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代人  肖华伟 《种子》1998,(6):43-44
培条山育是广东省茂名市两系法杂交水稻应用研究协作组用培矮645与当地农家品种山青11杂交育成的两系法杂交籼稻感温型中晚稻兼用组合。1996年经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它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适应性广、茎针粗壮、分蘖力强、耐肥抗倒等特点,宜在种植成优647的地域栽培。目前广东、湖南两省迅速推广。为加速这一新组合的开发,我区自1995年以来开展了大面积制科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997年我办制种培条山青20.6hm2,技种子入库产量计平均单产2850kg/hm2。1父本山青11的特征特性山青11恢复力强,抗病力强,分蘖力强,株…  相似文献   

2.
培矮64S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研究成功的水稻低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具有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低,转换彻底,在湖南夏季不育时间长,不育性能稳定等特点。1991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利用其配组选育出两系杂交稻培两优特青、培杂山青、培两优288、培...  相似文献   

3.
两系杂交稻培杂山青培杂山青是广东省茂名市两系杂交稻攻关协作组,用培矮64S杂交当地农家良种山青11测配选育而成。1996年经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培杂山青属早籼迟熟种,早晚稻均可种植。在茂名地区种植,全生育期早稻123~125天,晚稻……  相似文献   

4.
徐艳  盛焕银 《种子科技》2009,27(11):32-33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是用水稻的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统称两用核不育系)作母本与恢复系杂交,利用其杂种优势生产杂交种子的活动。而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最大特性是存在育性转换的现象.导致其育性转换的主导因子是温度(籼型)和光照(粳型),气候条件(温度和光照)是影响两系制种的关键因素。所以,与三系法制种相比,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有更严格的要求。笔者认为,须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相似文献   

5.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不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种安全问题已严重制约两系法杂交水稻健康持续发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偏高、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选择不当以及不育起点温度漂变是导致两系杂交稻制种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表明,选育不育起点温度低和耐受低温时间长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能降低制种风险;根据历史气象资料和两系杂交稻制种“三个安全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技术,研制了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气象决策支持系统,解决了以往生产上盲目选择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的问题;研创了株系育性鉴定方法和一季加再生冷水串灌繁种技术,采用该方法生产原种能降低原种生产世代数,防止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通过以上研究可从种性、种源和制种地三方面提高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怀化两系杂交水稻发展的成就,指出了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挥生态优势抓好繁殖制种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由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选育的超级稻“两优培九”在创新育种方面取得突破,成为我国第一个将两系法与亚种间杂交合为一体的杂交稻,表现出超高产潜力,标志着我国杂交水稻育种进入超高产时代。传统的杂交稻选育都是基于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且是籼稻与籼稻、粳稻与粳稻之间的杂交,因此制种程序复杂,杂种优势还不十分强大。“两优培九”是我国第一个将两系法与亚种间杂交合为一体的杂交稻,这  相似文献   

8.
我市地处苏北,是全国三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之一。两系杂交水稻的问世,给我市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经国家“863”工程生物领域两系杂交水稻专家组论证,我市是我国两系杂交水稻最理想的制种区域,有着适宜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独特的气候条件。但是,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随着两系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的不断扩大,生产上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产量和质量的不平衡上。  相似文献   

9.
陈斌 《种子科技》2003,21(5):296-296
制种田里的杂株对杂交种子纯度影响极大,故杂交水稻制种田的去杂保纯工作非常重要。现结合多年来的制种经验,就杂交水稻制种田的杂株类型、特征与去杂等介绍如下,供水稻制种生产者参考。1 水稻制种田杂株类型与特征1.1 不育系(三系)中杂株类型与特征 不育系中杂株最常见的是保持系,其次是变异株,再次是异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两系籼型杂交稻培两优288的栽培技术⒇张化兴肖华伟吕重宏(湖南省怀化地区农业局两系办418000)培两优288是湖南农业大学选配而成的两系法籼型杂交稻组合。属双季晚稻中熟类型,全生育期与三系法杂交稻威优64相近。1996年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1.
不管两系法还是三系法,杂交水稻雄性不育系育性的稳定性都是关系到杂交水稻生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迄今这一问题仍尚未从根本加以解决。该文从遗传和环境内外两因子分析其育性不稳的成因,并探讨了采用遗传提纯法和核心种子技术、化学杀雄法、生理调控以及标记去杂法四种途径解决杂种纯度。  相似文献   

12.
刘平 《种子科技》1997,(3):38-38
两系粳杂制种花期预测和调整技术安徽省庐江县种子公司(231500)刘平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稳产的首要前提是父母本花期理想相遇。要保证花期相遇,除了确定父母本适宜播差期外,花期预测和调整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两系粳杂亲本的生育期不仅受温度影响,还受日照...  相似文献   

13.
两系法杂交水稻两优凯 6 3系黔东南州农科所用自选的两用核不育系凯农S 3(N5 0 88S/W6 15 4S)和明恢 6 3配制的两系杂稻高产新组合 ,其不育系凯农S 3,1995年通过州级鉴定 ,1996年通过省级鉴定 ,均达到实用两用核不育系标准。用凯农S 3与明恢 6 3配制的两优凯 6 3丰产性好、抗逆性较强、米质较优。1 产量表现1996~ 1999年在所内进行品比和大区试验及省内多点试种中 ,产量均表现突出。 1996年黔东南州科技局、农业局对本所内试种的两优凯 6 3验收 ,6 0 0m2 面积实收干净谷6 41.6kg ,平均单产 72 1.9kg/6 6 7m2 。 1998年所内品…  相似文献   

14.
在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上,常发生不同类型杂株而使杂交稻种子纯度降低,导致产量下降。那么,如何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纯度呢?1制种生产上常见杂株类型1.1不育系中混杂有保持系、变异株。从调查结果来看,这类杂株高的达2%左右。各生育期有不同的特征表现:移栽期杂株较...  相似文献   

15.
两系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简述了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应用状况及其优缺点,论述两系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着重对其解决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盐城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盐城市是"863"生物工程专家认证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最适区域,有着适宜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独特气候条件,常年两系制种面积6700hm2左右,占全国两系制种面积的50%以上,成为我国重要的两系杂交水  相似文献   

17.
两系杂交稻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闰良  周承恕 《种子科技》2000,18(4):227-228
两系法杂交水稻是我国独创的农业高新技术,业已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在种子生产中(以湖南省为例),存在地生产经营、生产者没有掌握制种技术、原种生产技术把关失严等问题。要坚持“省提、省繁、基地制种”的生产体制,严格按照原种繁殖和杂交制种的程序与方法操作加强种子质量管理和监测,抓好种子生产技术培训,促进两系杂交稻及其种业的持续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利群  全庆丰 《种子》2000,(2):78-79
培矮64S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1996~1998年我们在怀化市对培矮64S系列组合进行制种高产技术研究,为该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套高产优质制种技术。1 花期的选择两系制种在基地选择和花期安排上应注意两个安全期的选择:一是育性转换安全期,二是扬花授粉安全期。根据培矮64S的育性转换规律及黑粉病率较高的特点,花期安排在7月底至8月初较为适宜。其中培杂马七因父本不耐高温,花期安排在8月中下旬较为适宜。2 健根多蘖壮秧的培育具体操作围绕“空、肥、时、干”四个字进行。“空”是指秧苗个体有足够的…  相似文献   

19.
犹世政 《种子科技》2000,18(5):301-302
近几年来 ,两系杂交油菜选育的速度加快 ,育成的品种较多 ,在生产上应用广泛。但是 ,两系法制种单产水平上进展并不明显 ,存在结实率低影响产量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在油菜制种实践中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分析其原因 ,找出解决问题之关键 ,提出相应对策。1 两系杂交油菜制种产量现状两系杂交油菜制种在我市从 1995年开始试制 ,当时的品种是蜀杂 6号 ,一般制种产量为 2 0 kg/ 6 6 7m2~ 2 5kg/ 6 6 7m2 。从 1997年开始 ,以制本地选育的遵油1号为主 ,制种产量有一定的突破 ,一般产量在 35kg/6 6 7m2左右 ,高的达 6 0 kg/ 6 6 7m2。…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利用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核不育系培矮 64s作母本,以优质、抗性强的恢复系粤马占作父本配组,选育成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培杂粤马.该组合表现米质优、高产、稳产、高抗稻瘟病.于 2000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