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国是全球海藻生产和消费大国。当前,我国海藻养殖种类以海带、紫菜、江蓠和裙带菜等为主体,兼有小规模养殖的羊栖菜、鼠尾藻、麒麟菜、石花菜、礁膜、浒苔、长茎葡萄蕨藻等。海藻养殖方式包括浅海养殖、潮间带养殖和陆基养殖。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海水污染、海岸工程等多重压力下,海藻养殖环境不佳,养殖病害多发;另外,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的近海水域利用政策变化,对海藻养殖产业及其养殖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对我国海藻养殖技术进行回顾,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新思路、新方法,以期为我国海藻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固定化藻类技术应用于净化海水养殖废水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的方法,将培养至对数末期的普通小球藻进行固定,制备3、4、5 mm不同粒径的固定化藻球,比较悬浮藻与不同粒径固定化藻球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和无机磷的去除率及微藻的生长特性。并选择直径为4 mm的藻球、空白胶球、悬浮藻液分别按10%和15%的填充率投放入海水养殖废水中,研究不同填充率条件下藻球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和无机磷的净化效果。[结果]4 mm固定化藻球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无机磷的去除率较高,填充率为15%条件下去除效果更佳,但藻细胞生长被延缓。[结论]该研究可为固定化小球藻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工厂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海藻养殖是我国渔业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重生态功能。利用造林成本法、工业制氧价格法、生产成本法等方法,对海藻养殖的固碳、释氧、吸收水体营养物质三方面生态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0-2012年海藻养殖产生的生态价值为6 090 284万元/a。其中,固定CO2生态价值为42 916万元/a,释放O2生态价值为63 389万元/a,吸收N、P元素生态价值为5 983 979万元/a,约占到总价值比例超过98%。构建了海藻养殖生态价值指数和固碳、释氧生态价值指数与吸收N、P元素生态价值指数两个子指数。加强对海藻养殖生态功能的研究,为海藻养殖生态价值核算与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海带养殖结构变动与海藻养殖碳汇量核算的情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藻养殖碳汇是渔业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海藻养殖产量与碳汇量变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从海藻养殖碳汇核算原理出发,分别设计3种海藻养殖情景模式:基准情景、海带积极型情景和海带消极型情景。分析表明,与基准情景相比,海带积极型情景下,海带养殖形成碳汇量较多;相反,海带消极型情景则会减少海藻养殖碳汇。根据海带积极型情景的预测,预计到2020年我国海藻养殖碳汇总量可达到118.9万t,较基准情景增加了碳汇量152.75t,由此认为提高海带养殖比重有助于我国提高海藻养殖碳汇总量。  相似文献   

5.
从长茎葡萄蕨藻的养殖材料与设施、养殖方法和采收方法等方面介绍了长茎葡萄蕨藻的室外水泥池养殖技术,以期为长茎葡萄蕨藻的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湖泊和海湾等水域水体富营养化控制的研究中,采用种植高等水生植物和藻类的方法控制N、P等营养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和水族馆生态系统中,采用生物脱氮和脱磷技术来控制水体营养盐浓度是最经济、安全和有效的方法之一。藻皮净化装置是一种创造利于藻上皮固着生长的装置,可作为养殖废水处理(Wastewater)系统的组成单元,通过调整藻皮生物种类,该装置可适用于高盐、低盐和淡水养殖系统。本文通过构建底栖硅藻舟形藻(Navicula sp.)藻皮,研究其对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和水族馆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闭合循环养殖系统中构建藻皮净化装置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湖泊和海湾等水域水体富营养化控制的研究中,采用种植高等水生植物和藻类的方法控制N、P等营养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和水族馆生态系统中,采用生物脱氮和脱磷技术来控制水体营养盐浓度是最经济、安全和有效的方法之一。藻皮净化装置是一种创造利于藻上皮固着生长的装置,可作为养殖废水处理(Wastewater)系统的组成单元,通过调整藻皮生物种类,该装置可适用于高盐、低盐和淡水养殖系统。本文通过构建底栖硅藻舟形藻(Navicula sp.)藻皮,研究其对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和水族馆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鼠尾藻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经济褐藻,营养价值较高,藻胶含量少,是海参的最佳天然饵料。随着海参、鲍鱼养殖业的蓬勃发展,野生鼠尾藻的产量渐渐满足不了生产需求。鼠尾藻的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正在各地悄然兴起。鼠尾藻在医药、保健及化学工业等行业中又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综述了影响鼠尾藻生长、繁殖、营养等多种条件及关于鼠尾藻营养成分、种群遗传、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今后鼠尾藻的研究发展趋势,旨在为鼠尾藻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亮点:分析鼠尾藻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今后应大力开展鼠尾藻人工育苗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展鼠尾藻海上养殖及刺参池塘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养殖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中蚕桑养殖成为更多农民群众致富的道路之一,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蚕桑养殖技术体系,广大乡。镇政府在农技推广工作中也在不断完善蚕桑养殖技术的推广内容,努力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新的技术和知识。但是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形势趋向较好,但是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蚕桑养殖技术推广工作进行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合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和支持下,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刺参养殖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刺参已经成为海水养殖业的支柱性经济品种之一。分析了刺参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从全国传统主产区、南移养殖区的养殖状况和技术应用水平等方面深入剖析了产业发展的结构与格局,指出了当前刺参养殖产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构建良种资源和病害防控体系、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和加快新技术应用等具体发展策略,推动和促进"新常态"下我国刺参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花鲈不同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花鲈养殖是我国沿海重要的海水鱼养殖产业之一,对该行业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有利于促进该产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实地调研数据评估了不同养殖模式下花鲈养殖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经济效益方面,池塘养殖模式下花鲈单位产量总成本最低。其中池塘养殖模式下为16.69元/kg,普通网箱养殖模式下为31.48元/kg,深水网箱养殖模式下为36.62元/kg。在成本结构方面,可变成本所占比例均高于固定成本,其中饲料成本占比最大,其余成本项目根据养殖模式而产生差异。在盈亏平衡分析与敏感性分析中,池塘养殖易受市场波动影响,普通网箱养殖具有一定的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基于此,建议池塘养殖主产区加强产业集群程度,延伸产业链。网箱养殖户应提高科学养殖技术水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管理部门应通过对花鲈苗种质量和养殖环境的有效监管为养殖生产者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2.
暹罗斗鱼的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暹罗斗鱼是目前观赏鱼市场中较为流行的鱼种。结合实践,从暹罗斗鱼的日常饲养与管理、繁殖及其仔稚鱼的培育等方面介绍了暹罗斗鱼的养殖技术,以期为暹罗斗鱼的人工养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蔬菜种植业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已成为我国基础产业,但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很大,其中蔬菜物流配送是我国蔬菜种植业的薄弱环节,笔者从蔬菜种植产业视角进行探索,试图通过建立蔬菜初级期货市场、建立郊区种植基地、应用种植新技术、物流体制改革和监督、推动国家政治、社会改革济等手段解决蔬菜种植业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4.
种子库是湿地植被恢复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同时期的耕作土壤中残留的种子对开垦湿地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温室萌发法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对三江平原天然湿地、不同开垦年限湿地种子库结构和规模进行了研究,以了解不同开垦年限湿地种子库特征及其在湿地植被恢复中的潜力.本次实验共萌发物种50种,随着开垦年限增加,萌发物种逐渐减少,天然湿地、开垦1年、3年、10年、20年的湿地分别为34种、31种、21种、21种和8种,萌发物种数与种子库规模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F1=8.32,F2=5.946,P<0.001).种子库密度以天然湿地和开垦1年湿地最大,分别为7624粒/m2,9836粒/m2.随着开垦年限增加,种子库规模逐渐减小,开垦3年、10年种子库密度为4336粒/m2,4872粒/m2.开垦20 a后,显著减少为432粒/m2.湿润条件下萌发物种数及种子密度显著高于淹水处理,种子库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0-5 cm土层种子库规模显著高于5-10 cm.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作为该地区优势物种,由最初的1192粒/m2,经过20 a开垦后在种子库中消失.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开垦年限范围内,开垦湿地土壤中仍然保留大量的湿地物种种子,在湿地恢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了解广东地区草菇种质资源分布、利用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为高效、科学可持续开发利用广东地区草菇种质资源,实现本地草菇栽培产业菌种质量提升提供参考。采用文献查阅、野外采集与种植场或市场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并分析广东地区小包脚菇属(Volvariella Speg.)资源的组成和分布特点,草菇栽培种质资源的生产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产业发展趋势。广东极其适合小包脚菇类群的发生,已报道的小包脚菇类群多达 20 余种,占全国已报道小包脚菇种类的 70% 以上,目前利用的主要有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银丝草菇(V. bombycina)等,其余野生资源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本地区也是国内最主要的草菇栽培和消费区域,栽培历史悠久,然而栽培菌种资源混乱、菌种生产标准缺乏、没有专业的菌种生产企业等,珠三角及周边区域的草菇生产企业、种植户分散,缺少规模化的草菇生产导致该地区草菇产业竞争力难以提升。加快本地区野生小包脚菇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草菇优良菌种的菌株提纯复壮、良种选育和高效培育技术研究,形成地区特色种质资源库,制定草菇优质菌种生产标准、培育专业的草菇菌种生产企业是当前广东地区草菇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罗氏沼虾作为外来物种自1976年引入中国大陆已有30多年历史。到2009年,全国罗氏沼虾年育苗量达250×108尾以上,养殖面积约3×104 hm2,养殖产量超过13.5×104 t,养殖产值超3.0×109元,已连续10年成为世界第一的罗氏沼虾养殖大国。其持续增长的原因有:1、罗氏沼虾优良生物学特性是其产业发展的前提;2、苗种繁育和商品虾养殖技术的进步支撑了产业的发展;3、对虾养殖产业的波动为罗氏沼虾养殖产业的增长提供了机会;4、中国经济发展带动了国内罗氏沼虾的消费市场;5、政府支持和水产技术推广是罗氏沼虾产业发展的保障和技术支撑。罗氏沼虾生长迅速、养殖时间短、市场稳定、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我国主要淡水养殖虾类。因此,推广罗氏沼虾的健康养殖应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橡胶园(简称“胶园”)林下经济产业逐渐成为近几年发展的热门,多种胶园林下间种和养殖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目前林下经济主要以林下种植为主,种植获得的原材料经济效益不高,农产品加工方面还远远跟不上需求,导致胶园林下经济产业效益不佳,林下经济相关模式难于推广。林下种养虽然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存在风险大、技术要求高等问题。随着畜禽养殖中抗生素的使用被逐渐摒弃,中草药作为饲料或其提取物逐渐替代了抗生素。发展胶园林下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既可以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又能获得好的畜禽肉质,提高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广阔。笔者总结了目前我国胶园林下种植、养殖模式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并对胶园林下经济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我国胶园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连海区潮间带海藻附生真菌的抗微生物活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2002、2003年从大连黑石礁海区潮间带采到的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礁膜Monostroma sp.、石莼Ulua lactuca等10种海藻表面分离得到99株真菌,用7种细菌和3种真菌作指示菌,对分离菌株进行抗菌活性检测,获得拮抗真菌31株,占总测试菌株的31.3%。不同时间、不同海藻拮抗真菌的分离比例差异很大。拮抗真菌的抗细菌比例高于抗真菌比例,且对海洋细菌和陆生细菌均有作用,3株拮抗真菌可抑制对虾黑鳃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22株拮抗真菌属于青霉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