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沈阳地区美国白蛾越冬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化蛹数量与寄主树的距离呈对数关系,即化蛹的数量随距寄主树的距离增加而明显降低,多数分布在距寄主树20m之内;美国白蛾越冬蛹在寄主树下垂直分布呈抛物线状增减,在12~52cm之间的数量最多,当增至80cm以后出现了急剧的下降;越冬蛹的数量随越冬场所材料的不同其分部的深浅也不同,化蛹深浅排序是石堆﹥树洞﹥土墙缝﹥老厚树皮缝。  相似文献   

2.
花绒寄甲是多种林木蛀干性害虫天牛的重要天敌。该文主要研究了替代寄主(大麦虫蛹和黄粉甲蛹)和寄主(松墨天牛幼虫)繁育及不同饲料(松墨天牛幼虫粉、大麦虫幼虫粉和黄粉甲幼虫粉)饲养对花绒寄甲成虫产卵及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将花绒寄甲初孵幼虫接种于大麦虫蛹,其平均成虫羽化率为77.22%;将花绒寄甲初孵幼虫接种于松墨天牛幼虫,其平均成虫羽化率为62.08%;单个大麦虫蛹及松墨天牛幼虫繁育出的花绒寄甲数量分别为4.63头和2.48头;而黄粉甲蛹由于表皮硬化过快,花绒寄甲初孵幼虫无法寄生。在相同饲养条件下,相比于松墨天牛幼虫,大麦虫蛹繁育的花绒寄甲成虫在一年的生长中存活率良好,两者单雌虫年均产卵量基本无差异。对以两者繁育的花绒寄甲成虫分别喂以不同饲料,各处理一年内成虫死亡率之间和全年产卵量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大麦虫蛹是非常理想的花绒寄甲替代寄主,且大麦虫幼虫粉、黄粉甲幼虫粉和松墨天牛幼虫粉均可作为花绒寄甲成虫的饲料。  相似文献   

3.
菜粉蝶绒茧蜂(Apanteles glon mer-atus)是树粉蝶和天幕毛虫幼虫的主要寄生蜂之一,发生于6月上、中旬,寄生于树粉蝶的寄生率最高达59.1%,平均26.3%。1 菜粉蝶绒茧蜂越冬态及发生规律菜粉蝶绒茧蜂以老龄幼虫或蛹在树粉蝶幼虫体内越冬,翌春寄主虫开始取食后,蜂老龄幼虫开始钻出寄主体外,结茧化蛹。该蜂发生规律:6月份在树粉蝶幼虫体旁结茧化蛹,7月份在白菜地菜青虫体下结茧化蛹,8月份在甘兰地菜青虫上结茧化蛹羽化,  相似文献   

4.
红脂大小蠹越冬场所及成虫出土观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2001-2002年,在山西省中条山森林经营局北坛林场卫村管护站院内和簸箕凹油松人工林中,对红脂大小蠹越冬场所及成虫出土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红脂大小蠹以成虫、幼虫、蛹越冬。越冬场所包括伐桩根及受害木的根、干部和干基部,在干部和干基部不能正常越冬,死亡率极高,在根部能正常越冬,是次年扩散为害的主要虫源。越冬成虫可以由根部直接钻出土表转移为害。  相似文献   

5.
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ulsky)是森林、果园的食叶害虫,大发生时常把树叶吃光,乃至造成全林死亡。为了探讨寄生蜂对该虫的抑制作用,笔者于1978~1984年,对其8种寄生蜂的发生、消长,寄生与利用等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试验。1 寄生蜂种类观察发现,天幕毛虫卵、幼虫、蛹期寄生蜂有以下8种。(见表1)2 生物学特性2.1 越冬态上述8种寄生蜂的越冬态有以下5种。以幼虫和蛹在寄主卵内越冬(如松毛虫赤眼蜂和大蛾卵跳小蜂);以幼虫和蛹在寄主幼  相似文献   

6.
红脂大小蠹主要危害油松,同时还危害白皮松、华山松、樟子松等。该虫以成虫或幼虫在寄主树干基部或根部蛀食韧皮部危害,严重者可造成寄主大面积死亡。该虫初羽化时头部为浅褐色、褐色,个别个体为黑褐色。红脂大小蠹在山西一年发生1代到2代,或2年3代,育历期不整齐,世代重叠。卵历期10天-13天,幼虫历期40在-50天,蛹历期10天-12天,成虫活动期长达几个月。主要以成虫、二龄以上幼虫及老熟幼虫在主,侧根的虫道内或土层中的干基部越冬,偶见以卵、初孵幼虫越冬。翌年3月至5月开始动,越冬代幼虫继续在树根部取食,老熟幼虫补充营养后开始化蛹。越冬代成虫钻出树干扬飞,寻找新的寄主危害。越冬代雌成虫侵入新的寄主后蛀食形成母坑道。雄成虫在侵入孔处发出叫声,雌虫认可后即进入坑道内。在侵入孔处,松指、成虫排出的虫粪、蛀屑形成不规则漏斗状凝脂,初为暗红色发软,后变为褐色发干。雌雄成虫在虫道内交配并把卵产在坑道一侧,或把卵包埋在疏松的虫粪中。幼虫孵化后背向母坑道沿韧皮部取食危害,形成共同坑道,虫粪排在坑道内。幼虫老熟后在坑道外侧边缘形成单独的蛹室,后羽化为成虫。在气温较高地区,子代成虫扬飞继续侵染新的寄主。部分成虫会在原危害的根部交配产卵继续危害。越冬代幼虫及老熟幼虫化蛹、羽化后,  相似文献   

7.
黑边天蛾Hemaris affinis Bremer危害园林植物金银木Lonicera maackii Maxim.,幼虫取食寄主的叶片和嫩枝.该虫在河北省任丘市1a2代,以蛹在寄主附近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第1代、第2代幼虫分别于4月下旬、9月下旬孵化,均能为害寄主.  相似文献   

8.
在李小食心虫Grapholitha fanebrana Treistchek发生规律及主要习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利用吉林省气候特点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秋天利用5cm土层未冻结前的强寒潮天气,减少越冬虫源;初春进行树下防治,利用土壤小气候特点,恶化越冬茧化蛹的小气候环境,降低虫源基数;成虫出现高峰期,尤其是越冬代和第一代成虫高峰期时,根据风向安放诱捕器或施放赤眼蜂。  相似文献   

9.
白蜡外齿茎蜂(Stenocephus fraxini WeiYan)是危害洋白蜡树(Fraxinus pennsylvanica Marsh.)、美国白蜡(Fraxinus americana L.)和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 Torr.)的一种蛀干害虫,通过观察,初步掌握了其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并提出综合防治方法。该虫在河北省任丘市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寄主枝条内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化蛹,4月中下旬成虫开始羽化,4月下旬初孵幼虫对寄主造成危害,幼虫一直在当年生枝条内串食为害并越冬。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一年冬季,我们调查黑带二尾舟蛾蛹消失量的同时,发现了二尾舟蛾金小蜂(暂名),自然寄生率在2%左右。该蜂以蛹在寄主蛹内越冬。每个寄主出蜂170~300头左右。成蜂呈靛兰色,具金属光泽;蜂体长约2.0~4.0毫米,体宽0.9~1.0毫米。有强趋光性和趋上性。该蜂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寄主广。目前初步试验,寄主蛹有黑带二尾,杨二尾,兰目天蛾落叶松松毛虫等,更值得重视的是柞蚕蛹的寄生率较高,可做为育蜂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