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研究冬季寒冷地区漏缝地板羊舍温热参数空间和时间变化规律。该研究选择两栋南北朝向且结构相同的传统漏缝地板羊舍,舍A的出粪口未作封堵处理,而舍B的出粪口进行密闭封堵,对两舍漏缝地板上部空间的温湿度进行时间和空间(水平和垂直)的动态测定,试验周期2个月,并利用红外热像仪对漏缝地板下部空间结构进行成像分析。结果表明:1)两舍日均温和湿度虽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舍A温度和湿度为-3.07℃和38.08%,但出粪口封堵的舍B温度呈现升高趋势,均温达-2.76℃,两舍最大温差可达1.05℃。2)从垂直空间看,漏缝地板上方1.5 m处温度(T1.5)显著高于漏缝地板处温度(T0)(P0.01),舍A的两处垂直温差达1.71℃,而舍B温差降至1.35℃,且舍B T0平均温度提高了0.49℃。另外,舍A的T0最低可降至-7.40℃,且每天有16.0h温度低于-3℃。3)从水平空间看,两栋舍南侧的温度均高于北侧,尤其是漏缝地板处,两侧温差为0.59(舍A)和0.39℃(舍B),且舍东西方向的水平温差较大,尤其舍北侧,其水平温差舍A达2.11℃,而舍B降至0.92℃。所有测点中,两舍西北侧出粪口的漏缝地板处温度最低,舍B T0和T1.5分别较舍A提高了1.33和0.47℃。4)从漏缝地板下部结构的红外热成像图分析,舍A漏缝地板和粪沟底部温差达2.1℃,而舍B温差降至0.7℃,且两舍地板下部结构中侧壁温度最低,分别达-9.3(舍A)和-7.2℃(舍B)。5)从风寒温度(Wind Chill Temperature,WCT)分析,舍B的WCT显著高于舍A(P0.05),且舍A出粪口处风速显著高于舍B(P0.05),最高达0.682 m/s。传统漏缝地板羊舍的出粪口进行密闭封堵可提高舍内温度,降低舍内水平和垂直温差,建议羊舍设置漏缝地板时增加出粪口的密闭性和保温性。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地区自然通风羊舍的冬季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内蒙古赤峰市东郊的羊场对自然通风羊舍进行了冬季环境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夜间舍内平均温度为-2.8~1.2℃,平均相对湿度64.5%~73.5%;舍内的温湿度随舍外温湿度的变化而变化,但舍内温度比舍外高9~12℃,舍温平稳,舍内温差显著小于舍外;同时舍内风速、CO2、NH3浓度的测试表明,舍内空气质量在羊的适宜范围之内。不同朝向的羊舍舍内温、湿度有显著差异,南向羊舍舍温一般较东向羊舍高2~3℃;羊舍夜间全封闭时舍温一般比北窗敞开时高2~4℃。内蒙古地区采用自然通风羊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羊只的饲养环境条件,减轻冬季严寒对养羊业造成的危害,但无任何供暖设备的羊舍尚不能完全满足冬季产羔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夏、冬季节层叠式笼养肉鸭舍不同位置环境参数的分布规律以及各环境参数对肉鸭出栏质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樱桃谷鸭为研究对象,对舍内48个测点进行整个生长周期的测定,以期为肉鸭养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舍内不同位置的环境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1)夏季水平方向上距离净道端27.3、45.3 m处温湿度与9.3 、63.3 m处温湿度相比显著降低(P<0.05),9.3 m处风速显著低于其他测点(P<0.05),氨气及二氧化碳浓度由净道端至污道端呈上升趋势;垂直方向上,中层温湿度显著高于上、下层(P<0.05),上层风速显著高于中、下层(P<0.05),下层氨气及二氧化碳浓度较高。2)冬季水平方向上1~3周龄时温度由净道端至污道端呈下降趋势,4~5周龄时温度呈上升趋势,而45.3 m处风速达到最低,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均值达到最大;垂直方向上,中层温度、氨气及二氧化碳浓度显著高于上、下层(P<0.05),中层风速显著低于上、下层(P<0.05)。3)夏、冬季节鸭舍中层平均体重略低于上、下两层,后端平均体重略低于前端。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夏、冬季节温度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风速与氨气浓度及二氧化碳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氨气浓度与二氧化碳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夏季相对湿度与肉鸭出栏质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该结果建议根据舍内环境参数分布规律,对通风弱区进行定点通风、加大笼间距或者更换冬季供暖设备等,从而提高舍内气流分布的均匀性,降温除湿,减少有害气体的集聚,为肉鸭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江淮地区冬季肉羊养殖福利状况、提高肉羊生产水平,该文以江淮地区最常见的双坡顶有窗封闭羊舍为研究对象,利用油汀式电暖气为羊舍供暖以及负压风机与电暖气相结合方式为羊舍通风换气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冬季舍外有效温度为3.04 ℃,供暖羊舍空气温度和羔羊日增质量可分别比对照羊舍提高3.4 ℃和29 g,空怀母羊日平均采食量比对照舍降低90 g,说明羊舍冬季供暖经济可行;换气羊舍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通风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NH3质量浓度和CO2体积分数通风前后差异显著(P<0.05),证实这种换气方式能够解决羊舍冬季保暖与通风换气的矛盾。综合认为,该研究为南方江淮地区冬季肉羊舍环境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规模化猪场妊娠母猪舍改进湿帘降温系统的环境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湿帘与地道结合的改进湿帘降温系统对妊娠母猪舍的环境特性,该研究采取现场测试的方法,选取河南地区某规模化母猪场妊娠舍为试验猪舍,对该猪舍夏季和冬季舍内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环境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1)改进湿帘降温系统夏季对新风的平均降温功率增加了?84.4 kW,提高了25%的降温效果;冬季对新风的平均加热功率增加了121.6 kW且舍内无需供暖,87%以上的节能效果发生在地下风道前半程。2)试验猪舍舍内温湿度、风速分布均匀,且舍内温度波动低于3.7 ℃;综合猪舍母猪体感有效温度和呼吸频率等应激程度指标,母猪冬季处于舒适状态,夏季有轻度热应激状态现象。3)夏季和冬季舍内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粉尘(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分布均匀,且均小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妊娠舍空气污染物浓度极限水平。综上所述,改进湿帘降温系统不仅降低妊娠母猪舍热环境调控的能耗并维持舍内空气质量环境良好,对建立环境友好型规模化母猪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南方夏季肉牛舍湿帘风机负压通风系统降温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改善南方夏季肉牛舍环境条件,该文对湿帘风机负压通风系统在肉牛舍的降温效果进行了探究。试验以栓系饲养西门塔尔公牛为试验对象,对环境、肉牛生理及增重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降温后,试验舍平均温度降低3.2 ℃(P<0.01),相对湿度增加21.3%(P<0.01),肉牛附近风速增加0.30 m/s(P<0.01),肉牛体感温度降低1.8 ℃(P<0.01);试验牛呼吸频率平均降低13次/min(P<0.01),皮温降低0.92 ℃(P<0.01),平均日增质量提高0.13 kg/d(P>0.05)。由此可知,在肉牛舍中采用湿帘风机负压通风系统进行降温,能够有效改善舍内热环境,有助于缓解肉牛热应激,具有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冷风机-风管对南方开放式牛舍的降温效果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为改善南方夏季开放式肉牛舍环境条件,该文设计湿帘冷风机-纤维风管系统,采用风管定点送风、孔口射流高速出风的模式,将冷风均匀送至肉牛活动区域进行局部降温。该研究以栓系饲养西门塔尔牛为试验对象,对环境、肉牛生理及增质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测定期间,在肉牛站立(1.3 m高度)和躺卧背部高度(0.7 m高度),与对照舍相比,处理舍的平均温度分别降低2.0和1.8℃,平均相对湿度皆增加10%,平均风速分别增加0.69和0.47 m/s(P0.01);试验舍内氨气和二氧化碳平均质量浓度比对照舍分别降低0.17和81 mg/m3,热负荷指数(heat load index,HLI)均值降低2.84(P0.01);试验牛的呼吸频率降低22次/min、直肠温度降低0.35℃、皮温降低1.04℃,差异均极显著(P0.01)。在整个试验期间,处理舍肉牛未出现患病情况,日增质量为0.92 kg/d;对照舍肉牛患病率高达47%,日增质量为0.54 kg/d,差异极显著(P0.01)。该研究表明在开放式牛舍中进行湿帘冷风机-纤维风管局部降温,有助于缓解肉牛热应激,应用于南方夏季高温高湿天气下技术和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8.
吊顶对湿帘风机纵向通风牛舍环境及牛生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改善湿帘风机纵向通风系统应用于肉牛舍的降温效果和气流分布的均匀性,同时提高肉牛活动区的风速,该试验在实测的基础上,采用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方法对安装吊顶的湿帘风机纵向通风肉牛舍的气流场进行模拟。模拟时将牛只按与实物原型等比例引入到模型中,经吻合性验证,风速的平均相对误差,Y=0.7m截面为27%,Y=1.2 m截面为14%,Y=1.7 m截面为13%,认为模型有效。结果表明:安装吊顶后,舍内的气流分布均匀,肉牛活动区域风速适宜,可为肉牛提供更为适宜的饲养环境。舍内Y=0.7 m截面的平均风速为0.75 m/s,Y=1.2 m截面的平均风速为0.88 m/s,Y=1.7 m截面的平均风速为1.00 m/s。未安装吊顶的牛舍,舍外平均温度(35.0±2.7)℃条件下,0.7 m高度处平均温度(30.0±0.7)℃,1.2 m高度处平均温度(30.1±0.8)℃,较舍外平均降温14%;安装吊顶的牛舍,舍外平均温度(37.2±2.1℃)℃条件下,0.7 m高度处平均温度(31.1±0.7)℃,1.2 m高度处平均温度(31.1±0.7)℃,较舍外平均降温16%,说明安装吊顶后降温效果显著。安装吊顶后,舍内平均相对湿度80.9%,有害气体浓度均在饲养标准范围内;呼吸频率为36次/min,平均等温指数(equivalent temperature index,ETI)为23.96,均未达到热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9.
准确预测蛋鸡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参数动态变化是精准调控舍内热湿环境的重要条件。然而,现有预测模型通常未能考虑湿帘降温效率的变化及其对舍内热湿环境的影响。针对此问题,该研究通过分析湿帘降温效率变化规律和舍内热、湿平衡关系,构建了蛋鸡舍内温、湿度全年逐时动态变化预测模型,并进行了现场验证、案例展示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1)蛋鸡舍内温、湿度模拟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一致,舍内温度的平均预测误差为0.67℃,舍内相对湿度的平均预测误差为3.1%;2)因围护结构热惰性而引起蛋鸡舍内温度的延迟(夏季无延迟,冬季1 h)和衰减(夏季0.3℃,冬季1.02℃)均较小;3)若不考虑湿帘降温效率的动态变化,如设为80%定值时,模拟的温度误差为1.4℃,相对湿度误差为5.4%,模型预测精准度降低。该研究可为蛋鸡舍建筑设计与热湿环境调控提供理论指导,以提高蛋鸡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组态软件和模糊控制的分娩母猪舍环境监控系统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为解决北方寒冷地区分娩母猪对猪舍环境的要求,该文研究了一种舍内环境监测和控制系统。该系统综合考虑舍内温度、湿度、氨气浓度及其相互影响,利用组态软件、模糊控制技术和解耦控制技术,通过机械通风系统和热水采暖系统实现了舍内环境的智能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行且实用,在保证舍内所需温度基本恒定的条件下(舍内温度控制的最大相对误差为5.5%),也能使舍内相对湿度和氨气浓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建设对区域的发展极为重要。白银市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属典型的黄土高原矿农交错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以工业为主体的强烈的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共同作用,使白银市区产生了诸如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土地退化面积不断扩大、水资源进一步短缺和天然植被遭到人为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白银市区生态退化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根据恢复生态学、可持续发展原理和生态经济学理论,根据白银市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白银市区生态恢复的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环境是影响蛋鸡健康与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为对蛋鸡舍环境进行综合性的舒适度评价,该研究将除湿热环境之外的空气环境质量也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采用模糊数学方法,研究了重要环境参数在规模化蛋鸡舍环境舒适度综合评价中的权重,对舍内温度、湿度、CO_2浓度、氨气(NH3)浓度、风速等关键环境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建立了基于多元环境参数的鸡舍综合环境舒适度评价指数(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Index, CEI),并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了一套评价系统,可将上述环境参数在雷达图中进行可视化展示,以及对单因素环境参数和环境舒适度进行预警。通过实际使用中鸡舍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验证,CEI能够体现舍内整体环境舒适度的变化,对各个时段环境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做出应答,尤其是温度降低导致空气环境质量影响上升的时段。该研究对于综合评价蛋鸡舍环境条件并进行精准控制,提高环境舒适度,提供了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敏  刘厚凤  郑新奇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6):150-152,155
以济南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程序、环境影响识别以及指标体系的建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一套根据环境影响识别并结合当地情况确定指标体系的方法,并尝试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为进一步开展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urkey is not sustainable due to degradation and loss of croplands,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and inequitable economic growth (poverty and overconsumption). Degrading land uses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disturb the life‐supporting biogeochemical cycles within croplands and between croplands and natural ecosystems by increasing emissions of greenhouse gases (GHGs: CO2, CH4, N2O, CFCs, and tropospheric O3), pollution of water, soil and air, los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biodiversity, erosion, saliniz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Sustainability‐oriented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croplands include maintenanc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by conservation tillage and residue management, windbreaks, selection of crops ecologically adapted to local climate regimes, efficient crop rotation, enhancement of agrobiodiversity (e.g. intercropping and agroforestry), and adoption of proper drainage techniques.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preventive and mitigative measures necessitates internalization of ecological principles into agricultural policy and management processe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in Turkey in a holistic manner.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LR) model was developed to relate CO2 emissions to energy intensity (energy use/gross domestic product), affluence (gross domestic product/populat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 Our MLR model with a high R2 of 97 per cent revealed that stabilization of human population growth, and increasing energy efficiency in economic growth are essential to decreasing GHG emissions and enhanc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重点论述了微生物在这一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指出微生物将会在21世纪的环境保护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奶牛热应激指数的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热应激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力、繁殖力和福利。为降低奶牛热应激的风险,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寻求预测和评估热应激的方法,在诸多方法中综合多个环境因子的热应激指数模型目前最为常用。为避免在指数选择上的盲目性,该文系统地梳理了温湿指数、基于温湿指数的修正指数和其他指数,对比分析了不同评价指数在奶牛热应激时表征指标的差异,其中涉及指数阈值、环境因子及传热性质、奶牛生理反应与指数间的关系。目前奶牛热应激指数存在的问题有指数包含的环境参数不能反映奶牛与环境的换热机理,以及环境条件不同导致评价结果差异较大等。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多参数获取技术得到了根本性改变,有必要提出更加精细的指数评价模型以满足提高家畜生产力、实现福利化养殖的需要。作者对未来奶牛热应激指数发展方向上的建议是:1)应涉及更多的环境参数,并且环境参数应体现出一定的换热机理;2)构建特定气候类型指数的同时,还应适当考虑指数在其他环境下的适应性;3)指数要有适用信息和阈值,指数的阈值要能够进行动态调整以扩大其适用范围;4)指数的构建应综合考虑动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考虑与动物热平衡原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环丙氨嗪(Cyromazine)的生物毒性与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丙氨嗪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种植业和养殖业中使用的昆虫生长抑制剂类杀虫剂,近几年在部分使用国家的动植物体、水体和土壤中分别检出了环丙氨嗪的残留,势必对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鉴于环丙氨嗪开始在中国大量生产和广泛用于畜禽养殖业中,而国际上对环丙氨嗪使用造成的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风险的研究刚刚开始起步,该文着重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对环丙氨嗪的生物毒性与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针对国内外对环丙氨嗪的生物毒性效应尚未有明确的定论及缺少相关的环境行为研究结果,建议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避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分析研究小流域系统的环境容量,给出了王家庄小流域系统在稳定状态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同时给出了与之相适应的适度人口数量,使小流域综合治理建立在一个可靠的科学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环境控制技术在植物无糖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植物无糖培养的环境范畴,概述了环境控制技术在组培中的作用与研究现状,并对环境控制技术在无糖培养中的运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云南省生态环境时空变化,识别生态修复优先序,为该省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研究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空间相关性,与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生态保护红线结合识别云南省生态修复优先序。 [结果] ①22 a间云南省RSEI均值呈S形变化趋势,分别以2005年和2011年作为上升和下降的拐点。 ②2000—2022年空间上生态环境质量均表现为“西高东低”的态势,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好,而中部城市群及东部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③2000—2005年受退耕还林政策的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变好。2005—2011年则因旱灾和建设用地的剧烈扩张导致生态环境质量大幅下降。2011—2016年是旱灾后恢复时段,除中部城市化快速发展地区外,其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在逐渐恢复。2016—2022年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变好。 ④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全局与局部自相关。 ⑤2000—2022年云南省碳储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2 a间总碳储量减少2.38×107 t,在空间上总体表现为“南北高,中间低”的地带性分布特征。 ⑥云南省生态修复极优先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及东部地区,约占总面积的18.08%,生态修复优先区及中等优先区则分布较为广泛,约占总面积的70.17%。生态修复一般优先区主要位于普洱市等地,约占总面积的11.76%。 [结论] 云南省2000—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在时空上均呈现一定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区划分,因地制宜地治理生态环境,推进云南省生态及低碳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