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对关中地区常见的11个鲜食杏品种连续3 a的花型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计算了遗传力.结果表明,①不同杏品种及不同枝型的花型分布比例存在着显著差异,11个品种中以沙金红杏和争魁的有效花比例最大,分别达到76.59和53.14,具有较强的丰产潜力,属丰产型品种;串枝红杏、红杏、猪皮水杏、王八达杏、荷包杏和日本杏有效花比例在21~37之间,增产潜力中等,属于中产型品种;旬阳荷包杏、张公园杏和西农20号杏有效花比例在20以下,增产潜力较差,属低产型品种.②杏树有效花比例主要受遗传因素所控制,连续3 a的遗传力  相似文献   

2.
为选择适宜的仁用杏授粉品种,以龙王帽和优一为母本,白玉扁、一窝蜂和北山大扁3个品种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授粉,利用荧光显微技术观察人工授粉后柱头上花粉的黏附、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龙王帽×白玉扁杂交组合授粉后4h花粉萌发,而其他组合授粉后6h花粉才萌发,但授粉24h后全部授粉组合的花粉管伸长穿过花柱中部。不同授粉组合之间有花粉黏附柱头比率、单个柱头平均花粉数、有花粉柱头比率和单个柱头平均花粉萌发率差异显著,但有花粉黏附柱头比率和有花粉萌发柱头比率之间,以及单个柱头平均花粉数和单个柱头平均花粉萌发率之间无相关性。龙王帽×白玉扁、龙王帽×一窝蜂和优一×白玉扁3个杂交组合的花粉萌发率高、深入花柱的花粉管数量多,是较为适合的杂交组合。故选择白玉扁作为龙王帽和优一的授粉品种,而一窝蜂只能作为龙王帽的授粉树。  相似文献   

3.
大扁杏是"龙王帽""一窝蜂""优一""三仁""白玉扁"等优良甜仁杏的总称,以其仁大果仁扁而得名大扁杏.为了改变山杏低产的现状,结合国有北票市黑城子林场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大扁杏品种并大力推广.利用山杏林改建大扁杏园,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优势,是建设高效大扁杏优良品种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北京地区经济林两个品种杏"串枝红"和"龙王帽"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经济林吸滞环境中颗粒物质量浓度,充分发挥经济林的生态效益。【方法】采集两个品种杏的叶片,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QRJZFSQ-I)测定两个品种杏叶片吸滞空气中TSP、PM10、PM2.5、PM1.0的能力。【结果】"串枝红"单位叶面积吸滞颗粒物能力比"龙王帽"强,吸滞TSP、PM10、PM2.5、PM1.0量分别是"龙王帽"的2.54、1.80、1.72、1.57倍;10月份不同品种杏单位叶面积吸滞TSP、PM10、PM2.5、PM1.0的量最多,"串枝红"单位叶面积吸滞量分别为:(4.87±0.05)μg/cm2、(3.90±0.07)μg/cm2、(2.02±0.008)μg/cm2、(0.87±0.09)μg/cm2,"龙王帽"单位叶面积吸滞量依次为:(2.58±0.008)μg/cm2、(2.52±0.05)μg/cm2、(1.14±0.12)μg/cm2、(0.56±0.09)μg/cm2;5月和7月单位叶面积吸滞各粒径颗粒物的量相对最少;"串枝红"和"龙王帽"单位叶面积吸滞PM10和TSP、PM2.5和PM10、PM1.0和PM2.5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串枝红"依次为0.978 2、0.969 8、0.998 3,"龙王帽"依次为0.998 8、0.984 6、0.995 3。【结论】不同品种杏单位叶面积吸滞颗粒物能力不同,各粒径颗粒物吸滞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串枝红"吸滞颗粒物能力整体比"龙王帽"强,通过本研究发现经济林在提供果品的同时也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定西旱地地膜穴播春小麦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定西旱地地膜小麦播种密度以36 ̄48穴/m^2,10 ̄16株/穴为宜,以施N75kg/hm^2,P2O5 60kg/hm^2效益最高,品种宜选择矮秆,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抗病,后期落黄好的中晚熟品种。旱地地膜小麦于拔节和微穗期各补灌20mm水,可增产380kg/hm^2。  相似文献   

6.
旱地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丰产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蓄水保墒、抗旱、防冻的作用,能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田间作业率,边行优势明显,不易倒伏,成穗率高。探墒沟播丰产栽培技术能进一步发挥高产品种的增产潜力,对保障全市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依据2014-2017年黄淮和陕西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结果,分析了干旱年型、平水年型、丰水年型各组试验旱地小麦的对照品种、参试品种以及增产品种主要性状在不同年型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旱地小麦品种同一性状在不同年型的变化趋势几乎一致,但不同年型对不同性状影响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单产、667 m2穗数、株高、穗粒数的影响较大;参试旱地小麦品种较对照的生育期普遍延长,丰产潜力提高,株高有明显降低趋势,但抗旱性减弱,稳产性降低,对照品种较强的抗旱性使其在旱年和平年仍有稳产优势,但生产潜力较低。因而旱地小麦育种应加强丰产与抗旱相结合,选育高产、抗旱、优质的旱地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针对辽宁西部地区仁用杏生产中存在的产量不稳问题,以超仁杏为试材,选择白玉扁杏、龙王帽杏、西伯利亚杏和东北杏4个品种的花粉为超仁杏授粉,开展低温对仁用杏花粉活力及坐果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西伯利亚杏和东北杏花粉发芽率显著高于白玉扁杏和龙王帽杏;西伯利亚杏和东北杏花粉在超仁杏柱头萌发后,花粉管通过花柱延伸至子房的数量明显高于白玉扁杏和龙王帽杏。用西伯利亚杏给超仁杏授粉的坐果率大于用东北杏花粉授粉的坐果率,且二者明显高于其他两个授粉品种。但是西伯利亚杏与超仁杏存在花期不遇现象,因此,在花期低温条件下,东北杏抗旱性强、亲和力高,做超仁杏的授粉树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庄浪县旱地梯田马铃薯新品种(系)引进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甘肃省庄浪县旱地梯田,以"青薯168"为对照,对引进的6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06—7—8""03—5—7"和"05—2—6"四个品种生长势和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适宜在全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大丽花又名大丽菊、土豆花,其花大色艳、花型多样、品种丰富,宜作点缀花坛、花境及庭前栽植。矮生品种最宜盆栽观赏,高型品种宜作切花。是花篮、花圈和花束制作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的根系形态发育特征,探讨其根系形态发育特征对不同土壤水分状况的响应机制,在防雨棚旱池内进行土柱栽培试验,研究抗旱型品种"花育22号"、"唐科8号"和干旱敏感型品种"花育23号"3个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根系形态发育特征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抗旱型品种根系较发达,具有较大的根系生物量、总根长、总根系表面积。干旱胁迫使抗旱型品种根系总表面积和体积增加,而干旱敏感型品种则相反。干旱胁迫显著增加抗旱型品种"花育22号"20 cm以下土层内根长密度分布比例及根系表面积和体积,但"唐科8号" 相应根系性状仅在20-40 cm土层内增加;干旱胁迫使干旱敏感型品种"花育23号"40 cm以下土层内各根系性状升高,但未达显著水平且其深层土壤内各根系性状增加幅度小于"花育22号"。花生根系总长、总表面积及0-20 cm土层内根系性状与产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水分亏缺条件下,花生主要通过增加深层土壤内根长、根系表面积和体积等形态特性,优化空间分布构型,以调节植株对水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2.
水旱条件下不同抗旱型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旱两种栽培条件下比较了12个不同抗旱型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灌溉条件相比,旱作栽培对不同抗旱型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谷/醇比的影响不同。干旱增加了抗旱性强和中度抗旱品种籽粒清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总蛋白质含量及谷/醇比,降低了这两类品种的球蛋白含量;干旱降低了抗旱性弱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和谷/醇比。在水、旱两种栽培条件下比较了3个抗旱性不同的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动态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干旱降低了长治9578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降低了9801-C、山农121籽粒球蛋白含量,增加了9801-C、山农121籽粒清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总蛋白质含量。且干旱对抗旱性较弱的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元谋干热河谷旱坡地发展草地农业的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谋干热河谷气候干旱炎热,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长达7个月的旱(干)季和缺乏灌溉条件使得大面积旱坡地生产力极低,成为本区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按照农业生态学理论,科学发展草地农业,以圈养牲畜取代传统放牧,改变旱坡地利用方式,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栽培方式对套种野菊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套种野菊花的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了等行距栽培和宽窄行栽培方式下套种野菊 花的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等行距栽培相比,宽窄行栽培的鲜花平均产量为4 365.4 kg/hm2、增产 98.6%,干花平均产量为1 570.9 kg/hm2、增产96.1%,但在折干率上两种栽培方式差异不显著;其产量优势主要体现 在单株产量高,干物质积累量大,营养生长期SPAD 值上升较快,盛花期叶面积指数较高;同时促进生长,株高和分枝 数分别显著增加了11.4%和49.3%,利于有效花蕾数增加。两种栽培方式下,均以株距15 cm 群体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Taking an example of Majiayu Catchment Area (14.15 ha) in Taoyuan County of Hunan Province, the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dynamics, fertility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land productivity changing situation were studied. Fixed observation results from 1993 to 2002 showed that pools covering about 15% of total area could store up 10% of surface runoff, keep 78.1% of eroded soil and 65.4% of lost nutrients. The yearly ratio of interception and evapotranspiration in land, storage in pools and drainage was 7:2:1,which ensured the resources and nutrients equilibrium and a benign recycle in the catchment area system, and benefited the aquatic culture and helped to resist seasonal drought. Moreov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erosion modulu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equal to or lower than soil loss tolerance (≤500 t km-2) in reddish yellow soil regions.Soil organic matter, total and available N content in sloping land, dryland and paddy field increased steadily (>10%); water storage enhanced by more than 20% in sloping land and dryland in drought season; crop production increased by more than 20%; and production of trees, fruits, tea and fish as well as land productivity increased yearly.  相似文献   

16.
薄皮甜瓜新品种"农大一号"是以结实花为单性花的自交系"B20"为母本、以自交系"B52"为父本育成的甜瓜杂交种.2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38571kg/hm2,比对照"富尔"增产28.53%.2年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38477kg/hm2,比对照"富尔"增产30.91%.该品种主要特点为早熟、转色快、品质优良.适于在吉林、黑龙江、辽宁等省保护地种植.  相似文献   

17.
杂交稻新组合产量及其抗旱性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0个杂交稻新组合为材料,采用淹水和旱作处理,考察了杂交稻新组合产量及其性状(有效穗/株、总粒数、空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对干旱的响应,并运用性状抗旱响应度的隶属函数值进行了杂交稻新组合抗旱性的单一和综合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淹水和旱作条件下,杂交稻新组合产量及其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不一,以空粒数最大,千粒重最小;且淹水条件下空粒数的变异系数大于旱作,其他性状则相反.不同杂交稻新组合产量及其性状的抗旱响应度不一,以其为分类和鉴定指标发现,大部分都为中抗,只有极少组合为高抗和低抗.不同杂交稻新组合产量及其性状抗旱响应度的隶属函数值和综合抗旱力不一,以其为分类和鉴定指标发现,高抗、中抗和低抗的组合分布较均匀.相关和判别分析发现,结实率抗旱响应度与抗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分类判别正确百分率最高,达70%,可作为杂交稻抗旱性鉴定与评价的可靠间接衡量指标在生产上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8.
菊属种间杂种若干花器官性状的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菊属种间杂种部分花器管性状的遗传表现,为远缘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二倍体野生种甘菊、菊花脑和异色菊,四倍体野菊,同源四倍体菊花脑,栽培菊花(六倍体及其非整倍体)及其种间杂种F1代的花器官性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杂种总平均舌状花数目、筒状花数目和花序直径分别相当于亲中值的112.4%、108.0%、118.6%,且从二倍体物种组合到二倍体与四倍体组合再到二倍体、四倍体与栽培菊花组合,平均舌状花数目、筒状花数目和花序直径杂种优势逐渐降低,但二倍体野生种组合的筒状花数目除外。【结论】F1代的舌状花数目、筒状花数目和花序直径具杂种优势;栽培菊花比二倍体、四倍体的花色遗传能力强,白色、紫色遗传能力大于黄色;平盘型遗传能力比单窄瓣型强;多瓣型遗传能力比单瓣型强。  相似文献   

19.
7个谷子杂交种及其亲本的抗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抗旱品种是降低干旱导致减产的最重要途径。为评价7个谷子杂交种及其亲本的抗旱性,调查并检测谷子植株在拔节期、抽穗前期、盛花期3个时期离土12 h的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 RWC)、根冠比(root top ratio, R/T)、产量的抗旱指数(desiccation index, DI)等指标。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长杂谷466、长杂谷333和17-400在植株离土12 h后不同时期的RWC均值都较高,分别为5690%、5452%和5427%。在干旱胁迫下,17-400、长杂谷333和长杂谷281的R/T平均值较大,分别为0223、0218和0217。杂交种在3个生育时期根冠比(R/T)在干旱胁迫处理与对照处理的差值(D)幅度最小的为长杂谷466,D值平均为0015,其次是长杂谷281和17-400,D值平均为0031和0032;父本的D值幅度基本与其杂交种的D值幅度一致(相关系数为0818 5)。小区产量抗旱指数最高的杂交种为长杂谷466,DI值为1019,抗旱级别为强,抗旱性级别中等的杂交种有17-400、长杂谷281、长杂谷333。杂交种的抗旱性与父本的抗旱性有一定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抗旱谷子杂交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施万喜 《农学学报》2021,11(10):9-15
分析国审 ‘陇育5号’小麦丰产性、抗逆性、广适机理及推广策略,以期为北部旱地小麦高效育种和品种推广提供借鉴。利用多年多点国家北部旱地、甘肃省陇东片区域试验及高产示范资料,对冬小麦新品种‘陇育5号’的性状进行比较分析。‘陇育5号’多点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平均为4922.54 kg/hm2,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3.28%,增产点(次)率89.97%。有效穗数597.0万/hm2,收获指数39.6%,旱地产量潜力达6399.0 kg/hm2。成穗多与收获指数较高是实现‘陇育5号’高产潜力的基础,抗寒抗旱抗病、耐生育后期高温、粒重变异小是其广适性和大面积推广的重要保障。‘陇育5号’丰产性强,抗寒抗旱、综合抗逆性好,品质优良,适应范围广。在推广应用中,应采取项目推广方式,订单式原种生产,合同式良种繁育,“科研单位+地方政府+种业企业+示范农户”四位一体的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