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植物时常受到高盐和干旱等各种各样的环境胁迫,因此植物也进化出了各种防御机制以应对胁迫所带来的毒害作用。脱落酸(ABA)是一种植物激素,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并对非生物胁迫产生响应。本研究从经ABA处理的甜辣椒(Capsicum annuum)叶片中鉴定出了一个耐旱基因Ca DRT1(Drought Tolerence 1)。Ca DRT1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受环境胁迫大幅诱导。经ABA处理后,Ca DRT1在辣椒叶片中大量表达,表明Ca DRT1蛋白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具有着重要功能。通过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GS)技术沉默Ca DRT1基因后,叶片气孔关闭受限,蒸腾失水量上升,植株受到显著伤害。Ca DRT1过表达(Ca DRT1-OX)的拟南芥在发芽期、幼苗期及成株阶段均呈ABA敏感的表型。此外,Ca DRT1-OX植株呈耐旱表型,其特点是气孔关闭程度高,蒸腾率低,叶片温度高,叶片中干旱应答基因表达量增加。上述结果表明Ca DRT1在ABA介导的干旱胁迫响应中起正向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乙烯受体基因LeETR1在番茄突变体Epi及其野生型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核酸酶保护分析( RPA) 方法对番茄乙烯过表达单基因突变体Epi 和野生型VFN8 中LeETR1 mRNA 的表达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正常番茄中LeETR1 mRNA 不受内源乙烯含量的影响, 呈组成性表达。LeETR1 mRNA 在Epi 部分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发生了改变, 并与Epi 的形态特征变化相吻合, 提示LeETR1 在叶片的形态建成、果实成熟和顶钩发育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BLAST同源比对的方法鉴定获得番茄生物钟基因LNK1(night light-inducible and clock-regulated 1)、EID1(eia-like 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 1)和ELF3(early flowering 3)在35个物种中的直系同源基因,系统进化分析发现LNK1、EID1和ELF3起源于陆地植物。通过qRT-PCR证明三者均响应光周期和不同光照强度,光照显著诱导SlLNK1表达,抑制EID1和ELF3的表达。在2个光周期(48 h)中,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节律变化。通过转录组分析3个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发现,它们在不同组织中呈现差异:SlLNK1在叶片、茎和花中高表达,SlEID1和SlELF3在根和果实中特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4.
以秋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抗寒品种‘星光灿烂’为材料,利用RT-PCR和RACE方法从叶片中克隆了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命名为CmFAD7,GenBank登录号为KC567246。该基因cDNA 全长1 284 bp,编码428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48.98 kD,等电点为9.07,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高山还阳参同源性最高(84%)。该蛋白含有?12-FADs保守结构域和3个跨膜螺旋,N端含有一段叶绿体转运肽,属于膜脂肪酸去饱和酶超级家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气相色谱法研究低温胁迫下叶片和根系中CmFAD7的表达量及脂肪酸含量变化,CmFAD7在根系和叶片中均有表达,叶片中的表达量高于根系。根系中5 ℃时表达量最高,叶片中–4 ℃时最高,在–8 ℃时叶片和根系表达量均较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叶片中C18:3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根系中变化不明显。结果表明,菊花CmFAD7与抗寒性有关,低温条件下不同器官的表达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基于先期抽薹敏感的‘松滋野生’和耐抽薹的‘Amsterdam’胡萝卜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胡萝卜中SOC1同源基因对光周期的响应规律及其功能。胡萝卜中存在2个SOC1同源基因:DcSOC-1和DcSOC-2,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分别编码217和211个氨基酸,均包含MADS-box和K-box结构域,C末端含有保守的SOC1 motif基序。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DcSOC-1和DcSOC-2与猕猴桃Ac SOC1f和葡萄Vv SOC1的亲缘关系较近,属于SOC1/TM3亚家族。在长/短日照处理下,DcSOC-1在‘松滋野生’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Amsterdam’,且长日照能促进其表达,而DcSOC-2在‘松滋野生’和‘Amsterdam’中的表达水平较低。在春、秋两季生长过程中,DcSOC-1在‘松滋野生’叶片中的最高表达量分别达到522.4和401.7,而在‘Amsterdam’中均呈低水平表达,与先期抽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DcSOC-1对胡萝卜的先期抽薹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金煌’杧果(Mangifera indica L.‘Jinhuang’)为试材,通过RACE及PCR技术克隆得到叶绿素a/b结合蛋白CAB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MiCAB2(GenBank登录号:KT944730)。该基因全长为990 bp,含795 bp开放阅读框,编码246个氨基酸,与橄榄(Canarium album)亲缘关系最近。MiCAB2属于叶绿素a/b结合蛋白家族,其氨基酸序列中存在一个典型的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功能域、3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和4个N–肉豆蔻酰位点。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MiCAB2在杧果各组织中均表达且表达量差异较大,在成熟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在花、胚胎、果实中表达量仅为叶片的1/50~1/12,在根和茎中极低;在花芽分化至开花期表达量呈迅速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在正常胚胎中呈下降后回升再下降趋势,而在败育胚胎中呈逐渐下降趋势;叶片在昼夜交替中,白天表达量明显高于夜晚,14时最高,22时最低。MiCAB2受不同催花药剂的诱导,乙烯利作用最为明显,硝酸钾次之,两者均为正向调控,而多效唑起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毛桃[Prunus persica(Linn.)Batsch.]叶片中克隆了PpSnRK1蛋白激酶β亚基编码基因PpSnRK1β1和PpSnRK1β2,其c DNA全长分别为720 bp和867 bp。q RT-PCR组织表达分析表明,PpSnRK1β1在‘鲁星’桃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PpSnRK1β2在其果实中表达量最高,两者在其花中的表达量均较低。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番茄,获得超表达PpSnRK1β1的番茄株系T21、T23和超表达PpSnRK1β2的株系T91、T92。研究发现,与野生型(WT)相比,超表达株系T23和T91叶片的Sn RK1蛋白激酶活性分别增加9.84%和53.32%。T91叶片净光合速率比WT提高17.02%;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比WT增加34.00%。T91和T92叶片淀粉含量分别约是WT的2倍。T23、T91和T92果实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WT下降19.21%、38.49%和39.76%。因此说明PpSnRK1β1和PpSnRK1β2参与了光合作用过程,调控碳代谢及次生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蝴蝶兰"大辣椒"为试材,采用RACE技术克隆蝴蝶兰APETALA1(AP1)基因的cDNA全长,分析基本生物学信息,并初步探索其在花芽分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AP1基因的cDNA全长为1 155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752 bp,编码250个氨基酸,含有MADS盒与K盒等保守功能结构域.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蝴蝶兰"大辣椒"与朵丽蝶兰、金蝶兰、文心兰、石斛兰和马兜铃等植物的MADS蛋白有较高的相似性,同源性均在80%以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蝴蝶兰"大辣椒"AP1基因与朵丽蝶兰聚类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AP1基因在叶片、根和花葶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有差异.同一器官不同发育时期比较显示,叶片的AP1基因表达量没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根AP1基因的表达量随着花芽分化的进程呈递减趋势,其中始花期的表达量最低,盛花期最高;而花葶中AP1基因表达量随着花芽分化呈增加趋势,在盛花期表达量达到峰值.同一时期不同器官比较,花葶中AP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同一时期的叶片和根(P<0.05).由此,推测AP1基因在调控蝴蝶兰花芽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晓慧  鲍生有  刘军  庄勇 《园艺学报》2016,43(10):1953-1960
利用已获得的喀西茄(Solanum aculeatissimum)接种黄萎病前后的根部转录组数据库,前期筛选得到了4个与植物WRKY转录因子蛋白一致性较高的Unigene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这4个转录因子均含有典型的WRKY结构域,分别属于WRKY蛋白家族的第IC类、IIa类和III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这4个WRKY基因在喀西茄不同组织(根、茎和叶)以及接种黄萎病后根部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Unigene6502Unigene20920在根部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茎部和叶片,而CL1273.Contig2CL3641.Contig1在叶片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根部和茎部。这4个WRKY基因在喀西茄根部接种黄萎病菌后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Unigene6502Unigene20920接种后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表达模式,CL1273.Contig2CL3641.Contig1分别呈上调和下调的表达模式。  相似文献   

10.
SAUR(Small auxin up-regulated RNA)为植物特有的早期生长素响应基因。为了研究柑橘中CclSAUR49参与调节其类柠檬苦素代谢的功能,用湖北早实枳(Poncirus trifoliata Raf.)的上胚轴进行遗传转化,获得6株Ccl SAUR49的过量表达植株(OE1~OE6)和2株Ccl SAUR49的干扰表达植株(Ri1和Ri2),观察比较转基因和野生型植株的生长表现,利用电镜扫描和半薄切片分别观察叶片的表皮显微结构和组织结构,并检测了叶片中的生长素和类柠檬苦素含量。6个过量表达植株的形态表现存在差异,其中OE2与野生型相比枝梢增长了23.21%,节间数量增多,叶片长度增加了17.97%;2个干扰表达植株(Ri1和Ri2)枝梢生长量减少23.95%和46.82%;2/3过量表达植株的叶片主叶脉直径增大,而Ri2的减小。6株过量表达植株叶片中Ccl SAUR49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是野生型的2.47~73.29倍,2株干扰表达植株叶片中Ccl SAUR49的表达都受到明显抑制,表达水平为野生型的22.66%和47.22%。转基因植株叶片中CclSAUR...  相似文献   

11.
在菜薹(Brassica rapa var. parachinensis)中克隆Br NAP1并分析其功能。Br NAP1编码区全长813 bp,编码270个氨基酸,具有NAP转录因子特有的保守结构域,属于NAP亚家族成员。Br NAP1表达量与叶片衰老程度呈正相关且受ABA诱导表达上调。亚细胞定位试验表明Br NAP1定位于细胞核。互补试验显示Br NAP1能使拟南芥atnap滞绿表型回复至野生型,过表达则能引起采后叶片早衰。双荧光素酶试验表明Br NAP1能够激活Br SAG113表达。这些说明Br NAP1是菜薹采后叶片衰老的正调控基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得到番茄SUT1基因在不同栽培条件下不同器官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叶片和果柄中SUT1基因表达量高于果实中;不同栽培措施对番茄SUT1表达量的影响各不相同,营养液的EC值较低水平时(1.8 dS?m-1)SUT1基因表达量高于EC值较高水平时(3.0 dS?m-1)、栽培密度较高时SUT1基因表达量高于栽培密度较低时、不摘叶时SUT1基因的表达量高于1/3摘叶及1/2摘叶,均一摘叶高于下叶摘叶。品种对SUT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比较复杂,叶片中莱邦索﹥麗容,而果柄和果实中反之,表明莱邦索比麗容更有利于蔗糖的转运和蔗糖在果实中的累积。SUT1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量与番茄的单株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在前期构建的千层金(Melaleucabracteata)转录组数据库中鉴定并克隆得到2个丁香酚合成酶基因MbEGS1和MbEGS2,基因编码区(codingsequences,CDs)序列长度分别为963和972bp,分别编码320和323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MbEGS1、Mb EGS2与仙女扇(Clarkia breweri)CbIGS1蛋白序列相似性最高,达到65.92%和63.89%。qRT-PCR分析表明,二者在千层金的花、叶片和茎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花中表达量最高,叶中次之,茎中最低,与不同组织中丁香酚含量的变化类似,基因表达量与丁香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MbEGS1在千层金的根中有表达,且表达量高于茎段,但低于叶片,而MbEGS2在根中不表达。采用不同浓度MeJA处理千层金发现,MeJA能够诱导MbEGS1和MbEGS2表达和丁香酚合成,0.1 mmol·L-1 MeJA诱导效果最显著,其转录水平与丁香酚含量呈正相关。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Mb EGS1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膜和细胞核中,Mb EGS2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膜中。在森林草莓中异位表达MbEGS1和MbE...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印度酸橘(Citrus reshni)脱落酸合成关键基因CrNCED1的功能,分析了CrNCED1的表达特性,并将其在柠檬中超表达获得转基因植株,对转基因植株进行脱水抗性分析。结果表明,CrNCED1在印度酸橘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并且其表达受脱水、低温和ABA诱导,但不受盐诱导,其中ABA诱导上调作用强烈。超表达CrNCED1的转基因柠檬植株ABA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脱水处理后叶片萎蔫程度比野生型轻,其相对失水率、MDA和活性氧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叶片气孔开度显著小于野生型,表明超表达CrNCED1增强了转基因柠檬的抗脱水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水培条件下苹果砧木‘M9T337’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低、适宜和高供氮水平下(0.5、5和25 mmol·L~(-1))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天冬酰胺合成酶(AS)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氮处理下,根系中GS基因表达量上升幅度明显高于GOGAT和AS,基本趋势是先上调表达后下调表达,叶片中3个基因表达量基本趋于稳定,低氮处理1 d时GOGAT基因在根系中几乎趋于不表达。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根系中GS和GOGAT基因的表达呈先上调再下调表达的动态变化,叶片中GS和GOGAT基因的表达量升高,AS基因无显著变化,高氮处理下,GS和GOGAT的基因表达受到抑制,GOGAT基因在根系中表达量极低,但叶片表达量明显高于根系表达量。因此,AS和GS参与苹果根系对低氮胁迫的响应,适宜氮水平能够诱导氮代谢关键酶在氮代谢循环中发挥作用,而高氮水平则抑制氮代谢关键酶的基因表达,对植物氮代谢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松滋野生’(Ws)和‘Amsterdam’(Af)胡萝卜转录组测序,挖掘胡萝卜FLC 同源 基因(DcFLCs),深入研究其对低温及光周期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胡萝卜中存在3 个具有完整MADS-box 和K-box 保守结构域的FLC 同源基因DcFLC1、DcFLC2、DcFLC3,分别编码209、212、219 个氨基酸 残基蛋白,进化树显示与其它植物FLC 亲缘关系较远。RT-PCR 表明DcFLC1 和DcFLC2 在供试材料中均 表达,而DcFLC3 仅在部分材料中表达。qPCR 结果显示低温能促进DcFLC1 和DcFLC3 在耐抽薹品种 Af 幼苗叶片和种根中表达,而DcFLC2 仅在Af 种根中表达显著,在幼苗叶片中表达不显著。DcFLC1 和 DcFLC2 在抽薹敏感的Ws 幼苗叶片和种根春化过程中表达规律不同,低温能促进DcFLC1 在幼苗叶片以 及DcFLC2 在种根中表达。连续光照能促进DcFLC1、DcFLC2 在Af 幼苗叶片中表达,但在Ws 中则不同。  相似文献   

17.
1 非典型性霜霉病和疫病 1)非典型性霜霉病.主要侵染叶片.叶片病斑呈散状小角斑,不连片,叶背稍有水浸状霉层.叶片霉层呈白色至灰黑色,病斑为不规则浅褐色,叶片僵化.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UFGT基因在观赏海棠叶片呈色过程中的作用,以观赏海棠常紫红色类品种‘王族’叶片总RNA为模板,通过RACE扩增,获得一个长度为2 186 bp的cDNA序列,其编码区共1 425 bp,编码475个氨基酸,命名为McUFGT。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3个不同叶色的观赏海棠品种‘王族’(叶片常紫红色类)、‘绚丽’(新叶红色类)和‘火焰’(叶片常绿色类)叶片中的花色素苷含量、McUFGT相对表达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品种中矢车菊色素苷是主要的花色素苷物质,并且随着叶片的生长发育,不同叶色品种间矢车菊色素苷差异显著,其中以叶片常紫红色品种‘王族’矢车菊色素苷积累最多。同时矢车菊色素苷含量的变化与McUFGT相对表达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McUFGT在苹果属观赏海棠叶片花色素苷合成及色泽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1苹果氮营养失调及矫治方法1.1苹果缺氮症状在春、夏季果树生长旺盛时缺氮,新梢基部的成熟叶片逐渐变黄,并向顶端发展,使新梢嫩叶也变成黄色,新生叶片变小、叶柄与叶片呈锐角,极易脱落。当年生枝梢短小细弱呈红褐色,结果时果实小并且易脱落。花芽少,叶片薄,一般叶片氮含量低于1.5%  相似文献   

20.
以苹果叶片总RNA为模板,通过克隆获得抗苹果斑点落叶病基因Mal d 1。Mal d 1开放阅读框长度为480 bp,编码159个氨基酸残基,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蛋白结构分析显示,Mal d 1蛋白包含bet v 1-like结构域。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Mal d 1在苹果叶、花、果皮、果肉中均有表达,但各器官中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在不同发育时期的果皮中都有表达,表达水平随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抗性品种叶片中表达水平较高;在叶片人工接种病菌条件下表达量随时间的延长明显高于对照组。利用PRI101-AN载体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转化苹果愈伤组织,转基因愈伤组织的抗病鉴定结果显示,Mal d 1过量表达增强愈伤组织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