷(TP)和COD的削减效果最好,平均削减率为59.66%、55.99%和38.33%,出流全年各月可用于各类型农田灌溉,且TN、TP和COD浓度全年分别有3个月、10个月和10个月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Ⅴ类水质要求;潜流库塘系统削减效果次之,对TN、TP和COD的平均削减率为42.13%、31.31%和34.29%,出流全年各月可用于旱作回灌,全年有9个月可用于水作灌溉,TN、TP和COD浓度全年分别有10个月、6个月和2个月可达到地表Ⅳ类水质要求;生态沟渠系统和表流库塘系统削减能力相对较弱,对TN、TP、COD的平均削减率分别为40.59%、21.03%、25.25%和37.60%、27.69%、26.07%,但这2个系统出水全年可用于水作和旱作灌溉,其中生态沟渠系统出流TN浓度全年有4个月可达地表水Ⅴ类标准,TP浓度全年有11个月可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要求,表流库塘系统出流TN浓度全年有3个月可达地表水Ⅴ类标准,TP浓度全年有11个月可达地表水Ⅳ类标准,COD浓度全年有3个月可达到地表Ⅴ类水质要求。综合而言,改建的4个生态拦截系统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表现为生态沟渠+表流库塘>潜流库塘>表流库塘>生态沟渠。  相似文献   

10.
池塘循环流水养鱼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开展池塘循环流水养鱼与传统池塘养鱼对比试验,对试验塘与对照塘的水温、pH值、溶氧(DO)、氨氮(NH4+-N)、亚硝态氮(NO2--N)、总氮(TN)、总磷(TP)和浮游植物进行了定点测定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池塘循环水养鱼可以使整个水体处于循环流水状态,促进养殖槽内外的水体交换和上、下层水体交换,增加了池塘水体中、下层的溶氧,尤其养殖水槽内上、中、下水层的溶氧趋于均匀,保持了养殖水体pH值的稳定性,降低了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了总氮、总磷等富营养化指标的浓度,改善了养殖水环境。同时,对浮游植物绝对生物总量有抑制作用,可提高水体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增加水体自我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验证前期设计的基于池塘异位修复技术的水处理系统的养殖效果,进行了为期3年的规模化多品种饱和养殖试验。试验主要测定了该系统对普通淡水鱼养殖池塘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耗氧量(CODMn)和叶绿素(Chla)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养殖的中前期,养殖塘循环水总磷水平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GB 3838—2002),总氮水平达到地表水水环境质量III至V类标准(GB 3838—2002),系统对TP、TN、CODMn和Chl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0.13%、45.02%、43.37%和86.6%,去除效果显著;在养殖后期,随着饲料投入的持续增加,试验系统去除效率虽有大幅提高,但是各指标检测数据仍然高于预期。试验为淡水池塘的循环水处理规模化养殖用水提供了一种新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丹江流域径流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为加强丹江流域的水质管理和调控提供指导。【方法】于2013年6月至7月,沿丹江干流自上游到下游采集25份水样,并在丹江上游、中游和下游典型小流域分别采集11,6和8个水样,分析丹江干流及典型小流域中径流养分的分布特征。【结果】丹江干流径流中电导率(EC)均值为0.45dS/m,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总氮(TN)、总磷(TP)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6.35,0.21,10.17和0.04mg/L,其中硝态氮(NO-3-N)变异系数为136%,具有较强的空间变异特征,其他指标均为中等变异。与干流径流相比,上游小流域和下游小流域水体中NH+4-N、NO-3-N、TN、TP质量浓度及EC总体偏低,而中游小流域水体总体偏高。【结论】丹江干流径流含微量盐水,TN质量浓度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水标准,其他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标准,除NH+4-N外,丹江流域水体其他养分自上游到下游均表现为逐渐富集,其中TP质量浓度在中游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3.
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对昆明裂腹鱼(Schizothorax grahami)苗种流水培育池水质现状进行了采样研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水温、DO、pH、TN、TP、NH4--N、NO2--N等监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6—9月,养殖水体水温相对其他月份高,水质较差,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为氮和磷营养盐;其余监测月份水质相对较好。在养殖过程中,需对养殖水体中NH4--N、NO2--N、TN和TP进行监测和调控,针对性地做好水质管理,以保证苗种培育水质良好,提高成活率,降低养殖风险。  相似文献   

14.
长沙“百里水产走廊”水质调查评价及其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长沙百里水产走廊主要养殖水域部分水质指标的变化状况及其污染分布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与内梅罗指数相结合的多因子综合评价法评价了其水环境质量。结果表明,长沙百里水产走廊主要养殖水域夏季(丰水期)水质超标因子是化学需氧量(CODc)r、生化需氧量(BOD5)、总氮(TN)和总磷(TP),最高分别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限值3.4、6.5、3.5和1.9倍,水质内梅罗指数为3.14,属于Ⅳ级重污染;冬季(枯水期)水质状况有所变化,水体溶解氧(DO)下降,氨氮(NH3-N)含量增加,主要超标因子仍为CODcr、BOD5、TN和TP,水质内梅罗指数为1.81,污染相对减轻,属于Ⅱ级轻度污染。不同水源、地理地貌和养殖类型与养殖水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养殖水体污染防治以减少内源污染和杜绝外源污染为主,此外可通过其它措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出现富营养化趋势的水体可排入农田消纳,以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孤岛水库为研究对象,采集水样和底泥,确定COD、TN、TP的浓度及底质中重金属含量,采用水污染指数(WPI)法评价法评价孤岛水库水环境的污染现状及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大部分指标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标准,仅TN、TP超出了背景值。采用水污染指数(WPI)法分析,DO的WPI指数值为20,达到了地表水环境标准Ⅰ类。COD、BOD_5的WPI指数1,高于地表水环境标准Ⅰ类的限值;TN的WPI指数为59,在WPI评价体系中处于Ⅲ类标准最大值;TP的WPI指数为31.11,在WPI评价体系中处于Ⅱ类;NH_4~+-N的WPI指数为25.18,在WPI评价体系中处于Ⅱ类。综上所述,孤岛水库TN、TP及NH_4~+-N严重超标,达不到饮用水水质标准。本研究通过相关试验对孤岛水库水体和底质污泥进行检测与分析,利用微生物技术对孤岛水库面源污染进行治理,以期为水库水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山屯溪湿地公园水质及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为提高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效果及植物合理布局与规划提供参考。[方法]设6个采样点,于2014年9~12月和2015年6月测定黄山屯溪湿地公园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硝酸盐氮(NO-3-N)、氨氮(NH+4-N)含量,2014年10、11月及2015年6月测定湿地部分植物体内Cu、Cd、Zn、Pb含量,研究水质及植物重金属含量的特征,并分析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结果]TP含量(0.080~0.221 mg/L)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GB 3838—2002)Ⅲ类标准及以上,NH+4-N含量(0.095~1.009 mg/L)也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要求,TN含量(1.002~2.758 mg/L)偏高,属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水质标准。湿地中不同种类植物体内Cu、Cd、Zn、Pb含量差异较大,Cu与Zn的含量最高可达24.3、157.8 mg/kg;Cd与Pb的含量最高可达到29.3、83.8 mg/kg。[结论]黄山屯溪湿地公园水质良好,就同种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而言,其根、茎、叶中重金属含量不同,以根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在巢湖流域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辉  杨雄 《安徽农学通报》2018,(10):116-119,163
选取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5d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6项具有代表性的水质监测指标,应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巢湖流域的10条河流12个断面的水质分,丰、平、枯3个水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断面受TN、TP的影响最大,受DO的影响最小;各指标在丰水期最大、枯水期最小;断面1#、2#、3#、6#、11#和12#属于劣Ⅴ类水质,断面4#、5#、7#、8#、9#和10#属于Ⅴ类水质。  相似文献   

18.
天津海河氮磷营养盐和COD_(Cr)等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和2006年2次对海河干流及沿岸排污沟渠进行实地采样调查,测定水样中氨氮(NH3-N)、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Cr)和叶绿素a(Chl a)等污染指标。结果显示:海河干流及沿岸沟渠污染较为严重,主要超标污染物为NH3-N、CODCr,第1次采样选取的24个采样点和第2次采样选取的31个采样点水质均超过国家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五类水标准,劣五类水质断面达到100%。空间分布上,海河干流二道闸以下水体中NH3-N、TN、Chla含量整体高于二道闸以上水体;TP变化趋势与其它指标相反。细菌总数沿海河干流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性。海河干流与沿岸沟渠相比,干流水质要优于沿岸沟渠,此情况说明海河干流仍受外源污染。其中个别沟渠污染非常严重,如黄圈沟渠中NH3-N、CODcr、TP含量分别达529mg/L、1 269mg/L、33.89mg/L。  相似文献   

19.
2007年4月-2008年4月对上海白莲泾河段水体环境质量进行了调查,取白莲泾上的6个断面,每月大、小潮当日采集各断面水样,获得了该河段水质指标的变化状况。根据监测结果,以DO、CODMn、NH,-N、TN和TP为指标参数,利用单因子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WQI)对白莲泾河段水质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空间分布上,位于居民生活区的2个断面DO、CODMn、NH,-N、TN和TP5项指标均为最差;时间分布上,枯水期水质较丰水期差,2007年8月、9月白莲泾水质达到最好;小潮期间水质较大潮期间差,且均有90%以上的断面超过Ⅳ类水标准。主要污染指标排序依次为TN、NH3-N和TP。  相似文献   

20.
2007年4月-2008年4月对上海白莲泾河段水体环境质量进行了调查,取白莲泾上的6个断面,每月大、小潮当日采集各断面水样,获得了该河段水质指标的变化状况。根据监测结果,以DO、CODMn、NH,-N、TN和TP为指标参数,利用单因子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WQI)对白莲泾河段水质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空间分布上,位于居民生活区的2个断面DO、CODMn、NH,-N、TN和TP5项指标均为最差;时间分布上,枯水期水质较丰水期差,2007年8月、9月白莲泾水质达到最好;小潮期间水质较大潮期间差,且均有90%以上的断面超过Ⅳ类水标准。主要污染指标排序依次为TN、NH3-N和T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