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生态功能分区是区域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基础。基于生态功能分区原则,考虑流域——子流域完整性进行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在综合分析巢湖流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确定生态功能分区原则、依据、方法及命名,基于遥感与GIS在数据采集方面及多层面叠加功能的优势,通过遥感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以及利用DEM空间分析进行子流域划分等技术手段,探讨了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的研究区子流域生态功能划分方法,形成了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将全流域分为5个生态功能区和12个生态功能亚区,并阐明了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重点与经济社会发展约束。对于新调整行政区划的巢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流域产业布局、生态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藏北那曲高寒草地的生产力、季节放牧重要性、生态服务价值、生态环境敏感性,构建了基于草地亚类的功能分区模型,从空间上将高寒草地划分为适度生产功能区、减畜恢复功能区和禁牧封育功能区,据此构建了基于高寒草地功能分区的分级生态补偿模式,设计了高寒草地生态补偿的组织管理体系及流程、生态补偿的损益评估机制和约束奖惩机制; 提出了针对不同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方案。根据藏北那曲高寒草地功能分区结果和不同功能区生态补偿内容和目标,确定生态补偿周期为5a,核算出适度生产功能区、减畜恢复功能区和禁牧封育保护功能区分别需要补偿资金19.4亿元、15.77亿元和0.6亿元,每年分别需补偿资金3.88亿元、3.16亿元和0.12亿元,5a全区共需补偿资金35.77亿元,年需7.16亿元。通过对高寒草地的功能分区分级生态补偿,对提高高寒草地的生态保护能力,增加牧民的经济收入,促进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功能区划及其在生态安徽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态功能区划是依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受胁迫的过程和效应、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及生态系统的整体联系性、空间连续性及相似性和相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作者在生态功能区划相关概念辨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安徽省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的方法与内容,并就其在生态安徽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其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白苗苗  薛龙义  曹延峰  毕润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546-2547,2589
介绍了生态功能区划的目标、原则与方法,以山西省古县为例,在明确古县县域内部差异和特征的基础上,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古县生态功能分区,并提出了各分区的主导功能、辅助功能,以期为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建立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区划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可为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区划的研究,分析在区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区划的新方法并建立了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区划模型。  相似文献   

6.
县域生态功能区划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楠  张廷  梁成华  李金霞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4):3016-3020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对辽宁省清原县生态功能区划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为清原县的生态环境建设、环境治理和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奠定扎实的基础,也为清原县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生态建设功能区划的5个基本原则、清原县在辽宁省生态功能区划中的归属和其生态环境实际状况,将清原县划分为5个生态区和6个生态功能区,并针对每个生态功能区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建设、保护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166-168
本研究以贵阳市观山湖区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为例,对林业生态功能分区的原则、功能布局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将研究区划分为西北部生态保育与生态产业发展区、中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和东南部城市林业发展区三大林业生态功能区,并在对各功能区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规划方向、制定相应的规划任务、采取相应的重要行动,以期为贵阳市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创建行动以及制定林业相关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据。  相似文献   

8.
以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为例,根据该区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等,对全区进行了生态功能分区;并在分析功能区特征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方向,为茅箭区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周艳  葛大兵  王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360-20362
小城镇生态功能区的划分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以长沙市宁乡县夏铎铺镇为例,分析了两型社会城郊型小城镇镇域内不同地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遵循生态功能区划原则,根据夏铎铺镇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生态功能分区,全镇划分为7个生态功能小区,分别为饮用水源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生态工业区、生态农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住宅区和中心集镇区,并为每个生态功能小区提出了生态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区域森林景观生态功能区划应以空间异质性理论、等级系统理论、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森林分类经营理论及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依据;并以婺源县为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与模糊聚类相结合及星座图法进行分区,结果表明:采用星座图法对森林景观生态功能进行分区比利用主成分分析与模糊聚类相结合方法能得到更为满意的结果。论文将研究区区划成三大森林景观生态功能区,并指出了各区森林景观生态建设的主要战略。  相似文献   

11.
王世宁  刘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061-11064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以任县为例,对区划目标、区划原则、生态功能区划的衔接、功能区划因子的选择、区划方法和区划结果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莫世江  任金铜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481-13483
选择七星关区生态功能区划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客观揭示境内由分水岭到河谷的山地景观垂直分异特征,获得按流域系统构建生态功能区划的分区方案:一级区,赤水河区和六冲河区;二级区,赤水河上游亚区和马洛河下游亚区,六冲河上游七星关河段亚区和白浦河亚区。利用流域系统清晰的等级结构,客观描述县域生态功能区划单位的级序特征和空间逻辑关系;引导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也为同类区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梅  张义丰  苗润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292-5294
以北京地区典型山镇——昌平流村镇为例,根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生态因子的地域分异特征、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以及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结合流村镇生态文明镇规划,对全镇进行生态功能分区,阐述功能分区特征和功能定位及相应的生态发展方向,并指出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土地退化严重,且大部分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恢复为何种生态系统类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采用生态功能区划,根据各个生态功能区主体生态系统功能,推导发挥此功能的生态系统类型的方法,识别关键生态系统类型.以内蒙古自治区和林县为例,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调查、3S技术等方法,在评价该县生态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基础上,将该县划分为3个一级生态区,11个二级生态功能区.根据各个生态功能区的主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发挥该功能的可能生态系统类型.再根据全国自然植被区划、气候变化趋势模型以及现状植被类型,识别各个生态功能区的关键生态系统类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0—2014年盐源县生态足迹的计算,评价盐源县生态现状及生态可持续状况。结果表明,2010年盐源县生态足迹最高,达4.418 0 hm~2/人。生态赤字也在2010年达到最高,为3.349 0 hm~2/人,在2010年后生态赤字状况有所改善。2000—2014年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在2014年达到最低,仅1.040 3 hm~2/人。从盐源县生态足迹结构分析可知,盐源县耕地所占的生态足迹过大,超过其他5种土地类型的生态足迹总和。盐源县的生态赤字状况在2010年后呈下降趋势,可见盐源县的生态状况向乐观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旭辉  王文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738-738,747
生态功能区划对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至关重要,从其必要性出发,探讨了其难点和重点,最后提出了生态功能区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保障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7.
南海区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已成为制约南海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采用生态敏感性与生态适宜度的方法,对南海区土地利用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确定其不同生态环境的土地开发保护策略,并在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提出适宜南海区的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为南海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目标、措施的确定及区域产业布局的调整、土地开发的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遥感技术评价"十二五"期间安徽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功能。[方法]利用2011~2015年安徽省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遥感影像,获取土地利用类型解译数据,结合地面调查和统计资料,依据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系统对安徽省"十二五"期间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状况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价。[结果]2015年潜山县、太湖县、岳西县、金寨县、霍山县、石台县的生态环境功能指数为75.34~81.83,生态功能等级均为优。"十二五"始末相比,岳西县的生态功能变化度为略微变好,其余5个县均为无明显变化。[结论]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县域自然生态优越,生态系统承载力高,生态功能稳定,自我调节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