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户园地     
<正> 罗先锋:系南部县的第一个蚕桑专业大户。他敢于大胆承包养蚕致富。他家住南部县的碾垭乡11村8组,全家三口人,两个劳力,有“小桑园”3.5亩。现有桑树2400株。他还包了邻近组户的零星桑叶来养蚕,1985年养蚕10张,收入茧款1615元,共育931张,收共育费5,586元,全年蚕桑收入7,201元,人平蚕桑收入2,400.33元。他家承包土地4.5亩,1985  相似文献   

2.
<正>珙县底洞镇楠桥村一社熊宗贵,家庭人口4人,两老口及儿子、儿媳,全家有承包地8亩,田、土各4亩,旱地于1999年全部栽桑,因发展蚕桑产业有较好的收益,其后又用稻田栽桑4亩,去年又流转外出务工农民桑园6亩,全家桑园面积达到14亩。2014年熊宗贵养蚕21张,平均单产44.73kg/张,生产鲜茧939.39kg,售茧收入3.12万元;共育小蚕305张,共育费收入6.75万元;栽培桑枝  相似文献   

3.
<正> 王彬福系合川县肖家乡石湾村人,是重庆市农村闻名的小蚕共育大户。他家有四口人,承包耕地8.58亩,1982年开始育苗栽桑。六年来,共栽桑树7361株,建小桑园2.34亩。1987年他为合川、岳池、武胜三县的10乡、36村、86个村民组的900户蚕农共育小蚕466张,收入5818.90元。加上自养正秋蚕1张,产茧30公斤,收入156元;帮人嫁接桑树收入260元;出售商品桑苗4000株,收入160元;卖良桑穗条500斤,收入15元;经营蚕药收入60元,合  相似文献   

4.
<正>海安县西场镇石桥村8组养蚕户陈广银是全镇闻名的养蚕大户,陈广银今年56岁,全家6口人,从事栽桑养蚕劳力2个,2010年有桑园面积7.5亩,全年养蚕26张,年产茧1 040kg,张产量是全镇平均水平;茧收入3.7万元,加上小蚕共育收入1 040元,全年养蚕收入3.8万元,劳均养蚕收入1.9万元,是  相似文献   

5.
<正> 黔江县石会区石会乡官后村2组胡月林,通过承包土地,92年秋开始栽桑,94年桑园面积达40余亩,其中成片桑园19.5亩,聘用6人管桑养蚕,并建有专用小蚕房2间,专用大蚕房6间,94年养蚕67张,产茧47担,蚕茧收入达2.4万元,全家3口人,人平养蚕收入达8000元。另外共育小蚕收入1000元,加上收玉米1.1万  相似文献   

6.
赖贞祥     
<正> 系井研县纯复乡,罗心村蚕桑重点户,全家三人,两个半劳力,承包田3亩,土2.5亩。1983年起他坚定走发展蚕桑生产脱贫致富道路,共发展小桑园3.5亩,四边桑1200株,共有桑8200多株。由于突出效益狠抓管理,1986年全家三季养蚕17张,产茧637公斤,茧款收入2269.56元,共育小蚕55张收入274.50元,桑园间种收入170元,其他蚕桑收入164元,总计蚕桑收入2878.56元,全家人平959.52元,成为全县蚕桑致富的典型。  相似文献   

7.
<正>大丰市刘庄镇竞赛村养蚕大户束必江,从1982年开始承包桑园养蚕至今,经历了25个春秋,桑园面积从最初的2亩发展到现今的12亩,全部为品种桑"育71-1",蚕茧价格从每市斤1.58元到18元,25年共饲养蚕种557张,生产蚕茧22174.4公斤,共育小蚕3209张,蚕桑总收入417517元;其中:2006年饲养蚕种46张,产茧3816斤,共育小蚕302张,全年蚕桑收入69195元,亩平5766元,是远近闻名靠栽桑养蚕致富的农民,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一方百姓都靠栽桑养蚕走上了致富之路。针对他25年对蚕桑事业忠贞不渝的追求和对蚕茧价格无论是低谷还是高峰从未出现过的动摇,笔者近期对他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表明,束必江发展蚕桑生产,得以持续稳步发展,主要得益于四大关键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8.
<正> 罗伯如家佳乐山市中区凌云乡燕子村3社,全家3人,是1980年从税务部门退休回农村的干部。他家承包集体耕地2.97亩(田2.27亩,土0.7亩),水源奇缺、土质瘦薄、耕作艰苦,按照自己的劳力和技能与家人共议,坚定走蚕桑致富并带动群众致富之路大力发展蚕桑生产。1981年栽桑0.1亩,1982年栽桑0.71亩,1983年栽桑0.67亩,1984年栽桑0.1亩,1985年栽桑0.72亩,5年共栽桑2.3亩,1400株,芽接良桑0.87亩,带根嫁接栽良桑1.43亩,实现良桑化。养蚕除了自产桑叶外,把本社周围自产桑叶卖起来,由于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养蚕,养蚕收入显著增加。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蚕桑重点户和群众学习的榜样。1981年利用自留地桑叶养蚕0.15张,产茧4.85公斤,收入17元。1982年到1990年9年间,共养蚕85.7张,产蚕茧3660.8公斤,收入22215元,张平单产42.7公斤,259.22元。如下表: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合川市保合乡纹昌村青年杨定友,1988年初中毕业回乡后,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有着深厚的感情,立志开发荒山,走栽桑养蚕致富的道路。1991年2月承包了本社400亩光秃的荒山坡,一包30年,共向社里交承包款4000元。承包后,自筹资金1.8万元,组织劳力开发荒山,自己苦心经营。现建桑园70多亩,栽桑10万株,去年养大蚕24张,小蚕共育62张。收入5200元。今年养大蚕50张,小蚕共育20张,收入1.25万元,具体作法是:1.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计划开发荒山400亩,1991年,第一步建造成  相似文献   

10.
<正> 故郡乡西原村蚕桑重点户王林,1983年至1985年,共养蚕18张收入1898.97元,养蚕已成为他家一项主要副业收入。为了帮助乡邻走蚕桑致富之路,经常指导蚕户科学务桑养蚕。他看到不少人家养小蚕技术不过关,1985年组织了小蚕联户共育,义务为乡邻养小蚕。因为他注重科学技术,管理有方,共育的小蚕发育齐,体质健壮,头数足,参加共育的六户均获得了产量高,收入好的效果。乡邻们都称他是共产党的好干部,是西原村养蚕人的好帮  相似文献   

11.
<正> 西昌市月华乡新星村一社蚕桑专业户李和湘,全家10人,劳力8个,有田9.6亩,旱地2亩,自1980年以来,他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利用荒山荒坡栽桑,到目前,他家有桑园13亩,有桑2.2万株。投产桑1.8万株,1988年养蚕16.5张,产丝茧817.1公斤,收入7715.20元(包括小蚕共育费1223.10元)。为缓解全省蚕  相似文献   

12.
<正> 东党乡尧村有村民310户,1982年在坡地搞粮桑间作,由于管理粗放和茧价偏低等原因,经济效益不显著。1985年后逐步改实生桑为良桑密植,1989年有200亩桑园投产,养蚕农家达145户,占总农户47%。1990年共养蚕180张,产茧6000公斤,收入6万余元。其中,村民张苏梅家有桑园1.2亩,年养蚕2.7张,蚕茧收入1040元;村会计李德寿家有桑园1.0亩,年养蚕2.5张,收入880元;村支书王朱娃家有桑园0.7亩,年养蚕2.75张,收入940元。  相似文献   

13.
<正> 邛崃市战斗乡肖建昌全家3人承包荒地50亩,91年用38亩栽成桑园,92年养蚕27张,收入8910元;93年养蚕40张,收入13400元;94年共计养蚕66张,单产35公斤,产茧2310公斤,收入3.9万元;共育小蚕800张,收入1.2万元,共计收入5.1万元,实现全家人平收入1.7万元。计划95年养蚕100张,单产35公斤,产茧3500公斤,收入6万  相似文献   

14.
<正> 陈保族系万县市龙宝区让渡镇石仁村人。他早年参加公安部队,近年退伍还乡后,酷爱蚕桑事业。他家系丘陵地带,很少人栽桑养蚕,是全区的蚕桑新区。他家有6口人,耕地面积8.64亩。从1991年起开始开荒育苗栽桑,当前在党和政府提出:“调整生产结构,多种经营,勤劳致富”方针指引下,他以农为主,利用瘦薄地、田园四边和开垦荒坡隙地种桑养蚕。他家现有桑树1.6万余株,“小桑园”7亩,良种桑占80%。1991年养蚕3张,收入达1000余元,从而坚定了他积极发展蚕桑生产信心。他认定:“养蚕投资小,时间短,见效快,茧价合理,国家全额收“是”短、平、快”致富的好项目,因此,他积极发展栽桑养蚕。今年养蚕15张,总产茧467公斤,在特大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5.
<正> 资中县玉代乡红豆村8组农民彭文,积极发展栽桑养蚕事业,成为全县有名的蚕桑专业户。他于1982年开始育苗,利用非耕地栽植小桑园5亩,计12000余株,加上原有“四边桑”800余株,共有桑树12800余株,人平2560株。1987年养蚕12.4张(盒),产茧455.4公斤,收入茧款2384.28元。单产茧36.75公斤,单产值189.28元。共育小蚕  相似文献   

16.
<正> 会东县是我省的新蚕区。该县中心乡郑家坝村一社郑仕举家有四人,劳力三个,承包土地7.5亩,荒山20余亩。除两亩水浇田外,其余全是旱田、旱地。郑仕举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凭着自己的决心、智慧和勤劳的以手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垦荒山、荒坡栽桑养蚕,1982年起年年育苗栽桑不止,蚕桑收入成倍增长。1989年养蚕22.5张,向国家交售蚕茧1036公斤,养蚕收入9,755元;共育小蚕276张,收共育费2,622元,合计12,377元。蚕桑的发展,促进了粮食的增长,全年生产粮食4000多公斤,创  相似文献   

17.
段羽朵是我县远近闻名的蚕桑重点户,他家住永新里田镇瓦滩村。这里依山傍水,濒河成滩,土壤肥沃。他家六口,两个劳力,共有责任田七亩四分,其中桑园面积四亩二分。1984年全家共收谷4000斤;养蚕13张,产茧976斤,收入1632元,养蚕收入占全家总收入的6O%,仅养蚕一项人平收入272元,在全村是一家富裕户了。  相似文献   

18.
陆川县马坡镇,靖西村陈屋队陈基龙户,是我县、地区种桑养蚕致富的先进典型.他全家有21人,其中劳动力11人,承包田13亩,四年来,蚕业收入达77356元,人均收入达3683元.生产持续发展,收入逐年增加.84年试种杂交桑2亩,养蚕12张,产茧665.2斤,收入1250元;85年扩种到6.5亩,养蚕5张,产茧307.5斤,收入599.62元,小蚕共育657.5张,收入6083元,播杂交良种桑种子20斤,出圃75万株,收入6000元.代收蚕茧费,9900元,合计收入22582元;86年桑园面积6.5亩,养蚕4.3张,产茧276.7  相似文献   

19.
<正> 近五年来,我县通过狠抓蚕业基地建设,强化管理,配套服务,综合开发,蚕桑生产得到长足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新老桑树9,118.4万株,人平118株,改造劣桑5,806万株,有小行间作桑园45,236亩,宽行间作桑园29,734亩,四边桑6,785万株。1988年全县养蚕76,156张,比1983年增长103.3%。产茧量达到226.9万公斤,比1983年增长130.8%。出现了柏垭区年产茧15000市担的高产区。蚕茧收入超千元的户多达3,080户。全县42个蚕桑基地乡建设步伐加快。基地乡的栽桑量、养蚕量、产茧量和养蚕收入分别  相似文献   

20.
<正> 城固县宝山乡是地、县蚕桑基地乡之一,至1983年底,全乡桑园面积达到653亩,10个村中有9个村栽桑养蚕。1985年新桑园投产后,全年养蚕196张,产蚕茧5275公斤,产值20563元,蚕桑开始成为该乡多种经营骨干项目之一。但是,由于技术条件和价格因素的影响,这几年蚕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