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废水对鱼类致毒、生长、发育影响,是当前生物学监测水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本课题目的是为保护渔业资源及合理制定渔业用水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工业废水中污染物种类繁多,难以用单一的理论指标表示其污染程度。鱼类对水环境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的各种变化反应十分灵敏。通过鱼类毒理实验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地反应水体的污染情况和污染物的联合  相似文献   

2.
中华鲟是我国的珍稀鱼类,最早出现于古代志留纪到二迭纪地质年代,是鱼类的祖先,至今在长江中仍有生存。近年来由于沿江工业的迅速发展,工矿企业排放废水量增加,局部水域污染加重,中华鲟资源受到较严重的损害。中国水产科学研  相似文献   

3.
齐加 《黑龙江水产》2005,(6):21-23,39
一 我们黑龙江省地大物博,是个江河湖泊水库众多的省份,号称五条大江,两个大湖,1700多条大小河流,600余座水库,水源充足。历史上各江湖水库鱼类资源十分丰富,有远近闻名的黑龙江鲟、鳇鱼;哲罗、细鳞;镜泊湖的湖鲫、红尾;方正水库的银鲫;兴凯湖的大白鱼等,都属鱼类中的珍品。大鳇鱼个体大者上千公斤,被称为“活化石”,是国际濒危动植物保护组织确定的保护对象。这些年水域变化,工业废水污染为害,加之捕捞过度,几条大江的一些特产名贵鱼类曾接近绝迹边缘,水产部门大声疾呼,各级党政领导和国家主管部门都有高度重视,对保护鱼类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采取了积极有力的措施。全省渔业放养水面达到690余万亩。  相似文献   

4.
鱼类对有毒物质的回避,是它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进行回避试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有毒物质对鱼类的实际毒害,从而评价水域污染状况、工业废水处理的程度,以及论述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我们结合“渤、黄海污染对水产资源的影响的调查研究”课题,于1980年8月4日-9月5日进行了梭鱼对汞、镉、六六六、滴滴涕的回避试验。试验是在有机玻璃的直式型试验槽中进行,如图。试验液浓度按等对数间距系列选择。试验时放10尾鱼(平均体长5.66厘米,  相似文献   

5.
含高浓度氨氮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在中性水域且不合他种毒物是有利于养鱼,在碱性水域则有害,国外鱼类水质标准氨氮规定不超过1.5毫克/升,铵盐不超过5毫克/升至今国内对含氨氮的“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及含氨氮渔业水质标准未作规定,关于城郊生活污水养鱼和化肥养鱼的氨氮适量浓度也无统一依据。近年来,由于氮肥厂含氨废水排入我所内湖,毒死鱼类,家鱼孵化不能孵出鱼苗,  相似文献   

6.
工业废水污染渔业受害最大工业废水在污染农田菜土,生活用水和渔业水域三者中,渔业水域遭受污染面积宽、污染程度严重,渔业受害最大,且能查处的次数,赔偿的金额最少。工业废水污染鱼类产卵场、通道,使鱼苗数量猛减,使江、河、湖泊、水库捕捞产量下降。湘江是我国青...  相似文献   

7.
前言 各种农药、除虫剂、工业废水等含毒物质,一经投放渔业水域后,根据溶解于水中的毒物浓度,必然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鱼类的感官(嗅觉和味觉),从而引起鱼类在行动上的不同反应或是迥避;或是泰然处之;或是喜聚。这种反应随着毒物的性质、浓度、鱼类品种和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相似文献   

8.
范庭迁 《内陆水产》2008,33(1):30-31
泥鳅是我国常见的淡水小型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农药及工业废水污染,鳅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天然产量大为减少。为了促进泥鳅养殖的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现将池塘精养泥鳅的技术和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及其条件选择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张娜 《水利渔业》1999,19(6):6-6
1 鱼类毒性实验鱼类毒性实验是研究水体中有害物质对鱼类不良影响的实验。鱼类和其它的水生生物一样,对水环境中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的各种变化,反应十分灵敏。因此,鱼类和水环境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相互关系。在进行江、河、湖、海等水域环境调查时,常常由于水体中污染物种类繁多,难以用单一的理化指标表示其污染程度,但通过鱼类毒性实验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出水体的污染状况及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此外,进入水环境中的工业废水成分异常复杂,随不同的工业企业所使用的原料与生产出的产品的不同而不同,这就使废水的…  相似文献   

10.
中华鲟肝脏癌变的环境污染诱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鲟是我国珍稀鱼类,最早出现于古代志留纪到二迭记地质年代,至今在我国长江中仍有生存。近年来,由于沿江工业的迅速发展,工矿企业排放废水量增加,局部水域污染加重,中华鲟资源受到严重损害。据我们的调查研究表明,不少中华鲟幼鱼已有慢性病变,体色加深,表皮细胞受损,鳃瓣充血,鳃丝变形,肝脏肿大,以及发生不同程度的肝组织癌变。  相似文献   

11.
广丰县位于赣浙闽三省交界处,全县国土总面积1377.79平方公里,有大小河流十五条.其中主干流丰溪河起源于福建省武夷山脉,最终汇人信江,全长117千米,流域面积24.72平方公里,本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天然鱼类资源丰富,据记载共有90种鱼类,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57种,占总数的63.33%.现存66种,已采集到的标本有49种.近年来由于拦河建坝,截断鱼类洄游通道,加上酷渔滥捕和化肥、农药的大量施放以及工矿企业排放的污水,造成鱼类生境恶化,部分鱼类已消失,如鲢鱼、鳍鱼等.为尽快保护、增殖本流域鱼类资源,维护渔业生态平衡,近年来对全县天然鱼类资源进行全面详细调查,同时对流域内渔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合理的保护对策,这对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渔业生产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江、珠江、黑龙江鲢、鳙、草鱼渔业资源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长江、珠江及黑龙江水系鱼类资源丰富。三水系的鱼类分别有274(水生生物研究所1976)、385(珠江水系渔业资源调查研究报告1985)及113(水生生物研究所1976)种。据尼可里斯基(1956)黑龙江水系为103种和亚种,据张觉民等(1986)我国黑龙江水系境内为96种。在如此众多的鱼类中,鲢、鳙、草鱼一直是天然鱼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鱼类回避槽”是用于监测水质的污染情况,评定鱼类对毒性的反应,而为工矿企业制定排放废水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1978年原农业部和1981年水产总局下达了该项科研任务,经长江水产研究所工程师姜礼燔同志多年的试验研究,于1981年试  相似文献   

14.
范庭迁 《齐鲁渔业》2009,(12):42-43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tu(Cantor)],又智鳅、鳅鱼等,是我国常见的淡水小型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农药及工业废水污染,鳅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天然产量大为减少。为了促进泥鳅养殖的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现将池塘精养泥鳅的技术和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工业的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的蓬勃兴起,工业废水排放量有增无减,部分废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河,在局部水域或江段形成高浓度废水区或污染带,_死鱼事故时有发生,给渔业生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了进一步了解西江工业废水对鱼类的危害,以及对鱼类人工增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周路  杨兴  李正友  陈凡  魏浪  刘霆  李道友 《水利渔业》2006,26(5):64-65,113
调查河段发现有鱼类49种(亚种),没有海河间洄游的鱼类。董箐电站建设将导致长薄鳅、叶结鱼、乌原鲤、长臀鮠、卷口鱼等濒危保护鱼类和珠江水系特有鱼类以及部分经济鱼类减少,甚至绝迹,应予以保护。通过对比分析,建立鱼类增殖保护站,结合资源、环境和渔政的保护管理,合理调度电站的生产运行,可以将电站建设对鱼类资源的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同时,需要进行长期的调查、分析,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使资源得到长期、有效的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7.
以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历次海洋科学调查获得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在对该渔场的鱼类资源结构调查、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检测和生态效率的测算、52种主要经济鱼类的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的检测后,先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的生态容量(潜在生产量),然后应用Seetile模型分别估算中上层鱼类、底层鱼类的资源生产量,进而从鱼类资源生产量中分离出近底层鱼类的资源生产量,采用Gadima模式和MSY简单模式估算各生态类群的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并讨论它们的开发利用程度.估算结果:鱼类资源生态容量为98.62×104 t,最大持续可开发量为48.34×104 t.其中中上层鱼类资源生产量为56.90×104 t,最大持续可开发量为28.35×104 t,底层和近底层鱼类资源生产量分别为19.45×104 t和22.27×104 t,合计最大持续可开发量为21.27×104 t.底层和近底层鱼类实际年渔获量自1994年以来已连续9年超过其最大持续可开发量,呈过度捕捞.中上层鱼类实际年渔获量至今尚未超过其最大可持续开发量.  相似文献   

18.
正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承担的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项目"太湖小型鱼类资源生态调控技术示范与推广"已完成全部研究任务,并取得重要进展。近年来,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及渔业捕捞强度加大,太湖鱼类资源呈现出小型化、单一化的衰退趋势,表层小型鱼类湖鲚成为绝对优势种群。针对太湖鱼类资源目前存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大幅度增加,各地能源紧张,促进了水电的大力开发,修建水电站筑坝建库或拦河引水都不同程度对鱼类资源造成破坏,水电能源是在牺牲鱼类资源的基础上所取得,但目前各水电企业未对此采取任何补救措施,渔业主管部门又无相应保护经费,照此发展鱼类种源将快速减少甚至灭绝,对此提出如下观点:一、鱼类资源损失分析1、工程建设对鱼类资源的损失:在工程建设中,筑坝、拦河造成坝的下游一段河流干枯,减少了鱼类栖息环境和破坏了产卵场所,阻断了鱼类溯水通道和寻找产卵场所的通道,严重的破坏了鱼类的生存环境,影响了鱼类…  相似文献   

20.
吴长江 《海洋渔业》1997,19(2):83-86
<正> 我国近海总面积约400万km~2,海岸线长达18000多km,适于渔业生产的大陆架面积达22亿亩,居世界第四位。海洋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渔业资源占主要的位置。据统计,我国海洋鱼类有1500多种,其中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鱼类数百种;各种虾类400多种,其中毛虾、对虾和龙虾合称三大经济虾类;各种贝、藻种类也十分丰富、多样。近年来,由于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