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机插水稻秧苗为研究对象,探讨播量(80、100、120 g/盘)、育秧基质(耕层土、耕层土+育秧伴侣、耕层土+壮秧剂、耕层土+有机质)对不同秧龄(20、25、30、35 d)机插水稻郑稻18号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及育秧基质对不同秧龄郑稻18号的秧苗素质和产量有明显影响,在播量为100 g/盘、秧龄为25 d时可获得高素质秧苗并且水稻产量最高,比同一秧龄播量分别为80、120 g/盘处理的产量提高11.7%、12.5%,比同一播量秧龄分别为20、30、35 d处理的产量提高21.3%、12.5%、29.1%;在播量为100 g/盘条件下,当基质为耕层土+有机肥、秧龄为25 d时可获得高素质秧苗并且水稻产量最高,比同一秧龄耕层土、耕层土+育秧伴侣、耕层土+壮秧剂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15.3%、7.7%、5.2%,比同一基质秧龄分别为20、30、35 d处理的产量提高23.7%、16.0%、27.7%。综上,在耕层土+有机肥为育秧基质、播量为100 g/盘、秧龄为25 d时能培育出适合于机插的高素质秧苗,且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播量对滨海稻区机插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2015年连续2年以盐丰47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播量处理,探讨播量对水稻群体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秧苗素质逐渐减弱,秧苗抗逆性偏弱,缓苗期长,有效分蘖节位少,虽栽插苗数多,但高峰苗到达延后,后期茎蘖消亡快,成穗率降低;2年试验以播量为100 g/盘左右的B_2、C_2处理秧苗素质最好,齐穗期、成熟期干物质产量最大,水稻群体生长量适宜,实际产量最高,分别为11.46、10.99 t/hm~2,分别比B_1、B_3,C_1、C_3处理高5.69%、10.05%,2.23%、6.22%。  相似文献   

3.
不同播量对机插水稻群体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完善盘锦稻区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体系,探讨机插秧高产适宜播量。以盐丰47为供试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播量处理,测定不同播量对水稻群体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为97.5 g/盘的B3处理秧苗素质最好,本田群体生长量适宜,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产量最大,实际产量最高为10.95 t/hm2,比B2、B4、B1、B5处理分别高3.01%、5.80%、8.96%、12.77%。  相似文献   

4.
在江苏省稻麦两熟种植模式下,机插水稻秧苗极易出现长秧龄甚至超秧龄的现象.为探究如何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并增加秧龄弹性,本试验设置播量(90、120 g/盘)和壮秧剂(清水、多·多唑、咪鲜·甲霜灵和苗壮丰)处理,研究其对不同秧龄秧苗素质、黄叶发生情况、干物质积累情况、根冠比和充实度等的影响.25 d开始秧苗素质迅速下降,各壮秧剂均改善了秧苗素质,其中苗壮丰通过扩大叶龄、增加叶面积来快速积累干物质,秧苗"大、绿、壮".咪鲜·甲霜灵处理通过矮化植株,提高秧苗的充实度和抗逆性,株型矮小紧凑.多·多唑通过延缓秧苗生长,提高秧苗抗衰老能力.在超秧龄(35 d)情况下,多·多唑处理秧苗衰老情况不明显,生长速率高于其他2种壮秧剂处理,能够保持良好的成长活力,虽然对于苗壮丰和咪鲜·甲霜灵处理来说秧苗长势相对弱小,但是在超秧龄时期仍能保持较高生长速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秧苗素质,延长秧龄弹性.而在播量方面,90 g/盘处理各项指标均优于120 g/盘.从壮秧剂处理来看,各壮秧剂处理均能提高秧苗素质.总体而言,苗壮丰+90 g/盘处理的秧苗素质较优,能适应超秧龄移栽,有利于培育工厂机械化秧苗.  相似文献   

5.
秧龄和播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秧龄和播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优质粳稻品种南粳46为材料,研究不同秧龄和播量对水稻机插秧苗苗高、叶龄、成苗率、成苗数、素质、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秧龄和播量对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20 d秧龄和80 g/盘播种量时机插秧苗素质最好,实测产量最高,达10 263.45 kg/hm~2。[结论]该试验为进一步完善机插育秧技术,加快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武运粳23"为供试材料,笔者进行了播量对机插稻成苗率、秧苗素质、栽插质量、最终产量及产量构成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每盘播量100g,不仅秧苗素质较好,且能保证足够的密度,取得足够的穗数,产量结构协调,高产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播量对水稻钵体毯式育秧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以水稻品种绥粳4号为材料,设置每穴3粒和每穴5粒播种及常规机械播种(125g/盘),结果每穴3粒和每穴5粒的秧苗素质均高于常规播种,其中每穴3粒秧苗素质更高;在30cm×14cm的人工移栽密度下,每穴5粒播种的秧苗移栽水稻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8.
不同机插秧盘泥对早稻秧苗素质和产量影响各不相同。结果表明:基质育苗处理秧苗综合素质、产量最佳,主要参数明显优于其他处理,说明基质育苗更有利于早稻秧苗生长,也是最终增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研究就不同用种量对常规水稻滇陇201机插秧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显示:最适用种量为湿种135g/盘,其栽插后每穴苗数较多,结实率高,最终产量为7574kg/hm~2,比125g/盘用种量的处理产量高2.7%。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用种量对常规水稻滇陇201机插秧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最适用种量为湿种135g/盘,其栽插后每穴苗数较多,结实率高,最终产量为7573.5kg/hm2,比125g/盘用种量的处理产量高2.7%。  相似文献   

11.
土壤类型和肥料配比对粳稻辽粳401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氮肥、磷肥、钾肥含量配比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以中晚熟品种辽粳401为试验材料,选用壤质土、黏质土和沙质土3种土壤类型,采用随机区组方法研究16种不同养分配比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黏质土培育的水稻秧苗素质最好,更有利于秧苗的生长。氮肥施入量在4、6 g/盘处理条件下的株高、叶龄、茎基宽、根干质量和地上部干质量显著大于0、2 g/盘的处理,而4 g/盘处理条件下秧苗素质与6 g/盘处理的差异并不显著,秧苗素质没有随氮肥施入量的增加而提高。磷肥2.5 g/盘、钾肥3.5 g/盘处理的秧苗素质显著大于低磷、低钾处理,说明增施磷肥、钾肥有助于培育健壮的秧苗。在16种营养配比中,氮肥4、6 g/盘,磷肥2.5 g/盘,钾肥3.5 g/盘的营养配比秧苗素质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为完善盘锦稻区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体系,探讨机插秧高产适宜播量与穴距,以盐丰47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设置不同播量与穴距配置,测定其对机插水稻群体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为100 g/盘、穴距为18 cm,播量为120 g/盘、穴距为21 cm,播量为80 g/盘、穴距为14 cm这3个处理,本田群体生长量适宜,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产量较大,实际产量较高;其中,播量为100 g/盘、穴距为18 cm的处理5产量最高,为11.41 t/hm2,比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6、处理7、处理8、处理9分别高4.51%、6.75%、18.24%、5.89%、12.81%、9.23%、3.44%、5.3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双季机插晚稻适宜的播种量,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H优518和陆两优996为材料,研究不同播量(22.5、37.5、52.5和60.0 kg/hm2)对机插晚稻秧秧苗素质、分蘖动态、生育期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播量对机插双季晚稻秧苗素质、分蘖能力、生育期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秧苗素质、茎蘖成穗率、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均呈下降趋势,水稻植株全生育期有所缩短.水稻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间产量差异明显.[结论]在该研究中,H优518和陆两优996作双季晚稻机插栽培时,播种量以52.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水稻密播短秧龄机插对于水稻节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探索合适的技术参数对于水稻生产至关重要。本试验探索通过育秧时增加每盘播种量,同时适当缩短秧龄,从而减少每亩用秧盘量、降低育秧成本的可行性。试验研究四种播量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群体动态、产量构成及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可用的技术参数支持。试验结果表明:播量130克/盘和150克/盘可有效节约成本,进而实现节本增效目标,这一创新技术可在陕西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播种量对机插晚稻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杂交晚稻H优51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处理对机插秧秧苗素质、生育期、分蘖能力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机插双季晚稻秧苗素质、苗数及产量均有一定影响,在该试验条件下,H优518每盘播种量以70 g/盘为宜。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不同基质及其配比及不同播量对机插秧苗个体素质的影响,提升机插秧育秧水平,设置100%基质、33%基质母剂、100%黄泥土3种介质育秧,以及50 g/盘、75 g/盘、100 g/盘3种播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黄泥土相比,育苗16 d后,基质及基质母剂育秧能明显改善机插秧苗的株高、叶龄、顶叶长、茎基宽、鲜干重等秧苗素质,各项指标增幅范围分别为5.20%~11.75%、15.31%~28.26%、15.31%~20.11%、31.25%、66.67%~73.66%,基质育秧效果好于基质母剂。3种播量之间差异不明显,但50~100 g范围内稀播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17.
不同播量及育秧基质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机插水稻秧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播量及基质配比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及育秧基质对机插秧苗素质有明显影响,不同播量及不同基质配比的秧苗素质不同,较低播量(每平方米芽谷300~400 g)和适宜的基质配比[土与谷壳体积比1∶(2~3)]能培育出适合于机插的高素质秧苗。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配套合适的"旱育保姆"使用剂量,2009年在南丹县城关镇进行了不同用量无盘抛秧剂"旱育保姆"处理对秧苗素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4个不同剂量处理间理论产量随着"旱育保姆"使用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实际产量以"旱育保姆"剂量350g/667m2处理的最高。  相似文献   

19.
稀播长秧龄对秧苗素质和产量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金粳81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7寸盘中不同播种密度和不同秧龄对秧苗素质、栽插质量、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每个7寸盘种植2 500颗苗,秧苗素质和产量均较高;秧龄过长导致秧苗素质降低,秧龄为28 d时,秧苗素质较好,产量也处于较高水平,栽插质量也比较高。所以7寸盘种植2 500颗苗、秧龄28 d为最佳的播种密度和秧龄组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分析不同播量下杂交籼稻品种的机播育秧秧苗素质差异及秧苗素质与种子性状的关系,并根据关键的秧苗性状筛选出适合于四川地区机械化播种的品种。【方法】选取西南地区选育的27个杂交籼稻品种进行了种子性状和机播育秧秧苗素质考察工作。【结果】(1)杂交籼稻种子的形态特征受自身遗传特性的影响明显,不同品种间有显著差异;(2)采用机械流水线播种方式播种后,所育水稻秧苗受品种和播种量的影响显著,秧田生长状况差异明显。千粒重较低、长宽比相对较小的品种机播育秧秧苗素质和出苗均匀度较好,低播量水平下秧苗素质和出苗均匀度较好;(3)千粒重与株高和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秧苗均匀度与千粒重、粒长、长宽比呈负相关关系,而与粒宽、粒厚、发芽率呈正相关关系;(4)初步筛选出绿优4923、F优498、隆两优1146等适宜机播的10个品种。【结论】不同播量下杂交籼稻品种的机播育秧秧苗素质差异明显,低播量下(60 g/盘)秧苗素质较好,选用千粒重较低,长宽比相对较小的种子有利于机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