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研究了温度对克氏原螯虾交配、抱卵、孵化及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进行正常的交配和抱卵,遮光和添加隐蔽物后雌虾抱卵尾数增加;温度与克氏原螯虾孵化及幼体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温度与克氏原螯虾孵化及幼体生长发育速度成正相关;同时,克氏原螯虾受精卵孵化时间越短,孵出幼体数量越多。克氏原螯虾受精卵孵化率最高及幼虾生长最快的温度均为30℃。  相似文献   

2.
研究离体、饥饿、不同温度条件下日本沼虾对克氏原螯虾成活率的影响,探究两者之间的胁迫及种间竞争情况。结果显示,日本沼虾对克氏原螯虾幼虾有较大胁迫能力,有母体保护的克氏原螯虾幼虾A3、A7组的成活率明显高于离体的A1、A5组,离体且不投饵的A5组成活率最低,与其他各组均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温度的升高,日本沼虾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胁迫程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用2种配合饲料和大豆作为营养来源投喂克氏原螯虾,研究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繁育期克氏原螯虾肌肉营养指标的变化,从而为克氏原螯虾养殖饲料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投喂3种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饲料对克氏原螯虾体内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影响,而对其脂肪含量的影响并不明显,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呈正相关.月份与蛋白质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对克氏原螯虾肌肉内的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4.
克氏原螯虾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克氏原螯虾(Procabarus clarkia)的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克氏原螯虾受精卵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棕色→棕色中夹杂着黄色→黄色中夹杂着黑色→黑色;(2)克氏原螯虾的胚胎发育过程共分12期: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前期、出现半圆形内胚层沟、出现圆形内胚层沟、原肠后期、无节幼体前期、无节幼体后期、前蚤状幼体期、蚤状幼体期和后蚤状幼体期;(3)在9月份时,整个孵化期间的水温为19~30℃,平均水温为25.8℃,胚胎发育时间为17~20 d,在此期间孵化所需要的有效积温为453~516℃.d;而在11月份时,孵化期间的水温为4~10℃,平均水温5.2℃,胚胎发育时间为90~100 d,孵化所需要的有效积温为462~520℃.d。  相似文献   

5.
克氏原螯虾的稻田种养结合是当今朝阳发展产业,也是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主导产业,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发挥了较大作用.克氏原螯虾主要养殖方式已由池塘养殖转变为稻田综合养殖,约占克氏原螯虾产量85%.本研究通过对南京江宁和东台两地稻田克氏原螯虾的实践调查,对水稻-克氏原螯虾共生的种养规模、减肥减药和产量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养结合农户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面积宜在3.33~13.33 hm2,单个田块在1.33~3.33 hm2间易于管理;稻田克氏原螯虾的水稻产量7 650~7 950 kg/hm2,克氏原螯虾产量3 500~4 200 kg/hm2,稻田的克氏原螯虾净效益2.0万~5.4万元/hm2;稻田克氏原螯虾化学氮肥投入节省30%左右,化学农药节省60%以上;并对稻田克氏原螯虾受疫情影响、产业存在问题及关键技术需求进行展望,以期为稻田克氏原螯虾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淡水螯虾传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的人工养殖热潮正在我国部分地区兴起,由于养殖者缺乏饲养克氏原螯虾的经验和技术,随着养殖面积的迅速扩大,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性发生正在威胁着克氏原螯虾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由致病性细菌、病毒和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对人工养殖克氏原螯虾的危害严重.本文对克氏原螯虾传染性疾病和防治技术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养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育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国内克氏原螯虾土池育苗及工厂化繁育研究的现状,通过实践阐述了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育应掌握的关键技术,包括设施建设方案、水质控制、水草设置、专用饲料、时间配置、种虾驯养和亲虾选配、强化培育和集中抱卵、冬前孵化和幼虾培育、虾苗捕获等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稻田养虾模式下不同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肌肉质构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选取分别饲喂5种饲料和不饲喂饲料自由采食的养殖克氏原螯虾,采用物性分析、生化分析、色谱分析等方法,对克氏原螯虾质构特性、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稻田养殖条件下,饲喂大豆组克氏原螯虾肌肉的弹性、凝聚性、胶着性、咀嚼性和回复性等质构特性均优于其他组。测定的17种氨基酸中,自由采食组克氏原螯虾肌肉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呈味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其他组。测定的39种脂肪酸中,自由采食组克氏原螯虾肌肉总脂肪酸含量最高,饲喂商品饲料B组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最高,不投喂饲料组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略低于饲喂商品饲料B,两者均高于其他组。结果表明,稻田养殖模式下不同饲料饲喂克氏原螯虾在肌肉的口感和营养品质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综合来看,饲喂大豆的克氏原螯虾在口感方面更具优势,而不饲喂饲料自由采食的克氏原螯虾在肌肉营养品质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利用4个凡纳对虾养殖闲置温室大棚对克氏原螯虾越冬及育苗行为进行试验.结果发现:采用单层塑料薄膜的A池塘克氏原螯虾的成活率比单层塑料薄膜的B池塘高,自然状态下的空白对照D池塘克氏原螯虾的成活率比自然状态下的空白对照C池塘高;温室条件下的种虾成活率高于自然状态下,平均成活率提高了58%;温室条件下的出苗数量是自然状态下的1.8倍,出苗时间约提前了20d.说明通过保温的办法可以促使克氏原螯虾提早产卵、孵化,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盐酸土霉素对人工致病克氏原螯虾的治疗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口服患病克氏原螯虾(Procamgbarus clarkii)组织、注射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oyticus)的方法,人工感染健康克氏原螯虾致病后,定时投喂盐酸土霉素药物饵料,观察了药物饵料对人工致病克氏原螯虾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投喂含有盐酸土霉素的药物饵料对人工注射V.mimicus和V.parahaemoloyticus致病的克氏原螯虾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对口服患病克氏原螯虾组织致病的克氏原螯虾的治疗效果比较差.但是,与口服患病克氏原螯虾组织致病后未用药物饵料治疗的对照组相比,投喂药物饵料对克氏原螯虾疾病发展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推测克氏原螫虾暴发性疾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致病病毒引起,而致病菌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存在,可能导致混合感染而死亡率上升.  相似文献   

11.
殷海成  张训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539-4539,4559
研究了克氏原螯虾仔虾蜕皮时间与体长、体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仔虾体长、体重与蜕皮时间之间呈直线相关,并建立了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12.
软、硬底质网箱对克氏原螯虾养殖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体质量(8.02±1.65)g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研究对象,探讨软、硬两种不同底质网箱对克氏原螯虾养殖效果的影响。试验分为两组,软底网箱作为对照组,硬底网箱为试验组,每组设3次重复,每个网箱随机放养60尾螯虾。养殖6周后,测定克氏原螯虾的各项生长性能指标和酶活力,分析了软、硬底质网箱中克氏原螯虾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试验组克氏原螯虾的终末体重、存活率、饲料效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残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各项消化酶和抗氧化酶活力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采用硬底网箱进行克氏原螯虾养殖的效果较软底网箱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克氏原螯虾在工厂化繁育条件下的胚胎发育形态与时间序列。[方法]选择健康的克氏原螯成虾作亲本,在室内水泥池进行工厂化繁殖育苗,采集抱卵虾的受精卵,测定水温,观察胚胎发育状况,记录胚胎心跳情况,并进行数码摄影显微镜观察。[结果]克氏原螯虾在工厂化繁育条件下的胚胎过程可分为7个主要时期,即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无节幼体期、复眼色素期和孵化期,胚胎发育各期出现的时间序列分别为0、1.5,4、6、11、21和32d,有效积温分别为0、31、61、96、181、340和520℃·d。[结论]克氏原螯虾在工厂化繁育条件下的胚胎发育中,在室内水温控制在15~19℃时,仍能进行工厂化繁育苗,发育时闻为32d。有效积温为520℃·d,可提高克氏原螯虾养殖产业链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4.
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经济因素和生物自身因素影响到克氏原鳌虾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背景之下,主要阐述了全国克氏原螯虾产业的概况,包括克氏原螯虾的牛物学特征、2004-2008年的渔获状况,制约克氏原鳌虾增养殖的主要因子,克氏原螯虾的经济价值与深加工等;提出克氏原螯虾可持续发展对策,为克氏原鳌虾的可持续捕捞和克氏原螯虾产业的健康、持续、稳步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玻璃缸、水泥池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关键技术,为克氏原螯虾工厂化育苗研究与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借鉴。[方法]设置不同克氏原螯虾投放密度(40、30、20尾/m2)、雌雄配比(4∶1、3∶1、2∶1及全部投放雌虾)二因素对比试验,通过"强化培育、冲水刺激、遮阳控光"等诱导手段,诱导克氏原螯虾同步产卵。[结果]经过59 d的试验,各试验池亲本虾成活率在50%~93%,总体成活率为71%;各试验池亲本虾抱卵率在64.0%~84.7%,总体抱卵率达76.9%。二因素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亲本虾投放密度以40尾/m2、雌雄搭配比例以4:1较为适宜。[结论]在玻璃缸、水泥池等无土水体中,克氏原螯虾可以正常产卵、抱卵、孵化虾苗,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以体质量(8.02±1.65)g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研究对象,探讨软、硬两种不同底质网箱对克氏原螯虾养殖效果的影响。试验分为两组,软底网箱作为对照组,硬底网箱为试验组,每组设3次重复,每个网箱随机放养60尾螯虾。养殖6周后,测定克氏原螯虾的各项生长性能指标和酶活力,分析了软、硬底质网箱中克氏原螯虾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试验组克氏原螯虾的终末体重、存活率、饲料效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残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各项消化酶和抗氧化酶活力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采用硬底网箱进行克氏原螯虾养殖的效果较软底网箱更好。  相似文献   

17.
克氏原螯虾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在我国渔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我国克氏原螯虾养殖面积和产量快速增长,养殖模式以虾稻连作为主;克氏原螯虾消费量爆发式增长,消费渠道和辐射面日益拓宽;克氏原螯虾精深加工发展迅速,流通体系日趋完善.通过对我国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对今后我国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趋势做出了初步预判:养殖面积增速放缓,产量持续快速攀升;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将持续增长;加工产业规模将保持增长态势;市场价格将保持显著季节性波动,同期价格稳中有降;提质增效将成为克氏原螯虾养殖盈利的重要渠道.最后,基于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风险剖析,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旨在为促进我国克氏原螯虾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克氏原螯虾养殖已经成为襄阳市渔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襄阳市克氏原螯虾养殖产业自身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促进襄阳市克氏原螯虾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襄阳市克氏原螯虾养殖产业战略决策与产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克氏螯虾原名为克氏原螯虾,俗称“龙虾”,隶属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螯虾派原螯虾属。克氏螯虾原产于北美,20世纪20年代由日本人移入日本养殖,后又移至我国南京一带放养。由于其适应性广,繁殖能力强,种群发展很快,以后扩展至我同多个省市,在有的湖泊和地区已发展成为优势种。以江苏为例,90年代初的产量就达6万吨。近年来,克氏螯虾由于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价格低廉,以及利用虾壳提取的虾青素、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对克氏原螯虾进行育种和养殖,对江苏省淮安区南闸镇水产养殖基地中夏季和秋季的克氏原螯虾作生物学分析和稳定同位素分析。其中,有效试验龙虾共90尾,体长范围在6.48~12.88 cm,其中夏季和秋季克氏原螯虾体长、体质量、头胸甲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克氏原螯虾δ~(13)C值范围为-28.97~-19.03(n=90);δ~(15)N值范围为4.86~14.30(n=90)。按不同体长将克氏原螯虾进行分组,发现体型较小的组与体型较大的组之间稳定同位素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性别之间的克氏原螯虾稳定同位素值不存在差异。不同季节之间雌性克氏原螯虾δ~(13)C值之间没有差异,而δ~(15)N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季节雄性克氏原螯虾δ~(13)C值和δ~(15)N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δ~(15)N值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对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特征和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养殖环境中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情况以及摄食状况,从而能够根据克氏原螯虾的生长习性和生活习惯进行养殖改进,为克氏原螯虾的育种和养殖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