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究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建议.选择某地患有临床型乳房炎病牛的奶样30份,分别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其中大肠杆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是最主要的两种病原菌,菌株数达到34株,占79.06%,并且两种及其以上菌所造成混合感染的奶样共有11份.本次所分离的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高度敏感的主要是酮康唑和制霉菌素,敏感性比较低主要是氟康唑、两性霉素B以及伊曲康唑.通过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进行必要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有助于将其中最主要的病原菌类型和合理的抗生素药物准确的筛选出来,进而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必要的指导,乳房炎的发病率也可以得到有效的降低,从而有助于奶牛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
奶牛乳房炎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合肥某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病情况的调查,探讨引起奶牛乳房炎病原真菌的种类及药敏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无菌采集乳房炎阳性奶牛的乳汁,对奶牛的乳样进行真菌的培养、分离、纯化、鉴定及药敏试验。根据菌落形态、染色特性及鉴定结果,判定引起乳房炎的致病菌主要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和阿氏丝孢酵母菌。针对这两种病原真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病原真菌对酮康唑、制霉素、氟康唑高度敏感;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氟罗沙星、青霉素G、氨苄西林、丁胺卡那、四环素、庆大霉素、链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真菌性乳房炎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泰安地区某奶牛养殖户2头奶牛患乳房炎2个多月,使用中药和多种常规抗生素治疗均无效.本试验对无菌采集奶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确诊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通过药敏试验,使用敏感药物酮康唑对其进行治疗,症状明显减轻,产奶量回升,但仍未恢复到患乳房炎以前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从乳房炎患牛的牛乳中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和假丝酵母菌为试验菌株,观察了其对三氯异氰尿酸钠、戊二醛、氢氧化钠、乳酸、聚维酮碘五种消毒剂的敏感度,探讨不同消毒剂对不同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5种消毒剂的敏感度依次为三氯异氰尿酸钠、戊二醛、氢氧化钠、乳酸,对聚维酮碘不敏感;假丝酵母菌对5种消毒剂的敏感度依次为三氯异氰尿酸钠、戊二醛、氢氧化钠、乳酸,对聚维酮碘不敏感。  相似文献   

5.
对使用中药和多种常规抗生素治疗均无效的患乳房炎奶牛 ,无菌采集奶样进行病原学鉴定 ,病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 ;药敏试验发现酮康唑敏感 ,用敏感药物酮康唑对患牛治疗后 ,症状明显减轻 ,产奶量回升  相似文献   

6.
乳房炎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中药治疗方法成本低廉,且治疗效果显著,在实践中的应用较为常见。本文就奶牛酵母菌性乳房炎的快速诊断方法进行阐述,提出可行的中药治疗方法,进而阐述奶牛酵母菌性乳房炎的诊治体会,旨在提升奶牛酵母菌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奶牛微生态制剂中几种益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试验对益生菌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嗜酸乳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丙酸丙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这几种益生菌可以用于研制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腺发生的一种炎症,是奶牛场危害最大、最常见,至今仍是造成奶牛业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乳房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感染病原微生物。目前,巳发现约有150多种病原微生物可引起奶牛乳房炎,其中包括球菌、杆菌、支原体、真菌或酵母菌、病毒等,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主,约占整个奶牛乳房炎病例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9.
奶牛气性坏疽乳房炎的诊断郇心连(济南牧工商联合公司,山东250002)济南地区各奶牛场,自1966~1992年,先后发生奶牛气性坏疽乳房炎共11头次。现报告于下。一、临诊表现按发病牛临诊表现和病程的长短,分为急注败血型和慢性局限型两种。1.急性败血型...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业发展的大敌,预防乳房炎的发生,是当前奶牛场十分重要的工作。2005年3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奶牛场曾发生一起奶牛乳房炎,使用中药和多种常规抗生素治疗均无效。畜主送检2份奶样,笔者经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球拟酵母菌引起的乳房炎。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业发展的大敌,预防乳房炎的发生,是当前奶牛场十分重要的工作.2005年3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奶牛场曾发生一起奶牛乳房炎,使用中药和多种常规抗生素治疗均无效.畜主送检2份奶样,笔者经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球拟酵母菌引起的乳房炎.  相似文献   

12.
假丝酵母菌(Candida)又称念珠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从水果、蔬菜、土壤、木材、乳制品、地下水、多种禽类、哺乳动物以及人类均有检出的报道;近年来有关假丝酵母菌病例的报道日益增多,认为是条件致病菌,其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头孢噻呋治疗隐性乳房炎对乳汁中主要致病菌区系的影响。结果:经5~10 d的乳头灌注头孢噻呋治疗,有效率为68. 75%(11/16),治愈率仅为18. 75%(3/16)。无乳链球菌、酵母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治疗前乳汁中的主要致病菌,分别占分离菌株总数的33. 33%(6/18)、27. 78 (5/18)%和16. 67%(3/18);治疗后乳汁中主要致病菌是酵母菌,比例为58. 33%(7/12),其次是大肠杆菌(16. 67%)和其他链球菌(16. 67%)。治疗前后乳汁中主要真菌组成差异不显著,且假丝酵母属(Candida,63. 01%)、Meyerozyma属(25. 15%)和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5. 73%)是主要的3种真菌属。因此,在该奶牛场使用头孢噻呋治疗慢性隐性乳房炎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可能是抗菌治疗后真菌特别是酵母菌的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越来越多,部分抗生素甚至可以促进致病真菌在动物体内的生长繁殖,因而导致近年来我国奶牛真菌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急剧升高。如由念珠菌引起的酵母菌性乳房炎,是念珠菌通过污染的灌注导管、注射器或多剂量的乳房灌注医源性地进入乳房的。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对中国荷斯坦后备牛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1头体质量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后备牛,分为3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亿CFU/(头·d)的热带假丝酵母菌,试验Ⅱ组在试验Ⅰ组的基础上添加200亿CFU/(头·d)的地衣芽孢杆菌。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添加500亿CFU/(头·d)的热带假丝酵母菌及同时添加500亿CFU/(头·d)的热带假丝酵母菌和200亿CFU/(头·d)的地衣芽孢杆菌,均能提高后备牛0~14、14~28和0~28 d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02 4、P=0.022 6及P=0.002 5),同时,单独添加热带假丝酵母菌及同时添加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复合菌均降低14 d时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 M)的质量浓度(P=0.000 4)。在试验条件下可得出,日粮中添加益生菌(热带假丝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能增加后备牛的采食量,同时会降低血清中Ig M的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6.
<正> 奶牛乳房炎又名奶牛乳腺炎,是奶牛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的多发性疾病。1 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病原菌的侵入以及造成感染的各种诱因,如外伤、挤奶技术不佳、环境不卫生、饲养管理失调、激素失调、乳房缺陷和其他疾病诱发等。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比较复杂,包括细菌、真菌、霉形休、酵母菌、病毒等可达80多种。在一般情况下,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在临床型乳房炎中占70%以上。无症状的隐性乳房炎高于临床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17.
试验在单因素优化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进一步对热带假丝酵母菌固态发酵工艺进行研究,包括发酵时间、接种量、料水比、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因素,最终确定热带假丝酵母菌的固态发酵工艺。发酵条件:在自然pH值条件下,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8 h、接种量11%、料水比1∶0.75。培养基成分:麸皮与甘油8.5∶1.5 (g/g)、尿素0.5%、磷酸二氢钾0。依照此工艺进行发酵,热带假丝酵母菌活菌数最高可达32.94×108个/g。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南宁市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酵母样真菌的发病情况及其耐药特征,笔者采集南宁市该牛场乳样共198份,经过体细胞计数(SCC)检测,结合奶牛产奶量、临床表现、乳样外观等,检测到临床型乳房炎奶样92份、隐性乳房炎奶样23份,对这些奶样进行酵母样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有51份(44.34%)奶样中分离到酵母样真菌。经假菌丝及酵母样真菌生化管鉴定,查看TH15-C酵母样真菌生化鉴定编码册,结果白色念珠菌占72.54%、砝码念珠菌占11.76%、奥么毕赤酵母菌占11.76%、胶粘红酵母菌占3.94%。随机选取21株临床分离酵母样真菌,用4种抗真菌药敏纸片和4种抗生素纸片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对制霉菌素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两性霉素B、酮康唑中度敏感,对氟康唑以及丁胺卡那、头孢曲松、庆大霉素、链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北京地区128头奶牛的混合乳样进行真菌分离,共分离出真菌42株,占32.8%。其中假丝酵母17株,占40.5%;曲霉菌4株,占9.5%;隐坏菌3株,占7.1%;毛霉菌4株,占9.5%;羊毛状小孢子菌14株,占33.3%。真菌感染与隐性乳房炎监测(B.M.T.法)的关系是:“-”占24.40%;“±”占20.8%;“+”占45.2%;“++”占36%;“+++”占100%。说明随着真菌感染数的增加,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和严重程度也随着增加,故认为,在奶牛生产中,隐性乳房炎的发生与真菌感染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乳房炎又叫"乳腺炎"、"闹奶子"、"蓝乳房病".家兔乳房炎通常发生于泌乳母兔,多半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病菌通过乳头管、伤口或血液进入乳腺所致,某些疾病如结核、布氏杆菌病、子宫内膜炎等可并发乳房炎.偶而也发生于假妊娠母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