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位新闻工作者,也是《农家致富》的老通讯员、老读者.自从1985年我就与《农家致富》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
汤俊亭 《农家致富》2005,(21):56-56
我是一名乡镇农技员,是《农家致富》的老读者,从60年代的《科学种田》到现在的《农家致富》,我一直没有中断过订阅.这么多年的学习和运用。使我与《农家致富》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来的学习,《农家致富》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相似文献   

3.
《农村百事通》2007,(11):10-11
近年来,我国的“农家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农家游”除少数有影响的以外,其游客大都只是附近的市民,而且除了下地采摘瓜果、垂钓等,也没有更多的参与性节目,游客与农民没有真正的互动。如何把农业旅游进一步做大,让更多的“农家游”得到长久的实惠呢?当然只有不断创新,方可达到双赢的效果。这个创新不是颠覆传统与特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我叫周贵香,本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几年来.我通过潜心钻研,先后掌握了金针菇、平菇等20多个品种的菌菇栽培技术.并投资近30万元。创办了菌菇栽培科技示范基地.带动了周边及全国各地1000多名农民、下岗工人走上致富之路。我的事迹曾在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中进行了专题报道,今年“三八”妇女节期间,我又荣幸地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相似文献   

5.
“四在农家”(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创建活动起源于贵州省遵义市的余庆县.它实际上是农村干部群众在实践中的探索与创造.2001年至2005年.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余庆县把“四在农家”活动作为加强农村经济的重要工作.以“四在农家”创建点为基点,以点带面,逐步铺开。[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读者评刊表     
熊元祖 《农家科技》2006,(10):52-52
我是重庆市黔江区两河镇两河居委七组的熊元祖,为了尽可能掌握各种农业技术和信息,12年来我一直订购《农家科技》,《农家科技》杂志上的种植和养殖技术让我大开眼界,按照书上提供的信息技术,并结合我们当地的情况,我多次引进良种,同时也打破多年的种植模式,进行结构调整,并把技术向村民们推荐。  相似文献   

7.
《农家致富》的前身是《科学种田》,我与她的相识在1971年。那年我17岁.《科学种田》发到各个生产队,队长是我的远方叔叔,又是隔壁邻居,于是我看到了她。初次相识,我便喜欢上了她。她从此与我相伴,一读就是10几年。1984年,《科学种田》更名为《当代农业》,我开始自费订阅,一订又是10几年。1998年.《农家致富》创刊,两本杂志比翼齐飞,各有千秋.我同时订阅,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术。2002年,两本杂志合刊,沿用《当代农业》的名称,2004年,正式更名为《农家致富》,成为如今我们看到的刊物。她内容丰富,融政策性、理论性、知识性于一体,富有可读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很适合农民朋友口味。经历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农家致富》一直陪伴着我,给我和我周围的人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周振 《农家致富》2005,(24):56-56
也许是缘份吧.从事农村工作35年,《农家致富》刊物一直伴随着我,儿乎每期我都从头到尾细看个遍,有时也不知被我重复地翻读多少次。  相似文献   

9.
刘达 《当代农业》2010,(4):13-13
我是《农家致富》的一名热心读者.不论农忙农闲,只要有空.我就拿起《农家致富》。书中市场信息、畜禽养殖技术应有尽有.很适合像我这样的养猪户阅读。一些养猪方面的难题,都能在《农家致富》中找到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玉奋 《农家致富》2004,(14):47-47
我叫张玉奋,是江苏省泗阳县李口镇吴集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委员,也是《农家致富》的忠实读者和老订户。现向贵刊“维权热线”投诉李口镇拖欠我工资的遭遇。  相似文献   

11.
“农家乐”以农家庭院为单位,借助自身区域优势、生产条件、耕作方式,利用自家庭院、花圃、果园、鱼塘、草场等自然条件和当地民俗,吸引城市游客前来观赏、休闲、娱乐、餐饮、购物。它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受农家乐”为主要内容,成了很多人的致富渠道。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农家乐”都能“乐”起来,据调查,一些“农家乐”要真正“乐”起来,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重视生态环境,保存自身优势“农家乐”大多建在山青水秀、环境幽静的村庄,这也是吸引城里人欣然前往的重要原因之一。独特、优秀的生态环境是“农家乐”的生命,只有维…  相似文献   

12.
在扎实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山西省万荣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四在农家”建新村。 一是富在农家增收入。继续做大,做强苹果产业,依托汇源、中鲁两大苹果加工企业,使全县10多万亩苹果增产、增值、增效,千方百计为全县果农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四在农家”文献的研究,把握“四在农家”内涵实质并结合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分析“四在农家”综合评价的内在基础,提出“四在农家”综合评价模型;同时提出指标体系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在遵循系统思想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以及“关在农家”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实用技术》2009,(11):24-25
沼气建设农村生活发生巨变 瓜果飘香的时节,记者走进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忠义镇敲钟村,映人眼帘的是敞亮的农家小院,房前屋后干干净净,厨房里看不见柴火,村庄见不到炊炯;镶了瓷砖的平顶房掩映在绿树丛中,铺了柏油的道路连到各家门前……  相似文献   

15.
大田里的小麦正在灌浆。“坐在农家小院里,我有一种到农村老家的感觉。虽然,我现在是农业厅厅长了,但父母都在农村,现在还在老家种地。作为农业厅厅长,我的任务就是为全省7000万农民服务,就是要了解大家的心情、想法和需要,要知道党对咱农民的好政策落实到咱在座的各位老乡们头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育新型农民已经成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通过实地调研,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全国示范点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进行解析。以传统农民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农民在“四在农家”创建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传统农民自身的发展和向新型农民转变的历程;传统农民在积极探索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最终实现了内源发展,培育了新型农民,这也彰显了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的强大生命力。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的重要途径—走“内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赵松娥 《农家致富》2006,(16):10-11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镇陈读者来信说:看到《农家致富》“帮富行动”栏目,深深被打动。我现在想致富没门路,因此写信给你们.我相信只要你们能指引致富的路给我,我也一定能做出一番成绩来。 以前我也在其他报纸、杂志上看到过各类致富广告.可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很多广告的目的是为了把钱骗到手,根本不问你是否能致富。《农家致富》不一样,她是我们农民朋友的知音.而且是农业优秀期刊.不像那些小报和不出名的杂志,我很相信你们。希望你们能为我指点迷津.早日走上致富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乡村休闲度假游近年来逐步兴起,无拘无柬,轻松愉悦的消遣方式,成为城里人长假休闲的主要选择。今年的5月2日,3000多北京市民不约而同地聚集到一个叫山吧的农家庭院。这个农家庭院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的虹鳟鱼一条沟,距离市区大约有60公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大学生村官,2008年8月上任,在资兴市东江镇文昌村任支书助理.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经常下组进户和村民零距离地沟通和交流,我发现自己很多业务知识都不明白,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种养技术……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的身影开始在"农家书屋"定格,偶然发现自己找到了方向,找到了前进的阶梯.成立不久的农家书屋,面积约40平方米,3000余册书籍.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尤其吸引我的眼球,这本书为青年而著,帮助青年指路,让青年能走得更踏实、更精确.  相似文献   

20.
《农家致富》2007,(9):58-58
江苏省丰县顺河镇单世平读者来信说,我是当地圣达农民合作协会的种、养殖经纪人,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当地邮局订阅了《农家致富》杂志,几年来我一直是贵刊的热心读者,前日在杂志上看到贵刊正在举办“做《农家致富》会员,搭创业致富快车”的活动,我立即就填写了“创业致富会员登记表”给你们寄过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