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研究烟草品种抗蚜机制,选用6个不同烟蚜抗性的烟草品种,采用盆栽试验接种蚜虫,研究烟蚜侵袭后第0、3、6、9 h烟草叶片茉莉酸(JA)、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受到蚜虫为害后,叶片JA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烟蚜取食6 h后叶片JA含量达到峰值,且抗蚜品种JA增量大于感蚜品种。受到蚜虫为害后,抗蚜品种叶片NO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烟蚜取食3 h后NO含量达到峰值,感蚜品种烟蚜取食3 h后的NO含量与取食前差异不显著,但6 h和9 h后显著低于0 h。受到烟蚜侵袭9 h后,参试品种CAT活性均表现为增加趋势,烟蚜取食9 h后,抗蚜品种‘竖把老母鸡2113’的CAT活性增量最多,增幅最大。JA和NO含量以及CAT活性均可以作为烟草品种蚜虫抗性鉴定的生理指标,烟蚜取食5~6 h叶片茉莉酸含量的增幅可以用于鉴定烟草品种抗蚜性。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分别取食烟草后对烟草生长特性的影响,明确2种粉虱取食诱导的烟草防御反应的差异和时间效应,探讨B型烟粉虱诱导的烟草防御反应在竞争取代温室白粉虱中的作用,采用直尺测量和烘箱烘干称重的方法,研究比较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分别取食烟草不同时间后对烟草自身生长指标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诱导寄主防御的虫口密度下,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分别取食烟草不同时间后对烟草自身生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时间效应。与对照烟草相比,B型烟粉虱取食烟草5天后对烟草生长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但从取食10天开始出现显著不利影响,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对烟草的不利影响逐渐增加。烟粉虱取食15、20天后烟草株高分别降低了6.9、8.5 cm,平均节间距分别缩短了0.6、0.53 cm,叶片数量分别减少了2.1、2.6叶/株,系统叶叶面积明显增大,叶片变薄,单位面积干重分别降低了0.99、1.01 mg/cm2。温室白粉虱取食烟草不同时间后对烟草生长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与温室白粉虱为害烟草后相比,B型烟粉虱为害烟草后产生了对烟草的特异性抑制反应,这可能与B型烟粉虱诱导烟草表达的特异性防御反应对自身资源的消耗有关。  相似文献   

3.
以番茄为材料,利用不同浓度的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处理开花期番茄,测定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数值。结果表明,经过脱落酸、水杨酸、多效唑、茉莉酸外源诱导的番茄抗冷性明显高于对照。随着诱导浓度的增大,抗寒性逐渐增强,相对电导率逐渐降低,当脱落酸浓度为150 μg /g和水杨酸浓度为300 mg/L时,相对电导率降低近一倍;脯氨酸和可溶性糖都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的活性随处理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处理使植株的抗冷性提高,但在品种上有差异,对抗冷性强的品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外源物质处理对番茄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番茄为材料,利用不同浓度的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处理番茄幼苗期幼苗,测定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数值。结果表明,经过脱落酸、水杨酸、多效唑、茉莉酸外源诱导的番茄幼苗抗冷性明显高于对照。随着诱导浓度的增大,抗寒性逐渐增强,相对电导率逐渐降低,当脱落酸浓度为200ug/g和水杨酸浓度为400mg/L时,相对电导率降低近一倍;脯氨酸和可溶蛋白都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显著提高,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随处理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在不同浓度的处理下, ABA浓度增长量同比增长最大为浓度100 ug/g和150 ug/g;水杨酸浓度增长量同比增长最大为浓度300 mg/L;多效唑浓度增长量同比增长最大为60 mg/L;茉莉酸浓度增长量同比增长最大为200 mg/L。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处理使植株的抗冷性提高,但在品种上有差异,对抗冷性强的品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灰飞虱胁迫下水稻防卫相关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飞虱是我国水稻生产上的一种重要害虫。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及特异性引物,对不同时间(12、24、36、48和72 h)灰飞虱胁迫下抗虫和感虫水稻品种中主要防卫途径的相关基因进行转录水平上定量分析。灰飞虱取食后,与水杨酸合成途径相关的基因PAL、NPR1、EDS1和PAD4在抗灰飞虱品种Mudgo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在感虫水稻Kittake中。接虫12 h后,PAL基因表达量达到未接虫时的6.914倍;在Mudgo中,PAL基因相对表达量上升更快,在24、48和72 h分别是Kittake中的42.848、70.743和69.193倍。NPR1基因在灰飞虱为害12、36和72 h后,在Mudgo中的表达量分别是Kittake中的4.690、6.231和4.112倍。与茉莉酸合成相关的基因LOX和AOS2,在灰飞虱为害36 h后,在Kittake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Mudgo中。乙烯信号途径中的受体基因EIN2在Kittake中的表达量也高于Mudgo中。结果表明,灰飞虱取食激活了抗虫水稻Mudgo中依赖水杨酸介导的抗性途径,同时诱导感虫水稻Kittake产生了依赖茉莉酸/乙烯途径的防卫反应,PAL和NPR1基因的表达在调节Mudgo抗灰飞虱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 MeJA)诱导烟草抗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的生理生化变化,本研究以烟草‘BY-2’为材料,通过分光光度法探讨外源喷施MeJA对灰葡萄孢胁迫下烟草叶片抗性相关酶类和非酶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10 mmol/L MeJA喷雾烟草后,烟草叶片的防御相关酶类物质活性变化较大,其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呈先升后降,且于第4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9.18 U·g-1·min-1FW和5.44 U·g-1·h-1FW,呈现出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又下降的现象;而多酚氧化酶PPO则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且于第3天达到峰值为2.03 U·g-1·min-1FW,表现为累积增加趋势;同时烟草体内的抗性相关物质—木质素、类黄酮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也有所累积而升高。因此喷施外源MeJA诱导烟草抗灰霉病的效应与其激活烟草叶片抗性相关酶类活性变化和非酶类物质的累积有关,且烟草抗性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也会减弱,与第4天是烟草抗灰霉病的最佳诱导期相关。本研究结果为MeJA用于田间植物病害防治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选用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具有显著钝化作用的脱脂牛奶和磷酸三钠为研究对象,通过枯斑法测定脱脂牛奶和磷酸三钠两者复配制剂(称为抑毒灵)对烟草漂浮育苗过程中被TMV污染的基质及剪叶器的钝化作用,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抑毒灵对病毒粒体的影响,同时采用实时qPCR对TMV含量以及寄主防御蛋白相对表达量进行定量检测。抑毒灵稀释液对TMV的钝化作用表现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且不同处理间抑制率差异显著。抑毒灵与TMV接种液混合3 min后可完全抑制TMV对叶片的侵染。采用500倍抑毒灵消毒1 min以上时间抑制效果最佳。剪叶器具经稀释500倍的抑毒灵浸泡不少于5 min时对TMV的钝化效果可达100%。不同浓度的抑毒灵稀释液可显著钝化基质中的TMV,抑制TMV对烟苗的侵染和发病率,基质中TMV的含量下降74.09%~90.26%,相对防效达54.83%~85.45%。此外,所有抑毒灵处理中烟苗叶片表现正常,无药害发生。钝化病毒机制研究发现,经抑毒灵稀释液共孵育后的病毒粒体断裂成微小片段,外壳蛋白受损严重,螺旋结构和柱状基本消损完。与此同时,抑毒灵可提高防御酶PPO和PAL的酶活,还可显著诱导防御基因NPR1PALPR1bPR1a的表达。综上,抑毒灵可通过直接作用于病毒粒体和诱导寄主抗性起到抗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8.
WRKY是植物中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 在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应答反应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构建的甘蔗(Saccharum spp.)转录组数据库, 从新台糖22 (ROC22)中成功克隆到1个WRKY基因, 命名为ScWRKY4 (GenBank登录号为MG852087)。序列分析发现, ScWRKY4基因cDNA全长1265 bp, 包含1个741 bp的完整开放读码框, 编码246个氨基酸, 该蛋白具有1个WRKYGQK保守结构域和C2H2锌指结构域, 属于IIc类WRKY转录因子。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发现, ScWRKY4蛋白为碱性的不稳定亲水性蛋白, 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 蛋白二级结构元件缺少β螺旋。在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叶片瞬时表达中, ScWRKY4蛋白定位于细胞核。酵母杂交实验结果显示, ScWRKY4不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 ScWRKY4基因在甘蔗的根、叶、芽和皮中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 在蔗肉中的表达量最高, 为对照蔗根的18.38倍; 黑穗病菌侵染0~72 h, ScWRKY4在抗病品种崖城05-179中下调表达, 在感病品种ROC22中表达较稳定; 受到外源激素脱落酸、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以及非生物胁迫因子氯化钠和聚乙二醇胁迫后, ScWRKY4基因均被诱导上调表达。上述研究结果表明, ScWRKY4基因可能不参与甘蔗对黑穗病的抗性反应或在该防御方面起负调控作用, 但积极响应甘蔗对盐和干旱胁迫的应答。  相似文献   

9.
油菜素甾醇作为一类重要植物激素, 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抵御逆境胁迫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YP90B1基因编码酶是其合成途径中关键限速酶。本研究针对迄今有关玉米CYP90B1基因应答逆境胁迫特征尚未见报道现状, 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 从玉米中克隆了油菜素甾醇生物合成关键基因ZmCYP90B1 (GenBank登录号KY242373)。ZmCYP90B1全长2058 bp, 开放阅读框为1518 bp, 编码506个氨基酸。ZmCYP90B1蛋白预测分子量为57.66 kD, 等电点为9.54, 含有1个跨膜结构域及1个p450保守结构域。序列比对表明, ZmCYP90B1与其他物种CYP90B1蛋白高度相似, 但在单双子叶植物中进化上具有明显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 非生物胁迫(干旱、高盐、低温和脱落酸)、虫害(甜菜夜蛾取食)和茉莉酸甲酯均诱导ZmCYP90B1表达, 表明该基因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 参与植物对虫害和茉莉酸甲酯的响应。进一步构建过量表达ZmCYP90B1基因的烟草株系并检测表明该烟草株系抗旱性增强, 叶片失水率下降, SPAD值增大。此外, 干旱胁迫下转基因烟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以及游离脯氨酸(Pro)的积累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 丙二醛(MDA)和脱落酸(ABA)含量明显低于野生型。通过检测下游胁迫响应基因表达, 表明ZmCYP90B1提高植物抗旱性可能不依赖ABA途径, 而与其对抗氧化相关途径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0.
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sLTP)是植物中大量存在的小分子脂类结合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抗菌防御、信号传导、胞壁松弛、蛋白酶抑制等。通过接种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从马铃薯栽培品种中薯3号中获得一个新的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cDNA克隆StLTPa1,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含636bp核苷酸,编码91个氨基酸,属于I类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于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揭示,该基因与其他茄科nsLTP具有高度保守的序列相似性,核酸和氨基酸水平分别具75%~85%和60%~92%的同源性。对该基因在互作早期基因表达时空性分析表明,StLTPa1基因不仅受病菌的诱导,在不同抗、感病的马铃薯基因型中差异表达,而且受一定浓度外源非生物激发子如水杨酸、茉莉酸和脱落酸的诱导并产生一定时间的持续效应,其诱导表达模式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原位杂交结果显示StLTPa1主要在马铃薯茎、叶维管束系统的韧皮部细胞中表达。这些结果说明StLTPa1基因受病菌和非生物激发子诱导,在植物防御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对烟粉虱和烟蚜防治具有共同增效作用的桶混药剂组合,采用浸叶法测定鱼藤酮分别与噻虫胺、噻虫啉和噻虫嗪桶混后对烟粉虱和烟蚜的联合毒力,通过共毒系数筛选出效果较好的桶混组合,然后进行烟粉虱和烟蚜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12组桶混组合对烟粉虱有增效作用和6组桶混组合对烟蚜有增效作用,其中5组桶混组合对烟粉虱和烟蚜具有共同增效作用。当鱼藤酮与噻虫胺按有效成分3:20、14:25和13:25,与噻虫嗪按有效成分63:10和133:1配比时,对烟粉虱和烟蚜同时具有增效作用。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6%鱼藤酮微乳剂与20%噻虫胺悬浮剂桶混,药后1、3、7、10天对烟粉虱和烟蚜的防治效果分别在70%、90%、92%、88%以上;6%鱼藤酮微乳剂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桶混,药后1、3、7、10天对烟粉虱和烟蚜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4%、86%、91%、90%以上,其速效性优于6%鱼藤酮微乳剂的防治效果,持效性优于化学杀虫剂的防治效果。鱼藤酮与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桶混增效作用显著,为烟粉虱和烟蚜的田间农药减量化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直尺测量和烘箱烘干及分光光度法测定B烟粉虱为害后西葫芦、瓠瓜、丝瓜的生长指标及叶绿素含量,比较葫芦科不同种类寄主植物被B烟粉虱为害后在生长发育方面的差异,探讨B烟粉虱对寄主植物生长影响差异的机制。结果表明,B烟粉虱为害对3种葫芦科寄主生长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与各自无虫对照植株相比,西葫芦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单位面积干重均显著降低。与对照植株相比,西葫芦受害30天后,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的抑制率分别为35.08%、4.38%和20.73%;单位面积干重较对照降低了31.86%。受害的丝瓜与对照植株相比仅株高明显降低,抑制率为31.47%;而茎粗、叶面积、单位面积干重均没有明显降低。瓠瓜受害30天后,株高和节间距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株高抑制率为-28.69%,节间距抑制率为-42.63%,但茎粗和单位面积干重较对照显著降低。生化测定结果发现,B烟粉虱危害后,3种寄主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下降,其中以西葫芦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叶绿素a含量降低了68.22%,叶绿素b含量降低了64.63%。  相似文献   

13.
李珊  杜春梅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24):125-131
为了更好的防控稻瘟病的发生,为水稻育种工作和新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深入了解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与水稻相互作用的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归纳了稻瘟病菌侵染水稻的机制、水稻对稻瘟病菌侵染的信号识别及其下游反应以及识别后诱导水稻产生的防御反应机制,分析了水稻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利用分子育种手段提高水稻抗病性的相关策略。稻瘟病菌侵染水稻后,植株会通过细胞壁加厚、病程相关蛋白表达以及病原菌侵入位点细胞程序性死亡等系统免疫反应来抵御稻瘟病菌的侵染;因此指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诱导植物发生免疫反应来抵御稻瘟病菌的危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防治病害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而且,作为研究病原菌—植物互作的模式系统,深入了解稻瘟病菌与水稻的互作机制,也为通过诱导水稻防御基因的表达来防治其他重要真菌性病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茉莉酸等3种因素刺激番茄LeWRKY1的表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LeWRKY1参与植物抗逆反应的分子机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LeWRKY1在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侵染、茉莉酸(jasmonic acid,J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刺激时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外源植物激素JA可诱导LeWRKY1的表达,而SA对其无明显诱导作用;番茄灰霉菌侵染可诱导LeWRKY1表达。LeWRKY1可能通过JA依赖而SA非依赖的信号途径参与番茄对番茄灰霉菌防御反应的应答。  相似文献   

15.
薛仁风  王利  丰明  葛维德 《作物学报》2018,44(5):642-649
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能够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病性反应, 而水杨酸结合蛋白2 (salicylic acid binding protein 2, SABP2)是植物细胞内调控水杨酸水平的重要酯酶。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普通菜豆中搜索到7个烟草水杨酸结合蛋白2的同源基因, 命名为PvMES1~PvMES7。分别在2个菜豆感病品种(白刀豆和BRB130)和2个抗病品种(黑芸豆和260205)中接种尖镰孢菌FOP-DM01菌株(Fusarium oxysporum f. sp. phaseoli isolate, FOP-DM01)后, 检测寄主根组织中水解水杨酰甲酯(methyl salicylate, MeSA)活性和游离SA含量的变化, 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7个PvMES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 PvMES1PvMES3PvMES4PvMES5PvMES6的转录表达受FOP-DM01菌株诱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其中黑芸豆中PvMES5基因和260205中PvMES1基因表达量变化最显著, 接种3 d后分别升高至0 d表达量的7.6倍和5.6倍。此外, 黑芸豆和260205根中水杨酰甲酯酯酶(methyl salicylate esterase, MES)活性显著提升, 游离SA含量也相应升高, 激活寄主内SA介导的相关防御反应。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普通菜豆镰孢菌枯萎病抗病分子育种和抗病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辣椒基因组中全面鉴定WRKY转录因子并筛选出受辣椒疫霉菌诱导的CaWRKY基因,并分析关键CaWRKY基因参与的信号通路。以CM334和NMCA10399为材料,基于辣椒基因组和RNA-seq数据,并在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下通过qRT-PCR技术检测基因表达并分析。全基因组共鉴定出69个CaWRKY基因。接菌后12 h,抗、感材料中分别鉴定出7个和3个差异表达基因;接菌后36 h,分别有13个和22个差异表达基因,表明抗病材料能更快速应答。在筛选出的8个关键CaWRKY基因中,CaWRKY19CaWRKY65受SA诱导上调表达;CaWRKY50受MeJA诱导上调表达;CaWRKY25受SA诱导上调表达同时受到MeJA抑制下调表达,而CaWRKY49同时受SA和MeJA抑制下调表达,推测CaWRKY19CaWRKY65通过SA,CaWRKY50通过JA,而CaWRKY25CaWRKY49则通过SA和JA信号途径参与辣椒抗疫病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产紫青霉对烟草根结线虫病的生防潜质,采用产紫青霉K1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及卵的活性进行了室内生测,同时利用了产紫青霉K1生物菌剂对烟草根结线虫病进行了2年2地的田间防效测定。结果表明:(1)产紫青霉K1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较强的毒杀活性,48 h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校正致死率高达94.53%,对卵孵化的相对抑制效率达90.75%;(2)3种用量的产紫青霉对烟草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及烤烟综合农艺性状、产质量和均价均优于33.00 kg/hm2的淡紫拟青霉,其中以41.25 kg/hm2产紫青霉的防治效果、综合农艺性状、产值量和均价最好,平均防效为80.60%,烟叶产量、产值和均价分别为2119.50 kg/hm2、56762.77元/hm2和26.78元/kg。因此,产紫青霉K1在烟草根结线虫生物防治领域具有较大的潜能,可作为攀枝花烟草根结线虫病生防菌加以开发应用,推荐使用方法及用量为在烟草移栽时使用41.25 kg/hm2产紫青霉K1一次。  相似文献   

18.
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介导的信号网络能调节植物防御反应。一般JA信号通路涉及抗虫反应,而SA通路则与抗病有关,JA和SA通路之间的交互作用在防御反应的微调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JA和SA也能有效调节抗寄生植物的防御反应。本文综述一些防御信号分子,尤其是JA和SA在植物防御中的作用,包括JA、SA介导的途径和JA/SA交互作用在抗病虫害和抗植物寄生中的作用;介绍茉莉酸、水杨酸类物质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阿维菌素和阿维·吡虫啉不同亚致死剂量对马铃薯桃蚜F0代成蚜和F1代的干扰作用。通过在室内组建不同亚致死剂量下马铃薯桃蚜生命表的方法,分析了不同亚致死剂量对马铃薯桃蚜繁殖、发育和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阿维菌素和阿维·吡虫啉LC10LC25LC40分别处理马铃薯桃蚜成蚜后,成蚜的平均产蚜量显著小于对照,其平均寿命也显著短于对照。其中阿维·吡虫啉LC40组的平均产蚜量最低,为9.52头,平均寿命最短,为8.07天。与对照组相比,F1代的若蚜期显著延长,成蚜期显著缩短。对F1代种群参数的影响体现在,净增殖率(Ro)、内禀增长率(rm)以及周限增长率(λ)都显著降低,种群加倍时间(Dt)显著延长。即阿维菌素和阿维·吡虫啉不同亚致死剂量处理亲代成蚜后,会明显抑制其寿命和产蚜量,同时也可以有效控制F1代种群再猖獗。  相似文献   

20.
LOX属于脂氧合酶超家族(lipoxygenasesuperfamily),是脂肪氧化途径的重要因子,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和对外界刺激的抵御。本研究基于甘蔗(Saccharumspp.)转录组数据库,通过RT-PCR技术,首次从新台糖22号(ROC22)蔗芽中克隆获得ScLOX1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MK106188)的cDNA全长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cLOX1基因cDNA序列长度为2813 bp,开放读码框全长2664 bp,编码887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6.23,不稳定系数为39.77,亲水性平均值为?0.437,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但含有PLAT_LH2和Lipoxygenase活性位点,与高粱(Sorghum bicolor) LOX (XP_002466613.1)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5.96%。预测ScLOX1基因的编码蛋白为酸性稳定亲水性非分泌蛋白,属于type I类非传统9-LOX。qPT-PCR分析结果显示,ScLOX1基因在蔗芽组织中特异性表达。接种甘蔗黑穗病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后, ScLOX1基因的表达量在抗病品种崖城05-179中短暂上升,但在感病品种ROC22中显著下降。分别对瞬时表达ScLOX1基因的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植株叶片接种烟草茄病镰刀菌蓝色变种(Fusarium solani var. coeruleum)和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表型观察、3,3’-二氨基联苯胺(3,3’-diaminobenzidine,DAB)染色和烟草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显示,ScLOX1基因的过表达能够增强本氏烟对烟草茄病镰刀菌蓝色变种的防御,但对烟草青枯菌的作用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研究还发现,ScLOX1基因的表达受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抑制下调,但受脱落酸、氯化钠和聚乙二醇诱导上调。以上结果为深入研究甘蔗ScLOX1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