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郝楠 《中国种业》2013,(6):53-54
摘要:以辽单565、辽单1211为试材,自授粉后25天起,每7天取样一次。对不同成熟度种子进行包衣并测定发芽率。结果表明:辽单565在授粉后39天收获能获得较高的发芽率。在授粉后39天、60天和67天收获的种子对试验用包衣剂不敏感,不降低发芽率。辽单1211在授粉后32天到60天收获均能获得较高的发芽率,在授粉后53天、60天收获的种子对试验用包衣剂不敏感。不降低发芽率,可进行包衣处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3种包衣剂对大豆种子包衣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包衣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均优于不包衣种子,但包衣与不包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3种包衣剂都能协调大豆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增加百粒重,提高产量,其中2号包衣剂产量增加15.5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1号包衣剂产量增加1.31%,差异不显著,3号包衣剂增产4.49%,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单交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收获时间对种子发芽率,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后40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最低,未达到国家玉米良种发芽率85%的标准;授粉后45~60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为89.7%~97.3%,均高于国家标准,其中,55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最高。随着玉米收获期的推迟,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SOD、CAT和P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而MDA含量呈下降变化。授粉后50d、55d和60d收获的种子萌发过程中SOD、CAT和POD活性都显著高于40d、45d收获的单交种,而其MDA含量都显著低于40d、45d收获的单交种。研究表明玉米单交种的最佳收获时间为授粉后55d。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单交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收获时间对种子发芽率,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后40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最低,未达到国家玉米良种发芽率85%的标准;授粉后45~60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为89.7%~97.3%.均高于国家标准,其中,55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最高.随着玉米收获期的推迟,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SOD、CAT和P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而MDA含量呈下降变化.授粉后50d、55d和60d收获的种子萌发过程中SOD、CAT和POD活性都显著高于40d、45d收获的单交种,而其MDA含量都显著低于40d、45d收获的单交种.研究表明玉米单交种的最佳收获时间为授粉后55d.  相似文献   

5.
《种子》2019,(6)
为了探明华南地区甜糯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种子的适宜采收期,为甜糯玉米种子生产提供依据,以玉米甜糯杂交种南8424×bw 1992、糯单隐自交系南8424、甜糯双隐自交系bw 1992种子为材料,于授粉后20~52 d收获果穗,通过室内发芽试验与室外育苗试验,研究其种子活力和幼苗长势差异。结果表明,杂交种的幼苗高度、生物产量和活力指数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糯自交系次之,双隐自交系最弱;授粉后不同收获期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成苗率、幼苗高度、幼苗干重和活力指数的影响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随着授粉后收获时间的延迟,各项测定指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杂交种南8424×bw 1992制种以授粉后36 d收获为宜,而糯自交系南8424种子繁殖以授粉后40 d收获为宜,双隐自交系bw 1992种子繁殖以授粉后40~44 d收获为宜。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杂交种九圣禾2468为材料,对其授粉后53~69d不同成熟度的种子进行含水量、发芽率及活力测定,综合分析在不同收获期的活力水平,探究其适宜收获期,为九圣禾2468高活力种子生产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授粉后53~57d内的种子发芽率、活力均较高,比正常收获时间早12~15d,因此可将授粉后53~57d作为九圣禾2468玉米种子早收的适宜收获期。  相似文献   

7.
1试验目的探索玉米种子不同含水量情况下进行种子包衣,用塑料小袋包装贮藏,不同贮藏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为包衣种子安全贮藏提供依据。2试验经过选择自产宜单6号和外调掖单13号玉米杂交种,包衣前后分别测定种子含水量和发芽率,并对包衣种子采用塑料袋包装密...  相似文献   

8.
《种子》2018,(12)
在水稻南繁北育过程中,适时早收能有效衔接水稻各世代生育进程。本试验选用2个水稻品种,分别种植于沈阳春季和海南夏季、海南冬季,分析了不同成熟度籽粒的发芽率和千粒重等。结果表明,千粒重直接影响种子发芽率,水稻自颖花开花授粉日起,灌浆20d,籽粒发芽率已经基本达到正常种子水平,灌浆25d,种子发芽率和千粒重均已达到正常种子水平。因此,开花后20~25d可作为多数材料适当早收时间指标。同时发现,同等条件下杂交粳稻恢复系C 418比常规粳稻品种辽粳9号粒重及发芽率趋于稳定的日期早,且同一品种,在温度偏高的海南夏季种植时也可较在海南冬季种植时提早收获。  相似文献   

9.
玉米种子包衣后储藏经过试验发芽率基本没有变化,但是向日葵种子包衣后储藏发芽率是否降低?为探索这一问题,特对向日葵种子包衣后进行发芽率试验,为包衣向日葵种子的安全储藏及生产提供质量依据。  相似文献   

10.
《种子》2020,(9)
种子活力是检验种子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同收获方式的种子活力不同。以辽单588为材料,采用授粉后35 d适时收获和授粉35 d后站杆晾晒至65 d延时收获2种方式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种子萌发测定、苗期生物量测定、苗期低温试验、种子淀粉粒观察、苗期叶片气孔结构观察等,分析不同收获方式对玉米种子活力和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时收获的种子发芽势高,种子活力高,在苗期抗寒3.5 h能够抵御不良环境的影响,幼苗存活率高于延时收获的种子。适时收获的种子内部淀粉粒较大,内含物含量多,在玉米苗期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使苗期生物量显著高于延时收获的种子。因此,玉米种子达到生理成熟时应适时采收,以避免恶劣天气对种子活力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常温下玉米包衣种子室内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常温务件下玉米包衣种子与对照种子的生长特性差异试验,探明包衣处理对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有提高,且对根部的促进作用较大。同时表明,发芽率与储藏时间存在真实的负相关,指出包衣种子的安全贮藏期为95d,丧失种用价值期限为210d。  相似文献   

12.
不同成熟度对西葫芦种子质量和子叶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不同成熟度的西葫芦种瓜测定其瓜长、瓜粗、单瓜重,采种后测定其千粒重、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指数,7 d后测定子叶苗性状。结果表明:授粉后30 d果实仍在缓慢生长,到40d瓜长才停止生长,授粉后50 d瓜粗和瓜重才停止生长。授粉后40 d以上种子的千粒重差异不显著;授粉后40 d及不足40 d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和子叶苗质量极差,不能利用;授粉后45 d的种子各项指标较好,可以利用;授粉后50 d以上的种子各项指标最好,因此,授粉后50 d是最适宜的种瓜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3个不同熟期的水稻品种,分别在不同时期收获(出穗后30~80d,每次间隔5d),并对各收获时期的种子发芽率及种子质量进行测定,总结分析了3个不同熟期水稻品种的最佳收获时期及其与种子发芽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出穗后30~60d发芽率即可达到95%左右,随着生育期的缩短而延后,种子的发芽率在遇到初霜后就会受到影响,遇到霜冻后急剧下降。在试验区的气候条件下,早熟、中熟品种由于出穗期较早,适宜收获期可以延至出穗后55~60d,初霜前收获;中晚熟品种为出穗后50~55d,初霜期开始收获,初霜之后霜冻之前(9月末)收获结束,收获过早(≤50d)种子产量降低,过晚会导致种子发芽率下降,尤其遇到霜冻后,不仅使种子产量受到损失,而且使种子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周荣  林毓娥 《种子》2002,(5):63-63
近年来 ,南瓜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2 0 0 1年全国年种植面积约 2 0万公顷。由于南瓜种子粒大 ,种仁油脂含量大 ,是鼠类及地下害虫危害的重点对象 ,容易造成出苗率下降 ,出苗后常有断苗、死苗发生。为此 ,本试验对种子进行包衣剂处理 ,旨在保证种子正常的发芽率及出苗率 ,早出苗 ,出壮苗 ,促进植株发育健壮 ,提高南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1 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选用的南瓜品种为蜜本南瓜 ,采用 1号、2号、3号包衣剂 ,以未包衣种子为对照 ,每个处理种子 1 0 0粒 ,在播种前半年进行包衣处理 ,采用手工操作包衣。试验安排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新疆制种基地甜玉米种子适宜收获期,为高活力甜玉米种子生产提供依据,选用4个甜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新疆制种基地甜玉米杂交种不同成熟度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授粉后20~45 d之间的不同收获期,参试品种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生长势、干物质积累、抗冷性等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京科甜179和京科甜533在授粉后35 d收获,京科甜183和京科甜158在授粉后40 d收获时,各品种种子活力指标和生长指标值均达最大,抗冷性最强,为最适收获期;品种之间,最适收获期的发芽率为京科甜183 (92.00%)>京科甜158(89.00%)>京科甜533(87.00%)>京科甜179(85.33%).在抗冷性方面,京科甜183抗冷性最强,京科甜179抗冷性最弱.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玉米隆平 206 制种田果穗的适宜采收时期,从授粉后 37d 开始,每 3d 取样 1 次,直至完熟期,测定种子容重、比重、活力及抗逆性等指标。结果显示:随灌浆天数的增加,种子容重呈增加趋势,比重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在 64d 后达到最大值;随灌浆天数的增加,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呈降低趋势,在 61d 后趋于稳定。因此在良好的自然和耕作条件下,为获得好的出苗率和出苗速度,建议隆平 206 制种田种子在授粉 58d 后收获,但为获得健壮幼苗和较好的幼苗生长量,应尽可能晚收。隆平 206 种子适宜的玉米种植区比较广泛,在春季低温冷凉区播种的隆平 206 种子,为获得好的出苗率和出苗速度,建议在授粉 61d 后收获,为获得健壮幼苗和较好的幼苗生长量,应在 67d 后收获;由于中后期收获的隆平 206 种子有较好的耐储性,因此对于一繁多年用的种子,应在授粉 55d 后收获,以保持种子较好的活力;隆平 206 种子的抗复合逆境能力较差,对于在逆境条件复杂的种植区,应在种子完全成熟后收获,通过增加播种量以保持种子较好的活力和幼苗生长量,或者直接选择耐低温冷浸品种播种,减少种植风险;隆平 206 品种较为适合黄淮海地区播种,其他地区收获期应根据当地生态条件来确定。  相似文献   

17.
种衣剂包衣对紫苏生长发育和抗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紫苏产量和抗病虫害提供科学方法,通过自制35%吡·多·福悬浮种衣剂包衣紫苏种子,研究种子萌发特性、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调查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和田间病虫害情况,分析种衣剂对紫苏生长发育和抗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的种子包衣产生药害显著降低紫苏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适宜剂量的种子包衣对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幼苗生长发育、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效果显著。田间试验表明,种衣剂包衣可使紫苏生育期提前,单株生物产量提高,显著增强植株对田间病虫害的抗性,但对苏籽产量、苏籽出油率和叶挥发油产量影响不明显。35%吡·多·福悬浮种衣剂按包衣比[包衣剂质量(g)∶种子质量(g)]1∶100包衣紫苏种子,可显著提高紫苏生物产量和抗病虫性。  相似文献   

18.
测定华北驼绒藜不同发育程度种子含水量、千粒重、萌发特性,观测种子发育过程中形态特征,以了解华北驼绒藜种子成熟度、形态特征和种子活力的关系,为生产中确定适宜收获时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花后40 d时种子含水量为39.89%,趋于稳定;干物质积累在花后36 d增长趋于平稳,40 d积累停止,此时种子千粒重为1.69g,发芽率达到峰值,为98.7%.在授粉后10~12 d发育成16细胞原胚,14 d发育成球形原胚,15~17 d发育成心形胚,授粉后25 d胚体发育为成熟胚.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种子适宜的收获时间为花后36 d.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包衣剂在种子上的应用剂量,确定适宜的药种比例,减少药剂对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提高经济效益,我们通过不同药种比例包衣的几项处理,研究在发芽率和幼苗素质等  相似文献   

20.
油菜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针对目前油菜种子丸粒化包衣后发芽率难以保证,油菜生产上各项农业适用新技术难以到位的现状,通过对油菜种子实施丸粒化包衣的试验,研究油菜种子包衣对发芽率、田间出苗率、幼苗生产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油菜种子丸粒化包衣处理能显著提高田间出苗率;(2)能将各项农业适用新技术应用到位;(3)能提高油菜秧苗素质及后期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