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充分利用青海牧区牦牛乳原料,试验以新型"曲拉"和新鲜普通牛奶为主要原料,研究牦牛脱脂乳再制奶酪加工工艺,采用BOX-Behnken设计法初步研究新型"曲拉"与新鲜普通牛奶的添加比例、乳化盐添加量、融熔温度对牦牛脱脂乳再制奶酪的感观影响。结果表明:牦牛脱脂乳再制奶酪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新鲜普通牛奶与新型"曲拉"的添加比例(乳酪比)为1.55,乳化盐添加量为2.60%,融熔温度为82℃。  相似文献   

2.
牦牛乳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特色乳资源,有着其他乳类无法比拟的特性,具备开发高品质乳制品的潜力,近年来,牦牛乳的相关研究逐渐深入,但目前我国对于牦牛乳制品的开发利用还不完善.本文综述发酵牦牛乳、牦牛曲拉、牦牛乳清液、牦牛乳干酪和牦牛酥油等牦牛乳加工制品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明确现有的牦牛乳加工框架体系,发现具有研究潜力的方...  相似文献   

3.
牦牛乳是一种天然的浓缩乳,其乳中的脂肪、蛋白质、乳糖、干物质等含量均高于其他牛乳,是加工奶油系列制品的最优原料乳之一。文章对甘肃天祝白牦牛和甘南牦牛乳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甘肃牦牛乳及牦牛乳业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牦牛的特性、牦牛乳的特色和优势、国内外市场需求潜力、牦牛乳生产加工企业现状、产品种类及销售方向和潜力、政府及政策支持力度、产业发展前景及建议七个方面对牦牛乳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潜力进行分析,认为牦牛乳产业是一个极具开发前景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5.
《中国乳业》2013,(4):31
[本刊辑]水牛乳、牦牛乳等特种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但其工业化生产起步较晚。直到近年,水牛乳、牦牛乳的产品才逐步上市并迅速向全国推广,受到市场的欢迎,市场前景广阔。为了规范水牛乳和牦牛乳的生产与加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于2010年末启动了特种乳行业规范的制定工  相似文献   

6.
周雨  孟胜亚  陈锋 《中国乳业》2019,(11):19-21
针对西藏缺乏牦牛酥油标准化提炼技术的问题,开展了牦牛酥油提炼的技术研究与总结,形成了牦牛乳预处理、发酵、乳脂分离、杀菌、物理成熟、搅拌、洗涤、浓缩、压炼的牦牛酥油生产技术规程,为西藏牦牛酥油的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牦牛酥油的进一步工业化及批量化生产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当前高原散养牦牛因缺乏电源、处理技术和装备,无法实现生鲜牦牛乳产地保鲜贮藏而造成浪费的问题。[方法]对牦牛乳热处理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后,采用加热到60 ℃以上、保持30 min的巴氏高温杀菌工艺,研究了供电系统、杀菌保鲜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等。[结果]最终集成设计出加工鲜牦牛乳量达40 L/d的移动式太阳能牦牛乳产地保鲜贮藏设备。[结论]该设备能够延长牦牛乳保鲜时间,减少因不能及时产地保鲜牦牛乳造成变质损失,同时可提高牦牛乳商品转化率,促进藏区畜牧业生产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8.
亚丁牦牛和拉日马牦牛均为肉乳兼用型优良地方牦牛资源,本研究旨在探究亚丁牦牛和拉日马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及各牦牛群体间的亲缘关系,对亚丁牦牛、拉日马牦牛以及其他7个地方牦牛群体(九龙牦牛、麦洼牦牛、金川牦牛、昌台牦牛、中甸牦牛、玉树牦牛、类乌齐牦牛)进行RAD简化基因组测序,基于检测到的SNP信息计算遗传统计量.结果表明,亚...  相似文献   

9.
牦牛乳业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牦牛是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特有的畜种,具有乳、肉、毛、役兼用的多种经济用途。牦牛乳的特点是干物质和脂肪的含量高,风味独特,品质优良。目前,牦牛产区多采取传统加工方式生产牦牛乳制品———酸奶、奶油、干酪素、其他乳制品(酥油及酥油糌粑、奶饼和奶皮子)。但开发特殊功能的奶产品和新型商业奶制品,提高牦牛的产奶性能,是我国青藏高原奶业生产和发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拉日马牦牛的产奶性能,本试验随机选取健康状况良好的处于泌乳期的拉日马母牦牛20头(初产和经产各10头),对其产奶量和奶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拉日马牦牛平均每头年产奶量为612.96 kg,平均每天产奶量为4.01 kg/头,与我国牦牛的年平均产奶量相比较可知,拉日马牦牛具有产奶量高的特点;拉日马牦牛奶中脂肪含量平均为6.91%、蛋白质含量平均为3.72%、乳糖含量平均为5.40%、非脂乳固体含量平均为10.22%,与我国牦牛奶成分的相关研究结果和GB 19301-2010对生乳理化指标的要求相比较可知,拉日马牦牛奶的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要求,且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