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韦强 《北京农业》2007,(18):56-57
林地食用菌栽培就是把已经发好菌丝的菌棒(料)堆放在林间空地,利用林间优越的小气候条件实现食用菌的反季节栽培。本文分析了京郊发展林地食用菌的必要性和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对加快林地食用菌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北京农业》2007,(6):55-55
京郊平原地区人工林面积约750万亩,果树面积245万亩。为了寻求可持续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把林地资源转变为资源优势,近二年京郊开始进行林地食用菌生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去年全市已发展到3000亩左右,但由于生产分散、规模小,不便先进的技术推广和应用,致使林地食用菌生产效益相差很大,高低相差2~3倍。为此,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加大了林地食用菌规模生产技术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我国食用菌产业与林业生产状况入手,总结了几种林地食用菌栽培模式。在举例说明营林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同时,提出了林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韦强  邓德江 《北京农业》2008,(18):116-120
引进中高温型菌种20个,初步筛选出适合林地栽培的品种8个;试验林地栽培食用菌的茬口安排、添加剂应用和栽培方式等配套技术;观测林间空地环境因子,确定适合食用菌生产的林地适生地条件;调查、分析和总结林地食用菌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建立林菌间作示范基地,示范、推广和辐射带动面积667hm2,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北京林地资源丰富,发展林地食用菌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适合在北京地区林地栽植的食用菌种类繁多,栽培季节为3月中旬至11月中旬,以香菇为例介绍林下栽培技术。但食用菌品种单一、缺乏专用菌种,缺少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菌棒生产能力不足等因素制约着北京林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建议通过加大政策扶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技术创新力度、开展科技指导服务,促进行业规范化,发挥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作用等措施保证这一产业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正林下栽培食用菌,对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有着显著作用。本文主要以鸡腿菇栽培为例,分析了林下食用菌生态栽培技术,现将具体研究内容介绍如下:1林地选择与处理1.1林地选择鸡腿菇林下栽培应该选择枝繁叶茂,郁闭度较高的林地,要确保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林地周围水源供给充足。一般情况下,杨树林、核桃林都适合鸡腿菇林下栽培。在作畦前要做好林地清理工作,将林地内的杂草,枯枝烂叶及时清理出林  相似文献   

7.
李荣刚 《农家致富》2011,(16):48-49
一、基本原理林地套植食用菌是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的一条好途径。该技术是将食用菌套植于旱田成片林内,利用林木遮荫条件,为食用菌生长创造良好的温湿环境。食用菌菌床内秸秆腐烂,菌渣回田,可提高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疏松培肥土壤,促进林木生长,形成林菌相互依存的良性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加大林地食用菌规模生产技术推广力度京郊平原地区人工林面积约750万亩,果树面积245万亩。为了寻求可持续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把林地资源转变为资源优势,近二年京郊开始进行林地食用菌生产,并取得  相似文献   

9.
刘俊杰 《新农业》2010,(5):56-57
近几年,辽宁省人工营造速生林面积迅猛增长,随之出现了林地资源闲置、生长周期长、见效慢、利用率低等问题。然而,空气湿度大、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富含氧气的郁闭林地环境却正适合食用菌生长,食用菌生长的同时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加强林木的光合作用,促进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2012,(4):11
林木幼龄期空间可以种植农作物,但随着人工林逐年生长,已不再适合种植农作物。但林地栽培食用菌却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自然环境,生产出具有野生食用菌特色的优质商品菇。一般树龄达到4年以后的人工林内小气候,比外界温度偏低2~3度,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