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羊药浴跛是由红斑丹毒丝菌经皮肤各种损伤侵入,引起局部皮肤感染,而后蔓延引起的四肢关节炎和蹄叶炎。这种情况通常是呈暴发性发生,在世界大多数养绵羊的国家都报导过。1病原学特征红斑丹毒丝菌即丹毒杆菌,于1882年从感染猪体内分离出该菌,后来发现它能感染羊、牛、马和多种家禽、鸟类,也可感染人致类丹毒病。该菌形态是一种纤细的丝状菌体,在不同的培养基和生物体的器官内可出现不同的形态变异。不形成芽胞、荚膜、不运动。生长条件为微嗜氧性,在没有空气条件下也能生长良好。生长温度要求在15 ̄44℃,pH7.4 ̄7.8。丹毒丝菌对环境抵抗力很…  相似文献   

2.
羊的体外寄生虫,如:硬蜱、节虻、节虱、节蚊等(特别是疥癣),对羊的危害极大,羊感染后,瘙痒不止,采食减少,很快消瘦,严重时会导致死亡。药浴(指用药水给羊洗澡)是治疗羊体外寄生虫病的有效方法。药浴一般在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药用杀虫咪(0.1%~0.2%水溶液)及除癞灵、敌百虫等。少量羊可用浴缸或浴桶进行药浴,羊较多时则要建池药浴。药浴时的注意事项有:在浴前8h停止其采食,在入浴前2~3h让羊饮足水,以防羊进入浴池后误饮药水而中毒;药浴顺序是先健康羊,后是明显患寄生虫病的羊;药液要淹没羊的全身,并要把羊头压入药液中1~2次。浴后让羊在…  相似文献   

3.
吴凡 《动物保健》2005,(5):56-56
羊体外疥癣虫是寄生在身上的皮肤病,它使羊消瘦.毛绒脱落,脱毛部位周缘有细小颗粒,以后变成水疱或脓疱,破裂结痂皮肤变厚.硬而粗糙.发痒。羊因擦痒皮肤破裂后,细菌侵入而化脓.如治疗不及时,很快波及全身.传染给全群羊而死亡。实践证明羊体外疥癣虫的有效治疗方法是药浴。  相似文献   

4.
羊药浴是羊饲养管理上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每年剪毛后都要进行一次药浴,目的是消灭体外寄生虫和预防疥癣病。本文就2010年前郭县发生的一起羊药浴死亡事件加以介绍,希望引起养羊户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羊药浴是羊饲养管理上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每年剪毛后都要进行一次药浴,目的是消灭体外寄生虫和预防疥癣病。本文就2010年前郭县发生的一起羊药浴死亡事件加以介绍,希望引起养羊户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一起羊药浴中毒事故郑柳眉,周大伟,李海,催克宏,周振江(黑龙江省林口县畜牧局,157600)黑龙江省林口县古城镇新立村养羊专业户张某,养羊125只,其中可繁母羊69只,公羊6只,当年羔羊50只。1994年7月5日用除癞灵进行药浴,因违反药浴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7.
羊体外寄生虫病是规模化养殖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率比较高,而且潜伏期比较长,不容易被发现。羊体外寄生虫的种类比较多,会吸取羊体营养和血液,影响羊的健康生长。若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则会发生大面积传播,导致养殖场整体效益下降并产生较大经济损失。要想控制羊体外寄生虫病的危害,则应掌握这类疾病的流行特点、传播途径和发病症状,在羊感染后能够及时确诊并对症治疗。药浴是治疗羊体外寄生虫病的常用疗法,又可分为池浴治疗、淋浴治疗和盆浴治疗。可根据羊群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药浴方法,保证羊体外寄生虫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药浴是防治羊子体外寄生虫病(疥藓、虱子等)及皮肤病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养羊业不可缺少的一项高产措施。  相似文献   

9.
羊体外寄生虫病已对养羊业构成持续且显著的威胁,其经济与健康影响不容忽视。该病不仅减缓羊只生长速度、降低其体重,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诱发皮肤及消化道等多重健康问题,降低羊只生存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寄生虫种类还具有跨物种传播的风险,对人类及其他动物健康亦构成潜在威胁。基于对现有研究的深入分析,系统性地提出一种药浴治疗策略,该策略注重药物选择的针对性、药浴时间与频率的科学性,以及药浴方法的实操性,旨在全面、有效地控制寄生虫的滋生与传播,显著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羊只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体外寄生虫病是羊群中发生概率较高的一种慢性病,潜伏期较长,极易被羊饲养户忽视。文章以羊体外寄生虫病的危害为切入点,对羊体外寄生虫病的药浴治疗方法进行了简单分析,以期为羊体外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测自制的9Y5型移动式药浴设备对羊的药浴效果。方法用自制的9Y5型移动式药浴设备对871只羊进行药浴,观测其浴液浸透效果、羊带水果,计算用药成本。结果自制9Y5型移动式药浴设备效果与固定式药浴也相同,但药浴的劳动强度大大下降,与固定药浴相比,移动式药浴设备首次投药量减少了5-10 kg,用水量减少5-10吨,与国外相同设备相比,增加了控水设施,进一步节约了用药量。结论该设备用农用小宜于农村和牧区使用,减少了因长途驱赶造成的羊只掉腰,也避免了因羊只流动散播病原带来交叉感染,值得在全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五大莲池市龙门农场刘某家饲养绵羊145只,该养羊户在前年没有给绵羊药浴,去年出现严重脱毛,为了彻底药浴与根治,畜主随意增加药量,提高了药液浓度,发生中毒事故,现报道如下:2002年7月10日刘某家给羊剪完毛后1周,用辛硫磷给绵羊药浴时发现37只中毒现象。病羊表现:病初精神兴奋,口吐白沫,鼻流泡沫,饮食欲废绝、腹泻,听诊肠音高朗、连绵不断;后期病重的倒地呈昏睡状态,瞳孔缩小,个别的出现瘤胃臌气等。治疗时,首先给病羊注射1%阿托品,大羊15毫升,小羊5~10毫升,隔0.5小时后症状未见减轻的可减量重…  相似文献   

13.
绵羊、山羊药浴可以有效地防治体内外寄生虫,特别是对疥癣、扁虱有很好疗效.1998年9月25日~10月1日,沁城乡村民在乡药浴池对羊群进行药浴,共药浴18群,其中有15群羊中出现严重跛行,有的羊群发病率高达50%.经过治疗全部痊愈.对这次药浴后羊群发生跛行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羊疥癣是由螨寄生在羊的皮肤表面或皮肤内所引起的接触传染性慢性皮肤病。羊只表面剧痒,皮肤增厚,脱毛,消瘦,产毛量和毛质下降等,对养羊业危害甚重。过去虽然用其他药物做过药浴,但效果不够理想。今年6月份,我们应用杀螨脒做药浴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1.药物杀螨脒水剂,为棕色酸性液体,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新型有机氮杀螨  相似文献   

15.
药浴是预防和治疗羊疥癣及其他外寄生虫病的有效办法,特别是在盛夏至初秋这段时间里给羊进行一次药浴,不但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而且还可洗掉羊身上的污垢,使羊体清洁,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羊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其时间应在剪毛两周后选择晴天进行。羊的数量多时可建药浴池,羊的数量少时可用浴槽、浴盆或大缸进行。可用0.5%的敌百虫溶液进行药浴,药液的数量可漫过羊的背脊为宜,将羊药浴1分钟左右,其头部可用手向药液里按压1~2次。药液的温度以36~38℃为宜。药浴前让羊饮足水,大群药浴前预先用小群试浴。夏秋巧给羊药浴…  相似文献   

16.
<正>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也是生长猪和成年猪已知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在集约化养猪地区,有高达50%的猪被认为感染有红斑丹毒丝菌。该菌通常定居在扁桃体内;在扁桃体中也存在有非致病性丹毒丝菌。该病暴发可呈急性或慢性,也可发生临床隐性感染。急性暴发的特征是突然发生猝死、发热、关节疼痛,以及从全身性发绀到常  相似文献   

17.
1发病情况2005年6月,湟中县田家寨镇某养殖户饲养的56只育肥羊,于剪毛后3d用当地碱水配制成5%敌百虫溶液进行药浴,药浴后暴晒于太阳下,经过0.5h左右,羊群中相继出现口吐白沫、腹泻、甚至卧地不起的羊。发病羊共32只,占羊只总数的57%,以8月龄以下的羊居多,症状较重。2临床症状发  相似文献   

18.
利用500ppm桔皮有效成分,对117只病情轻重不同的疥癣病患羊进行了药浴治疗试验。结果对轻症35只,中症42只病一次药浴后3~7天痒觉消失,10~15天病变部开始长新毛,一个月时毛达1.5cm左右,治愈率达100%;对40只重症病羊首次药浴后治愈率为82.5%,其余7只一周后二次药浴全部治愈。一次药浴的总体治愈率为94.0%。  相似文献   

19.
鹌鹑发生丹毒丝菌病徐汉祥(江苏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210014)丹毒丝菌对有些哺乳动物及鸟类可发生严重疫病已早有报道。在鸟类中以火鸡较易感,鸡、鸭、鹅、鸽、雉鸡及石鸡(Chukar产于印度)等也可感染。鹌鹑发生丹毒丝菌病的报道,则很少见。Mutolib...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上海地区猪红斑丹毒丝菌在健康猪群中的带菌状况,本试验选择上海地区标准化屠宰场的上市猪为研究对象,采集鼻拭子、肺脏、扁桃体和下颌淋巴结等样本,进行猪红斑丹毒丝菌的分离,采用VITEK 2 Compact系统和VITEK MS快速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并设计1对16S rRNA基因引物,对分离菌株进行PCR扩增,随机选取16株分离菌进行测序及16S rRNA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49.07%(105/214)的样本中分离到猪红斑丹毒丝菌,分离菌株同参考菌株及疫苗株之间16S rRNA同源性为99.6%~100.0%。本试验结果表明上海地区猪群中确实存在猪红斑丹毒丝菌的健康带菌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