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慧君  戴祖云  宋运贤  张飞  张岩  李建华  王强 《园艺学报》2020,47(Z2):3021-3022
‘甜包1号’是采用系统选育方法,从安徽省淮北地方品种‘包瓜’原始群体中选育出来的,适合酱制的甜瓜新品种。植株生长健壮,子蔓和孙蔓均可结果,单株坐果3 ~ 4 个,全生育期75 ~ 80 d。单果质量0.50 ~ 0.96 kg。中抗白粉病,中抗霜霉病。第1生长周期产量38 250 kg · hm-2,第2生长周期产量41 250 kg · hm-2。适宜安徽淮河以北春季栽培。  相似文献   

2.
农天2 号是以自育品系天99-5-4 为母本,天薯7 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从出苗至块茎成熟121 d(天)左右,属晚熟品种。薯块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单株块茎数3.7 个,大中薯率90.5%。每667 m2 平均产量为1 500 kg,适于甘肃天水、临夏、定西、平凉、陇南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杨彬  吕世奇  寇一翾  曾军  刘建全  赵长明 《园艺学报》2015,42(Z2):2881-2882
‘兰芋1号’菊芋是从吉林通化收集的‘J1’品系自然结实种子繁殖的材料中选育获得的优良后代。株形紧凑;株高230 ~ 250 cm,主茎通常1个,分枝较少,茎秆浅紫色;块茎浅棕色,生长较集中,形状较规则。生育期约160 d,花期约20 d;单株块茎产量可达1.7 kg以上,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宜年降雨量150 mm以上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以从汝城朝天椒中新选育的优良株系SYT20为材料,开展了SYT20栽培行株距及单双株栽培模式的研究。结果发现,汝城朝天椒SYT20株高、主茎高在单双株栽培模式下,双株栽培显著高于单株栽培,单株栽培的主茎粗大于双株栽培,但株(穴)距对其影响并不显著;单株(穴)结果数双株栽培大于单株栽培,株(穴)距越大结果数越多;单株栽培的产量以35单株最高,折合产量为1 127.45 kg/667 m2,双株栽培的产量以30双的平均产量最高,折合产量为1 196.85 kg/667 m2,但30双与35单、35双、40双和45双都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综合考虑栽培密度、种苗用量对增产效果的影响,建议SYT20株系采用株行距35 cm×60 cm单株栽培为宜。SYT20株系栽培密度的研究结果为制定汝城朝天椒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茄6号是由从新疆长茄中单株套袋自交选育出的自交系4号长茄和从前苏联长茄品种中单株套袋自交选育出的自交系26号长 茄配组,然后在后代分离群体中通过系统选择育成的长茄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第1花生长在第5~6片叶腋,果实细长,浅紫红色, 光泽度好,平均单果质量140 g,抗黄萎病能力优于新疆长茄,一般每667 m2产量4 500~5 500 kg,适于新疆早春大棚和露地覆膜早 熟栽培。  相似文献   

6.
张宇  门果桃  兰开龙  赵举 《园艺学报》2020,47(Z2):3001-3002
‘蒙芋1号’菊芋是以内蒙古土默川地方品种红皮菊芋为母本,以从南京农业大学引进的白皮菊芋品系为父本杂交选育的新品种。平均株高3.2 m,一级分枝数5 ~ 9个;块茎集中且形状不规则,皮及芽眼均为白色;生育期120 ~ 156 d,块茎产量25 397.1 ~ 30 600 kg · hm-2,抗逆性强,适合降雨量300 mm以上的干旱、半干旱、荒漠化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中国瓜菜》2015,(6):73-74
<正>‘大久保德利2号’是源自日本的优良山药品种,其植株生长势强,生长期160 d左右,抗病性好,尤其高抗山药炭疽病,每个生长季喷施杀菌剂不超过3次,节约了用药成本。该品种块茎短粗,手掌型,皮淡黄色,须根较少,肉白色,质紧,淀粉含量高,干物质多,口感好,绵软香甜,耐贮运。单株块茎质量为1.5 kg左右,最大可达3 kg,每667 m2产量在2 000~3 000 kg。采用双沟栽培法,667 m2栽培  相似文献   

8.
白莳药16是由浙江省台州市传统山药产区的特色品种白莳药变异株经过系统选育而成的山药新品种。生育期180d(天)左右,分枝数3~8个;叶片卵形,革质;单株结薯1~2个,无零余子;块茎圆柱形,平均长32.9 cm,直径11.3cm,表皮棕黄色,肉淡黄色,单株块茎质量1.6 kg左右;淀粉含量142 g·kg-1,可溶性糖含量38 g·kg-1,块茎蒸煮口感细腻带糯、有甜味,食味较好;田间对炭疽病的抗性强于对照白莳药,平均产量2 300 kg·(667 m2)-1左右,适宜在浙江省台州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苦瓜新品种‘美玉1号’是以雌性较强的自交系E23-13为母本,中晚熟油瓜自交系K13-B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第1雌花节位14.7 ~ 15.6节,第1个瓜坐瓜节位16.4 ~ 16.7节。瓜呈长圆锥形,瓜皮绿色,圆瘤为主,间有条瘤。瓜长26.8 ~ 27.6 cm,横径6.06 ~ 6.45 cm,肉厚1.20 ~ 1.23 cm。单瓜质量355.1 ~ 374.9 g,单株产量1.38 ~ 2.00 kg,一般栽培产量约52.47 ~ 59.97 t • hm-2。适宜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地春、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10.
‘皖马铃薯2号’是以‘Hirta’为母本、‘Gelda’为父本选育的早熟、优质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65 d左右。块茎椭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单株结薯数3~5个,单株块茎质量700 g左右,平均667 m~2产量2 100~2 800 kg,商品薯率达93%以上。干物质含量(ω,后同)19.53%,淀粉含量14.15%,粗蛋白含量2.32%,还原糖含量0.16%,维生素C含量197.5 mg·kg~(-1)。田间表现中抗马铃薯晚疫病,抗马铃薯卷叶病毒病和花叶病毒病。适应性强,适宜安徽等二季作区春、秋2季种植。2016年通过安徽省园艺学会园艺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  相似文献   

11.
农天1号是甘肃农业大学与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母本为天99-5-4,父本为庄薯3号。生育期(播种~块茎成熟)122 d(天)左右,属晚熟品种。薯块圆形,薯皮黄色,薯肉黄色,芽眼浅。平均单株块茎数2.7个,平均单薯质量111.4 g,大中薯率95%,每667 m2产量1 300 kg左右,在甘肃天水、临夏、定西、平凉、陇南、兰州等地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12.
1选用适栽品种密植栽培枣树品种需具以下特点。1)早果早丰。在一般管理条件下,嫁接苗定植当年开始结果,2~3年单株产量达到3~5kg,4~6年进入盛果期,单株产量7.5~12kg。2)品质好。干制品种果实要整齐有光泽,  相似文献   

13.
史新敏  李勇  樊继德 《蔬菜》2018,(5):80-82
苏蓣3号是通过辐射诱变育种的方法,由"浙江余杭紫莳药"品种突变而获得新品种。其生育期中等偏迟,平均160~180 d。以块茎作种薯,一般播后40~45 d出苗,苗势壮。块茎纺锤形,表皮褐色,肉质柔滑,紫色亮丽,块茎肥大。块茎直径10~13 cm、长15~18 cm,单株结1~3块,单株块茎质量1.0~1.5 kg,少结零余子。  相似文献   

14.
韦本辉 《北方园艺》2016,(16):167-168
"桂毛薯1号"是采用系统选育方法培育而成的毛薯新品种。植株生长强势,抗逆性强,地下块茎顶端通常有5~10个分枝,各分枝末端有膨大成卵形约10~15cm的块茎,单个薯块质量约0.3kg,薯肉白色不易褐变,粘度高,丰产性好。每667m~2产量为2 000kg以上,适合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早熟茄子新品种新茄4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茄4号母本4号茄是从新疆长茄中经多代单株人工自交定向选育出的优良株系,父本25号茄是由从浙江省引进的地方品种Y25经多代单株人工自交定向选育出的优良株系。该一代杂种生长势强,极早熟,定植至始收门茄30d(天),坐果力强,果实细长,皮紫红色发亮,肉绿白色。早春露地栽培,前期产量每667m~2 1 178.9kg左右,总产量2 500kg左右;早春大棚栽培前期产量每667m~2 1 781.6kg,总产量4 55kg左右,最高6 056kg。适于新疆冬春温室、大棚、小棚等早熟栽培,也适合海拔1 650m以下前山地带露地覆膜栽培或早春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6.
天薯11号是以天薯7号为母本,以庄薯3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马铃薯新品种。从出苗至块茎成熟135 d(天)左右,属晚熟品种。薯块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而紫。单株块茎数4.8个,平均单薯质量130 g,大中薯率81.6 %。每667 m2产量1 500 kg以上,适于甘肃天水、临夏、定西、平凉、陇南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7.
江金兰 《园艺学报》2023,(5):1169-1170
‘泰斛1号’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是以11#野生铁皮石斛单株为母本,2#铁皮石斛单株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选育出的优良新品种。其茎圆柱形、半直立、多节、肉质,具紫色斑点,株高20~50 cm,茎粗0.5 cm。在福建省三明地区温室大棚栽培,花期4—6月。组培苗设施栽培两年左右,平均年鲜茎叶产量7 500.45 kg·hm-2。  相似文献   

18.
日本白皮山药茎枝发达,叶片大而厚,叶色深绿,叶腋间着生气生块茎;地下块茎长棍棒形,形状与江苏菜山药相似,块茎茎长可达80~90cm,粗5~6cm,块茎表面须根稀疏,单株质量0.8~2.5kg,干物质和淀粉含量高,干物质含量18%左右,肉质细嫩面软;一般667m^2产量2500~3000kg,高产地块可达4000kg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钙[Ca(NO3)2·4H2O]、锌(ZnSO4·7H2O)肥滴施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新大坪原原种为材料,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分别设置3种不同钙、锌施肥量处理。结果表明,钙肥滴施处理的马铃薯产量较高,马铃薯块茎单株大中薯数、单株大中薯质量、单株薯质量均比CK显著增加,其中T1(150 kg·hm-2)处理产量达67 619.05 kg·hm-2,马铃薯块茎蛋白质、粗淀粉、锌含量均比CK极显著提高;锌肥滴施处理马铃薯植株生长较好,品质较高,其中T6(45 kg·hm-2)处理产量达70 555.56 kg·hm-2,马铃薯块茎钙含量均比CK极显著提高。综合分析,钙肥施入量为150 kg·hm-2、锌肥施入量为45 kg·hm-2,马铃薯植株生长期农艺性状较好,块茎产量较高,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20.
外源赤霉素和多效唑对山药块茎膨大和零余子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山药大薯品种‘桂淮5号’和小薯品种‘桂淮16’为材料,研究了外源赤霉素(GA3)和多效唑(PP333)对块茎膨大和零余子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mg • L-1 GA3显著增加山药块茎产量,而200 mg • L-1 PP333显著降低山药块茎产量。山药块茎生长发育进程可划分为3个时期:块茎形成期、膨大期和成熟期。与对照相比,在块茎膨大期,外源GA3显著降低‘桂淮5号’和‘桂淮16’单株块茎总质量,且显著降低定植后150 d单个块茎质量;在块茎成熟期,外源GA3显著增加单株块茎数量和单株块茎总质量。同时,GA3显著增加零余子的长度和单个零余子质量,却显著降低单株零余子产量。与GA3相比,在块茎膨大期,外源PP333显著降低单株块茎总质量和单个块茎质量,而显著增加零余子的宽度和单株零余子产量;在块茎成熟期,PP333显著减少山药单株块茎数和单株块茎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