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玉米根际高效溶磷菌的筛选、鉴定及溶磷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作物根际土壤环境中解磷菌株资源并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解磷试验,优选高效解磷菌种,为微生物肥料研发、生产提供优良菌种和实践依据。以玉米根际土壤为供试土壤,从土壤样品中进行解磷菌株的筛选,再利用溶磷圈法优选高效解磷菌株,通过液体培养条件下对Ca3(PO4)2、磷尾矿的分解试验及土壤解磷试验进一步对优选菌株的溶磷特性进行研究,并对优选菌株的16SrDNA序列进行分析、鉴定。分离筛选获得19 株解磷菌株,利用溶磷圈筛选法得到一株高效溶磷细菌PS-1,对菌株PS-1 的溶磷性能研究表明:菌株PS-1 对Ca3(PO4)2、磷尾矿粉有较强的溶解能力,35℃培养条件下在以Ca3(PO4)2为唯一磷源的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6 天水溶磷含量可达到429.2 mg/L,是对照组的45.95 倍。菌株PS-1 发酵7 天对贵州磷尾矿粉的溶磷量为61.72 mg/L,溶磷率高达21.2%。在土壤中培养50 天,有效磷含量升高19.28 mg/kg。通过对菌株PS-1 的16SrDNA序列分析、比对,PS-1 菌株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研究结果表明,解磷菌PS-1具有较强的解磷能力及应用前景,可以继续进行促生效果评价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鼓槌石斛内生细菌分离、 鉴定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微生物农药和肥料生产提供菌种资源,用组织分离法从鼓槌石斛健康组织分离内生细菌,用对峙法和抑菌圈法筛选拮抗菌株;以平板法筛选解磷、解钾和固氮菌株;以田间试验检验固氮菌株的增产效果;用PCR扩增功能菌株的16S rDNA,结合菌株的菌体、菌落形态特征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确定功能菌株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鼓槌石斛组织共分离到33株内生细菌,数量和种类为根〉茎〉叶;其中GB7属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B16属链霉菌(Streptomyces sp.),GB8、GB9、GB21属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均有病害生防功能;GB2属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GB20属肠杆菌(Enterobacter sp.),具解磷功能;菌株GB1属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oxytoca),具固氮功能。  相似文献   

3.
溶磷微生物可提高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但目前筛选的溶磷菌株在盐渍化土壤中应用的潜力有限。以滨海盐生植物根际土壤为材料,分离筛选可用于盐碱土改良的高效耐盐解磷菌株,为盐碱土生物菌肥的研制提供优质菌种资源。结果表明,北戴河湿地及曹妃甸湿地的3种原生盐地植物根际土壤中共分离筛选无机磷降解菌株5株和有机磷降解菌株3株,命名为C1-C7和G1,均能耐受10%的盐浓度。菌株间解磷能力差异显著,D/d为1.05~1.81,无机磷降解菌解磷量为26.61~4415.00mg/L,与对照相比有效磷增量为0.80~4371.10mg/L;有机磷降解菌解磷量为1.96~5.79mg/L,有效磷增量-3.40~0.20mg/L,有效磷含量与D/d之间相关性不强。其中菌株C1降解无机磷能力最强,溶磷量达4397.70mg/L,吲哚乙酸(IAA)分泌量为33.07mg/L,经分子鉴定该菌株为草酸青霉,是一株高效耐盐解磷菌,兼具促生作用,可以考虑作为盐碱地改良菌肥的重点菌种,与植物协同改良修复中重度盐碱土,可有效提高盐碱地土壤肥力,有更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株,为烟草根茎类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生防资源。从发病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滤纸片法测定分离菌株对烟草青枯病菌和黑胫病菌的抑制活性,基于盆栽验证法检测高活性菌株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治效果,通过16S rDNA通用引物对高活性拮抗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选用9对特异性引物对高活性菌株的促生长和抑菌活性进行PCR检测。共筛选出2株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均有防治效果的拮抗菌株LF-1和LF-2,经分子生物学鉴定LF-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F-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室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F-1、LF-2对烟草青枯病菌抑制率分别为31.16%、56.98%,对烟草黑胫病菌抑制率分别为64.44%、72.44%;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F-1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效分别为69.54%和65.49%,菌株LF-2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效分别为72.49%和68.32%。菌株LF-1和LF-2对烟草根茎类病害具有较好的生防效果,在烟草根茎类病害防控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根际土壤溶磷菌分离筛选、鉴定及其溶磷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筛选出优良的溶磷菌株,为进一步研制生物复合肥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实践依据,采用NBRIP培养基从马尾松不同林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431株,不同林龄溶磷菌数量分布有差异,其数量为15年>20年>25年>10年>2年。用溶磷圈法初筛出11株D/d比值较大的菌株,经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其溶磷量,最后复筛出1株解有机磷能力较强的菌株yL14。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yL14菌株属于黄褐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ulva),该菌溶磷能力达65.14 mg/L。试验表明,相对于对照试验培养液的pH值,溶磷菌培养液pH值均略有下降,但是pH值与溶磷量之间无线性关系。该试验获得了溶磷能力较强的菌株,可作为下一步研制生物复合肥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墨兰根腐病的病原,提出绿色生防措施,以发生根腐病的墨兰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致病性。同时,采集野外健康墨兰根部和土壤,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获得20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1株细菌MJ5-1能同时拮抗2株病原真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该拮抗菌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结果表明,导致云南墨江栽培墨兰根腐病的病原是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MJ5-1能抑制腐皮镰刀菌菌丝及孢子的生长。研究结果可为产业化栽培墨兰的根腐病诊断及无公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菌剂拌土对盐碱地玉米茎基腐病的预防及促生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制促进宁夏银北地区盐碱地玉米生长和预防茎基腐病的微生物菌剂。选取耐盐碱微生物为试验材料,采用平板拮抗法筛选镰刀菌等多种病原菌的拮抗菌、检测产酶能力及相容性,利用微生物菌剂田间拌土法测试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病及促生效果。从177株喜盐和嗜碱菌中筛选出4株拮抗菌,产酶能力较强,B-2和N-16鉴定为索诺拉沙漠芽胞杆菌(Bacillus sonorensis)、N-17为短小芽胞杆菌 (B. pumilus)、B-26是副地衣芽胞杆菌(B. paralicheniformis);4株菌不互相抑制,以混合粉剂、土壤调节剂、微量元素和载体为主要成分的2种微生物菌剂JF和YF,拌土处理对宁夏玉米茎基腐病的预防效果在60%以上,具有明显的促生和增产效果。微生物菌剂JF和YF拌土可以促进宁夏银北地区盐碱地玉米生长和有效预防玉米茎基腐病,对于盐碱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发掘和利用高效释硅菌种资源,提升土壤中有效硅含量,本研究利用硅酸盐选择性培养基进行高效释硅菌的分离筛选,对分离得到的释硅菌株进行分类鉴定,测定其解硅能力、抗逆性、溶磷解钾、产铁载体及分泌IAA等促生能力,并通过浸种催芽试验探究其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得到21株释硅菌株,其中菌株CBP-2在以富硅铁尾矿砂为底物的发酵液中有效硅浓度可达22.46 mg/L,为对照(不接菌)的2.02倍。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xylanilyticus)。释硅菌CBP-2表现出良好的抗逆性,在20~40℃、pH值5~10、NaCl浓度0~7%条件下均可正常生长,最优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6.0、NaCl浓度4%、30℃培养。菌株CBP-2对磷酸钙和钾长石都有一定的活化利用能力,同时还能产铁载体、分泌IAA。该菌株兼具释硅、溶磷解钾等多种促生功能,同时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在土壤修复和农业生产中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筛选获得对灰霉病菌具有抑制活性的芽孢杆菌菌株,明确其胞外抑菌物质的活性及稳定性,为灰霉病提供安全、高效、易行的生物防治方式,并为其后续生防制剂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采集我国云南、黑龙江、新疆、河北等地蔬菜种植土壤样品129个,采用稀释涂平板法分离获得芽孢杆菌4 200株,采用平板对峙法获得191株具有灰葡萄孢菌拮抗性能的菌株,其中菌株KA4的抑菌能力最强,对灰霉病菌的抑菌率为65.34%。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鉴定方法进行了KA4菌株的鉴定,将其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命名为BA-KA4。BA-KA4的无菌发酵液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稀释10,20,40倍的无菌发酵液对灰葡萄孢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8.83%,65.19%,45.38%。通过单因素法测定了不同处理温度、pH值和紫外照射时间对BA-KA4无菌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该菌株的无菌发酵液具有良好的温度、pH和紫外线稳定性。综上,解淀粉芽孢杆菌BA-KA4能够抑制灰霉病菌生长、胞外抑菌物质活性稳定,可作为灰霉病生物防治的优良微生物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从永川豆豉中筛选、鉴定高产蛋白酶菌株,并对菌株的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酪蛋白平板法,从永川豆豉中初步筛选出68株产蛋白酶菌株,通过比较发酵后蛋白酶活力,筛选出1株蛋白酶活达1468.7U/mL的高产菌株A-4。依据菌种形态和其生理生化特征,将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研究液体培养条件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确定菌种液体培养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4℃,pH值为8,接种量4%,菌龄12h。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核桃生长发育的水肥需求及适宜的水肥管理措施,以1年生核桃苗为试验材料,在60%施肥量的滴灌施肥方式下设5个不同灌水梯度处理,每隔10天滴灌1次。其中TG1处理为1000 mL/次灌水量,其他滴灌施肥处理的灌水量分别为处理TG1的85%(TG2)、70%(TG3)、55%(TG4)、40%(TG5)。研究表明,在60%施肥量的滴灌施肥方式下,随着灌水量的减少,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苗木生长指标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与其他处理相比,灌水量在700~850 mL/次(处理TG2和TG3)范围时效果最显著。与灌水量为1000 mL/次的处理TG1相比,TG2和TG3处理的核桃幼苗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15.96%、23.58%、12.25%和13.33%、7.53%、18.37%;TG2、TG3处理植株根系长度和根系活力分别是TG1处理的0.95、1.036倍和1.125、1.14倍;幼苗叶面积、叶片含水率及叶绿素含量也有所增加,叶片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较处理TG1显著提高;TG2和TG3处理株高、地径达最高,分别为30.67 cm、8.37 mm和32 cm、8.25 mm。综上,滴灌条件下,灌水量为700~850 mL/次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对核桃幼苗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肥对能源草柳枝稷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索柳枝稷在边际土地规模化种植过程中肥料效应方面的基础数据,在日光温室内开展了沙土盆栽柳枝稷苗期氮磷钾肥料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沙土盆栽柳枝稷苗期的叶面积、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氮磷钾的单因素肥料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柳枝稷苗期总生物量与氮磷钾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三元二次回归关系,日光温室沙土盆栽条件下,获得柳枝稷苗期最高生物量所需要的适宜氮磷钾浓度分别为:氮(N)94.01mg/kg,磷(P2O5)40.18mg/kg,钾(K2O)117.96mg/kg。  相似文献   

13.
间作绿肥对幼龄茶园土壤锌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茶园间作绿肥对幼龄茶园土壤有效锌及养分含量的变化影响。[方法]采用花生、黄豆、绿豆和茶肥1号4种绿肥进行幼龄茶园田间间作试验,调查分析了间作绿肥对土壤pH、有机质、有效锌、氮、磷、钾等养分状况,茶树株高、树幅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间作绿肥有利于幼龄茶园土壤有效锌含量的提高,且在埋青后1个月提高效果明显,依次为绿豆>黄豆>茶肥1号>花生;间作绿肥提高了幼龄茶园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效锌含量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相关系数分别为-0.888**、-0.941**)呈极显著负相关。4种绿肥均提高了茶树株高、树幅、枝干粗和存活率,间作花生效果最为明显。[结论]该试验筛选出绿豆和花生2种绿肥适宜在幼龄茶园中间作,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增强茶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通过A、B、C、D 4株解磷解钾芽孢杆菌间互作效应研究,找出最佳菌株组合,为复合菌肥的研制提供技术支持。通过钼锑抗比色法、火焰分光光度计等方法分别测定了上述4株芽孢杆菌单独和混合培养菌株的溶磷、解钾能力与培养液pH和有机酸总量变化及其彼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无机磷发酵培养液上清液中,菌株混合培养的各处理可溶性磷含量均明显高于单菌株处理,并且各处理的可溶性磷含量与pH成显著的负相关,而与有机酸总量成明显的正相关;在有机磷发酵培养液上清液中,各处理的可溶性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且可溶性磷含量与pH、有机酸总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钾矿石发酵培养液上清液中,各处理均具有一定的溶钾能力,并且可溶性钾含量与其pH、有机酸总量之间、有机酸总量与pH之间均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但各处理可溶性钾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菌株混合培养,尤其是三菌和四菌株组合处理能显著提高可溶性磷含量,但并不完全表现为加成效应;综合各处理的特性,第13处理组组合菌株间协同效应较强,有望成为最佳菌株组合。  相似文献   

15.
对巨大芽孢杆菌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及解磷效果研究,旨在为巨大芽孢杆菌的深入研究和生产应用奠定理论基础。以巨大芽孢杆菌为试材,用正交实验优化其发酵培养基条件,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其解磷效果。确定最佳培养基及条件为:麸皮1%,豆粕粉0.5%,氯化钠1%,MnSO4 0.05%,pH 7.0,温度30℃,接种量8%,转速200 r/min,发酵有效活菌数达到29×108 cfu/mL;50 L发酵罐26 h基本达到终点,有效活菌数达到48×108 cfu/mL,芽孢率≥95%;其分别在卵磷脂和磷酸钙液体培养基中培养5天后,上清液中有效磷含量为1.67 mg/L和83 mg/L,分别是对照组的26倍和17倍;田间试验处理2周后,土壤有效磷含量为165.3 mg/kg。通过本研究,其有效活菌数比原配方提高7倍,能够有效降解有机磷和无机磷,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烤烟生长及根际土壤磷钾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烟苗生长和根际磷钾养分的影响,采用根箱培养技术,设置有机肥、化肥、有机无机配施、不施肥(对照)4种施肥处理。结果表明,在有机无机配施的处理中,烟苗的生物量、磷钾吸收量均高于其他处理,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2倍、1.5倍和1.7倍。在烟苗根系附近,土壤有效磷钾的含量低于远根区,说明烟苗的吸收速率大于土壤供应速率,合理施肥成为调节烤烟根区磷钾营养的重要手段。根际Ca-P和O-P含量比较稳定,为土壤潜在磷源。有机无机配施提高了烟苗根际有效磷的含量,近根区的Al-P、Fe-P显著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说明有机无机配施增强了烟苗利用Al-P、Fe-P和有机磷的能力。在生产实践中,提倡化肥与有机肥的合理配合施用,对于保持土壤养分的持续供应、提高磷钾利用效率、促进烟苗的生长发育和生产优质烤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生物有机肥不同施入量对苹果幼苗长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1年生'烟富8号'苹果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鸡粪CK[35 g/(kg·土)]、生物有机肥T1[23.3 g/(kg·土)]、T2[35 g/(kg·土)]及T3 [70 g/(kg·土)].结果 表明,生物有机肥增加苹...  相似文献   

18.
以纤维素的热解产物1,6-缩水-β-D-吡喃葡萄糖(Levoglucosan,简称内醚糖)为唯一碳源对89株微生物(大部分为产酒菌株)进行了同化和乙醇发酵测试,并对319份土样进行了分离纯化培养。筛选结果表明,在89株微生物中,一株Sporobolomyces酵母、一株Rhodotorula酵母、4株Rhizopus霉菌、2株Monascus霉菌有同化内醚糖的能力,但它们利用内醚糖的能力都较弱,在培养3天后,2%内醚糖的利用率低于30%;在319份土样中,发现77份土样有微生物生长,并从中分离到70株酵母和10株细菌。通过内醚糖同化比较测试,发现Y215号菌的同化能力最强,在培养3天后,2%内醚糖的利用率达到了64.12%,经鉴定为斯达油脂酵母(Lipomyces starkeyi)。然而,在所有测试和分离的微生物中,没有发现既能同化又能发酵内醚糖为乙醇的菌株。本研究为通过遗传工程方法构建发酵内醚糖为乙醇的工程菌株提供了较好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