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免疫缺陷病病毒(BIV)流行于肉牛及奶牛中,而具体传播方式尚未确定。用PCR法可从血清反应阳性牛的血液及乳汁中检出感染BIV的白细胞。该PCR方法特异性靶向BIV pot基因高度保守区中一段235bp序列。利用这一技术不仅能发现乳汁中的BIV,且已证明通过乳汁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牛奶中的类免疫缺陷病毒可经巴氏消毒灭活C.Venables等著张永红摘译王惠川校用生物测定法确定经巴氏消毒后牛奶中的类免疫缺陷病毒(BIV)是否灭活。试验分为3组,每3头牛为一组。分别接种BIV,含BIV奶,经巴氏消毒的含BIV奶。采用间接荧光免疫技...  相似文献   

3.
牛免疫缺陷病毒(BIV)属慢毒科成员,在美国东南部的奶牛和肉牛广泛流行。该病毒与淋巴细胞增生有关,BIV传播的方式没有确定。由于人工授精在奶牛业中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技术,若该病毒在精液中能存活,污染的精液将是一个重要感染源。为测评这种可能性,我们从一个种公牛精液库获取11份冷冻保存的精液样本。以样本中纯化白细胞,应用白细胞DNA作为聚合酶链反应的样板,靶标为一个235碱基对,具有保护性能高的BIVp  相似文献   

4.
猫免疫缺陷综合症连云港动植物检疫局朱其太猫免疫缺陷综合症(Felineimmunodefic-eneySyndrome,FIS)是由猫免疫缺陷病毒(FelineimmunodeficeneyVirus,FIV)引起猫的一种慢性进行疾病,特征是免疫缺陷...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IBDV的主要靶细胞是表面带有IgM的B淋巴细胞,造成以淋巴细胞成分衰竭、坏死为特征的一种免疫缺陷性和免疫抑制性疾病。因此本病的免疫预防倍受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控制本病的有效方法是疫苗接种和增加母源抗体。1 IBD疫苗种类及特性1.1 IBD经典疫苗 选用IBDV经典毒株制成弱毒苗或灭活苗,其中弱毒苗根据毒株的特点以及免疫抑制作用的程度,可将其分为弱毒株(温和型)、中等毒力弱毒株(中间型)和强毒株(高毒型)疫苗…  相似文献   

6.
用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法(IIP),对非细胞致病性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病毒持续感染的42头牛血清经牛胎儿肌细胞培养检出了BVD-MD病毒抗原,100头外观健康牛的血清,经牛胎儿肌细胞培养未检出BVD-MD病毒抗原,该结果与用干扰法获得的结果一致。而且用IIP在血沉标黄层涂片中也检出了BVD-MD病毒抗原,用亲和系-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方法在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切片中也检出了BVD-M  相似文献   

7.
按最新的病毒分类和命名,慢病毒被划为反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属,并分为5个亚属8个种:灵长类慢病毒,包括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人免疫缺陷病毒Ⅱ型(HIV-2)和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绵羊和山羊慢病毒,包括梅迪-维斯纳病毒(MVV)和山羊关...  相似文献   

8.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欧阳忠明综述陆承平审校(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感染可引致犊牛呼吸道疾病,给养牛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在欧共体国家被列为仅次于牛粘膜病(BVD)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的三大重要牛病之一。近年对...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原性研究进展江青艳,张曼夫(北京农业大学)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一大疫病,其病原为IBD病毒(IBDV)。IBDV在分类上属于双RNA病毒科,病毒基因组共编码出VP1、VP2、VP3和VP4四种主要的病毒蛋白,...  相似文献   

10.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基因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病毒基因组5'端非翻译区(UTR)的序列比较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分成两组。种系发生分析说明BVDV-1和BVDV-Ⅱ组互有不同,根据5'端非翻译区和编码p^126多肽的基因区,设计了用PCR鉴别BVDV-I和BVDV-Ⅱ。用该试验,140株BVDV毒株中有76株被鉴定为BVDV-Ⅱ,并注意到BVDV-I和BVDV-Ⅱ之间的抗原性和病原性差别,BVDV-I普遍用于疫苗生产、诊断试验和研  相似文献   

11.
64倍稀释的抗IB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高免血清可中和100个EID_(50)IBV病毒;2倍稀释抗IBV高免血清可中和10个羽份IBVH52病毒。用NDV(鸡新城疫病毒)LaSota或Ⅰ系病毒模拟污染IBVH52毒株后,再用抗IBV高免血清中和,可以检出污染的病毒。抽检IBVH120疫苗的10个羽份可被IBV高免血清中和。  相似文献   

12.
牛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PCR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已发表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gB基因序列,应用oligo4.1程序设计一对引物PB1/PB2,分别对IBRVLA株、洛精、美精、BarthaNu/67株、B7株、云南-1和云南-2分离株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7株IBR病毒DNA均有399bp的特异性片段。用此引物对其同属的伪狂犬病毒(PRV)、马立克氏病毒(MDV)、鸡传染必喉气管炎病毒(ILTV)进行扩增。均未见特异性条带,证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支病毒(IBV)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代表种,它以多血清型和高变异性的特征给该病的免疫预防造成很大困难。近几年IBV的变异株引起鸡的肾型和腺胃型病在我国广泛流行,而在英国首次发现的变异株793/B引起鸡的胸肌出血型病给欧洲养鸡业带来了很大损失。近10多年来对IBV的变异型的研究已成为兽医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下面对该病病毒变异性研究近况介绍如下:一IBV的基本构造IBV是有囊膜的病毒,呈多形性或椭圆形的病毒粒子,表面有较稀疏的杆状突起。构…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光敏生物素标记EDSV-DNA与pUC19重组质粒DNA做探针,检测人工发病减蛋综合症蛋鸡的粪便,蛋,输卵管样品,以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病毒(IB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包涵体肝炎病毒(IBHV)作对照。实验结果显示:探针能特异地检出EDS病鸡粪便,输卵管,蛋清样品中的病毒,与NDV,IBDV,IBV及IBHV均呈阴性反应。探针灵敏度达10pgEDSV-DNA。  相似文献   

15.
鸡,鸭体内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及理化性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鸡及同群饲养的鸭体内各分离到1株病毒,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试验证明两病毒均为IBDV,病毒血清型为Ⅰ型。病毒可致死鸡胚,适应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并产生细胞病变(CPE)。理化性质比较表明,两病毒为同源IBDV。研究表明,鸭可成为IBDV的携带者或传染源。  相似文献   

16.
兽用干扰素诱生剂抗病毒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鸡胚接种抗病毒试验,观察了兽用于干扰素诱生剂对火鸡疱疹病毒(HVT)、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三种病毒的灭毒效果。结果表明,该药对HVT杀毒作用不大明显,但对ILTV、IBDV具有较强的杀毒作用。  相似文献   

17.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治邢兰君卫华(河北省邢台市畜牧水产局054001)高社朝(河北省邢台市兽医院054001)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所引起,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V不仅侵害呼吸器官,而且侵害泌尿和...  相似文献   

18.
把小鼠的金属巯基组氨酸三甲内盐基因(MT-I)的启动子与牛生长激素(bGH)基因组DNA重组,再以紧邻和相差2.3kb的距离两种式与猴空泡病毒(SV40)的增强子融合;还有一种的把免疫球蛋白的启动子和增强子与不含内含子的牛生长激素基因融合。把上述3种的重组子显微注射到ICR、昆明白(KB)和C57BL3种品种系供体鼠受精卵中,接着移植到昆明白假孕受体的输卵管,其培育出116只F0代鼠和3种品系供体  相似文献   

19.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ovine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简称牛病毒性腹泻(BVD)或牛粘膜病(BM),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MDV)感染牛引起的以发热、粘膜糜烂溃疡、白血胞减少、腹泻、咳嗽及怀孕母牛流产或产出畸形胎儿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1946年Olafson等首次报道病毒性腹泻病。1953年Ramsey和Chiver发现粘膜病。1961年Gillespie等研究证明,这两种病毒是有共同抗原性的同种病毒,1971年由美国…  相似文献   

20.
用血清11型蓝舌病病毒(BTV-11)接种16头处于繁殖期或妊娠阶段的易感牛。这些牛不含蓝舌病病毒(BTV)和流行性出血热病病毒(EHDV),病毒接种前无BTV抗体。一组4头牛与1头牛可从精液中排BTV-11(CO75B300株)的公牛自然交配。以推测该公牛是否能通过交配使母牛感染BTV-11,继而经胎盘感染胎儿,并持续感染,产出先天性畸胎儿。有4头妊娠牛的两个组,接种昆虫介导的BTV-11(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