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宽甸县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是我省柞蚕生产重点县之一。现有柞园60万亩。其中一类柞园25万亩、二类柞园35万亩,年养蚕8000把,产茧5000吨,收入l亿元左右。长期以来,多数蚕民受利益驱动,只注重养蚕,轻视建设管理,导致大部分柞园树势衰退,缺墩少株,水土流失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柞蚕生产的健康发展。为了更好贯彻落实《宽甸满族自治县柞蚕场管理条例》,保证青山常在,柞园永续利用,2011年末我县制定了大力开展生态型柞园建设实施方案,主要内容是:合理保护和利用一类柞园,全面科学地建设二类柞园方针,转变蚕业生产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同步增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近两年来主要做了下几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2.
丹东地区柞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基地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基本情况 丹东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生产基地,素有“柞蚕之乡”的美誉。柞蚕生产是丹东的传统支柱产业,全市3县(市)、3区中有47个乡镇、297个行政村、3476个村民组放养柞蚕,分别占乡镇、村、组总数的60%、45%和51%。全市现有柞蚕场200万亩,占全市有林面积的18%,是东部山区的重要绿色屏障。全市有3万农户从事柞蚕生产,年产柞蚕茧1.8万吨,年养蚕收入2亿元左右,养蚕户平均收入约6000元。  相似文献   

3.
正一、基本情况鲁山县是我国典型的一化性柞蚕主产区,柞坡资源丰富,养蚕历史悠久,是河南省重点柞蚕生产基地县,植柞、养蚕、缫丝、织绸是鲁山县山区人民传统的生产、生活门路。全县有柞坡资源6.67万hm~2,春季柞蚕放养量稳定在4000?kg左右,利用柞坡资源近2.67万hm~2。2008年,柞蚕被鲁山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全县六大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之一。柞蚕产业作为鲁山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2015,(13)
<正>凤城市现有柞蚕场1 5 0万亩,正常年景全市年放养柞蚕1.7万把左右,总产量1万吨左右,产量占丹东市的75%,辽宁省的20%,全国的18%。凤城市21个乡镇(区)全部有柞蚕场,全市93%的村和88%的居民组放养柞蚕,21个乡镇(区)都有专业技术人员。2014年全市放养柞蚕120.9万亩(15113把),总产茧9712.18吨,总产值4.0021亿元。养蚕户均收入2万多元。整个柞蚕产业链包括柞蚕制种、放  相似文献   

5.
柞蚕人工放养在柞园中,常被害蚕蚂蚁捕食危害。害蚕蚂蚁种类多、分布广,严重影响柞蚕生产和柞园资源高效利用。文中对辽宁省柞蚕主产区柞园中害蚕蚂蚁的种类、生活习性、发生数量、发生规律以及对柞蚕的危害程度等情况进行调查,评估柞园害蚕蚂蚁对柞蚕放养造成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黑褐草蚁、血红林蚁是柞园害蚕优势种,蚁害每年可造成经济损失4 200万~8 300万元,调查结果将为防治害蚕蚂蚁提供防控依据。  相似文献   

6.
柞蚕放养在我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是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作为我市特色效益农业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和群众基础。在我市93%的村及88%的居民组放养柞蚕。我市现有柞园150万亩,蚕农2万4千户,每年放养春秋两季柞蚕,春季柞蚕放养2231把,秋季柞蚕放养17856把,全年蚕业总收入3.91亿元。经测算凤城市每年就有8万多人依靠柞蚕业生活,占凤城市总人口的14%。蚕农仅70天时间就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凤城市蚕业社会总产值达10亿元左右。我市现有柞园150万亩,蚕农2万4千户,每年放养春秋两季柞蚕,春季柞蚕放养2231把,秋季柞蚕放养17856把,全年蚕业总收入3.91亿元。  相似文献   

7.
克山县柞林资源十分丰富,据调查,有4万多亩可利用放养柞蚕。利用柞树养蚕是克山县山区一项重要的养殖产业,在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之后,鼓励农户积极从事养蚕业,是农户致富的好项目。克山县年放养柞蚕已达800多把,年产茧量达720吨左右。  相似文献   

8.
李公章 《新农业》2006,(4):54-55
凤城市东汤镇柞林资源丰富,柞蚕场面积15万亩,年养春秋蚕1800把,正常年可产柞蚕茧1000吨,年收入1000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0%以上,形成了养蚕、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经济,柞蚕生产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是这里广大农民几百年来赖以生存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9.
克山县柞林资源十分丰富,据调查,有4万多亩可利用放养柞蚕。利用柞树养蚕是克山县山区一项重要的养殖产业,在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之后,鼓励农户积极从事养蚕业,是农户致富的好项目。克山县年放养柞蚕已达800多把,年产茧量达720吨左右。为有效促进克山县柞蚕业向“两高一优”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柞蚕重点产区科学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风城市是中国柞蚕茧主产区之一,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年放养柞蚕1.7万把,年产柞蚕茧1万吨左右,农民直接收入超亿元。柞蚕饲养业是风城市农村经济结构中传统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近几年,我市蚕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以管理为动力、以科技为手段,发挥资源优势,改善蚕场环境,增加科技含量,稳定传统产业,实现了重点蚕区蚕业的科学发展,促进了柞蚕生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1.
连山区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西北部,全区现有耕地65万亩左右,全区16个乡镇中有12个乡镇分布在山区,其中坡度大于6°的坡耕地占全区耕地面积的36%以上。如何提高山区坡耕地土地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2.
辽宁发展柞蚕生产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气候优势。全省有三分之一的柞林划为蚕场,每年可养柞蚕10万多把,在山区农民的经济收入中所占比重很大。柞蚕是丝绸工业的重要原料,它的蚕丝制品是重要的出口换汇物资。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柞蚕丝制品在国内市场也打开了销路。辽宁省每年出口柞蚕丝制品换汇,占农副产品换汇总额的10%以上。我省在柞蚕育种方面有了很大进展,已选育出辽柞1、  相似文献   

13.
韩兆国 《新农业》2006,(12):34-35
凤城市位于辽东半岛,自然状况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占有林面积的29%。全市有40万农户,其中2万户从事柞蚕放养,年产柞蚕茧1万吨左右,柞蚕茧产量占全国的20%,占辽宁省的30%,是全国最大的柞蚕饲养市(县),年农民养蚕收入超亿元,蚕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17%。山区农民“吃粮靠种田,花钱靠养蚕”。全市22家缫丝加工企业,年工业产值3亿多元,创利税800多万元。在养蚕农民和加工企业之间活跃着1000余名蚕茧经纪人。2003年以前,全市的柞蚕生产、流通、加工三个领域间泾渭分明,各自为战。尤其是养蚕农民,由于缺少新技术、新品种、信息、交通等方面的组织协调,收入很不稳定,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广大蚕民迫切需要联合起来,组建蚕业协会并通过协会得到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实惠。2003年12月,凤城市鸡冠山镇四台子村农民高庆年牵头组建了凤城市蚕业协会。运行2年来,协会得到市县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养蚕农民得到了实惠,同时带动了近2万养蚕农民共同致富。经纪人增加了收入,加工企业增加了效益,真正形成了蚕业协会带动蚕业产业化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4.
利用柞蚕场的柞树枝材栽培香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柞蚕业是辽宁省的特色优势产业,由于柞蚕生产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对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辽宁省有柞蚕场800万亩,轮伐下来的柞树枝材是培育香菇、黑木耳、平菇、榆黄蘑等食用菌的良好基质,按4年轮伐一次,每年可产柞枝150万吨,生产食用菌菌棒75亿棒,同时节省木材近230万立方米,既为食用菌生产解决了基质问题,又保护了森林资源和山区生态。香菇一直是辽宁省食用菌栽培的最主要菇种,  相似文献   

15.
保持蚕场生态平衡,建设山肥柞旺蚕场,这是开创现代化建设,发展蚕业振兴中华的要求。蚕场只有不断地加强保护建设,才能永续利用,为今人致富,为后人造福。一、蚕场建设管理的意义柞蚕生产,具有设备少、投资小、得利快、收益大、销路好,又不同粮棉争地的特点。岫岩和凤城县1980年,共养秋蚕3万多把,共产茧50万担,平均每把产茧16担,收入1000多元。这两县柞蚕生产收入达3500万元,得售茧奖售粮3250多万斤,布票758万多尺。这一年,丹东地区柞蚕生产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12.5%,岫岩县占21.4%,重点养蚕社队的比重更大。柞蚕生产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现代化积累资金和农村快富的  相似文献   

16.
柞蚕业是我国传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是蚕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宜蚕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文章分析了目前制约柞蚕产业持续发展的几个突出问题,提出应通过政府部门间的协调与政策引导,不断加大柞园资源供应,适度扩大产业规模,缓解柞蚕茧丝产品供需矛盾;通过科技创新与集成在柞蚕生产的关键环节实现集约生产,规模化经营,加强蚕场使用监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结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推进柞蚕丝绸文化建设,并逐步提升柞蚕茧丝产品品质和国际竞争力,扩大柞蚕茧丝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等促进柞蚕产业发展为资源高效、环境友好、生产集约、品质优良、效益突出的可持续性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拜泉县是黑龙江省向日葵种植面积较大的县份之一,种植向日葵历史悠久,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向日葵生产形势最好年份种植面积曾达到70万亩;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向日葵病虫害发生较重,随着产量品质的降低而导致生产面积一度呈现下降趋势。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受种植业结构变更以及市场行情的影响,我县向日葵生产形势逐年看好,向日葵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常年播种面积20万亩左右,并且形成以西部、西南部乡镇为主要种植区域的生产格局,建立了闻名省  相似文献   

18.
宁晋县是河北省农业大县,全县人口74万,辖15个乡镇346个行政村,耕地面积98.9万亩。从2009年以来,一直参加农业部小麦高产创建活动,2013年7个万亩示范片81572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599.2公斤,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县小麦产量的提高。2013年全县小麦80万亩,平均单产达到494公斤,小麦总产39.5万吨,再次刷新了我县小麦生产历史纪录。  相似文献   

19.
丹东市柞林资源200余万亩,占林地总面积近1/5。蚕场分布297个村、3476个村民组,分别占村、组的45%和51%,年养柞蚕3万余把,产值2亿元左右。养蚕村、组中有1/3农户蚕业经营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30%~50%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我县第二大农作物,种植遍及全县49个乡镇,近几年其种植面积达35万亩以上。玉米生产已成为我县发展旱作农业,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并为我县发展优质畜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