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鲁棉研28号’为试材,探讨年际间气象因子变化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际间棉花生育期内的积温变化不显著,日照时数间的变异系数为7.4%,降水量的变异系数达到18.4%;日照时数与籽棉产量、霜前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呈正相关;降水量与籽棉产量、霜前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呈负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降水量是影响棉花产量因素的关键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0—2019年平罗县地面气象资料、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及国家统计局平罗县调查队产量数据,分析了玉米生育期气温、降水量、积温、生育期天数的变化趋势,利用相关系数法,研究了气象要素变化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9年平罗县玉米生育期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呈下降趋势,平均最高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稳定通过0℃、10℃、15℃积温均呈下降趋势;各生育期平均日期均比历年最迟日期提前,全生育期日数呈减少趋势,播种期到拔节期日数呈减少趋势,拔节期到成熟期日数呈增加趋势;平罗县玉米平均产量呈增加趋势。≥0℃积温与单产在0.0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播种期到收获期天数与单产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平均最高气温、降水量、≥10℃积温、≥15℃积温与单产不相关。  相似文献   

3.
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鲁棉研28号’为试材,探讨年际间气象因子变化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际间棉花生育期内的积温变化不显著,日照时数间的变异系数为7.4%,降水量的变异系数达到18.4%;日照时数与籽棉产量、霜前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呈正相关;降水量与籽棉产量、霜前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呈负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降水量是影响棉花产量因素的关键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4.
水稻高产气象生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影响水稻产量高低的气象因子包括光照、温度、降水、风速等。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所具有的充足的光照时间、较强的光照度、含短波光比例较高的光质、较低的日平均气温和较大的昼夜温差、较少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以及适宜的风速,使当地水稻生长期延长,光合效率提高,有机物质积累增加。各气象因子共同作用组合成有利水稻高产的气象生态环境,促使水稻高产因素充分表达,使当地成为闻名世界的水稻超高产区。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邢台地区夏玉米产量波动的气象要素变化规律和玉米生产潜力发挥的限制因子,利用邢台地区17个气象站1971—2006年气象资料和1983—2006年夏玉米单产数据,对夏玉米生产潜力做出估算,以直线滑动平均法分离气象产量,进行了气象要素和气象产量间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邢台地区夏玉米光合生产潜力为24818kg/hm^2,光温生产潜力为20437kg/hm^2,光温水生产潜力为11723kg/hm^2,分别是现实生产力的3.6倍、2.9倍、1.7倍,水分条件是限制生产潜力发挥的主要因素;夏玉米趋势产量年际间变化较为平稳,气象产量年际间变化幅度较大,农业生产表现出气候脆弱性,生育期总降水量及总日照时数是年际间气象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生育期总降水量与气象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直接通径系数为0.363,气象产量与生育期总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其直接通径系数为-0.385;生育期内以旬为时间序列气象因子中,气象产量与6月上旬日照时数、7月下旬平均气温、7月中旬降水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综合分析表明,邢台地区夏玉米生产的气候脆弱性与该地区降水量的年际间波动相关,发育关键期光温条件对夏玉米生产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1961—2010年海南18个气象站点气象资料、海南稻飞虱发生资料以及水稻种植面积等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多元回归方法对海南水稻稻飞虱发生面积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量化了气象因子变化对稻飞虱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海南稻飞虱发生面积以平均104 hm2/10a的速度增长,其发生面积率距平与年平均温度、年高温日数、年降水量、年平均降水强度和年暴雨日数距平呈显著正相关;与年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年平均相对湿度距平呈显著负相关。与中国其他稻作地区相比,海南稻飞虱发生面积率与温度的相关性较弱,与降水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7.
关中西部大豆产量对气候生态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影响大豆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为关中西部大豆生产提供参考。以大豆品种‘秦豆8号’为材料进行长期定位观测,探讨大豆产量对气候生态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年际间表现分为3类,第一类的平均单产比第二类和第三类分别高1364.55 kg/hm 2和733.8 kg/hm 2,而生育期平均有效积温低于第三类59.18℃,且生育期平均有效降雨高于第二类22.42 mm;灾害性天气与大豆产量及构成因素呈负相关,高温天数和9—10月降雨量与单产呈极显著负相关;大豆单产与花前有效积温、花后有效积温和花前有效降雨呈二次函数关系,且随着花后有效降雨增加不断下降。气象因子对大豆产量及构成因素存在影响,极端天气是决定大豆产量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利用气象资料对南昌县油菜花花期进行研究,分析了气象因子对油菜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花现蕾始期、现蕾普期、抽薹始期、抽薹普期、开花始期、开花普期、开花盛期平均日期分别为1月5日、1月21日、2月10日、2月17日、3月1日、3月8日、3月19日。油菜花现蕾始-普期、抽薹始-普期、开花始-普期、开花普-盛期间隔日平均值分别为7、8、8、11 d。利用气象因子和油菜花期各阶段日数建立的回归方程可用于油菜花花期预测。油菜花现蕾始期至普期间隔日数与开花期平均气温、开花期最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开花普期至盛期间隔日数与开花期前2周最低气温、开花期前3周最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降水量与油菜花花期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豫南雨养区夏玉米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根据豫南雨养区方城、西平两县1995-2008年的夏玉米单产和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区生长期间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对夏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影响夏玉米生育的全过程,与光照时数相比,气温显著影响产量,6月、8月的降水量、7月的气温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0.
区域(临汾)水分相关气象因子变化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提供气候变化未来情景相适应的栽培途径,对近30年区域(临汾)与水分相关的降水量、气温、10cm地温、蒸发量、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7个气象因子开展了动态变化、因子间相关性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年小麦生育期气象因子动态变化特征为降水量、平均气温和平均10cm地温呈递增趋势,而蒸发量、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则呈递减趋势;小麦生产年度各季节蒸发量为夏>春>秋>冬,各月份蒸发量为6>7>5>8>4>3>9>10>2>11>1>12。各年小麦生育期气象因子间相关性为平均气温与蒸发量呈负相关,平均风速、日照时数与蒸发量呈正相关,相关气象因子间的变异系数为降水量>蒸发量>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平均地温>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小麦生产年度各季节、月份平均气温与蒸发量呈正相关。各气象因子与小麦产量的相关性为各年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平均10cm地温、日照时数与产量呈负相关,而平均相对湿度、蒸发量、平均风速则与产量呈正相关,降水量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其中不同阶段降水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生产年度>生育期>休闲期。该项研究可为小麦生产系统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小麦赤霉病病菌的越冬、生长、发育阶段与冬季和早春气候关系密切。根据病菌越冬、生长、发育阶段的相关气象因子和菌量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分析表明,小麦赤霉病发生级别与1月份降水量、雨日数呈显著负相关,与4月上旬稻桩子囊壳枝带菌率、3月上中旬雨日数、3月中旬降水量、1月份和2月份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该模型预测吻合度达91.49%以上。  相似文献   

12.
采用线性拟合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濉溪县1985—2014年共30年的夏玉米单产量与同期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濉溪县1985年以来,夏玉米产量趋于直线增长。气象波动指数为0.122 2,占产量变异系数的43.07%。气象因素是影响产量波动的主要因子之一。播种-幼苗期和雌穗分化-灌浆初期是气象因子影响的关键时段。气象产量与6月中旬雨日正相关,与6月下旬降水量负弱相关;与7月下旬、8月上旬平均气温负相关;与8月下旬温差正相关,降水量、雨日负相关,日照时数弱相关。高产栽培要预防和规避花期高温,抗旱除涝。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海南岛早稻各生育期气候变化趋势,以及分析气象因子在旬时间尺度上对早稻产量的影响,以陵水、儋州、海口、琼中4个站点1998—2013年的逐日气象数据(降水量、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和早稻单产为研究对象,对单产进行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分离,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早稻生育期气象因子对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站点的气象单产对实际单产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早稻生育期中,海口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呈上升趋势,最小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儋州和琼中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呈下降趋势;陵水日最低气温呈下降趋势,其他气象因子均无明显变化趋势。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在整个生育期中,影响海口、儋州和琼中早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均为平均风速,影响陵水早稻产量的气象因子为日照时数。在旬时间尺度上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对海口、儋州、琼中、陵水早稻产量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分别为4月下旬降水量、3月上旬日最低气温、6月下旬日最高气温和1月下旬平均相对湿度。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拟合度较高,4个站点平均误差均未超过5%。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78—2004年合川区逐日气象资料及水稻产量资料,统计高温日数和高温热害次数,分析高温热害次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气象产量与水稻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抽穗开花期的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以确定水稻高温热害指标。结果表明:高温日数与高温热害次数基本吻合。总体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回升的波动变化趋势,年际变化特征较明显。合川地区水稻高温热害相关指标为最高温度、风速和降水量。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海口晚稻生育期气象因子变化规律,提供晚稻生产理论指导,以海口市1988—2012年晚稻单产和生育期降水量、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为研究对象,应用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线性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探讨逐日气象因子变化特征及其对晚稻气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风速和平均风速呈显著上升趋势,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他气象因子均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量、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突变点分别出现在2007年、2011年、2009年、2008年、2009年、2009年、2001年、1993年。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在较小时间尺度上周期振荡剧烈,时间尺度越大,周期振荡越平稳,规律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暖对上海奉贤地区单季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上海市奉贤区1959-2008年气象观测资料和1984-2008年单季晚稻苗情、产量和产量结构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的基本特征,计算了单季晚稻产量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以研究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显示:单季晚稻产量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日平均气温稳定≥15 ℃、≥20 ℃初终期早晚、间隔日数长短及活动积温对产量影响显著,且这些气象因子总体演变趋势使单季晚稻生育可利用的适宜生长期延长,提高了气候资源利用率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播种育秧期平均气温在21.7~24.3 ℃产量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抽穗扬花期最适宜平均气温为25.3 ℃,籽粒灌浆期平均最高气温与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延迟型低温冷害和阶段性低温冷害对单季晚稻产量或产量性状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影响阿拉善地区沙尘暴特征的气象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内蒙古阿拉善盟范围内的巴彦浩特、拐子湖等9个气象台站1961年~2004年的沙尘暴逐次统计数据和气象资料为依据,利用Excel和SAS数据处理软件,采用线性趋势估计、相关分析、多元回归等方法,对大风、降水、气温等主要气象因子与沙尘暴发生的次数和强度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阿拉善地区沙尘暴发生的日数与大风日数呈显著正相关;沙尘暴日数与年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沙尘暴发生日数与气温相关性最弱,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降水与其他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祁连山大野口流域18a的地面气象观测,采用参数特征值算法、相关系数分析、回归分析和无偏估计等方法,研究了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降水与其他气象因子的年际变化特征和月际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大野口流域18a平均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速、日照时数、水面蒸发分别为374.06mm、1.62℃、60.91%、745.27hPa、2.52m/s、1633.14h、995.64mm,其年际变化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气温、降水、日照时数、水面蒸发、风速、相对湿度和气压.降水与其他气象因子相关性从强到弱依次为气温、水面蒸发、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气压.气温和水面蒸发与降水变化,属于强相关;气压年际变化不大,解释降水不明显,属于极弱相关.综合R2检验、F检验、t检验结果,降水与其他气象因子回归模型除10月份以外,其他月份在95%置信度区间上为可信.  相似文献   

19.
水稻灌浆期冠-气温差与土壤水分和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水稻灌浆结实期进行不同梯度水分胁迫处理,研究该时期水稻冠-气温差(冠层-空气温差)与土壤水分及气象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期水稻冠-气温差与土壤水分含量关系密切,总体来说,土壤含水量越低,冠层温度越高,冠-气温差的算术值越大,而且冠层温度一般来说都低于气温,灌浆前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冠层温度与气象因子中的大气温度、太阳辐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风速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一天中,不同水分处理间冠-气温差差别最大的时间在各灌浆时期表现不同,但基本集中于12:00~15:00.  相似文献   

20.
气象因素对花生单产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我国花生主产省花生单产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精准评估花生单产受气象因子的影响,选取了全国305个气象站点33年(1980-2012)的气象因子(日照、降水量和气温)数据和同期花生主产省花生单产数据,应用滑动平均法计算花生的趋势产量,再以所分离的气象产量作为因变量,利用改进的Fisher积分回归方法计算了各因子各生育期对气象产量的影响系数,科学构建气象因子与花生单产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各省份花生全生育期日照、降水量和气温对气象单产的影响较大,花生单产气象模型拟合程度较高袁,可精准评估花生单产受气象因子的影响,指导花生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