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台湾爱玉子研究与开发及福建引种栽培现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玉子是我国重要的森林副产物之一,其隐花果内的瘦果通过加工可结胶为爱玉冻,是一种清爽可口、消暑解渴、低热量的纯天然冷饮食品,在台湾省有着悠久的消费习惯和广阔市场。着重介绍台湾爱玉子的研究与开发现状以及福建省引种栽培现况,对我国南方继续扩大引种栽培台湾爱玉子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台湾爱玉子首次在福建引种栽培能正常开花结果,取得较好的效果。试验表明,引种台湾的爱玉子无性系其品质较为优良,其中以红9、太和6、新25、太和2等4个无性系表现较好。这对福建省乃至南方各地继续引种栽培台湾爱玉子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爱玉子总黄酮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影响爱玉子总黄酮含量以及提取率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烘干温度显著影响叶总黄酮的提取率;爱玉子同一植株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不同,幼龄叶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平均含量可达到7.80%;光照条件和采样时间对爱玉子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显著;爱玉子雌株叶总黄酮含量高于雄株。  相似文献   

4.
在福建龙海建立爱玉子种质资源库,并对从台湾省引种的爱玉子和宁德野生爱玉子等共计21个品系开展早期生长调查。研究表明,雌株不同爱玉子品系最长枝长、生长势和攀爬性差异不显著,地径生长差异极显著;雄性不同爱玉子品系地径生长、最长枝长、生长势差异不显著,但攀爬性差异显著。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各品系早期生长进行综合评价,雌性品系中特选A1综合表现最优,其次是红9、乐野8、60、谢3,太2和石光文B1综合表现最差。雄性品系中斗1综合表现最优,斗3综合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5.
台湾爱玉子研究现状与引种栽培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爱玉子是我国重要的森林副产物之一,其隐花果内的瘦果通过加工可结胶为爱玉冻,是一种清爽可口、消暑解渴、低热量的纯天然冷饮食品,在台湾有着悠久的消费习惯和广阔市场。该文着重介绍台湾爱玉子的研究现状,对台湾爱玉子在福建省引种栽培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引进台湾不同品系的爱玉子,进行人工栽培,通过人工放爱玉小蜂,形成小蜂生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泰顺县野生爱玉子资源深入调查,发现生长良好、单株结果量大的优良爱玉子种源主要集中在该县司前、筱村片区。从以上2个片区选取了5个优良母株插条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1年生幼年枝未经任何处理扦插平均成活率达到88%;成年枝扦插,经过吲哚乙酸浸泡处理比无处理平均成活率显著提高,达到68%,而无处理平均成活率仅有29.2%。幼年枝扦插和经过处理的成年枝扦插可作为爱玉子小苗培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玉米田进行了苗后茎叶除草试验,验证了爱玉优以及爱玉优与其他除草剂混用对各种杂草的防治效果,探讨了爱玉优对玉米生长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薜荔作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还兼具食用和生态价值,是一种开发利用前景极为广阔的藤本植物。但由于其自然资源的零散分布,薜荔仅因药用功效而在一定的专业领域内被人们所熟知,社会认知度不够高,限制了薜荔产业发展。为改善这一现状,本文以薜荔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和生态价值为基础,详细论述其开发利用前景,以期吸引更多的资金来奠定其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概括总结我国薜荔的研究现状,为科研人员进行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为薜荔产业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爱玉优(Adengo)防除玉米田苗后杂草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玉米田进行了苗后茎叶除草试验,验证了爱玉优以及爱玉优与其他除草剂混用对各种杂草的防治效果,探讨了爱玉优对玉米生长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爱玉子基因组DNA的提取和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爱玉子的叶片为材料,对CTAB分离总DNA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即在提取液中加入β-巯基乙醇、PVP,将CTAB的浓度提高到3%,用氯仿-异戊醇取代酚进行抽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可有效地去除杂质,防止材料褐化,获得的DNA样品OD260nm/OD280nm比值为1.8左右,质量好且产率较高,能完全满足SRAP分析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薜荔茎段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薜荔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其丛生芽诱导和快繁技术.实验结果表明,B5为最适合的基本培养基,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各激素对诱导丛生芽的作用大小为:6-BA>NAA>KT>IAA,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B5 1 mg/L NAA 0.1 mg/L IAA 1mg/L KT 2 mg/L 6-BA 蔗糖20 g/L 琼脂0.75%;生根培养基以B5 3 mg/L NAA 0.1 mg/L IAA 1 mg/L KT 2 mg/L6-BA 蔗糖20 g/L 琼脂0.75%为宜.  相似文献   

13.
木瓜榕和对叶榕上昆虫群落结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木瓜榕和对叶榕两个种群内共采集昆虫标本20088号,其中访问木瓜榕的昆虫有8目21科33属,共40种,在对叶榕上采集到37种昆虫,隶属于7目21科32属。两种榕树的昆虫群落组成特点表现为:害虫种类多,种类达群落总种数的94.6%-97.0%,但个体数量少,主要是鳞翅目、鞘翅目及同翅目等类群的昆虫;许多昆虫既喜食榕果又可危害叶片,部分种类仅取食叶片和蛀干;这些类群中在隐头花果内外活动的昆虫种类最多,达54%,数量上占到93.1%-94.3%。益虫种类少,则个体数量多,尤其是传粉榕小蜂和群数量占绝对优势(86.4%-90.2%),它的成功传粉影响着榕树群落的构建和稳定。  相似文献   

14.
榕属植物在福建省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强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4):129-133
榕属植物具有生性强健、形态优美、遮荫效果好、耐修剪、寿命长等优点 ,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 ,在福建省园林中应用广泛。文中介绍了榕属植物在福建省园林中的应用类型 ,列出了福建省园林中应用的主要榕属植物 ,并指出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榕属的4个亚属在西双版纳均有分布,目前已报道榕树69种、亚种和变种,占全国已报道榕树种类的69.4%,其中榕亚属23个种和变种:白肉榕亚属4个种:聚果榕亚属2种和变种;无花果亚属41个种、变种和亚种。在榕树隐头果内生活着种类专一的传粉榕小蜂和一些非传粉小蜂。西双版纳地区目前已分类鉴定29种榕树的30种传粉小蜂和170多种非传粉小蜂,其它榕树种类及其隐头果内的小蜂种类还未获得活体标本而没有确切的分类定名。传粉小蜂与非传粉小蜂以及各种非传粉小蜂之间相互影响,并影响着榕树与传粉小蜂形成的共生体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榕树隐头果内复杂的小蜂群落。对榕树隐头果内小蜂群落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都集中在传粉小蜂的研究上,非传粉小蜂的研究国内外都较少,且对于各种小蜂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榕树之间的关系,还需更深入、具体的生态学、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各方面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