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  相似文献   

2.
水稻“籼糯间种”,是指杂交籼稻与糯稻栽培的一种配置方式,即选用中秆型杂交籼稻与高秆型糯稻良种,并利用杂交籼稻宽窄行中的宽行,按一定带幅、行比和宽度增种单行糯稻的种植方式,构成同田内杂交籼稻与糯稻的复合体.是根据立体农业原理,利用水稻不同品种、不同熟期、不同株高的特点,进行间作栽培,使温光资源得到多层次利用,增加光合面积和光合产物的积累,提高水稻产量的一项实用增产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根据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水稻病害原理即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持续控制稻瘟病技术研究成果,设计杂交水稻-糯稻混栽及杂交稻净栽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稻与糯稻混栽能明显减少稻瘟病的发生,减少农药施用量,为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线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也有很多用处.下面就水稻应用大龙菌肥的实验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对杂交糯稻高产保质栽培技术进行探索,特提出水稻增产技术要点,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农业大国,其中水稻作为非常关键的农作物,为国家的农业建设贡献着非常积极地力量。基于此,对6个糯稻资源进行观察鉴定和恢保关系的初步研究,为杂交糯稻选育资源利用提供基础依据,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垦》2021,(1):54-54
2020年,皖垦种业积极探索“绿稻红花”种子产品新模式,通过“优质糯稻+紫云英”连作,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良性发展。基地主要对多抗、优质、高产糯稻新品种开展技术研究、杂交选育、生产繁育、展示示范、宣传和推广工作,并根据试验制定水稻栽培的技术规程,实现良法与良种配套推广,持续扩大优质特色水稻新品种的推广面积。  相似文献   

8.
水稻低直链淀粉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低直链淀粉(软米)突变体与普通水稻品种,糯稻品种杂交得F1,F2的种子,用单粒法测定了直链淀粉含量。结果表明:较高直链淀粉含量的普通水稻品种与软米突变体杂交F1的直链淀粉含量居于双亲之间,多数偏向于含量高的亲本,说明高对低为不完全显性。F2的直链淀粉含量分布明显分离为3:1的比例,表现为一对基因差异的质量性状遗传。软米突变体与糯稻品系杂交F2没有明显的分离表现,说明该突变体的低直链淀粉基因与糯  相似文献   

9.
以通过核辐射诱变技术育成的杂交糯稻及其相应的非糯稻近等基因系为材料,测定了其粗蛋白、氨基酸、矿物质元素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分,并比较分析了杂交糯稻和常规糯稻荆糯6号的稻米品质.结果表明:杂交糯稻粗蛋白含量,各种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Ca、Cu、Fe含量以及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相应的非糯稻,而Mg含量比相应的非糯稻低,Na和Mn含量变化没有规律;杂交糯稻的稻米品质各项指标与荆糯6号相似.  相似文献   

10.
以通过核辐射诱变技术育成的杂交糯稻及其相应的非糯稻近等基因系为材料,测定了其粗蛋白、氨基酸、矿物质元素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分,并比较分析了杂交糯稻和常规糯稻荆糯6号的稻米品质.结果表明:杂交糯稻粗蛋白含量,各种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Ca、Cu、Fe含量以及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相应的非糯稻,而Mg含量比相应的非糯稻低,Na和Mn含量变化没有规律;杂交糯稻的稻米品质各项指标与荆糯6号相似.  相似文献   

11.
《浙江农业科学》2009,(2):F0004-F0004
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是宁波市农业龙头企业,现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自1999年以来,公司与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开展杂交水稻合作育种,成为浙江省育种科研与种子企业紧密结合的典范。2008年公司完成企业转型,成为国资独资企业。10年来,双方紧密合作,追求自主创新,有效利用粳糯稻杂种优势和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育成并通过审定组合达11个。其中通过国家级审定5个。形成了杂交粳稻、杂交糯稻和籼粳驱种间杂交稻三大系列和一条从品种选育、种子生产、中试示范直到经营推广的完整的种业产业链,为浙江省水稻优质、安全、  相似文献   

12.
水稻脂肪含量分布及与食味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研究收集了籼稻、粳稻、糯稻、旱稻等不同类型的水稻92份,分析了脂肪含量的分布特点,比较了不同水稻脂肪含量的差异及与食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脂肪含量呈曲线分布,平均含量为2.8%,变幅为2.2%~3.8%,主要分布区域在2.5%~3.2%。不同类型的水稻脂肪含量不同,大小依次为糯稻>粳稻>籼稻>旱稻,常规籼稻>杂交籼稻,杂交晚籼>杂交早籼>杂交中籼。与3个蒸煮食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脂肪与直链淀粉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脂肪与碱消值的相关性不显著。最后讨论了脂肪对耐储藏性的影响,建议今后在水稻的食味及营养评价中列入脂肪含量指标。  相似文献   

13.
明糯S-1是三明市农科所利用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SE21S与湖南杂交水稻中心选育的双光S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的光温敏型的光身糯稻两系不育系,2005年通过福建省科技成果鉴定。1特征特性1.1农艺性状明糯S-1为光身糯稻两系不育系。叶鞘、稃尖、柱头紫红色,谷粒呈长粒型,光壳,叶  相似文献   

14.
携有包颈性状的水稻品种与花溪糯稻进行正交与反交,F1在抽穗期全部表现正常,可以正常抽穗结实,并且正交和反交2组杂交后代无明显差异,由此可以推测控制水稻包颈性状的基因为隐性细胞核基因。同时,包颈水稻突变体与花溪糯稻杂交组合F2代在抽穗期出现包颈性状植株和正常抽穗植株的分离比经卡方测验完全符合3∶1的遗传模式。由此可以推断,控制水稻包茎性状的基因为细胞核单基因隐性遗传。通过观察统计结果推测可知,控制水稻包颈性状的基因主要作用于水稻的拔节抽穗期,表达特点为水稻各茎节无法正常拔高,直接导致水稻稻穗不能正常拱出剑叶鞘,间接导致水稻穗长较短,穗粒数较少,最终导致水稻减产,但籽粒较饱满。  相似文献   

15.
探明杂交糯稻新品种黔糯优11的高产稳产潜力,为贵州省特色稻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利用贵州省杂交水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对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新育成的杂交糯稻品种——黔糯优11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黔糯优11在不同生态和栽培环境下,生长周期较为一致,其穗长、结实率表现稳定,而株高、有效穗等受影响较大;有效穗、结实率、实粒数与产量的相关性较大;有效穗、穗粒数和结实率对产量的直接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6.
津原11是天津市原种场以月之光/中作321杂交后代为母本,与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的直立、紧穗糯稻品种辽盐4号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高产、优质、高抗水稻条纹叶枯病品种,各项品质指标均达到国家优级粳稻2级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了快速培育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杂交粳型糯稻新种质,选用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粳型寒丰糯(HFwx),将其与同型的寒丰不育系(HFA)进行育性转换,获得了粳型糯质新不育系寒丰糯(HFwxA),并与自主选育的粳型糯质恢复系配组育成了杂交粳型糯稻新组合(HFwxA/N2R)。小区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选育获得的杂交糯稻新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等特点,具有生产应用前景。杂交糯稻新组合的生育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的试验总结,对杂交糯稻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田坎上种植玉米或者大豆,杂交水稻田中间作糯稻,水稻、玉米收获后,秸秆不焚烧、不堆沤,而是作为有机肥料直接还田,1亩(1亩=1/15公顷,下同)田的面积能够产生1.2-1.5亩田的产量,并且由于大量减少了用工和肥料支出,每亩田同时也节省投资近50元,加上增加的玉米和糯稻的收入,1亩田能够为农户多增加160元的收入——这是名山县近年来成功摸索出的一条“立体农业”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1选育经过糯米是我国的传统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副食品生产的重要原料。糯稻的选育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生产上的糯稻品种仍以常规糯稻为主,杂交糯稻组合较少,杂交糯稻品种的选育不仅可以提高糯稻的产量,还可以丰富糯稻的品种资源。明糯优6号是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自选的光身糯稻两系不育系明糯  相似文献   

20.
水稻品种间栽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个籼型(杂交)水稻品种和1个地方糯稻品种,以不同品种组合及按不同行比种植进行田间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研究. 结果表明,糯稻与籼型水稻品种间栽可有效地减轻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率和严重度,不同品种组合防病效果不同,混合间栽组合中黄壳糯效果较好,与其净栽模式相比,2005和2006年在糯稻品种上白叶枯病的最高防效分别达52.0%和86.4%,在主栽籼稻品种上白叶枯病的最高防效分别为59.3%和66.6%;以黄壳糯作为间栽品种时,可有效降低病害传播距离,与净栽相比,间栽种植水稻白叶枯病传播距离降低了21.8%~59.2%;同一品种组合、不同行比的间栽模式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效果不同,混合间栽的主栽品种和间栽品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配比关系,其中以主栽品种与间栽品种按6∶ 1行比种植,对病害的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