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辉 《农民致富之友》2014,(12):202-202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该项目的实施必将促进我市保护性耕作发展,加速推进玉米机械化进程。本文主要讲述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进玉米机械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正>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用秸秆等作物残茬覆盖在地面,尽量减少耕作,最好免耕或少耕,来减少对土壤的搅动量,增加地面粗糙度,达到保土保水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一种现代耕作技术,它运用农业机械的作用完成了玉米从种到收的保护性耕作。本文从保护性耕作优势入手,通过分析玉米保护性耕作所存在的问题和具体推广措施,希望对研究玉米保护性耕作有所帮助。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国内外都比较受推崇,是比较现代、先进的耕作技术,它具有"节本增效"的作用,它是将作物残茬覆盖在地表,来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抗旱能力的一项  相似文献   

3.
玉米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耕作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或秋季保留玉米根茬固土,减少土壤遭受风蚀、水蚀,提高抗旱能力和土壤肥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玉米免耕播种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环节。利用玉米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地完成侧深施肥、清理种床秸秆、整理种床单粒播种,覆土、重镇压等工序。  相似文献   

4.
正一、保护性耕作方案的意义保护性耕作方法,是很常见的栽培技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在玉米种植周期中,通过旋耕、灭茬、重耙、高留杆、深耕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秸秆还田、保墒固土、提高肥力、减少作业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增加土壤中养分的含量,提高玉米的产量,降低人工成本,实现玉米经济价值的提升,帮助种植者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二、保护性耕作方案对玉米病虫害防治的不利影响(一)为病虫害提供了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5.
以辽宁省阜新地区普遍采用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为研究对象,借助定点试验法,研究了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玉米耕层土壤肥力、保墒抗旱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土壤微生物含量超出传统耕作模式,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较高,平均贮水量较大。表明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升土壤保墒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 技术简介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是指以保护农田表面土壤为目的,采用机械化耕作手段,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机械化作业方式.与传统耕作方法相比,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可以降低机械进地次数和耕翻次数,减少耕作对土层表面的破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农业生产技术,丹东位于辽宁东部,是一年一作垄作地区,从2002年开始推广保护耕作技术,经过近十多年的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关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满足作物生长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田间作业,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将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是一项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技术实质是通过  相似文献   

8.
张晶 《现代农业》2013,(5):56-57
保护性耕作的主要内容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作业,通过机械化手段以秸秆残茬覆盖、免耕播种、化学除草和深松技术为核心,以减少土壤耕作次数,降低生产成本,避免水土流失,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实施保护性耕作的优点是:一是可以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  相似文献   

9.
随着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严重,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新型耕作技术越来越受关注。北方气候特点决定了其干燥大风的农业作业环境,频繁的耕作使土壤沙土化严重,这也影响了农业生产质量和产量。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有助于农业生产作物产量的提高,本文主要探讨北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与推广手段,以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二九一分公司坚持以加强土地保护、蓄水保墒、节本增效和秸秆全域禁烧为目标,积极探索玉米保护性耕作和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等土壤生态修复技术,并不断扩大实施范围和作业面积,真正达到了提升土质,保护生态的目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是指避免翻、旋,采用深松、耙地、条带耕作等技术,地表留有30%以上的秸秆  相似文献   

11.
秸秆覆盖留茬式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作业前,需设计耕、种、收全程作业方案,如设计不当,会出现各种妨碍生产、导致减产、降低作业效率的问题。例如排水不畅,积水致涝;收割机割行与作物行不对称,漏行收割;作物残茬、秸秆阻碍播种;连续微耕、免耕造成土壤板结变硬等问题。这些问题需预先设计作业方案,通过相应技术手段来解决。本文就机械化玉米保护性耕作作业中常见问题做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能为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作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免耕播种技术是播种前对土地不进行耕作(灭茬、旋耕、施肥起垄、镇压等),播种时免耕播种机一次进地完成深施化肥、整理种床(切断、清理秸秆、压实种床)、单粒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1.免耕播种技术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玉米秸秆覆盖地表以减少土壤风蚀  相似文献   

13.
2015年,公主岭市进行了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大力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从源头上杜绝玉米秸秆焚烧污染,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板结,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进行玉米深松改土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深松改土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使其提早成熟;提高了土壤蓄水能力,有效地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促进玉米百粒重增加,增产效果明显,适宜在肇东市推广。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的耕作技术。是一项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耕作技术。尽管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但采用一些相应措施即可弥补。本文分析了保护性耕作的缺陷和玉米生物学特性.通过对比阐述了玉米机械深松的作用.并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技术。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作物种植种类,在玉米种植当中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优化玉米种植的土壤环境,缩小玉米种植的时间,从而提高农业种植的效率。同时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会对水资源利用率、土壤种植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改良,从而促进玉米种植的发展,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本文对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的模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机械化玉米宽窄行倒茬平作技术,是应用大型农机具作业的新型耕作模式,该种耕作模式主要是针对半干旱地区的春季干旱、耕层板结、土壤风蚀、地力下降等问题而引进的一种新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这项技术的突出特点是抗旱保墒,提高保苗率,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玉米产量,对实现效益农业、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辽宁省的第一大作物,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粮食产量的50%和40%以上。辽宁省玉米生产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先进的耕作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为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辽宁省、市、县各级农机部门制定了保护性耕作作业项目实施方案。实践证明,实施保护性耕作,对促进玉米增产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世界农业》2001,(11):43-44
技术简介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是指以保护农田表面土壤为目的,采用机械化耕作手段,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机械化作业方式。与传统耕作方法相比,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可以降低机械进地次数和耕翻次数,减少耕作对土层表面的破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包括深耕翻、深松、垄沟种植法、水平等高耕作、等高沟垄耕作、蓄水聚肥改土耕作、秸秆覆盖保墒技术及其相关配套技术等。其效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可以减小因耕翻次数多而造成的对土壤表面覆盖的破坏,提高土壤抗风蚀…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城市地处辽东半岛东部,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7.9℃,无霜期156天,平均降水1083厘米,适宜玉米等农作物生长。现有耕地6.3万公顷,玉米播种面积占60%。近些年水土流失、土壤风蚀等问题加重,土壤不良和生态环境逐年恶化,研究、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自然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