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巨大胎儿的产前诊断及分娩方式,降低母婴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l04例巨大胎儿的产前诊断、分娩方式及并发症,并与随机抽取同期分娩正常体重儿组的分娩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巨大胎儿组中宫高加腹围值≥140cm且胎儿双顶径(BPD) 股骨长(FL)≥l6.5cm者占83.7%,巨大胎儿组较对照组易发生难产;巨大胎儿剖宫产组较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产伤发生率均明显减少(P<0.0l,0.05)。结论:宫高加腹围值≥140cm且BPD FL≥l6.5cm可作为产前预测巨大儿的一项指标,对巨大胎儿应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尽量避免困难的阴道手术助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导乐陪伴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足月妊娠单胎、头位的32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导乐陪伴组(n=162,简称导乐组)和非导乐陪伴组(n=164,简称非导乐组),比较两组的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导乐组与非导乐组:(1)自然分娩率分别为81.5%、63.4%;(2)剖宫产率为13.6%、25.0%;(3)阴道助产率为4.9%、11.6%;(4)新生儿窒息率为3.7%、9.8%;(5)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导乐陪伴分娩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3.
403例头先露脐带绕颈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先露脐带绕颈对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5年1~12月间头先露脐带绕颈分娩403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头位脐带绕颈分娩过程有胎儿窘迫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无胎儿窘迫组明显增高(P<0.01)。当发生急性窘迫时,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急诊剖宫产最低,与阴道分娩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分娩中,自然分娩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又明显低于加腹压和产钳组。结论:脐带绕颈可在严密监护下行阴道试产,大多数可经阴道顺产,出现胎儿窘迫时,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极为重要;出现胎儿窘迫时,选择最佳方式分娩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一对一全程责任助产分娩新模式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2001年1—6月传统分娩模式873例作为对照组;7—12月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助产895例为实验组:产妇宫口开张2cm后行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助产,由一名有经验的助产士给产妇持续的生理、心理、精神上的安慰、鼓励,保护分娩的正常性与自然性,减少分娩时不必要的医疗干预。结果:实验组的剖宫产率、宫缩乏力、产程滞产、新生儿窒息率及平均产后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助产分娩新模式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能较好地促进自然分娩,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分娩方式对227例羊水过少妊娠结局及其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不同分娩分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227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者分为3组:选择性剖宫产组(A组)102例,中转剖宫产组(B组)68例,阴道分娩组(C组)57例,分析其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病率。结果总的剖宫产率为74.9%,新生儿窒息率为18.1%。A、B、C 3组间的羊水粪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以A组明显低于B、C组(P<0.01或<0.05),B、C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阴道分娩组死亡2例。结论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中转剖宫产者和阴道分娩者的新生儿结局较差;若有条件阴道分娩者应严密监测其胎心、羊水及产程进展情况;及时剖宫产是处理羊水过少安全而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巨大胎儿(出生体重≥4 kg)不同分娩方式的母婴并发症。方法对294例巨大胎儿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A组(剖宫产组)189例,B组(经阴道分娩组包括产钳助产者)105例。对1252例经阴道分娩孕妇根据体重不同分为两组:1147例正常足月儿组(出生体重<4 kg)为C组,另105例巨大胎儿(出生体重≥4 kg)即为B组。分析不同出生体重、不同分娩方式的母婴并发症。结果A组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比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B组的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对巨大胎儿适时选择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可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前置胎盘的适宜分娩方式。方法 :对 5 1例前置胎盘患者与同期随机抽取的 5 1例胎盘位置正常者的分娩方式及其对母儿的影响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前置胎盘组产时平均出血量较对照组多。部分性及低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产时平均出血量比阴道分娩者多 (P均 <0 .0 1) ,而阴道分娩产时平均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及早产的发生率前置胎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分别为 <0 .0 5 ,<0 .0 1,<0 .0 1)。对部分性及低置性前置胎盘患者 ,在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发生率方面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前置胎盘对母儿均有一定的危害 ;对产前出血不多的部分性及低置性前置胎盘仍可采用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初产妇无创分娩的助产技术.方法 通过综合技术对100例初产妇进行无创助产分娩.结果 100例初产妇均顺利阴道分娩,会阴无侧切,无裂伤,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在8分以上,产妇自我感觉良好,称自然分娩过程是一种人生难忘的享受过程.结论 通过综合技术对初产妇进行无创分娩,打破了传统的“初产妇分娩必切或必裂伤缝合”的理念,大大提高了初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并消除了产妇对分娩的恐惧感,同时对降低剖宫产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不同分娩分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227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者分为3组:选择性剖宫产组(A组)102例,中转剖官产组(B组)68例,阴道分娩组(C组)57例,分析其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病率。结果:本组总的剖宫产率为74.9%,新生儿窒息率18.1%。3组中,中转剖官产组和阴道分娩组的羊水粪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P〈0.01),且以中转剖宫产组发生率最高。结论: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中转剖官产者和阴道分娩者的新生儿结局较差;若有条件阴道分娩者应严密监测其胎心、羊水及产程进展情况;及时剖宫产是处理羊水过少安全而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高征性心脏病并心衰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收治的妊高征性心脏病并心衰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中29例在控制心衰的同时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3例因宫口开全行产钳助产,24小时心衰控制率88.9%.3例因孕周偏小,延长孕周后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母婴存活.另1例入院时即胎死宫内,行引产术.阴道助产组新生儿窒息2例,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3例.结论加强对妊高征的早期防治,在控制心衰的同时终止妊娠是提高妊高征性心脏病并心衰母儿安全系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孕妇产前抑郁心理干预护理对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抑郁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评估两组孕妇的分娩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较低,疼痛程度较轻,顺产率高,经阴道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则较低,第一、二产程时间缩短,产后2 h出血量亦少于对照组,而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孕妇产前进行抑郁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其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双胎妊娠并发早产如何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方法:分析82例双胎妊娠并发早产的临床资料。结果:双胎妊娠并发早产在不同孕周时,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两种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先露为臀位的双胎妊娠经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胎妊娠早产的发生率高,如第一胎儿为头位宜阴道分娩,第一胎儿为臀位应剖宫产终止妊娠,同时作好新生儿的复苏及对早产婴的监护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及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分娩的产妇221名,将其分为4组: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盆底肌训练组、剖宫产+盆底肌训练组。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分娩的孕妇产后发生SUI的风险是剖宫产组的3.973倍。阴道分娩术后行盆底肌肉训练组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结论:与剖宫产相比,阴道分娩可增加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产后行盆底肌肉训练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助产模式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的对象均为单胎头位初产妇,在产程中由助产士进行"一对一"全程陪伴至产程结束共204例,其中A组为镇痛组98例,B组为非镇痛组106例,并与传统交接班制助产模式进行分娩的C组120例进行对比,观察分娩结果和产妇满意度。结果:A、B两组与C组比较剖宫产率降低,产后出血量减少、A、B组产妇总产程时问均短于C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A、B两组高于C组;A组疼痛改善明显(P<0.05,P<0.01)。A组和B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全程陪伴分娩的助产模式,缩短产程,降低产后出血率,结合镇痛分娩更能有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和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心理护理并采用对照分析方法对68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的分娩合并症、并发症、难产及新生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子痫发生率、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而分娩正常新生儿高于对照组(P<0.05)。胎死宫内及新生儿死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降低重度子痫前期产妇的子痫发生率、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12例剖宫产后再孕产妇,要求阴道试产的56例产妇为研究组(A组),行再次剖宫产产妇56例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产后24h出血量、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体质量情况,并分析研究组阴道试产成功与失败情况。结果两组比较产后24h出血量、产褥感染及新生儿体质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阴道试产成功率达78.57%。结论只要符合阴道试产条件,剖宫产再孕选择阴道分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合理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72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临床资料,比较剖宫产和经阴道分娩的分娩结局;比较阴道试产成功疤痕子宫产妇与同期随机选取的非疤痕子宫产妇分娩结局。结果 372例疤痕子宫产妇再次剖宫产率为77.42%(288/372),阴道试产成功率为82.35%(84/102);剖宫产组产时出血量(396.3±88.6)m L、产褥病率14.24%(41/288)及住院时间(7.4±0.9)d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的(188.2±45.3)m L、4.76%(4/84)、(3.1±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疤痕子宫阴道分娩成功者与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组相比,产时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阴道分娩指征且密切监测产程的条件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服务在分娩中的效果。方法将2004年3~8月足月分娩产妇680例设为对照组,2005年3~8月足月分娩产妇728例设为观察组,给予观察组营造温馨舒适的人文环境,实行一对一助产士全程陪护分娩及家属陪伴分娩的人性化护理,而对照组按旧模式进行常规产程处理,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为82.4%和17.6%,对照组分别为74.6%和25.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率观察组为1.8%,低于对照组的3.7%(P<0.05)。结论施行人性化护理服务,可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出生窒息率,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高龄孕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87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100例无产后出血高龄孕妇,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结果 高龄初产妇、孕周>40周、体质量指数≥25 kg/m2、新生儿体质量≥3.5 kg、第三产程≥15 min的高龄孕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均较高(P<0.01或0...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统计分析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母儿结局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至2013年产科住院分娩4216例病案资料,其中剖宫产组2740例,自然分娩组1476例,两组均为单胎初产,无妊娠合并症,对两组产妇母体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平均年龄、平均孕周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总产后不良率为6.14%,其中剖宫产组总产后不良176例,不良率6.42%,自然分娩组不良83例,不良率5.62%,两组不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产褥病、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处理,均具有统计学性差异(P0.05),而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情况表明,剖宫产组无论是平均住院天数还是平均住院费用均多于自然分娩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各有利弊,并不能证明哪一种生产方是比较好的。一般而言,正常情况下应该尽量采取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