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物秸杆覆盖技术是一种造林中抗旱保水的有效措施,利用作物秸杆在林木树盘内覆盖一层,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利于蓄水保墒,在夏季可能降低地表温度10℃左右,防止高温灼伤,还可抑制树盘内的杂草生长,为了充分证实秸杆覆盖的作用,我对本县杏林李坡村的退耕还林地块栽植的核桃、杨树进行了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秸杆覆盖可以促进树木的生长量,对加快成林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秋季进行深翻60cm,施入有机肥及作物秸杆,以后每年秋季在上一年深翻的基础上向外深翻扩穴一次。深翻时,保护1m以上粗的根。同时第二年春季地面覆盖杂草或作物秸杆。这种方法可有效地改善土地的理化性质,提高梨园土壤的保水、保肥和供水、供肥能力,增加吸收根的数量和根系密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些农村县(市)为了防火安全需要,要求农民把秸杆远离村外堆积,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有些农民却把秸杆垛在护屯林、护路林的林带下,如此做法,虽然村屯安全防火有了保障,但却给林带留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4.
自古人类用柴做能源以来,木材在能源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1973年由于石油涨价引起的能源危机以后,森林能源更加被人们所重视。我国的森林能源问题既严重又紧迫,农村需求薪材燃料的日益增长和森林资源、生态平衡之间一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多年来,一些地区的农村、牧区,燃料奇缺,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为了解决烧材,把秸杆、幼树、茅草、树叶、树根、茬根,甚至牲畜粪便都作为燃料烧掉,致使秸杆不能还田,林木和草木植被受到破坏,从而造成水土流失,土  相似文献   

5.
针对组培苗的移栽和容器商品化苗的速生栽培,为了满足工厂化育苗对育苗基质的需求;作者研究开发了秸杆复合育苗基质。秸杆复合基质的开发,为秸杆的综合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秸杆制木炭     
《技术与市场》2002,(1):8-8
木炭是用木材烧成的,但木屑、秸杆、谷糠等农林废弃物白白地烧掉,不仅污染了空气,而且非常可借。由淄川区岭子镇台头崖材韩克礼通过多年的查资料、细琢磨、反复试验,终于利用秸杆等废物试制成功了机制无烟木炭,并获得了国家专利。 该技术经过粉碎、过筛、烘干、成型、炭化等系列程序,压力大,密度高,成型规则。制作的关键是将焦油和烟全部提取。在加工的过程中,不需添加任何助燃剂,靠自身燃烧就能炭化,节约了能源,减少了污染。产品经有关部门检测,平均燃烧时间在3个小时以上,是普通木炭的4.5倍。每公斤产生的热量达750…  相似文献   

7.
复合保水剂对日本落叶松苗木生长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找出能够促进苗木生长的最佳保水剂,进行了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几种营养剂和保水基质混合施用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钠与秸杆粉、氨基酸混合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秸杆物流中心选址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发利用农作物秸杆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秸杆的物流配送。以实现秸杆总的物流成本最优化为目标,就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物流配送中心地址开展研究。在分析物流成本的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针对各要素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进行详细的研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总的物流成本优化目标函数模型及其约束条件。模型的建立,为后续选用适当的方式进行选址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们生产的是一种资源丰富,吸水饱和性高,不污染环境,纯天然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原料,它是以天然秸杆植物和纤维素作原料,生产方法如下: 将天然秸秆植物,如灯芯草、玉米杆、芦苇、麦杆,剥去植物外壳,取秸杆内有弹性,呈现海绵状的蜂窝状体为原料,将其破碎,并加入纤维素如棉纤维或木纤维,去皮天然秸杆植物重量比为1~99,纤维素重量比99~1。将混合的天然植物料按压板常规工艺生产,并按所需长、宽、厚尺寸压板成型,即得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原料。 以天然秸杆类植物为主要原料,充分利用了农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不仅…  相似文献   

10.
高效秸杆蛋白饲料复合生化精新一代高效秸杆蛋白饲料生化精,是一种将化学无机物、有机物及生物制剂,经严格科学配制的混合制剂。使用时,将其与秸杆草粉按比例混合即成高蛋白生物饲料,可直接喂养畜禽。其作用原理是将高科技生物工程技术成果,人工造就特殊的生理环境,...  相似文献   

11.
糠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是由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秸杆经水解而制得.水解过程的主要产物是糠醛,在水解液中占5%~8%,此外还生成醋酸、甲醇、丙酮等副产物,其中醋酸在水解液中占2.5%左右.目前各生产厂家对上述副产物都未予以回收,均与废水一起排放,致使废水中COD值高达35000以上,这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又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相似文献   

12.
《河南林业科技》1992,(2):43-43
<正> 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陈文龙等针对组培苗的移栽和容器商品化苗的速生需要,进行了秸杆复合育苗基质的开发研究。经试验,在秸杆复合基质、土壤、(?)  相似文献   

13.
1.多功能家用秸杆气化炉 以柴变气,适用于农户炊事、烧水、洗澡、取暖、烘干等多种用途;减少大部分烟尘排放;该炉充分利用柴禾、稻草、秸杆、锯末、杂草等农村现有可燃物,实现了只买炉子不买气,顿顿用燃气;不加任何添加剂;只需1分钟~3分钟即可产气供炊事用;火力猛,热效高;炉灶分离,型号多样,可满足不同家庭的需要。生产该产品小规模设备投资0.5万,每台成本300元。本技术函授费1200元(包括全套生产图纸、技术教材、VCD光盘)。 2.环保型多功能燃煤气化炉 能将各类煤炭直接转化成煤气燃烧;炉灶、气化于一体(可分),无需单独购置气罐和灶具;火力猛,火焰大小可调;全火烧开2kg水只需4分钟;无烟排放;无需任何助燃装置和化学添加剂;日耗煤2.5kg左右;使用时只需拧开功能开关即可,无煤气泄漏。具有煎炒、蒸煮、热浴、供暖四大功能。成本每台400元。函授费100C元。(包括全套生产图纸、技术教材、VCD光盘)。 3.废旧塑料生产汽柴油 不用电,各种废旧塑料经裂解、催化脱色、除臭、流水线作业生产出达标汽柴油。全套技术函授费850元(包括全套设备制造图纸、催化剂配方、除臭剂配方、达标方法等)。 地址:北京朝阳区三间房 427号北...  相似文献   

14.
计划烧除是指在既能将火限制在预定区域内,又可使该火产生资源管理所需要的火强度和蔓延速度的特定环境条件下,对自然或人工改变状态下的野生地可燃物进行控制性用火。烧除的目的在于科学地用火,以最小损失和合理费用实现最大收益。计划烧除可分为低强度计划烧除和高强度计划烧除。本文中低强度计划烧除,是指在不损害优势林木的树冠、树干或不造成其他重大火灾损失的情况下,烧除树冠下地面积累的可燃物、林缘的沟塘草甸、道路两侧的杂草以及一些荒地、茬地和牧场等,达到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防止病虫害发生以及其他生产性等目的。内蒙古地区低强度计划烧除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5.
秸杆饲料:过去大部分秸杆直接做肥料处理或白白烧掉,实为可惜。经过氨化处理可变成适口性强,营养性好的饲料,不仅经济效益显著,而且有利于净化农村环境。 树叶饲料:农村可供饲喂畜禽的树叶品种繁多。树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动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开发加工树  相似文献   

16.
秸秆人造板生产线设计及生产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人造板是以麦秸、稻草、豆秸、棉杆、烟杆、亚麻屑等一年生植物纤维为原料,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生产的一种新型人造板材。它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资源丰富,来源广泛,价廉易得,产品成本低,经济效益高;采用新型胶粘剂,不含甲醛,无毒性,是理想的绿色板材;产品质量优良,各项物理力学性能令人十分满意,均达到(个别甚至超过)GB/T4897-92国家标准要求;产品质轻高强,保温、隔音性能好,可进行锯、刨、钻、钉等加工,也可进行各种饰面加工;采用干法加工,无废水、废气污染;由于是以植物纤维为原料,是替代木材的…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9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新平县森林资源蓄积量14435000m2,森林覆盖率(含灌木林)达70.35%。但还存着低价值消耗过大、本材综合利用率低,可利用资源少等问题。当前应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做好以下工作:严格执行森林资源限额采伐制度,制止超限额采伐;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加强资源保护力度;积极退耕还林;加强烧材管理,压缩农村生活烧材数量;严格控制烤烟烧材消耗;积极营造薪炭林。  相似文献   

18.
目前,农村能源特别是生活能源奇缺,有的地方因缺烧柴而破坏用材林、经济林,或者上山挖柴蔸,有的地方大量烧秸杆、甚至牲畜粪便,既破坏了森林植被,引起水土流失,又耗费了农田的有机肥源,不利于农业生产。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大力植树造林,发展薪炭林。着眼长远,以薪炭林为代表的生物能源,是比煤、石油、天然气更清洁而价廉的能源,并且是可以再生的能源。  相似文献   

19.
王德山 《绿色科技》2012,(8):266-268
指出了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仪征市新型农民集中小区不断涌现,农民居住集中化的示范模式越来越成为现实,农民集中小区使用清洁能源已经刻不容缓。分析了农民集中小区发展现状,探讨了秸杆沼气推广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找出能够促进苗木生长的最佳保水剂,进行了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几种营养剂和保水基质混合施用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钠与秸杆粉、氨基酸混合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