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山东省广北农场63岁的杨国书老人被告知自家老辈上曾用作舂粮、现在用来饲养鸡鸭的“将军帽”,有可能是3000年前商周时期的制盐器具时,顿感惊讶不已。3月26日,山东大学考古系和东营市历史博物馆联合考古队进驻该村,对“商周制盐遗址”进行发掘,多年来困扰盐业史考古界的商周时期制盐之谜有望解开。  相似文献   

2.
徐锦忠 《农业考古》2003,(1):180-181
“情多最恨花无语 ,愁破方知酒有权。”酒 ,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酿酒自然成了人类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泽民告诉记者 ,李渡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 ,可谓香飘千里 ,名闻万邦。李渡处于素有“江西粮仓”美誉的赣抚平原 ,相传酿酒历史约有千年 ,“闻香下马 ,知味拢船” ,就是古人对李渡美酒的赞誉之词。解放前 ,李渡已有 9家私营酿酒作坊。现在尚存部分酿酒作坊和门面 ,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这次李渡烧酒作坊遗址的发现和发掘 ,普遍被看作是企业和文化相结合的典范。科学的考古发掘证明了李渡悠…  相似文献   

3.
何洪源  李晶 《农业考古》2001,(3):155-158
许久以来,专家学者对青铜农具的起源及商周是否大量使用青铜农具等问题,多有见解。犁 铧,即木犁前端所套金属刃,也就是耕地用的犁头。它到底始于何时?也是众说纷纭,并因 之滋生许多异论。大多资料认为:铜犁在春秋以前尚未使用,战国时期虽有发现但数量甚少 。随着考古发掘的重大收获,尤其是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的480多件青铜器中, 有农具多件,其中包括两件青铜犁铧。由此,便使得在我国商周青铜文化的繁荣时代是否已 有铜犁的使用,这一悬而未决的课题终于明朗化了。“新干商墓青铜犁的出土,将青铜犁的 出现提早…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稻探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谢考古界的朋友,把我引进古稻迷宫。最难忘的是1995年冬,应湖南省文物考古所袁家荣所长之邀,参加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考古发掘,感受到第一次发现一万年前古稻的兴奋。从那以后,我的生活轨迹发生转变,在这条探索的路上愈走愈远,不再停息。迄今已10年过去,我亦进入古稀。不管是对是错,现把10年来研究结果捧出,让大家品评,也算有了交代。  相似文献   

5.
汉晋时期是广东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随着考古调查发掘的深入开展,在广东地区发现了一批汉晋陶水田模型;截至目前为止,在广州番禺龟岗东汉墓(M16)、佛山澜石东汉墓、连县(今连州市)西晋永嘉四年墓、广州黄埔区大沙镇姬堂村3号西晋墓(M3)、嘉平四年墓(M3)、韶关西晋“太康七年”墓、韶关东晋成和二年墓和肇庆市坪石岗东晋墓中都有陶水田模型出土。  相似文献   

6.
饮茶考古谈茶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顺超 《农业考古》2003,(4):161-163
茶文化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茶在古代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茗、荼、荼茗、葭、萌等。一般认为,“茶”字在唐以前的文献记载中还未出现过,是唐代人把古“荼”字减去一笔而成“茶”字。“荼”是“茶”的古体字,“茶”是从“荼”字分化出来的。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  相似文献   

7.
以原始农业为基础的中华文明传统的出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3月15—17日,由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等单位主 持的“原始农业对中华文明形成的影响”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相关学科的学者50余人出席会议,这是继去年4月香山学术会议之后又一次有关科技考古和农业考古的重要会议,现选登几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周昕 《农业考古》2002,(1):4-21,30
七、诗画中的农具 *《甘肃酒泉西沟魏晋画像砖墓的农牧图》(45-42马建华)本文介绍了1993年清理发掘甘肃酒泉果园乡西沟村魏晋墓时,发现的壁画中,有二十几块砖上的画面内容与农耕有关。所反映的农具有犁、耙、耢、叉、锨等。画面内容有耕地、耙地、耱地、播种、扬晒、上工、收工等农作场面。……  相似文献   

9.
笔者曾经在河南信阳地区工作二十余年,除了一般性的田野考古发掘报告和论文外,关于农业考古的一些问题经常萦绕脑际并收集了有关资料,现以启示录的形式写出来,求教于农业考古的同行和农史专家。一、石磨盘、高柄杯和棕丝1978年,郑州大学考古专业李友谋同志告诉我,他带领的实习学生与开封地区文管会在河南新郑县裴李岗联合发掘,发现了一种早于仰韶文化的华北早期新石器文化,经放射性碳  相似文献   

10.
曾国在西周早期伴随着周王室对于南土的经略活动而被分封于随枣走廊地区,并逐渐成为汉东诸国最大的一支。曾国之先祖“南公”地位可与周公、召公、太公相当,曾国的军事战略意义主要是拱卫宗周的南门、保障青铜之路的畅通。随州庙台子遗址的发掘和浮选为研究江汉地区历史时期(两周时期)曾国地区古代农业提供了契机。伴随2015年至2017年...  相似文献   

11.
浅谈先民与家畜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想生 《农业考古》2006,(1):243-245
2006年是丙戍年,即狗年。在狗年到来之际,让我们来谈一谈先民与家畜狗的关系。大家都知道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但是狗的起源、狗的生存年代有多久,这一直是考古学研究的课题,也是学术界探讨的课题。目前主要是通过田野调查和考古发掘过程、通过对遗址的发掘来获取资料。如从狗  相似文献   

12.
赖功欧 《农业考古》2017,(4):228-232
张光直的考古事业涵括了农业考古,他以极其开阔的视野,通过对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先秦时期的地下发掘资料之考证,确立了"农业文化"的概念。张光直对农业文明之起源及仰韶等几大文化圈之间的特征比较,是极有深度的农业文化之探究。近年一系列的考古发掘,印证并支撑了张光直的农业文化观。  相似文献   

13.
1997年10月,美国布鲁克海文(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G·哈伯特(Harbottle)教授应邀来我校访问讲学,回国之前,我陪同他顺访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听了张居中详细介绍贾湖遗 址的发掘经过和文化内涵后,哈伯特教授激动不已,认为如此重要的遗址,应该通过《Nature》或《Science》向西方国家介绍。我们告诉他,有关贾湖遗址的研究论文早已在我国发表过,似乎没有必要再投英文稿。哈伯特教授不以为然,经协商,张居中、我以及正在该所讨论工作的孔昭宸决定和哈伯特合作,向《Nature》投一…  相似文献   

14.
从华南新发现的考古材料试论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前 言农业考古一直是考古学领域一个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长期以来,考古学家就农业的起源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就农业起源的地点和动机有“绿洲说”(1)、“人口压力论”(2)、“边缘地带说”(3)等。考古学家和植物学家还提出了世界农作物栽培最早发生的几个中心(4),中国和东南亚地区被许多学者纳入其视野范围以内。在中国,有关农业起源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中国农业本土起源论已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考古学家致力于寻求农业最早发生的考古学证据,在华南即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古…  相似文献   

15.
大麻在我国拥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近些年在考古发掘中大麻遗存的出现,对于探讨栽培大麻的起源与利用方式等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本文通过探究历史文献资料,考古发掘中的植物遗存和野生大麻的生长习性等,探讨栽培大麻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率先在中国北方地区(黄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种植,并且,利用方式与宗教仪式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仙人洞”这个名字在东南亚的石灰岩溶洞广为应用。由于洞穴形成年代久远,人类的童年时代还不会营构房屋,只能选择自然洞穴栖息生存。后世离开洞穴,迁徙到河流两岸,营建居室的原始农业部落人们称祖辈世居的洞穴称之为“先人洞”,千百年来由于宗教渗入社会生活,加之“先”与“仙”音近的关系,人们又将这类洞穴取上神话般的名称——“仙人洞”。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本文所用“珠江文化”指我国南方热带地方珠江流域地区的文化地带而言。通常可与岭南文化同义,亦即陈寅恪、岑仲勉所谓“南学”。他们在五十年前即说今后“南学”应加重视。 建国后,称为岭南文化、炎黄文化;华夏文化的研究会纷起。近且有学者言可用“珠江文化”代替“岭南文化”一词。即认为珠江对南方文化的作用更大更显。正如深资人类学者张镇洪教授所云:“岭南文化之源就是……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世界著名农业考古学家、美国安多沃考古基金会主任马尼士博士于2001年1月在美国不幸逝世。马尼士博士曾因主持墨西哥特瓦坎等遗址发掘和研究而闻名世界。1991年马尼士出度了在中国江西南昌召开的“首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在会后提出与中方合作重新发掘仙人洞遗址的建议。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进行为期三年的联合发掘,取得丰硕成果,为此,马尼士博士于1997年又出度了在江西南昌召开的“第二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会上报告了仙人洞遗址发掘的重要收获,受到与会全体代表的热烈欢迎。马尼士博士的…  相似文献   

19.
商周制盐遗址位于山东省广北农场一分场南河崖村,2007年夏季,北京大学考古系和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在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该遗址。2008年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山东大学考古系联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共同进行发掘工作。5月26日发掘正式开始,参加人员为山东大学考古系师生14人和东营市历史博物馆8人,历时54天,至5月19日全部结束。本次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20.
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地下发掘炭化果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文献查阅、观察记载、实物比对、历史气候分析、专家走访等方法,确认了裴李岗遗址发掘的有梅核、酸枣核。梅和枣是中国原产、应用历史最久的果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