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云南省凤庆县茶园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的全年动态监测,采用4种绿色防控模式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防控效果展开研究,并进行成本核算。分别在6月16日、6月24日、7月22日假眼小绿叶蝉发生的3个高峰期用2次植物源生物农药及1次化学农药进行防控。结果表明,综合3次用药的防控效果以及经济效益,推荐最佳防控模式为修剪+石硫合剂封园+蓝板+生物农药(0.6%鱼藤酮450倍稀释液)+化学农药(6%乙基多杀霉素1 000倍稀释液),在该模式的防控下3次药后7 d平均校正防效分别为78.85%、64.650%、76.20%,比常规防治分别增加25.11、41.63、22.68个百分点,产值比常规防治增加2 100元/hm2,产投比为14.6。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迷迭香精油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茶棍蓟马的防除效果及对其天敌茶园蜘蛛的影响,为迷迭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建设绿色生态茶园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检叶法研究喷施20%迷迭香精油微乳剂500倍、750倍、1 000倍液后茶小绿叶蝉、茶棍蓟马和茶园蜘蛛虫口密度的动态变化,并计算防治效率。【结果】随着稀释倍数增加,茶小绿叶蝉及茶棍蓟马的防效呈下降趋势,500倍液在喷施第7天对茶小绿叶蝉及茶棍蓟马的防治效率分别达64.49%和55.10%;对茶园蜘蛛的伤害率为7.61%,显著低于化学农药联苯菊酯乳油(48.37%)和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64.44%)。【结论】在茶树叶蝉和蓟马危害初期,可使用20%的迷迭香精油乳剂500倍液进行防治;迷迭香精油乳剂可作为植物源农药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2008年,在武夷山市清神阁茶园进行5%云菊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不同剂量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云菊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两种处理药后3天防效均达70%以上,药后7天防效在65—71%之间,用1000倍液防效高于1500倍液,药后3天防效高于药后7天。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设计试验了3种绿色防控措施对茶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从高到低的处理依次为信息素诱虫板20片/亩+2亿孢子/m L球孢白僵菌液40 L/亩2亿孢子/m L球孢白僵菌液40 L/亩信息素诱虫板20片/亩。信息素诱虫板20片/亩+2亿孢子/m L球孢白僵菌液40 L/亩在处理15 d后防效达到最高值为86.36%,从15 d开始该处理的防效均极显著高于单用单独技术处理防效,30 d后防效仍然可以达到82.82%,能够有效防治茶园茶小绿叶蝉。  相似文献   

5.
茶园假眼小绿叶蝉防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处理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以24%溴虫腈悬浮剂等6种不同类型药剂和黄板进行了茶园小区及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溴虫腈、茚虫威、阿立卡3种药剂对靶子害虫假眼小绿叶蝉有较强的杀伤力,能迅速降低害虫田间虫口数,药后14 d,平均防效达83.45%,而且药效持久,一次用药可持续20 d以上,是无公害茶园防治假眼小绿叶蝉害虫的理想药剂;飞电在防治假眼小绿叶蝉时虽然起效快,但持效性较差,药后14d,平均防效仅为60.34%;茶蝉净的速效性不及化学药剂,但其控制时间长,使用14d后,平均防效仍在70%以上,且其不会对哺乳动物产生危害,是一种生态防治剂;黄板诱杀对降低茶园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密度有一定作用,而且对多数天敌影响作用小,是一种简便、易操作的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6.
小贯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园主要害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茶区,发生量较大.目前在生产上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为探索3种生物药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采用不同浓度0.5%藜芦碱可溶液剂、1.5%除虫菊素水乳剂、5%桉油精可溶液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5%除虫菊素水乳剂300倍液、200倍液、100倍液药后7 d内防效无显著差异,均在药后3 d防效达到最高,100倍液的防效为51.37%;0.5%藜芦碱可溶液剂600倍液与300倍液防效接近,药后3~7 d的防效为63.04%~66.45%,且显著高于900倍液;5%桉油精可溶液剂防效随浓度增加而升高,在药后7 d 100倍液的防效达到最高,为82.02%,200倍液与100倍液的防效无显著差异,但100倍液与300倍液的防效有显著性差异.3种相对高浓度的生物农药中5%桉油精可溶液剂的防效相对较好,0.5%藜芦碱可溶液剂防效次之,1.5%除虫菊素水乳剂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
灰茶尺蠖和小贯小绿叶蝉是茶园的重要害虫,严重危害茶叶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在调查灰茶尺蠖种群发生动态的基础上,测定了植保无人机喷施Bt+藜芦碱混配药剂对灰茶尺蠖和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效。结果表明,Bt+藜芦碱混配药剂对灰茶尺蠖药后3 d的防效为93.88%,药后7 d的防效为96.94%;对小贯小绿叶蝉药后3 d防效为73.26%,药后7 d防效为81.32%。Bt+藜芦碱混配药剂对灰茶尺蠖和小贯小绿叶蝉具有良好的防效,可用于兼治这两种害虫,这为茶园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进一步明确安顺市茶园茶树主要害虫的发生状况,为制定绿色无公害害虫防治策略及促进安顺市生态茶园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定点调查法、访谈法与查阅文献资料相结合对安顺市主要茶园害虫种类、发生程度及无公害防治进行系统调查。【结果】安顺市茶园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茶小绿叶蝉、茶棍蓟马、茶黄蓟马、茶蚜、白粉虱、黑刺粉虱、长白盾蚧、茶牡蛎盾蚧、茶角蜡蚧、茶尺蠖、茶毛虫、茶小蓑蛾、稻绿蝽、中华稻蝗、茶天牛、拟毛黄鳃金龟、侧多食跗线螨、茶橙瘿螨、茶叶瘿螨、卵形短须螨、神泽氏叶螨、油葫芦、东方蝼蛄和小地老虎等25种,以蚧类、叶蝉类、蓟马类和螨类发生最多且最普遍;茶小绿叶蝉、茶黄蓟马、茶蚜、白粉虱、长白盾蚧、茶橙瘿螨、茶叶瘿螨和东方蝼蛄的发生危害达严重危害程度(+++级)。【结论】安顺市茶园害虫发生普遍且部分害虫危害较重,要结合安顺市茶园害虫发生与防控现状,提出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农药防治于一体的绿色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危害严重,为了筛选新的高效生物农药,采用新研发生物农药中试药剂拒食剂Ⅰ和拒食剂Ⅱ,开展了洞庭碧螺春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试验,旨在为保障洞庭碧螺春茶生产的食品安全性提供新的方法.结果表明,药后7 d拒食剂Ⅰ的校正虫口减退率为80.5%,拒食剂Ⅱ为85.1%;对假眼小绿叶蝉的若虫防效依次为拒食剂Ⅱ>拒食剂Ⅰ>吡虫啉;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成虫防效依次为吡虫啉>拒食剂Ⅰ>拒食剂Ⅱ;结果提示,拒食剂Ⅰ和拒食剂Ⅱ都有较好的防效,在若虫期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择6种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磷酸二氢钾进行优化组合,配合诱虫板、信息素的物理诱杀,以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芽枯病、小绿叶蝉、假眼小绿叶蝉、茶棍蓟马、茶黄蓟马等病虫害和茶树冻害为研究对象开展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8月下旬和9月上旬,用6%春雷霉素WP 50 g+0.5%印楝素EC 60 mL+99%磷酸二氢钾100 g、1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WP 50 g+8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SC 80 mL+99%磷酸二氢钾100 g、6%春雷霉素WP 50 g+5%高效氯氟氰菊酯ME 25 mL+99%磷酸二氢钾100 g、430 g/L戊唑醇SC 10 mL+4.5%高效氯氰菊酯EC 25 mL+99%磷酸二氢钾100 g等4个配方,每667 m2兑水50 kg进行茶园喷雾,病虫害严重茶园于9月上中旬加施一次,翌年3月上旬每667 m2用6%春雷霉素WP 50 g+99%磷酸二氢钾100 g兑水50 kg叶面喷雾1次,配合诱虫板、信息素的物理诱杀,可有效防治茶园病虫害和冻害,茶叶质量安全,增产效果明显。其中430 g/L戊唑醇SC 10 m L+4.5%高效氯氰菊酯EC 25mL+99%磷酸二氢钾100 g防效最好、增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广西桑园常见害虫发生规律,评价不同防治措施对桑园主要害虫的控制效果,系统调查了桑园常见害虫种群动态及喷施杀虫剂、悬挂黄(蓝)板和安装杀虫灯等措施对桑园主要害虫虫口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桑园常见害虫约10种,优势种明显,主要为桑蓟马、朱砂叶螨、桑粉虱和桑螟,6—10月为害虫发生高峰期。单一物理防控措施对桑园主要害虫控制效果最差,化学和物理组合防控措施40%灭多威乳油6 000倍液+60%敌畏·马乳油2 000倍液+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黄板0.1块/m~2和73%炔螨特乳油3 000倍液+8%残杀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60%敌畏·马乳油2 000倍液+蓝板0.1块/m~2+杀虫灯0.5盏/hm~2的控制效果较好,处理后1 d防效接近或超过70%,处理后10 d防效在80%以上。上述2种综合防控措施对桑园桑蓟马、朱砂叶螨、桑粉虱和桑螟等主要害虫防控效果好,可为桑园虫害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茶尺蠖和假眼小绿叶蝉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并推广新型替代农药和防治措施,对2种害虫的田间危害情况进行连续多年的调查,基本探明了2种害虫在江西南昌的消长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几种新型化学、生物和植物源农药防治茶尺蠖和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效果进行试验,探明了植物源农药茶蝉净和苦参碱、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防治小绿叶蝉与茶尺蠖的效果,优选了防治茶尺蠖和小绿叶蝉的新型化学农药凯恩,防治小绿叶蝉的新型化学农药帕力特,总结了无公害茶园、绿色和有机茶园控制2种害虫危害的技术要点。研究结果显示:安装黄板茶园较不安装茶园平均虫口密度低39.8%;防治小绿叶蝉施药后3~14天防效,15%凯恩75.6%~95.9%,帕力特72.9%~93.2%,茶蝉净66%~72.5%,防效优于吡虫啉。防治茶尺蠖施药后3~14天防效,康欣373(苏云金杆菌)、15%凯恩、维特绿(0.3%苦参碱)、清源保(0.6%苦参碱)都在90%以上,防效优于联苯菊酯。  相似文献   

13.
选用天然植物农药0.2%苦参碱进行不同剂量防治茶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2%苦参碱250和600倍液处理防效较好,药后1 d校正防效分别为83.5%和81.2%,药后5 d校正防效分别为95.1%和93.1%,优于或相当于对照农药2.5%天王星处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给茶树病虫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2011年在福建大田一高山茶园开展了生物农药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d各药剂防效差异明显。药后1d、3d两次调查还发现,喷施鱼藤酮的小区残存虫口活动不活跃,行动呆滞,中毒症状明显,可大力推广使用该药剂。  相似文献   

15.
为假眼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示范提供技术支撑,以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能作为指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6种绿色组装防控技术和5种单项防控技术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单项防治技术茶皂素的防效优于其他单项技术,防治21d后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能分别为65%和70%;组装防控技术以诱虫板+生物农药组合和黑光灯+生物农药组合的防治效能明显优于黑光灯、诱虫板和生物农药单项防控,其中诱虫板+茶皂素组合防控技术的防治效能最佳,21d后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能分别达92.1%和93.1%,可作为假眼小绿叶蝉综合防控措施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将辣椒、大蒜、薄荷精油施用于茶园上,研究它们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精油稀释100倍后施用,大蒜精油与吡虫啉的药后效果相当,其次是辣椒精油,防效最低的是薄荷精油,各试剂均在药后7 d防效最好,防效在60%以上;3种精油稀释50倍后施用,其防效大小依次是大蒜精油>薄荷精油>辣椒精油,药后3 d防效最好,且大蒜精油防效最高,达91.92%;用大蒜精油稀释50倍、100倍、150倍后施用,其以大蒜精油50倍液在药后防治效果最佳,防效最高,达90.79%,是100倍液最高防效的1.4倍,且100倍液和150倍液效果相当,均低于50倍液的防效。因此,大田生产中建议使用大蒜精油50倍液来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驻马店市开展示范,验证了花生病虫害绿色防控用药组合的使用效果。在病虫害防控方面,3个药剂示范区的防效均达到80%左右。与农户自防区相比,示范区用药次数减少1次,施药量减少20%以上。生物农药+化学农药组合处理区,新增投入产出比为1∶6.47,位于第1,其次为化学农药处理区、生物农药处理区。安全间隔期14天后,经农残检测无农药检出。这3种绿色防控用药组合均可在当地花生生产中集成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评估生物农药0.3%苦参碱水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福建省武夷山市植保站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茶园开展了茶假眼小绿叶蝉防治药效实验,通过设置不同处理和空白对照区,调查分析苦参碱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为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几种药剂对梨网蝽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迅 《湖南农业科学》2002,(3):51-51,58
对生物农药胜邦,阿维菌素进行了防治梨网蝽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第2d,胜邦2000倍液与阿维菌素1500倍液的防效分别达到92.42%与93.03%,此后药效持续增高,直到药后第20d,防效仍保持在84.79%以上,田间用药浓度以2000-3000倍为宜。  相似文献   

20.
探索了生物农药天霸1000倍液对小菜蛾的防效。室内毒力测定,药后48d小菜蛾校正死亡率达95.5%;害虫拒食率测定,药后48d小菜蛾拒食率达95%;田间防效试验,药后7d正防效达96%,比5%卡死克1500倍液高5.3个百分点,比80%敌敌畏500倍液高30.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