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天彪 《甘肃农业》2013,(19):12-13
大湖湾水利旅游资源丰富,通过合理开发将水利与休假旅游相结合,水利风景区资源将会发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作者分析了大湖湾开发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的背景,在对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的现状和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水利风景区旅游的思路和产品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2.
在甘谷县发展水利风景区,要在全面明确发展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意义和分析资源情况的基础上,准确定位建设目标,规划总体布局并突出重点,既要强化保障措施,又要改革体制机制,加强多方协作,进而有力地推进甘谷县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和建设。  相似文献   

3.
房黎 《吉林农业》2011,(2):169-169
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人们源源不断的涌入风景区内,风景区开始不堪重负。对风景区进行规划与开发是风景区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规划开发的同时,保护资源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做好景源规划更是风景区规划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文章以洛阳龙门石窟风景区为例,来正确认识和理解风景资源保护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风景名胜区内都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存在,正视风景区内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时风景区内农村发展与风景资源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因地制宜选择农村发展模式来确立风景区内新农村建设的合理定位;通过促进产业结构的生态化、景观化,来实现风景区内新农村建设的导向性转变;通过大力推动乡村旅游,来完成风景区内新农村建设对风景区的合理补充与相互促进;通过鼓励社区参与分享风景区发展成果,来促进农村居民与风景区的相互关系,最终实现农村与风景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福寿山-汨罗江风景名胜区为例,从风景游赏规划的内涵出发,通过协调风景区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关系,探索出适合福寿山-汨罗江风景名胜区的乡村风景游赏规划,以实现风景名胜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大城市郊区风景区规划研究的思路和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论述上海郊区在按照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城郊型经济的过程中,应积极开发郊区旅游资源,建设风景旅游区,发展旅游业。文中依据太浦河风景区规划研究的实践,探索发展郊区旅游业和制订风景区规划的研究思路和指导思想,依据太浦河水环境条件分析制订7个景区和绿化保护规划,并就实现太浦河风景区规划提出有关管理体制和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黄帝陵风景区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特征,评价了风景区人文及自然景观的审美价值,进而确定了该风景区的性质,提出了风景开发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景中村作为区别于传统村落的特殊群体,它与风景区之间的关系联系紧密。风景旅游区的建设,为风景区与景中村带来了可观的旅游资源,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然而,随着旅游资源的增加,风景区与景中村开始出现一系列现实问题,对风景区造成了严重破坏,阻碍了风景区与景中村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风景区与景中村的耦合关系及所面临的现状问题,提供适宜的发展策略,为景中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9.
就银川艾依河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宗旨、资源条件以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方面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整体水平低下,水资源利用水平不高.而近些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开始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大中小微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而依托水利工程建立起来的水利风景区也开始充分显示出其独特的旅游优势,其得天独厚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等吸引了大批旅客,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我国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要想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这些难题.文章主要论述了我国水利风景区资源的概况,分析了我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了完善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集群型风景区是风景区体系中一种特殊形式,景区相对分散,风景资源多样,所以在规划时应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笔者通过对景阳冈风景区总体规划中景观分区、空间布局结构、游赏结构等问题的阐述,探讨了在进行集群型风景区规划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述上海郊区在按照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城郊型经济的过程中,应积极开发郊区旅游资源,建设风景旅游区,发展旅游业.文中依据太浦河风景区规划研究的实践,探索发展郊区旅游业和制订风景区规划的研究思路和指导思想,依据太浦河水环境条件分析制订7个景区和绿化保护规划,并就实现太浦河风景区规划提出有关管理体制和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红 《新农业》2022,(16):86-87
实践表明,在社会不断发展中,水利风景区建设(水土保持型)至关重要,是促进水土流失治理的基础,核心地位显著。现实中,水利风景区规划,需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科学进行功能分区,与此同时,深挖景区特色,在治理水土流失基础上,避免风景区建设同质化。本文站在水土流失治理视角,以泾川县田家沟为例,提出水利风景区发展路径,以便为水利风景区价值升级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党家岔(震湖)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填补了固原地区湿地方面的空白,将会实现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发展空间和可利用的资源。基于此,本研究就党家岔(震湖)水利风景区的建设目标与效益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开发旅游资源,带动当地农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滨州市簸箕李灌区为例,探讨灌区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建设,对灌区水利风景区的规划进行了探索研究,对灌区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建设做出评价,并提出一些建议,为提高灌区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建设水平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李灿灿  胡凯波 《农技服务》2011,28(6):845-846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出游人数也急剧增多,在给风景区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由于盲目的开发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对风景区内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最为突出,这不仅导致景区风景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降低,而且导致自然生态结构遭到严重破坏。为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保护风景区的生态环境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因此,如何在风景区发展中对自然及人文风景资源综合协调和整合,并适当进行生态保护及制定保护所依据的各项原则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难题。笔者结合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对景区规划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因素和生态保护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7.
摘 要:风景名胜区中新农村建设关系到风景区的整体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空间规划、土地利用、环境整治和产业开发等诸多方面。本文调研分析了苏州石湖风景名胜区中新南和新北两村的现状,指出了存在景观风貌差、建设定位不清等问题,提出了两村应在进行合理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可通过风貌改造、特色营造、产业调整等措施进行建设和改善,以期符合风景区的总体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8.
做好园艺设计能够提高水利风景区的欣赏价值,对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分析了水利风景区园艺设计的原则,并提出了加强水利风景区园艺设计的对策,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景观学角度探讨皖江圩田景观历史变迁,对我国面积广大的水利风景区的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开发提供启示。以地方县志、丛书史料和地图信息数据为基础,以芜湖陶辛水韵国家水利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1919年(民国)和2022年(当代)2个时间段,对研究区不同年代圩田景观要素进行识别和提取,并对水系子系统、圩田子系统和聚落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和历史比较。结果表明:千年古圩的水利工程现今仍发挥功能,但水网密度明显增大。圩田形态继承传统的田字形和多边形两种类型,圩田结构由简单型逐渐转为复合型。聚落分布由散点型发展为带状型、放射型、岛屿型和团块聚集型。皖江圩田景观演变是千百年来人与自然系统不断博弈的过程,在新时代水利风景区建设中需要传承古人适水、理水、利水的智慧。  相似文献   

20.
风景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决定风景区规模 ,评定风景区级别的重要因素 ,也是风景区开发和建设的重要依据 ,介绍了风景资源定量评价的意义、范围和评定级别 ,并以郴州苏仙岭风景区为例 ,阐述了风景资源定量评价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