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合幼龄橡胶园覆盖的材料,以裸地为对照,采用生物材料(厚度分别为3 cm、2 cm、1 cm)、秸秆和薄膜进行2年覆盖,测定土壤温度、水分、养分及橡胶树的株高和茎粗生长量.结果表明:薄膜覆盖与裸地的土壤温度无显著差异,生物材料覆盖和秸秆覆盖在土层5 cm、20 cm处土壤温度显著低于裸地对照;各处理间含水量差异不明显,其中以1 cm生物材料覆盖最好;秸秆覆盖的土壤各养分含量相对较高;秸秆覆盖和1 cm生物材料覆盖橡胶树的株高和茎粗增加量较大,薄膜覆盖的增加量相对较少.秸秆可在幼龄橡胶园中大力推广应用,1 cm生物材料可作为新型覆盖替代物逐步推广,薄膜覆盖不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5种有机地表覆盖物(木屑、松针、核鳞、树皮、枯叶)对城市园林植物茶梅土壤三参数(温度、含水量、电导率)、养分、微生物的影响,同时对其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灌木茶梅地表覆盖不同的有机覆盖物后,土壤温度和水分都呈升高趋势,土壤电导率除了覆盖木屑处理略高于对照(不覆盖)之外,其他覆盖处理都低于对照;土壤速效磷、有机质、速效钾含量都明显增加,速效氮含量变化则各有差异,土壤的pH值都呈下降趋势;土壤放线菌和细菌的数量都高于对照。灌木茶梅覆盖地表有机物处理后,通过对其土壤的三参数、养分及微生物相关分析可知,土壤温度与电导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速效磷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硝态氮与真菌数量呈显著的负相关,铵态氮与放线菌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有机覆盖物处理后茶梅土壤肥力进行评价,土壤肥力综合得分排名为:核鳞枯叶树皮松针木屑对照。由综合得分排列顺序可知,覆盖核鳞和枯叶的茶梅土壤肥力综合得分均处于平均线以上,覆盖树皮、松针、木屑的土壤肥力综合得分虽然低于平均线,但是它们的综合得分却都高于对照处理,表明有机地表覆盖物对茶梅土壤肥力改善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探讨木屑、松针、核鳞、树皮和枯叶地表有机覆盖物对园林植物马尼拉草土壤水分、养分、微生物的影响,同时对地表覆盖后马尼拉草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地被马尼拉草上覆盖不同的有机覆盖物后,土壤温度和水分都呈现上升趋势;土壤速效磷、硝态氮、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都明显增加,而土壤的电导率和pH值都明显下降;覆盖核鳞和枯叶处理后土壤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覆盖树皮和核鳞处理后土壤放线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有机覆盖物处理后马尼拉草土壤肥力进行评价,其综合得分排名为:核鳞松针木屑树皮枯叶对照(不覆盖)。由综合得分排列顺序可知,在地被马尼拉草地表上覆盖核鳞、松针和木屑的土壤肥力综合得分均处于平均线以上,覆盖树皮和枯叶的土壤肥力综合得分虽然低于平均线,但是这些覆盖处理的综合得分都高于对照处理,表明地表有机覆盖物对地被马尼拉草植物土壤肥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合幼龄橡胶园覆盖的材料,以裸地为对照,采用生物材料(厚度分别为3cm、2cm、1cm)、秸秆和薄膜进行2年覆盖,测定土壤温度、水分、养分及橡胶树的株高和茎粗生长量。结果表明:薄膜覆盖与裸地的土壤温度无显著差异,生物材料覆盖和秸秆覆盖在土层5cm、20cm处土壤温度显著低于裸地对照;各处理间含水量差异不明显,其中以1cm生物材料覆盖最好;秸秆覆盖的土壤各养分含量相对较高;秸秆覆盖和1cm生物材料覆盖橡胶树的株高和茎粗增加量较大,薄膜覆盖的增加量相对较少。秸秆可在幼龄橡胶园中大力推广应用,1cm生物材料可作为新型覆盖替代物逐步推广,薄膜覆盖不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有机覆盖物对城市园林植物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木屑、松针、核鳞、树皮和枯叶5种有机地表覆盖物对城市园林植物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裸地、马尼拉草地及灌木茶梅地覆盖不同的有机物地表覆盖物均能降低土壤的pH值,且不同的有机覆盖物对土壤pH值的影响不一样;裸地、马尼拉草地及灌木茶梅地表覆盖有机物处理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速效氮含量变化则各有差异,马尼拉草地覆盖有机物则能明显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灌木茶梅地覆盖有机物能明显提高铵态氮含量;不同的有机覆盖物对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影响不一样。  相似文献   

6.
对云南省金沙江干热河谷永仁地区油橄榄园地进行覆盖试验,研究了不同材料覆盖后油橄榄园土壤温度、水分、容重变化。结果表明,覆盖对土温变化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土壤表层,随土层深度增加调节作用减小;夏季油橄榄园覆盖后随气候温度升高土壤温度日变幅减小;不同材料覆盖间存在差异,薄膜覆盖土温变幅最大,纸箱次之,秸秆变幅最小。覆盖提高了园地土壤含水量,有较好的保墒效果;覆盖秸秆、杂草0~20cm土层含水量较高;随着土壤深度增加,不同覆盖处理之间土壤水分含量差异增大。4种材料覆盖均有利于降低土壤容重,其中以秸秆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7.
研究比较5种不同覆盖物(薄膜覆盖,秸秆覆盖,1 cm、2 cm、3 cm生物材料覆盖)与裸地(CK)在每个季节3个不同土层深度(5、20、40 cm)的土壤温度。结果表明:5 cm土层(四个季节)以及20 cm土层(春季和夏季)的土壤温度,薄膜覆盖与裸地无明显差异,均明显高于秸秆覆盖,1 cm、2 cm和3 cm生物材料覆盖;40 cm(春季)、20 cm(秋季、冬季)和40 cm(秋季、冬季),5个处理的土壤温度与裸地无明显差异;40 cm(夏季),薄膜覆盖,1 cm、2 cm和3 cm生物材料覆盖,土壤温度与裸地无明显差异,均显著高于秸秆覆盖。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最适宜幼龄胶园覆盖材料,通过3 cm、2 cm、1 cm生物材料覆盖和地膜覆盖、秸秆覆盖,以裸地为对照,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养分及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材料3 cm、1 cm处理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薄膜覆盖处理速效磷和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5个处理;秸秆覆盖处理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5个处理;铵态氮、全氮和全钾含量6个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薄膜覆盖和裸地的土壤温度没有显著差异,生物材料3 cm、2 cm、1 cm和秸秆覆盖的土壤温度显著低于裸地。  相似文献   

9.
覆盖对茶园土壤温度和杂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井冈山夏季高温季节,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探究了5种覆盖材料在茶园中降低土壤温度、抑制杂草生长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稻草、谷壳、防草布、黑膜覆盖均可以显著降低茶园土壤温度,减少土温的日较差,并且提高土壤含水量;除了白膜覆盖处理外,其他覆盖处理均能有效地抑制茶园行间杂草的发生和生长,其中防草布和黑膜覆盖处理的防杂效果较佳;黑膜、白膜和防草布覆盖处理的覆盖和防草总费用分别比无覆盖对照降低了10965、6245、5121元/hm2.因此,黑膜覆盖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其次是防草布覆盖处理.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秸秆覆盖对园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秸秆腐解物为覆盖材料,研究了不同厚度覆盖对园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可以显著降低表层的土壤容重,具有保水作用,如玉米秸秆覆盖120 d时,覆盖3 cm的效果最佳;覆盖180 d后,均可显著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覆盖6 cm处理的杂草抑制率达100%;覆盖还能减缓土壤温度变化的幅度。因此,玉米秸秆园林覆盖可省水、省肥、省工,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园林的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不同类型覆盖物处理对红花槭种植土壤的改良效果和植株生长效应,筛选适宜的栽培管理方式。结果表明,覆盖处理对土壤夏季降温效果显著,植生覆盖物常春藤和扶芳藤处理效果较好;覆盖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植株胸径生长;粒径较大的有机覆盖物和无机覆盖物对土壤的改良效果好,而植生覆盖物常春藤对胸径生长处理效果最好。因此,红花槭作为行道树应用和养护管理时,在土壤板结严重的情况下,宜选择粒径较大的有机覆盖物;土壤质量相对较好环境下,可选择阔叶型植生覆盖物。  相似文献   

12.
南京地区不同覆盖厚度对早园竹出笋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对竹笋需求量的增加,竹林覆盖栽培技术已经大面积推广。选取立地因子较为一致的10 m×10 m样地3块,研究25、27、29 cm 3种不同稻壳覆盖厚度下地表温度、土壤温度与气温之间的关系及温度变化对早园竹竹笋地径、笋高、产量的影响。3种不同覆盖厚度下土壤温度与地表温度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覆盖厚度27 cm时单根竹笋质量与土壤温度相关性达显著水平。以25 cm覆盖厚度为基准,覆盖厚度27、29 cm试验地竹笋数量分别增长了6.16%、6.26%,竹笋平均笋高分别增长了0.41%、4.57%,竹笋总质量分别增长了2.64%、0.18%。竹笋笋径、竹笋高度与土壤温度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气温对土壤温度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地表温度对土壤温度起主导作用,土壤温度对竹笋笋径和竹笋高度几乎没有影响而对竹笋数量影响很大。覆盖对竹笋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竹笋数量的提升。相对于覆盖厚度25 cm试验地,覆盖厚度27 cm试验地竹笋产量提高明显,覆盖厚度29 cm试验地竹笋产量与覆盖厚度27 cm试验地差别不大,因此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27 cm是最合适的覆盖厚度。本研究结果将为南京地区早园竹覆盖产笋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5年生兔眼蓝莓“芭尔德温”为试验材料,以粉碎的稻草(T1)、杂草(T2)、松针(T3)、锯末(T4)和玉米秸秆(T5)为覆盖材料,通过大田覆盖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覆盖物对兔眼蓝莓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面覆盖有机物可使表层土壤温度变化幅度明显减小,维持土壤含水量,T4维温持水效果最好,T5次之;覆盖前后有机质增幅最高达46.2%,各处理增幅大小顺序为:T5>T1>T4>T2>T3>CK,土壤容重降低14%;覆盖提高了土壤中养分含量,土壤水解氮含量最大值达40.27 mg·kg-1,各处理增加值大小依次为T5>T1>T2>T3>T4>CK,土壤有机磷和速效钾分别比覆盖前增幅最大值达75.8%和58.8%。综合考虑,T5为5种材料中最适合蓝莓的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14.
对云南省金沙江干热河谷永仁地区油橄榄园地进行覆盖试验,研究了不同材料覆盖后油橄榄园土壤温度、水分、容重变化。结果表明,覆盖对土温变化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土壤表层,随土层深度增加调节作用减小;夏季油橄榄园覆盖后随气候温度升高土壤温度日变幅减小;不同材料覆盖间存在差异,薄膜覆盖土温变幅最大,纸箱次之,秸秆变幅最小。覆盖提高了园地土壤含水量,有较好的保墒效果;覆盖秸秆、杂草0~20 cm土层含水量较高;随着土壤深度增加,不同覆盖处理之间土壤水分含量差异增大。4种材料覆盖均有利于降低土壤容重,其中以秸秆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自然生草有机覆盖区域(秋冬季辅以撒播紫花光叶苕子种子)为试验对象,清耕制区域作为对照,研究自然生草有机覆盖对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温度、桃树春梢生长、桃树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纬度高原地区的雨养桃园,自然生草有机覆盖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降低土壤温度、促进桃树春梢的生长,自然生草有机覆盖区域桃树果实的产量、总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都显著高于清耕制区域的桃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地面覆盖材料对新疆绿洲苹果园土壤环境的影响,为地面覆盖材料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普通无纺布、聚丙烯无纺布、聚乙烯编织布、黑色防水布、白膜、黑膜6个覆盖处理,对比土壤环境的差异。【结果】地面覆盖可使杂草覆盖度降至10%以下,但普通无纺布的杂草较多。对照土壤表层温度峰值出现在18时,深层温度峰值出现在24时,铺设覆盖材料后,峰值时间并未发生显著变化。黑膜土壤表层温度日较差为17.36℃,深层温度日较差为5.66℃,均大于对照。地布降低了土壤温度及日较差,地膜增加了土壤温度及日较差,地膜土壤温度峰值比对照高2.1~5.3℃。土壤湿度在下午17时最大,各覆盖处理的土壤日均湿度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土壤碱性和盐分含量也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对照土壤温度与湿度显著正相关,土壤湿度与酸碱度显著正相关,但与盐分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对照相比,地布覆盖降低了指标间的相关性,而地膜覆盖则增强了指标间的相关性。【结论】地面覆盖对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峰值有显著影响,但对均值影响不显著。地面覆盖对土壤表层酸碱度和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但对深层土壤影响不显著。地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力最强,具有较明显的增温保湿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冬闲田稻草覆盖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草覆盖和裸田休闲是我国南方双季稻区的两种主要的冬季休闲模式.以湖南红壤丘陵双季稻作区为研究区域,以耕层土壤温度、湿度、田间冬季杂草生长、CO2气体排放为主要指标,研究了稻草覆盖与裸田越冬两种冬季休闲模式对稻田土壤温、湿度和碳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稻田覆盖稻草能显著提高0~5 cm表层土壤温度和0~15 cm耕层土壤的水分含量,抑制冬季田间杂草生长,并显著提高向大气的CO2排放通量,致使冬闲稻田由大气CO2汇转变为CO2源.但是,如果考虑覆盖稻草输入的有机碳量,覆盖休闲则可增加土壤碳的库容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覆盖模式下夏玉米田间土壤温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旱地夏玉米在穗期和花粒期在不同覆盖模式下田间土壤的温度效应.采用微型温度纪录仪连续24 h观测,获得了夏玉米田间10 cm和20 cm深度土壤温度的系统数据.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日平均温度来看,10 cm土壤的温度变化与气温趋势相一致,但是20 cm土壤的温度变化与气温相比,要延迟4-6日;从24h的温度变化来看,10 cm土壤的温度变化趋势与气温相比推迟1-2h,而20 cm土壤的温度变化则要延迟3-4h.②相对于无覆盖来说,地膜覆盖能够提高土壤温度,尤其表现在拔节期和收获期.而秸秆覆盖在平均气温较高时降低了土壤的温度,但是在气温下降时又提高了土壤温度.从整个生育期来看,地膜覆盖>秸秆覆盖.③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均降低土壤昼夜温差,同时降低了土壤的变温速率.  相似文献   

19.
黑土区耕作措施对春季耕层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长期定位试验,分析了免耕、少耕和旋松三种耕作措施下耕层黑土土壤容积热容量、土壤热通量、净辐射的变化,进而阐明了耕作措施对耕层土壤温度日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各处理)0cm和5cm处土壤温度变化与净辐射通量变化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5cm处土壤热通量日变化各处理均表现为"S"型波动曲线,日变化相对较大,10cm处相对较小.免耕秸秆覆盖日净辐射平均值为0.58MJ/m2,比少耕和旋松小0.04MJ/m2,受净辐射、容积热容量和5cm处热通量影响,0 cm和5cm处土壤温度日变化较大,且有波动现象;受深层较低地温、容积热容量和10cm处热通量影响,10cm和15cm处土壤温度变化较小,且较平稳.所有耕作措施土壤温度随深度的增加出现滞后现象.免耕秸秆覆盖措施各耕层相对于其他处理地温均较低,影响春季地温的升高.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笋用林在冬季采用二次覆盖措施的土壤温度和CO2 排放速率及动态变化情况,分析枯饼施用量和谷壳覆盖层厚度对土壤温度和 CO2 排放速率的影响,为凝练高效低碳覆盖模式提供参考,设计枯饼(发热物质)施用量 15 和 18 t·hm-2、谷壳层(保温材料)厚度 30 和 40 cm,分2次覆盖于林地,共 4 种覆盖模式,预埋地温计每天观测土壤温度,采用 Li-8100A 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系统每天测定土壤CO2 排放速率。结果表明,厚竹笋用林冬季林地二次覆盖措施对土壤温度和 CO2 排放速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覆盖期内土壤温度呈现双峰型动态曲线变化,第 1 次和第 2 次覆盖后均出现一个明显的高温峰值区;土壤 CO2排放速率呈现单峰型动态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第 2 次覆盖后。不同覆盖模式间土壤温度和 CO2 排放速率的动态变化规律相似,但峰谷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枯饼施用量的增加和谷壳覆盖层厚度的增厚,土壤温度升高,CO2 排放速率加快;谷壳覆盖层厚度是影响土壤温度和 CO2 排放的主要因子,30和40 cm 谷壳层厚度之间的土壤温度和 CO2 排放速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15 与 18 t·hm-2 枯饼施用量间的土壤温度和 CO2 排放速率差异性不显著(P>0.05)。土壤温度与土壤 CO2 排放速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厚竹笋用林林地冬季二次覆盖措施可显著提高土壤温度和 CO2 排放速率,综合考虑增温及低碳排放效果,二次覆盖时,以第1次覆盖施用枯饼7.5 t·hm-2、覆盖谷壳10 cm,第2次覆盖施用枯饼10.5 t·hm-2、覆盖谷壳 20 cm 的模式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