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娟 《分子植物育种》2023,(22):7592-7598
本研究针对景观观赏性植物向日葵在添加了普通生物炭与H3PO4改性生物炭的盐碱地土壤中的生长表现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研究了生物炭对土壤的理化特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在盐碱地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普通生物炭(1%, 2%, 3%)和H3PO4改性生物炭(1%, 2%, 3%),之后在该地种植向日葵。播种后15 d记录萌发率,45 d时,进一步检测了植物的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Na+和K+含量,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和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普通生物炭和H3PO4改性生物炭均有效提高了向日葵的出苗率,增强了植株高度、叶面积、地上与地下的干物质质量,增加了叶绿素含量,同时降低了Na+含量并提高了K+含量。此外,这两种生物炭都成功降低了土壤的pH值,并增强了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酶活性。比较两者发现,H3PO  相似文献   

2.
针对黄河三角洲盐碱稻田土壤磷素有效性低、淋失严重的问题。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探究了生物炭及改性生物炭添加对土壤磷有效性和磷素淋失风险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1)空白对照,CK;(2)常规施肥,NPK;(3)常规施肥+秸秆源生物炭8000 kg/hm2;(4)常规施肥+秸秆源铁改性生物炭8000 kg/hm2。结果表明:相比于NPK处理,生物炭及改性生物炭处理后表层土壤速效磷、全磷含量显著增加,其中速效磷含量增加41%以上。土壤全磷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在60~80 cm土层中改性生物炭处理土壤全磷含量最低。土壤金属氧化物、有机碳及可溶性有机碳与土壤全磷、速效磷及水溶性磷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土壤磷、金属氧化物和有机质可能存在共迁移;改性生物炭添加后土壤磷素饱和度显著降低。综上所述,改性生物炭添加降低土壤磷素淋失风险。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贵州黄壤稻田中生物炭还田效应,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置5个处理:ck(NPK)、B 1(NPK+4.0 t/hm2生物炭)、B 2(NPK+8.0 t/hm2生物炭)、B 3(NPK+12.0 t/hm2生物炭)、B 4(NPK+16.0 t/hm2生物炭),分析添加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对全氮含量影响不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熵(qMB);SMBC、SMBN含量及SMBC/SMBN值随生物炭用量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SMBC、SMBN含量以B 2处理最高。各处理的qMB、SMBC、SMBN及SMBC/SMBN和SMBN/TN相互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品质,以B 2处理稻米产量和品质最高,较ck增产15.21%。本试验条件下,8.0 t/hm2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对提高黄壤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水稻产量及改善水稻品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旨在为大田施用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碳氮状况提供理论依据。在北方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选用生物炭和明矾作为土壤调理剂材料,设计T1(对照)、T2(生物炭)、T3(明矾)、T4(生物炭+明矾)4个处理的两茬定位试验。结果表明,T2(生物炭)与T4(生物炭+明矾)处理改善土壤碳氮状况、提高作物产量和氮素养分吸收的效果较好。经过两茬作物种植后,T4(生物炭+明矾)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所提高,为15.82 g/kg,表层土壤C/N增加为10.88。土壤硝态氮经两茬作物种植后,T4(生物炭+明矾)处理改善效果最好,0~30、30~60、60~902最高,其次为T4(生物炭+明矾)处理,而小麦以T4(生物炭+明矾)处理产量最高,为10.28 t/hm2。T4(生物炭+明矾)处理夏玉米和冬小麦的吸氮量均最高,分别为168.32 kg/hm2和35.49 kg/hm2。总体来看T4(生物炭+明矾)处理对改善农田土壤碳氮状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博  田杰  龙林  李莉  王元素 《种子》2019,(2):20-24
为了探讨重金属胁迫对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种子萌发的影响,本研究模拟4种不同浓度重金属离子(Zn2+、Pb2+、Cu2+、Cd2+)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相对胚根(芽)长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白三叶种子对Cd2+的耐受能力最强,Zn2+和Cu2+次之,对Pb2+的耐受能力最弱。总体上,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相对胚根(芽)长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高浓度重金属离子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及生长发育会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然而,低浓度的Zn2+、Cu2+、Pb2+对胚的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表明白三叶对低浓度重金属环境有一定适应性。在本试验中,白三叶对Cd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5种不同浓度的Cd2+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均高于50%,且Cd2+浓度为1mg/L时可促进种子的萌发。此外,进行过重金属处理的种子会表现出相对胚根长小于相对胚芽长,表明重金属胁迫首先影响种子根部的生长发育,从而抑制白三叶的生长。综上所述,白三叶对低浓度的Zn2+、Pb2+、Cu2+、Cd2+和高浓度Cd2+具有较好的耐受能力,可作为上述环境的绿化植被,并且在重金属Cd土壤污染中有良好修复前景。  相似文献   

6.
王乙富 《分子植物育种》2023,(19):6493-6499
本研究旨在探究壳聚糖改性生物炭在盐胁迫条件下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对小麦种子在不同处理组中的发芽率、株高、鲜重、干重、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的测定,以及对其抗氧化能力、叶绿素含量和离子平衡的分析,课题组评估了壳聚糖改性生物炭对小麦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施用壳聚糖改性生物炭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小麦种子的萌发率,并促进了幼苗的生长和发育。此外,壳聚糖改性生物炭还有效提高了小麦的抗氧化能力,降低了氧化应激的程度,改善了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合成。同时,壳聚糖改性生物炭调节了小麦根部的离子平衡,降低了Na+含量,增加了K+含量,维持了细胞内离子稳态。综合而言,壳聚糖改性生物炭通过多种机制的协同作用,提高了盐胁迫下小麦种子的萌发能力和幼苗的生长表现,为解决盐碱地土壤对小麦种植的限制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土壤改良策略。  相似文献   

7.
花生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揭示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性能,以花生壳为原料,低氧热解(300℃)制备生物炭,采用批量平衡吸附法,研究花生壳生物炭对铵态氮(NH4+-N)的吸附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吸附NH4+-N的量随溶液NH4+-N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加,当初始浓度接近100 mg/L 时,吸附趋于饱和,最大吸附量达5.79 mg/g。Langmuir 能较好地拟合花生壳生物炭对NH4+-N等温吸附数据,表明吸附是以单层吸附为主导。生物炭对NH4+-N的吸附约30 min 达到平衡,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其吸附动态;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其对NH4+-N的吸附量下降,而吸附率逐渐增加,100 mg/L吸附体系中,生物炭适宜添加量为0.6 g/50 mL,最大吸附率达40%。生物炭吸附NH4+-N的量随溶液pH升高而增加,当体系pH 9.0 时,吸附量高达8.8 mg/g。可见,溶液NH4+-N初始浓度、生物炭添加量及pH是影响生物炭吸附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单施不同量生物炭与氮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对灌区春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为化肥减量和生物炭的农业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设置4个生物炭用量水平(0、10、20、30t/hm2)和2个氮肥用量水平(0、150kg/hm2),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于2020年对春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分配、转运及春小麦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纯施氮相比,施用不同量生物炭或氮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均显著提高了春小麦产量(P<0.05),增产幅度为6.4%~20.2%,其中氮肥减量配施中量生物炭(N 150kg/hm2,生物炭20t/hm2)时,春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8.8%和85.0%,转运效率也显著提升;氮素转运量及转运效率分别提高52.8%和19.8%。生物炭施用对促进春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效果显著,有利于春小麦产量提升。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150kg/hm2配施生物炭20t/hm2的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物炭和秸秆添加对烟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及碳收支的影响,阐明生物炭、秸秆以及二者配施处理烟田的固碳效应。2020—2021年,设置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2.25 t hm–2生物炭-C (T1)、常规施肥+2.25 t hm–2秸秆-C(T2)、常规施肥+1.125 t hm–2生物炭-C+1.125 t hm–2秸秆-C (T3) 4个处理,对不同组分土壤呼吸及土壤主要环境因子、土壤碳增量、作物净初级生产力固碳量以及进行农业生产造成的碳排放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添加秸秆、秸秆与生物炭配施处理烤烟生育期内土壤呼吸累计排放碳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提升幅度分别为21.40%~35.45%、5.90%~9.89%;添加生物炭、秸秆处理土壤自养呼吸占比分别较对照提高6.35%~7.34%、3.21%~5.97%,生物炭与秸秆配施处理仅2021年较对照提升3.91%。添加生物炭、秸秆提高了生育期内土壤温度和水分,单施生物炭处理土壤水分显著提高了1.93%~7.07%。土壤主要环境因子中...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利用菌渣制备稳定、优质的生物炭,以12种不同原料配方工厂化杏鲍菇菌渣为材料,建立高温裂解生物炭制备工艺,利用孔雀石绿吸附能力对生物炭进行快速质量评价。12种菌渣理化性质表现出一定差异。以X0组菌渣为材料,12种处理炭得率为26.00%~47.17%,且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综合炭得率、孔雀石绿吸附率和能耗,确定400℃、2.5 h为菌渣生物炭最适制备条件。以该条件制备的11种菌渣生物炭各组间炭得率无显著差异,对400 mg/L孔雀石绿2 h吸附率均达到95%以上,表明具有良好的孔隙度和吸附效果。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菌渣生物炭制备工艺和评价方法,为工厂化菌渣生物炭化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农业生产中草甘膦污染水体问题,本文通过利用草甘膦为唯一碳源,从污水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培养,筛选出降解草甘膦能力较强的菌株PP84,通过观察形态和16S rDNA序列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试验研究了菌株对草甘膦的降解特性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Bacillus megaterium菌株在草甘膦浓度为500 mmol/L的培养基中,48 h内对草甘膦的降解率可达54.67%,生长范围宽泛,最适合生长的环境为pH 6.0。在重金属毒性实验中发现,当环境中Cu2+浓度在50 mg/kg,对巨大芽孢杆菌降解草甘膦有一定的毒害作用,降解率为65.6%,当Cu2+浓度为250 mg/kg时对菌株的生长极其不利,对草甘膦的降解率降为37.9%;环境中Cd2+浓度为0.25 mg/kg和2.5 mg/kg时对巨大芽孢杆菌降解草甘膦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株对草甘膦的降解率分别只有50.4%、28.8%。  相似文献   

12.
针对山西省土壤Pb2 +污染问题,为了选择一种环保及可循环利用的生物质材料。以农业废弃物小麦秸秆和花生壳制备而成的生物质炭为材料,通过平衡吸附法确定影响吸附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Pb2+初始浓度为200 mg/L时,生物质炭添加量为8 g/L,pH值3~7,25℃条件下震荡360 min,为最适吸附条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达24.85 mg/g,去除率达99.38%。该种生物质炭对Pb2 +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2分别达0.9994和0.9985。本研究表明,用小麦秸秆和花生壳制备而成的生物质炭在一定条件范围内对Pb2+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盐胁迫下罗布麻种子耐盐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布麻作为一种重要的耐盐性植物,在盐碱地土壤生态修复和植物引种改良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潜力,本研究旨在对罗布麻种子萌发阶段的耐盐性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罗布麻种子萌发的差异。试验以罗布麻种子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NaCl、Na2SO4、NaHCO3在种子萌发阶段进行盐胁迫。结果表明:随着盐分浓度的升高,罗布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有所下降,低浓度盐胁迫对罗布麻种子萌发的抑制相对不显著,但高浓度盐胁迫抑制效果显著。随着盐浓度的上升,起始萌发时间会出现滞后现象,且NaCl对罗布麻种子起始萌发时间的滞后最明显,NaHCO3次之,Na2SO4相较最不明显。罗布麻种子萌发对NaCl较敏感,抑制作用最强。同时NaCl对种子的萌发延缓作用高于其他2种盐。耐盐性结果比较显示,3种盐的耐盐适宜浓度、耐盐半致死浓度、耐盐极限浓度为Na2SO4高于NaHCO3和NaCl,罗布麻对Na2SO4的耐盐极限浓度可达7.81%。相较于Na+~Cl-型盐碱土引种栽植,罗布麻更适宜Na+~SO42-型盐碱土。  相似文献   

14.
不同棉花基因型种子萌发响应铜胁迫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铜污染耕地种植棉花对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和棉农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但铜胁迫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仍不清楚。以7个陆地棉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设置0、10、100和2 000μmol/L 4个Cu2+浓度处理进行发芽试验,记录10d后棉花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鲜重、根长和芽长。以幼苗鲜重、根长和芽长为指标,采用耐性指数和隶属函数对不同品种(系)种子的耐受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Cu2+浓度10~2 000μmol/L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升高,幼苗鲜重、根长和芽长所受抑制增强,且根长的受抑制程度高于芽长。在中低浓度下(10~100μmol/L)能将不同基因型种子萌发对铜胁迫的耐受性较好地区分开来,鄂抗棉10号的耐性指数和隶属函数平均值均居首位,而SGK321均居末位。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鄂抗棉10号为铜胁迫钝感基因型,而SGK321为敏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生物炭不同施入量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生物炭施入量设6个处理。于大豆开花期观测大豆株高,茎叶、根系鲜重和干重等地上、地下部分的主要农艺性状,在大豆收获期测量各处理主要产量性状及产量指标。结果表明,施入生物炭对大豆生长前期主要农艺性状和成熟期产量性状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生物炭最佳土壤施入量为210.0 kg/hm2,产量比对照提高38.48%。生物炭施入量与大豆产量之间的关系符合二次函数模型(R2=0.9368,P=0.0159)。可见,在土壤中施入适量生物炭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过量施入则抑制大豆生长并导致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黄芩在甘肃中部地区最佳的定植密度和采收年限,本文以黄芩种苗为试验材料,研究黄芩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105万株/hm2和120万株/hm2的二年生和三年生药材,测定其生长发育及产量相关指标,并估算效益。结果表明:两年生和三年生黄芩在栽培密度为45万株/hm2时,其籽粒产量较高,分别为50.46 kg/hm2和62.77 kg/hm2;密度为105万株/hm2时,其鲜药产量较高,分别为11167.23 kg/hm2和16725.84 kg/hm2;栽培密度为75万株/hm2时,药材的平均单根最长最粗,鲜药和籽粒产量较高,纯收益最高,分别达到41009.39元//hm2和85083.64元/hm2。三年生黄芩除折干率外,产量性状指标均极显著高于二年生黄芩,纯收益增加35237.89~44074.25元/hm2。可见,适于甘肃中部地区黄芩最佳栽培密度为75万株/hm2,收获年限以三年生为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蔬菜种子对不同盐基离子胁迫的响应问题,以空心菜、辣椒和菜心种子为实验材料,NaCl、KCl、CaCl2和MgCl2 4种盐分作为胁迫因子,探究Cl-及盐基阳离子对蔬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设置的Cl-浓度范围内,低浓度Cl-促进空心菜和辣椒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而高浓度Cl-却显著抑制空心菜和辣椒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的生长。菜心种子的萌发及其幼苗生长受盐胁迫的影响表现为,随Cl-浓度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说明空心菜和辣椒具有一定的适应盐渍土壤环境的能力,而菜心不适应盐渍土壤环境。(2)相同Cl-浓度下,不同盐基阳离子对空心菜和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对菜心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表现为K+最强,Na+最弱。不同盐基阳离子对空心菜幼苗胚根和株高的抑制作用均表现为K+最强,Ca2+最弱;对菜心幼苗胚根和株高的抑制作用表现为Mg2+最强,Na+最弱;对辣椒幼苗胚根的抑制作用表现为Na+最强,Ca2+最弱,而对辣椒幼苗株高的抑制作用又表现为Ca2+最强,K+最弱。说明不同盐基阳离子对蔬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因蔬菜品种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寻找有效治理重金属镍污染的方法,明确茶渣基生物质炭的吸附能力和机理,本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分析仪和Zeta电位对茶渣基生物质炭(TBC-700)进行表征及机理探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吸附过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合成的TBC-700具有较疏松的孔状结构,其对镍的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R2>0.95)。TBC-700对镍的吸附存在多分子层吸附,去除率达42.91%,平衡时最大吸附量可达584.58 mg/g;TBC-700吸附重金属镍后在500 mg/L KH2PO4溶液中解吸率达62.33%,具有一定的循环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